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闵行区街镇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网站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网站

2024-07-16 1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莘庄工业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区委、区人民政府各部、委、办、局,各区级机关,各人民团体,区各直属单位:

《闵行区社会治理“十四五”规划》已经六届区委149次常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闵行区委闵行区人民政府

2021 年8 月24日

 

闵行区社会治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上海实现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和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闵行区基本建成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关键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对上海社会治理新要求,充分体现上海市委关于“率先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的新思路,系统推进闵行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根据《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全区社会治理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闵行区社会治理的成效和经验

“十三五”时期,闵行区社会治理基本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市委“1+6”文件精神为指引,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根红线、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和城乡社区这个重心,连续多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二是以“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理念为引领,推进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社会共商共治共享、居村自治法治德治、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等机制内容和方式方法,精准发力、网格布局,社会治理更加科学精细。三是以“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美丽家园、美丽乡村、美丽街区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生活、生产环境,努力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心聚力、社区和谐,初步形成群众满意的社会生态。

“十三五”时期,闵行社会治理基本经验是“六个始终坚持”:

(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十三五”时期,闵行制定实施《关于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工作意见》,成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社会治理专委会,健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机制,做深做实区、街镇、片区、居村四级区域化党建平台,充分发挥居村党组织治理小区主导作用,推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等。“一核、三化、三圈”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二)始终坚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十三五”时期,闵行注重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资源下沉、做强片区、和睦邻里”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完善辖区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探索形成“层级清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执法管理体系;积极构建阳光信访、群防群治、多管齐下的治安防控体系等。机制健全、运行有效、标准规范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备。

(三)始终坚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十三五”时期,闵行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在全市首创“红色物业”,构建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协同运转的工作格局,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全面推广“周周会”、“楼道议事厅”和居村联席会议等基层民主协商模式,培育居村民的自治能力和参与意愿,群众自治协商成效明显增强。创新平安小区协同治理的“田园模式”,积极发动社区多方力量参与平安建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效提升。进一步下沉资源、服务、管理力量,城市综合管理效能不断增强。探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连续多年开展“1+7+14”社会治理大培训,基层干部工作能力逐步提升。持续创新为闵行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四)始终坚持做细基层社区治理。“十三五”时期,闵行推动《党建引领居村自治,携手共建睦邻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有效落地。积极开展特色楼组建设,以项目化方式培育 100 个区级特色示范自治楼组,着力提升居民区楼道自治能力水平。不断完善居民公约、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制度,鼓励居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营造和谐、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五违四必”整治成果,积极创建无违建居村,深化文明小区创建。基层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始终坚持做好为民造福工作。“十三五”时期,闵行全面推进“三个美丽”建设,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依托“雪亮工程”实事项目,健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应用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平安家园。全面建设 101 家邻里中心,构筑街镇与居村之间的片区服务治理平台,打造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圈”“自治圈”“共治圈”。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微更新、电梯加装、为老服务、托育服务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基层群众对社区家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普遍增强。

(六)始终坚持抓好治理队伍建设。“十三五”时期,闵行推进居村党组织书记“班长工程”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居村党小组长、居村民组长、楼组长能力建设。培育社区治理骨干,通过整合各类社区志愿者,基本形成一支“政治素质优、治理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群众口碑好”的工作队伍。

二、“十四五”时期闵行区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一)新形势:“四个新”

1.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城市社会治理有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创建国际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闵行深化社会治理、跻身一流治理城区行列指明了方向,是闵行区“十四五”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必须贯穿于“十四五”时期区域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2.市委市政府对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有新要求。市社区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多元参与,做好社区治理的“加、减、乘、除”法,加快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努力使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更优、精细管理水平更高、应急管理能力更强。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要求,要着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坚持把法治作为最根本的治理方式,展现城市软实力的善治效能,全力打造善治城市典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彰显城市软实力的生活体验,塑造打动人心的“城市表情”,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体系,构建引领未来生活的城市空间。这些新要求,是闵行区“十四五”社会治理的重要指南,应当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目标任务,推动全区社会治理上新台阶、显新气象。

3.闵行区“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新目标。“十四五”时期,闵行确定了经济社会“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目标导向、“提升核心优势,深度产城融合”的发展主线、“南北联动,双核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和“至2025 年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的目标任务。同时,闵行成功申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2020-2022 年)。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产城融合、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是打造全国性示范城区的前提,是确保闵行“十四五”规划有效实施、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应当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创新发展。

