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闽越国文化 闽越文化

闽越文化

2023-12-14 1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闽越文化

作者:薛瑜婷

原文来自https://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1968

远古时期,福建省境内聚居着一群以崇拜蛇为主体的原始民,先秦典籍称之为“闽”人。商周时期,闽族发展壮大,战国中后期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闽越族。闽越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是指闽越民族全部的历史文化,狭义的是指秦汉时期的闽越族文化,也就是闽越国的文化。

 

传说闽越国灭亡后,其族人为躲避汉人,或“亡入海”,或逃进山里,或居“沼泽中”,于是有了“居山谷者为畲族,水居者为蜑民”的说法。

 

闽越地区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闽越人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而是直接接受汉字。闽方言则以地域划分的语言称谓,如闽南话、闽东话及闽北话等,闽南话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音;福州话则是整个闽东地区的代表性方言;闽北语又称“建州话”,以建瓯话为代表,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另外,闽越人在衣食行住方面也有独特的习性。他们聚居在沿海、沿江地方,习惯于水上生活,喜欢居住干栏式房屋。而闽越部落的蛇图腾最能充分说明他们的文化习俗特性。闽越部落信奉龙,认为龙即是蛇,很多族民就以蛇为标志,求得龙的保护。因为这个缘故,闽越人有着断发、文身、拔齿等习俗。

 

闽越文化源远流长,至少在距今十八万年左右,人类已在原闽越土地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新石器时代,闽越地区的先民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陶和纺织;青铜时代,闽越先民们已进入文明社会。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境内活动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埋藏在山上现存的船帆洞、灵峰洞等溶洞之中。至于福建东部沿海的昙石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贝器、骨器,则可以反映出该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海洋性文化特色。

 

从考古学家发掘的资料显示,闽越王无诸修建的冶城就在福州的新店古城。该城位于陆路进入福州的必经之道──北郊莲花峰峡口下的新店高台地上,具有军事战略意义,始建于战国晚期,汉初作出了大规模扩建,唐、五代至宋还在修补使用。当地炼铁炉的发现意义重大,是中国最早的炼铁炉考古证据之一,说明闽越王无诸已经掌握炼铁技术并制造兵器,战斗力很强。

 

至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面探查和重点发掘的武夷山汉城,则应是东越王余善发兵拒汉的指挥中心,是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剿灭东越王余善时留下的一座废墟。武夷山汉城修筑的年代就是东越王余善经营闽北的时候,现场保留的遗迹遗物就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兵灭余善时留下的战争废墟。

闽越人的四大特征

作者:薛瑜婷

原文来自https://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1015

福建畲族

闽越位处浙江福建一带,水网纵横,多山多水靠海。据史记考证,大部分由南部迁居至此,他们的头发都有明显的特点──棕红色,长年在深山老林狩猎,在江上捕鱼,使得眼睛特别深邃灵敏,身体矮小、面短、须发少、鼻形广,又受地理环境(多水潮湿、气候温和)等因素影响,确定了他们生活的习性:

断发文身

“断发文身”,意思是剪短头发及在身上刺上龙、蛇一类图案花纹,这是远古人类“图腾崇拜”的反映。闽越人为甚么喜欢“文身”呢?古代越族的“文身”,是一种以龙蛇一类水族为图腾的遗俗。上古时代,各图腾部落所属的人在成年时会举行一种保证永远不失信于图腾的荣誉仪式,而文身就是这个仪式的一个程序。最初,闽越人文身,使自己与蛟龙相似,以求避免蛟龙的侵害。渐渐地,由于尽量将自己装成像蛟龙的样子,他们逐渐相信蛟龙就是自己的保护神和祖先,产生了图腾观念,承认蛟龙是自己的图腾。从此,文身带上了神秘的意味,人们沿袭这种习俗已不再是为了蒙蔽蛟龙,而主要是藉着这种图腾威灵的保佑庇护。直到最后,图腾的意义渐渐变得淡薄,但文身的习俗却保留下来。至于断发,则是闽越人对不断生长的头发采取的剪裁处理行为,本来是平常事,却在中原汉人的眼里视为奇风异俗。中原人认为身体发肤等受之于父母,不能伤毁,否则就是不孝,所以只能蓄发而不敢剪断。这是在儒家思想确立地位以后中原人才有的习俗,闽越国人显然没有受到这个影响。

图腾:古代原始部落相信某种自然现象、动物、保护神等,用来做氏族的徽号或象征。

畲族村寨

凿齿

凿齿又称“拔齿”,即拔掉左右门牙或者侧齿,以为成年或婚姻标志。拔齿是闽越人的另一种独特习俗。在缺少麻醉条件的古代,强行将牙齿拔掉,无疑要忍受剧烈的痛楚。所以,发展到后来,闽越人就以“饰齿”代替拔齿。

衣着

环境的影响还使闽越人的衣着奇特。闽越国人喜欢“短绻不挎”和“短袂攘卷”。据《淮南子•原道训》记载:“九嶷之南……短绻不挎,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挎”就是裤子,“不挎”就是没有裤档和裤腿,“短绻不挎”就是指用布简单地包扎下身。“袂”就是袖子,“短袂”就是短袖,“短袂攘卷”就是说穿短袖的衣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闽越人主要穿着短衣短裤,以方便涉水、游泳、划船。

通迁门城洞内的闽越国后裔(赖小兵摄)

居所

聚居在沿海、沿江地方,习惯于水上生活,善于驾舟在江河、海水中捕捞水产。喜欢居住干栏式房屋,人们称之为“巢居”,早期为防兽防潮,在树干上搭巢,后发展为几棵树之间架层,最后成为部落,以防御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外来的侵扰。

蜑民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