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有哪些类型?阳台板的结构布置形式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阳台结构形式及基本构造 阳台有哪些类型?阳台板的结构布置形式有哪些?

阳台有哪些类型?阳台板的结构布置形式有哪些?

2023-06-03 0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阳台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1)阳台的类型。

①按位置分:阳台按其与外墙面的关系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半挑半凹阳台;按其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中间阳台和转角阳台。

②按功能分:阳台按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生活阳台(靠近卧室或客厅)和服务阳台(靠近厨房)。由承重梁、板和栏杆组成。

(2)阳台设计时应满足的要求。

①安全适用。悬挑阳台的挑出长度不宜过大,应保证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倾覆现象,以1.2~1.8m为宜。低层、多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低于1.05m,中高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低于1.1m,但也不大于1.2m。阳台栏杆形式应防坠落(垂直栏杆之间净距不应大于110mm)、防攀爬(不设水平横杆)、防倾覆,以免造成恶果。放置花盆处,也应采取防坠落措施。

②坚固耐久。阳台所用材料和构造措施应经久耐用,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金属构件应做防锈处理,表面装修应注意色彩的耐久性和抗污染性。

③排水顺畅。为防止阳台上的雨水流入室内,设计时要求将阳台地面标高低于室内地面标高60mm左右,并将地面抹出1%的排水坡度,将水导入排水孔,使雨水能顺利排出。

还应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南方地区宜釆用有助于空气流通的空透式栏杆,而北方寒冷地区和中高层住宅应采用实体栏杆,并满足立面美观的要求,为建筑物的形象増添风采。

2.阳台的结构布置方式

阳台承重结构通常是楼板的一部分,因此应与楼板的结构布置统一考虑。钢筋混擬土阳台可以采用现浇或装配两种施工方式。

如果是凹阳台,则情况比较简单,阳台板可以直接由阳台两边的墙支承,板的跨度与房屋开间尺寸相同,釆用现浇或预制均可。如果是挑阳台,则有以下几种方式:

(1)挑梁式。

即在阳台两边设置挑梁,挑梁上搁板。这种方式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阳台板与楼板规格可以一致,是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阳台正面可以露出挑梁头,也可以在阳台板下设边梁,将挑梁头封住以连成一体。挑梁式也可以采用现浇方式将挑梁、边梁、外墙圈梁、阳台板及栏板现浇成一个整体,可以増加阳台的整体刚度。

(2)挑板式。

挑板式是一种悬臂板结构。阳台板的一部分作为楼板压在墙内,一部分作为阳台出挑,施工方式可以为现浇或预制。

(3)压梁式。

压梁式的阳台板与外墙上的梁浇在一起,常采用现浇式,外埼是非承重墙时阳台板的墙梁与梁上墙的自重平衡;外墙是承重墙时阳台板靠埼梁和梁上支承的楼板荷载平衡。也可以将梁和阳台板预制成一个构件。

(4)转角阳台。

转角阳台的结构处理可以采用挑梁或挑板两种方式。现浇挑梁和转角阳台板,其余板预制的方式;预制板双向挑出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采取现浇的办法。

3.阳台的刼部构造

(1)阳台栏杆的类型与构造。

(2)阳台栏杆的类型。阳台栏杆(栏板)是设置在阳台外围的垂直构件,主要供人们倚扶之用,以保障人身安全,且对整个建筑物起装饰美化作用。按阳台栏杆空透的情况不同有实体式、空花式和混合式,按材料可以分为砖砌、钢筋混凝土和金属栏杆。

金属栏杆若采用钢栏杆易锈蚀,若为其他合金,则造价较高;砖栏杆自重大,抗震性能差,且其立面显得厚重;钢筋混凝土栏杆造型丰富、可虚可实、耐久、整体性好,自重较砖栏杆轻并常做成钢筋混凝土栏板,拼接方便。因此,钢筋混凝土栏杆应用较为广泛。

(3)栏杆的构造。栏杆(栏板)净高应高于人体的重心,不宜小于1.05m,也不应超过1.2m。栏杆一般由金属杆或混凝土杆制作,其垂直杆件之间净距不应大于10mm,栏板有钢筋混凝土栏板和玻璃栏板等。阳台细部构造主要包括栏杆扶手、栏杆与扶手的连接、栏杆与面梁(或称止水带)的连接、栏杆与墙体的连接等。

(4)栏杆扶手。栏杆扶手是供人手扶使用的,有金属和钢筋混凝土两种。金属扶手一般为钢管与金属栏杆焊接。钢筋混凝土扶手应用广泛,形式多样,一般直接用做栏杆压顶,其宽度有80mm、120mm、60mm。当扶手上需放置花盆时,需在外侧设保护栏杆,一般高180-200mm,花台净宽为240mm。钢筋混凝土扶手用途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带花台、带花台、带花池等。

(5)栏杆与扶手的连接方式有焊接、现浇等方式。

(6)栏杆与面梁或阳台板的连接方式有预埋铁件焊接、棒接坐浆、插筋现浇连接等。

(7)扶手与墙的连接,应将扶手或扶手中的钢筋伸入外墙的预留洞中,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实固牢;现浇钢筋混凝土栏杆与墙连接时,为确保牢固,应在墙体内预埋240mm(宽)xl80mm(深)xl20mm(高)的洞,用C20细石混凝土块填实,从中伸出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