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动闵行社会治理有新思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闵行区积极应对并形成了一些有效可行的做法。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闵行区全民紧急动员、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居村小区精细防控、在线平台跟进运行、志愿服务到岗到位、复工复产复商快速,使闵行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效。疫情防控创造的经验做法,丰富了闵行社会治理创新宝库,拓展了社会治理转型思路,必将提升“十四五”时期闵行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形成。

(二)新挑战:“五个有待”

一是形势变化有待应对。“十四五”时期,闵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在此形势下,如何坚持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对闵行区深化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十四五”时期,闵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工作压力增大,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机制的任务繁重,巩固发展新型条块关系、释放下沉能量的实践探索尚需深化。三是公共服务有待优化。“十四五”时期,闵行的公共服务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增强公共服务的硬件支撑,增加治理供给的软件投入。四是多元参与有待拓展。“十四五”时期,闵行的多元治理主体尚需稳固扩大,驻区单位、在职党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尚需健全,多元参与治理资源的整合、配置、运用等途径方式尚需创新。五是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十四五”时期,闵行“智慧城区”建设和“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谋划统筹、动员协调、制度保障、科技赋能等能力亟需增强,社会治理队伍的能力建设需要不断加强。

三、“十四五”时期闵行区推进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引领,以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能力为方向,以加强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建设为重点,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以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闵行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一个回应、五个全面”。

“一个回应”是:积极回应全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六个更加”需要,即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更加有序的公共管理,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广泛的参与治理,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更加宜居的美丽家园。

“五个全面”:一是全面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着重完善党建引领街镇-片区-居村治理体系、多元主体自治共治体系、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治理体系等,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二是全面探索社会治理新路。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遵循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立足闵行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闵行特点的社会治理之路。以大民生视野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彰显城市精神品格,以“两张网”建设牵引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以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服务群众能力,以系统性防控守牢社会安全底线,以共同体意识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全面统筹社会治理领域。以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底线思维谋划社会治理工作,动员、组织和协调街镇居村、社会组织、区属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整合区域治理资源,创新区域治理平台,扩大共建面、增强共治力、提高共享度,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四是全面激发基层社区活力。持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把街镇建设成社会治理枢纽中心,片区建设成社会治理能量高地,居村建设成社会治理一线哨所,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基层社区每个细胞单元,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民主协商机制,激发群策群力行动,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五是全面加强社会民生建设。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做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品质民生,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方面的美好愿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十四五”时期闵行区推进社会治理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闵行区社会治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理念为引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实现“五个更加,五个显著”的目标,即: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城乡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服务更加完善,民生保障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化解基层矛盾、社区维稳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动员更加广泛,共建共治共享、公众参与水平显著提高;党建引领更加深入,组织作用发挥、干部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在实现“五个更加,五个显著”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幸福闵行。

(二)主要指标

“十四五”时期,闵行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精细化管理、优化社会服务供给、维护公共安全、激发社会活力等方面确定社会治理主要指标。

五、“十四五”时期闵行区推进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党的领导,统揽推进社会治理

1. 做强街镇领导核心。强化核心功能,完善街道党建“1+2”领导体制,落实街道“五项权力”,做实社区党委,配齐配强专门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功能,完善以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为核心的党建引领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党建片区、党建网格、党建阵地增强街镇党建活力。突出政治功能,完善以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为主导的党建服务体系,增强街镇党建凝聚力。强化统筹功能,完善以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为枢纽的党建共建体系,通过区域化党建长效机制、驻区单位党建资源聚合机制、长三角党建联建机制增强街镇党建战斗力。

2. 做优三级党建平台。完善区委总揽全局抓协调、街镇、莘庄工业区党(工)委统筹实施抓推进、基层(居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履行责任抓落实的三级联动网格化党建体系,使之成为社会治理的党建平台。做优区级党建平台。健全区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轮值机制,扩容专委会实现各个领域全覆盖,吸纳更多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社会治理。拓展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打造成为党员教育的阵地、服务党组织的平台、展示党建成果的窗口、协调党建资源的枢纽、研发党建项目的前沿。做优街镇党建平台。增强各街镇、工业区党群服务中心、街区邻里中心的党建运营效能,推动区域党建资源延伸到基层,为社会治理提供优质服务。做实居村党建平台。结合区域化党建、基本管理单元划分优化党群服务站点布局,深化居村与园区、楼宇、企业、学校等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联系,推动各类党群服务、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等资源向居村倾斜,实现社会资源、力量进居村、进楼组,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

