阳宅选址以“得水”为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阳宅风水阳宅风水 阳宅选址以“得水”为先

阳宅选址以“得水”为先

2024-01-07 1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攻位于汭

汭位,就是弯曲河道的内环所包裹的凸岸,凸岸这个区位被称为汭位。

中国风水学最看重“气”,一切风水格局的追求都是聚气。而气遇水则止。当处于汭位,往往所在地三面环水,如此则很好地聚气养人。再者,由于北半球地理影响,水流的内心力会导致河水中肥沃的东西堆积在内环一代,长此以往,汭位所在土壤会更为肥美。而另一侧因为长期被河水侵蚀,所以土壤相对贫瘠。 中国古时以农业为主,汭位的好处刚才已经说了聚气养人、土壤肥美,所以非常适合农业经济发展。

甚至在一些游牧民族区域,他们也有类似的理念。“右岸放羊,羊儿肥”像这种游牧区流传的说法,正是因为游牧的先人观察到了水流右岸(内侧)往往水草更美。

国内最为典型整个城市修建都采用攻位于汭思路的地方是殷墟,殷墟几乎处于一个完美的汭位,正好位于安阳河南岸汭位上。天安门城楼也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天安门外面的金水河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半圆,将天安门及其门前的地方包裹起来。在天安门前修金水河,就是攻位于汭原理的使用。

二、背山面水

古人选择居址,往往是在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在河流边的台地上。在这样的地点,可以获得充分的阳光照射,遮蔽冬季寒冷的北风,且便于取水和采猎食物。由于背山靠地,也可避免水患。而夏季南风经过山体,又可带来降雨,利于植物生长,利于农业发展和保持水土。 风水的起因是人们为了更好生活的实际需要。经过长时间不断的实践,逐渐发展起来一套繁复纷杂的理论。《尚书》、《诗经》的若干篇章,就记载有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如《尚书·召诰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夏商周三代之相宅,虽然没有说明如何相法,但除了占卜之外,一定还有没有见诸文献的内容,因其选址符合某些风水原则。历代都城、皇陵皆重视风水。都城方面,如《隋书·高祖本纪》载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开始谋建新都,“非谋筮从龟,瞻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以吉凶之土,制长短之命”,而且为了避免泄掉帝王之气,隋文帝政府下令宫、皇城之南的居民里坊,取消南北门而仅开东西门(《长安志》卷七《唐京城》)。

从理论上讲,阳宅选址符合依山傍水的特点。依山,可以取得丰富的生活资源,防止水涝,傍水有利于灌溉、洗涤、食用。

三、四灵地形

古人认为“龙”,即“龙脉”,山脉虽静,却要有奔腾之势!青山环绕之中,必能藏风!明堂有水东南去,玉带环腰天门开,青龙白虎地户闭!

《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穴土不可太湿,不可太浮,不可太顽,宅基要有生气。《博山篇》云:“气不和山不植,不可扦,或有奇纹土隐中,法宜扦。气未止山直趋,不可扦,或腰结,或横龙,法宜扦。”气是生机,有生机之地最宜人们生存。山无来龙去脉就无精气,最好的地势要山势起伏连绵,如水波荡漾、万马奔腾。所葬之山的前后左右都有小山,这样的山符合四灵地形。所谓四灵,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环境和谐

“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大环境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形住于内,势住于外;形得应势,势得就形,形不欲行,势不欲止。小环境以水口、明堂至关重要。水口指某一地区水流进或水流出的地方,从水入至水出即是水口的范围。水口包容的面积决定了村镇的规模,对其建设发生影响。明堂本是古代天子理政、百官朝见的场地,风水术引申为宅前之地。明堂有内外大小之别,不可太宽,宽则旷荡不藏风;不可太窄,窄则局促不显贵;不欹侧,不卑湿,不生恶石,有诸山聚绕,众水朝拱,生气聚合为佳。

在风水学中选择阳宅基址,除了水势的要求之外,对水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博山篇》中说道:“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冷主下贵。若苦酸涩,若发馒,不足论。”这与现代科学对水的认识是一致的。古人在阳宅选址上,以风水学“得水”,做为主要依据,“得水”的意思是“得宜”。

说到这里,我们回到汕头暴雨内涝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汕头地理位置有关。汕头是海滨城市,中心城区北岸处于韩江下游沿海地区,江口冲积平原,地势低,容易受到潮水顶托影响,因此一旦遇到暴雨天,就容易出现排水不便而导致积水的情况发生。

二、汕头现有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标准不高,年久失修。要迅速排水,排水管网和泵站是关键,而目前汕头不少管道存在管道老化的问题。排水系统难以满足大面积的排涝需求。

三、环境污染较重,一些工厂不合理排放、破坏侵占排水设施。一些住宅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雨水和生活污水没有分流,生活污水的杂物直排堵塞排水管道;一些酒店饭馆、洗车店,带油污的水未经隔油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油污垢结堵塞管道,影响排水通畅。造成河道淤积严重致排水不畅、水位回落缓慢。

内涝水患的危害性巨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治理水患是相当迫切的事。风水学有一套具体完善的治水防洪方法,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一、开渠引水

开渠引水,风水学视为有荫地脉, 养生气招财源的补基作用,而让人乐于实施。我们在内涝水患多发地域开渠引水,可建成了与江河沟通的城市水系保证了城市饮用莲溉、运输防火、娱乐、造园的多种功能。对防洪而言起到了排除内劳的泄洪作用。中国历代古城都十分注重城市水系的完善、开挖了许多人工沟渠以贯通自然河流及水塘,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市水网。例如,成都古城秦代时处于郫江、检江以北,因水而城多变,筑城时多次被毁,后依水势,象龟行水屈缩方成。既无城壕之险,又无江水之利;唐代高骈扩城时,将郫江(内江)改由城北外缘江入检江(外江),形成两江相抱之势,郫江故道疏通成为后来的金河,环抱成都四面,改善了水情,从而稳定了成都的城市基本概况,至今不变。

我们可以借鉴此法,根据实际情在内涝积水合理开渠引水入练江,改善水情。

二、开湖聚水

湖、塘在风水学中有“聚水、荫脉”的作用。《阳宅会心集》中认为开湖、挖塘在以下三种情况进行:顺局宽旷,则取塘丛以凝聚之;来水躁急,则取塘以得静注之;有高山逼压。阴煞射台来,取塘以纯之。三种情况,除了第一种为景观审美之外,后两种则前为静缓江河,后为阻挡江洪,皆为调蓄洪水之用。中国古代城市中如杭州、扬州、惠州乐山、广州、福州、雷州、海州、临挂等都有西湖,除少数为自然形成之外,大多为人工挖成。我们可在两河交口之处,利用地势凿湖聚水。起到镇静干流来水躁急的作用。当遇暴雨山洪之时,能调节水位,减轻江河的水流压力。

三、清污分水

风水要求“天门宜开,地户宜闭”,即上游来水要敞,而不游去水则要窄,以起蓄水、保障水源的作用。而且要求流速缓慢为佳。这似乎风水与防洪相矛盾。为了防洪排水快,风水学有分水的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河道出水口开溢洪道分水泄洪。

再者,因河道泥沙沉积,致河床上升,也要定期清除河床沉污,使江河畅通,防止水流溃漫流窜。

四、筑堤御水

古代城市常常采取修堤筑坝的方法以护卫城市,风水认为“埂以卫局 桥利往来,处置得宜,亦能固一方之元气”。特别是在水患严重的地区,修堤筑坝是强有力的手段。修筑堤坝深入水中,以改变水流,减少河水的冲刷,起了有力的屏障作用。

今天,水患屡屡困扰我们的发展,“得水”为先,“治水”为纲,我们要结合现状,运用风水文化的精华和理论,去除水患。调整改善人的生活环境,进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引用文章“

1.《三元风水学》吴明修

2. 《从得水到治水——浅析风水水地在古代城市营建中的运用》杨柳

2018年9月 郭济怀撰文于潮阳谷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