3. 引领社会治理试点。高度重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强化区委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建立领导组织机构。试点工作纳入闵行社会治理规划和工作范畴,密切试点工作与“十四五”社会治理工作的配套衔接。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和服务群众为突破口,探索形成具有闵行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贡献“闵行经验”。

4. 深化红色物业创建。以提升达标率为目标推进“红色物业”创建,提升总体质量,至 2025 年达标社区应达尽达率100%,示范社区数维持在 200 个。完善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同频共振合力治理模式,创造条件向楼宇、商务区等领域试点拓展,推广农村物业治理成功经验。全面落实“一居五员”(每个居民区配备社区警务员、城管执法员、房屋专管员、法律顾问员、网格巡查员),聚焦群众需求的增长点,落实重点矛盾小区动态管控机制,切实把物业治理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完善业委会、物业公司人员实训机制,提升业务水平。进一步探索“团青骨干参与业主委员会”建设。持续做好物业企业年度考核评价和星级评定,增强对物业企业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坚持服务大局,提供社会治理保障

5. 完善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坚持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凸显社会治理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创新区域化大党建机制,深化区域经济发展党建联盟,整合社会资源服务企业发展,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学研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密切经济重点发展区域的社企关系,搭建街企、校企、邻企、企企共建共商共治平台,共享各类资源,区域内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向毗邻企业、高校开放,提供相关服务。探索社会治理服务经济双循环的创新模式,针对经济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提出服务国家战略的社会治理新举措,为闵行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共同提升提供创新动力。

6. 创新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统筹服务营商环境治理工作,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率先形成一整套社会治理服务营商环境的创新模式。优化科创中心营商环境,推进与区域内高校院所在社会治理领域中的共建联建,搭建服务科创人才社会公共平台,为高校师生、校友和国内外创新创业人员、投资者提供开放式创新街区服务。增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运行效能,推动平安社区建设与路网建设、交通安全建设、企业安全建设共建共享。探索建设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商业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内企业反哺民生事业、造福人民群众。

7. 优化治理服务民生发展。倡导“有温度的治理”,积极营造“宜业、宜居”环境,使城区治理立足民本、关注民生、凝聚民心。探索建立区、街镇服务全市就业贡献率指数,尽最大努力为居民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提供社会支持,努力提高辖区就业率。深入推进违法建筑治理,探索打造无违建示范区域,常态治理道路交通噪音、家居装修扰民、小区高层坠物等社区难题,深化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工作,优化居民居住环境。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构建以居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村委为主导,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下沉干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网络体系,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

(三)着眼社区固基,创新社区治理格局

8. 推动治理力量下沉。持续推进执法(管理)力量下沉。在城市治理基本单元范围内,构建“1(城管)+1(公安)+X(房管、水务、规土、安监、卫监、司法、市场)”联勤联动执法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下沉力量条块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人员管理、信息沟通、激励奖惩、经验通报等共享互通机制,努力形成上下畅通、左右协同、制度衔接、成果共享的联动格局。探索建立下沉资源与社区资源融合机制。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居村社区资源与下沉资源协同配置,推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更多资源用于居村。积极构建网格“全科医生”治理体系。将各街镇、莘庄工业区部分协管员队伍整合成为行使综合管理职责的网格巡查员队伍,使各类服务力量既能承担原有服务功能,又能协助网格巡查员处置问题。

9. 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全面深化邻里中心建设。着眼于规范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和多元化运行,把邻里中心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以增强吸引力、辐射力为目标,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常态运行机制,增强民生服务功能,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凸显街区服务特色,提升人气汇聚指数,传播优秀邻里文化。建立邻里中心质量评估体系,探索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打响邻里中心治理品牌。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着眼推进平台化建设,把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党建联建、党员日常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密切党群联系的平台。以完善中心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强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居村党群服务站点的体系化建设,促进党组织、党员与居民群众交往交融,增强党员和居民的归属感。

10.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建设,推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法律等服务向居村延伸,加大供给力度,提升准确度和便利度。健全对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评估和精准服务机制,将困境儿童、高龄独居老人、独居或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纳入重点关爱对象。建立健全居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建设、运行、管护和综合利用机制,不断推动人居环境建设资源向乡村倾斜。推进居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化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措施,规范文明养宠,倡导养成卫生健康生活习惯。加强对公共场所及设施设备的卫生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做实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城区屏障。

11.完善居村治理体系。健全在职党员向居村党组织报到机制,壮大居村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努力构建“居村党组织统揽、居村委主导、自治平台支撑、基层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完善居村议事决策、民生服务、矛盾调处、阵地建设等自治机制,优化区、街镇层面党群、政务、生活、文化、健康、法律、社区管理等下沉资源,增强居村治理效能。拓展居村群众参与自治实现途径,用好各类协商共治载体,创新居村民主议事平台,切实增强居村自主行动能力和社会回应灵敏度。梳理居村住宅小区治理清单,健全房管、治安、环境、卫生、司法等各方力量参与、服务居村住宅小区微治理机制,推进居村及住宅小区微治理。聚焦居村民最需要、最紧迫的民生需求,加快推进落实政府实事项目和“家门口”工程,建立完善条块联动、多元参与工作机制,提升居村民生活品质。

12.推进居村文明建设。加强居村德治建设,创新居村德治内容、途径和方式,构建具有闵行特色的居村德治体系,推动德治融入自治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居村、到家庭、入人心。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向居村延伸,加强对文明实践站(点)的指导,探索居村文明建设方式方法,与属地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开展文明联建活动,提升居村文明水平。持续推进“文明小区”创建,提升“文明小区”覆盖率。引导居村民践行上海市“新七不”规范,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机构服务居村的质量管理,提升居村群众对窗口服务的满意度。推进居村文明共同体建设,将家园共同体意识融入居村公共生活,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住户守则,弘扬公序良俗,培育居村民“向上向善向好”的社区公共精神。

13.强化居村减负增效。完善事务下沉居村准入管理制度,梳理居村行政协助事项,明晰居村工作职责范围,厘清“属地管理”职责,强化居村事项的可操作性,杜绝重复劳动和隐形负担。规范督查考核和创建活动,归并压缩督查检查,完善居村考核机制,清理创建示范活动,清理各类创建类标识标牌。推动更多资源及力量下沉,强化居村干部培训实训,推广治理智能化应用,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健全居村减负长效机制。建立减负成效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居村减负落到实处。完善赋权增能、正向激励机制,让居村有人有权有物。

14.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坚持平战结合,建立完善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为主导,社区民警、网格员、消防员、灾害信息员、民兵预备役人员、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员、社区党员、居村民骨干、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社区应急治理体系。编制、完善社区应急预案,建立预防社会风险等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消除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现报告制度。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健康生活等科普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科学素养、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序开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四)建设品质家园,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15.建设品质街区。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美丽街区”“五级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商户“自治共治”积极性,优化发挥网格员巡查发现机制和路管会街面自治共治机制,提升路段长统筹协调能力和市场化公司专业能力水平,确保街区干净、整洁、管控有序。放大“美丽街区”建设规模效应、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十四五”期间各街镇、莘庄工业区每年对照“六化十无”标准(城市道路平整化、公共设施规范化、建筑立面协调化、围墙建设生态化、店招店铺个性化、绿化街景品质化、无道路病害、无暴露垃圾、无立面污损、无违法建筑、无乱占道、无乱停车、无乱悬挂和乱设标语、无乱设广告和标牌、无过多过密护栏、无失管失养绿化),从“六个面”(地面、立面、门面、屋面、背面、水面)打造一个区域性的“美丽街区”,并配套相应的建设项目,推动形成人人向往、人人参建、人人共享的街区治理格局。探索街面道路分级分色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控能级,依托街区“机巡”,对街面违规占道、跨门经营、非机动车乱停放等街面及经营性场所违法行为开展实时动态监控。16.建设宜居社区。推进“园林社区”建设行动,开展全民植树造林和绿化街区、河道活动,倡导楼宇、厂房垂直绿化,鼓励社区公共场所、家庭宅院绿化,提高覆盖率,实现“城在绿中”“路在林中”的新风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行动,探索“枫桥经验”的“闵行样本”,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健全领导干部下社区接访机制,完善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机制,增强社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社区认同感。推进“健康社区”创建行动,落小落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居住区卫生环境,引导居民注重家庭卫生和防疫能力。推进“韧性社区”建设行动,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常态化群防群控机制,筑牢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堤坝,打造“社区共同行动、链接内外资源、有效抗御灾害、快速自我复原”的宜居社区。

17.建设美丽乡村。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推进街镇公共事务、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中心服务资源下沉农村,开展具有乡村特色、直接惠及农民的公共服务活动,做实家门口服务体系。探索自然村落物业管理,推广“自治、法治、德治+物业管理”模式,连片管理农村社区。探索农房出租“网格化+”管理模式,规范农房租赁,加强巡查考核,确保出租农房整洁卫生安全。完善“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建立品质乡村建设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范乡村旅游民宿管理,完善民宿公约,为游人提供文明、安全、舒适、恬静的住宿环境,推动乡旅民宿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河道治理,完善河长制督导机制,提高河道科技治理水平,至 2025 年全区河道水质达到国家级标准。

(五)注重精细治理,提升治理效能

18.推进党建与治理网格融合深入推行网格化党建。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行网格化党建,以党建、治理、服务“三网融合”为抓手,推动封闭网格向开放网格、区域网格向功能网格提升。健全四级党建网格,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机衔接城市治理、社会治理与经济治理。

19.全面推进社区分类治理。注重社区分类治理的制度建设,加大社区分类治理推进力度。分类归纳全区典型特征的以老公房为主的居民区、以商品房为主的居民区、混合型居民区、涉外居民区、农村宅基地住房居住区、农村集中安置居住区、大型居住社区等类型,把握不同类型居民区人群需求特征、辖区面积差异、任务复杂程度,聚焦突出问题,形成分类治理不同方法,提高社区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织密城乡管理网格。深度整合区域网格管理资源,建立街镇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多网合一”。依托“一网统管”引领城管治理融入社会治理,完善违法建筑治理长效机制,优化完善“城管社区工作室”工作模式,加强“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提升环境综合治理效能。建立“四长”责任网格,落实路长、河长、楼长、网格长责任制,推动道路管理、河道管理、楼组管理等治理系统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动态显示和追溯管理。推进网格管理标准化,提升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标准,加强商圈、乡村等治理薄弱环节“三防”建设,夯实网格化管理基础。

21.建设心理服务体系。确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治理规划,制定“十四五”时期闵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力争在全市率先形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人文关怀心理服务示范点,覆盖社区、医院、学校、企业等领域,发挥示范点在未成年人、老龄群体、特殊人群、心理疾病患者等心理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纳入居村党政组织工作内容,纳入邻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范畴,培育和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

(六)强化多元参与,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

22.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增强区域化大党建功能,以社会治理专委会为平台,推动“两代表一委员”、联建单位、驻区单位、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整合治理资源和治理力量。各街镇、莘庄工业区以区域党建联建平台为依托,吸纳社会治理各主体成员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成果。强化邻里中心议事功能,建立健全规范常态运行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健全落实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制度,扩大居村民参与。创新更多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和载体,切实做到大家事情大家参与,公共事务公众商量。建立多元主体治理规则,规范居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协同治理,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治理,社会组织参与治理、驻区单位融入治理、居民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构建区、街镇、居村三级联动的系统治理体系,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3.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制定《闵行区“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发展纲要》,落实《闵行区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为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组织保证。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建设,引领社会组织做优做强,培育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公信力突出的品牌社会组织。建优社会组织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具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名录,健全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效能评估和监督机制,完善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生成机制,增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精于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领军人物,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24.推动企业力量有序参与治理。创立区域化党建联建企业专委会,把不同所有制、不同层级、不同隶属关系的驻区企业纳入社会治理参与主体,探索驻区单位参与城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式,增强驻区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有效激发新经济组织治理活力,按照“全覆盖、强规范、促提升、助发展”的工作思路,找准新经济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其在民生服务、公益服务、志愿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七)建设法治闵行,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25.持续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建立上下衔接、职责明晰的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理委员会统揽作用。强化基层行政执法保障机制。依法整合组建街镇综合行政法治队伍,实现街镇“一支队伍管执法”。规范街镇综合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推进全民普法,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完善分业、分类、分众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推动执法与普法工作有机结合。加大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法治宣传力度,引导居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应急措施,自觉维护社会秩序。26.加强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建设。健全城区公共服务法律体系,以 12348 上海法律服务网为核心,深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镇公共服务法律工作站等实体平台建设,实现网络、热线与实体有机融合,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指引。探索法治规则建设,制定《街镇、居村法治建设规则指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法治体系,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27.推进“法治居村”建设。开展“法治居村”建设工作。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实施居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立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居村“两委”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提升基层干部法治素养。“十四五”时期,成功创建1-2 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健全居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优化社区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做强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社区纠纷调解室),为居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提升居村法律顾问工作质效,完善《闵行区居村法律顾问工作规则》,促进政府、居村、法律顾问三方良性互动,推动法律顾问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法制审核,制定《闵行区民约、公约管理规则》,以国家法律法规引领乡村风俗和公序良俗。梳理、清理和修订现有民约、公约,确保合法合规,提高民约、公约的合法性。

28.健全基层矛盾处置机制。完善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制定《闵行区诉讼与非诉讼调解对接规则》,加强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和工作平台建设,打造“一站式”纠纷调解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社会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劳动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等联动工作体系,推动构建大调解格局。落实矛盾纠纷“属地管理、前端处置”原则,居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纠纷类求助事项登记调处率100%。优化基层信访创新发展机制。完善源头治理,建立具有闵行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平台,提升信访“止新化旧”工作实效。完善“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实现街镇、居村人民满意窗口建设全覆盖,努力实现信访事项“最多反映一次”。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把基层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城市发展建设上来。推进积案精准攻坚,实施“信访积案归零行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社区老娘舅”机制。推动居村楼组长、法律明白人、居村达人、乡贤能人、草根领袖等成为“社区老娘舅”,有效参与矛盾纠纷治理,建立健全“社区老娘舅”评聘、激励机制,依靠群众力量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9.推动“田园模式”升级。完善治理体系。健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组织架构,充分发挥房管专管员、司法调解员、顾问律师、社区组织等专业力量,提升平安小区治理水平。提升治理能级。将“安全屋”建设融入平安协同治理模式,将小区门卫,警务室等作为救助群众临时庇护点,通过挖掘民力,协同公安机关参与风险隐患的靠前处置。将平安协同治理模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平安议事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三防”建设水平。拓展治理领域。推动“田园模式”向商圈地区拓展,构建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格局,形成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共治机制,努力根治商圈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及时消除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严防各类重特大案(事)件发生。

(八)建设智慧闵行,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30.完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机制。聚焦企业、居民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行政方式重塑、政府职能转换、体制机制变革,增强企业、居民对社会公共事务服务的满意度。编制递增“一网通办”服务清单。不断提升区、街镇营商环境的总体质量,助力驻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一网通办”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实现从“能办”向“好办”转变,从部门管理导向向用户体验导向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在线办理率和全程网办率。

31.强化城区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建立完善“一网统管”基本架构。在“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框架下,加强区城运中心体系及数据库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数据上下、横向全面贯通,实现线下自治共治“一张网”与线上智能管理“一张网”融合,突出信息共享和场景显现功能,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推动城区治理科技赋能全覆盖。以系统性、领先性、安全性为原则推动“一网统管”运行,与市、区大数据中心对接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实现智能化收集、分析、处置、办事、流程、服务、监管的高度统一。

32.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推动智慧社区全覆盖。以新虹街道“双最”示范区、马桥人工智能示范区为引领,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推进居村智能安防建设。确保开放式小区、商务楼宇、农居和人员密集场所智能安防全覆盖,提升封闭式小区智能安防水平。加强“智慧公安”体系建设。对接“一网统管”和大数据中心,打造居村安全“神经元”系统,实现全时段“感知覆盖”,切实提高居村民的安全感。推进“云邻里”平台建设。在覆盖每个居村的基础上,将平台打造成为线上党建引领阵地、精准服务窗口、居民议事平台、志愿公益园地,为居村民参与自治共治提供智能渠道。推广“社区大数据管理应用系统”。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居村数据“一次录入、自动生成”“一次登录、多点推行”,助力居村减负增能。

(九)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专业化

33.深化“班长工程”建设。选优配强居村党组织书记,鼓励街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按程序到居村“两委”交流任职,落实居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完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人事管理,健全居村书记激励保障机制。开展“百千万”党员教育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党建基础知识和党务技能教育、书记素养教育,增强居村党组织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治理能力、“智慧闵行”建设技能等,确保素质与形势相适应、能力与任务相匹配的培训目标。加强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村至少储备2 名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岗位数和后备人数比例不小于1:2,优化居村书记的梯队结构。培育和选树优秀居村书记典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创新社区民生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和良好群众口碑的基础上,精选若干名优秀居村党组织书记予以重点培育。

34.培育优秀社工人才。明确培育目标任务。优化社区工作职业能力培育工作体系,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助推职业生涯发展。健全社区工作者荣誉、晋升、职称、薪酬激励机制,以价值立身、事业发展激励和鼓舞社区工作者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增强社区工作者的群众情感和群众工作能力。探索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强化社区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

35.强化“三长”能力建设。加强“居村三长”队伍制度建设。制定“居村三长”建设行动计划,注重发挥居村民小组长及楼组长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居村三长”队伍激励机制。建立区-街镇-居村分层激励机制,多渠道提高“三长”社会地位,不断增强“三长”荣誉感和责任心。建立“居村三长”队伍稳定机制。在常态条件下保持“三长”队伍基本稳定,确保人员队伍数量充足。征集“居村三长”治理小区案例。梳理汇总优秀“三长”工作案例,复制推广工作经验。

36.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总结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成功经验。构建城区志愿者队伍平战结合快速响应机制,固化干部下沉居村、党员志愿者结集等的快速反应机制,并纳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各类志愿团队进公共场所、进街区、进小区、进楼组,发挥志愿活动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作用。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完善志愿者服务信息管理制度,形成以志愿服务为荣的社会风尚。

六、落实闵行区社会治理“十四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切实提高各项社会治理工作任务之间的统筹性和协同性,避免多头管理、工作推进碎片化,在统筹整合中提高工作实效。

(二)明确责任分工。

每年制定规划任务年度责任分工方案,分解主要任务,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责任部门等。由牵头部门制定所牵头任务的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主要指标、推进措施、时间节点及评估办法等。

(三)确保完成指标。

牵头单位要与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逐年提升,努力完成十四五时期所确立的各项指标,并用来检测、预警社会治理状况,从而为科学全面评价全区社会治理绩效提供有效抓手。

(四)开展规划宣传。

本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规划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度,调动各方面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定期公开规划实施信息,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

(五)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科学评估。建立规划指标年度统计制度,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期中,引进第三方机构对规划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中期评估,提升规划实施质量,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附件:1.闵行区社会治理“十四五”重大项目表

             2. 部分指标解释

附件 2

部分指标解释

1.社区分类治理示范典型:聚焦社区治理问题,根据分类维度,不断完善分类治理方法,推动分类治理实践,挖掘和树立闵行特色的分类治理典型。

2.上海市公益基地:结合“公益之城”建设要求,预期每年新增公益基地 100 家,2025 年完成1000 家公益基地创建。3.维修资金第三方代理记账率:业主大会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代理记账,对维修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2025 年完成 85%的代理记账率。4.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单窗通办率:将全市通办、一网通办193 个事项全部纳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一个窗口,实现无差别综合窗口建设,2025 年完成 14 个街镇受理中心单窗通办窗口与总窗口数量的比例达到 95%。

5.新增违建主动发现率:指在全区新增违法建筑案件中,2025 年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前端主动发现的案件数占全部案件数比例达到 88%。

6.“田园模式“达标小区覆盖率指将已组建业委会的小区作为“田园模式”创建底数,实现平安小区协同治理“四项十条”规范标准全覆盖,2025年覆盖率达到 100%。

7.上海市平安社区创建率:指由平安上海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实施的平安创建考评,以街镇为创建主体,平安上海办组织考评,符合平安创建标准的街镇由平安上海办命名为“上海市平安社区”,2025 年创建率达到90%。

8.有“1+3+X”的人员组成居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居村委占比:“1”指党组织书记,“3”指调解主任、社区民警、社区律师,“X”指其他社区能人,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推动人民调解员信息登记齐全,2025 年居村覆盖率达到10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