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白山旅游宣传语句大全 长白山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长白山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2024-06-05 2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长白山文化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做好长白山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研究、传承工作,对于实现吉林文化的发展繁荣、推动吉林的全面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省独有的标志性文化,是包容吉林各民族文化、反映吉林人性格特质、凸显吉林气派的“大文化”,是以吉林为中心,辐射、渗透、影响、统领周边区域文化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相互融合、相互激荡的复合型文化,是包括汉族、肃慎、秽貊、东胡四大族系在内的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融合型文化,是具有成长性、交互性、创新性、现代性的开放型文化。

  自然物质文化。自然景观是由山水、动植物资源和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构成的景观,是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总和,也是一个地区乡土景观框架的基础和大背景。

  长白山植物,随着高度的变化呈带状分布,一层一层,好似楼梯,形成十分明显和奇特的垂直景观。长白山是世界植物的宝库,包括了从东北亚到北极的所有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垂直高度不到二公里的山坡上,大自然鬼斧神功,把各种植物安排得井然有序。在这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又生活着不同的动物,成为一座有声有色、立体的生物宝库,一幅神奇的锦绣画屏。随海拔高度的不同,长白山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不同的自然景观带。高山苔原带、岳桦林景观带、针叶林景观带、针阔混交林景观带。满族先民把长白山视为神山而顶礼膜拜。于是经过千百年的代代沿袭、口口相传,由一些祭祀、崇拜、劳作的仪式逐步形成了具有长白山地域特色的山林文化、江流文化、冰雪文化、草原文化、林木文化、人参文化、奇石文化、黑土文化等。

  社会生活文化。长白山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长白山地区历史久远,文化遗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优良级历史遗存资源主要集中废城与聚落遗址、军事遗址、古战场、交通遗迹等主要的历史遗存类景观文化资源。“安图人”洞穴遗迹为标志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八连城渤海遗址”为标志的渤海国历史文化遗迹;“百草沟北沮沃族墓葬”为标志的汉代古墓。

  长白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长白山地区古代民族众多,夫余、高句丽、渤海、东夏等地方民族政权和辽、金王朝的活动区域及文化影响到现今的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远东等国家和地区,是汉唐时期东北亚地区文明发展的中心区域之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呈现出鲜明的边疆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特点,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证。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耐人寻味。同时,长白山文化有着延边朝鲜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尤其与森林环境背景结合,可观性强,感受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精神文化。长白山地区还产生了萨满文化。满族面具是满族文化的遗产,它不仅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美术、戏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启示,也为旅游开发提供商机。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蒙古、土、东乡、保安、达斡尔、维吾尔、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萨满文化的影响。但是,相对地说,萨满文化在科尔沁草原的东部,在三江流域的赫哲、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以及在部分锡伯族当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继承。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以来,长白山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抗日的民族精神文化也深深地根植于白山黑水之间。长白山地区以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标志的近代抗日战争遗址,具有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军事遗迹与古战场和历史事件发生地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抗日的红色文化堡垒,如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马村抗日游击根据地、腰营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都列入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十一次党代会指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建设长白山文化,打响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强大生产力,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研究、开发和发展长白山文化,充分发扬长白山文化所蕴含的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时代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省经济大发展的推动力。长白山文化对长白山区、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区域经济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区域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医疗经济、工业经济、食品经济、农业经济等的潜在动力。开发建设长白山,必须开发建设长白山文化,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这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出“树立长白山文化旗帜,形成长白山文化流派”,就是基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这一战略思想提出来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要求我们要树立大文化观念,大力弘扬“拼搏奋争,开拓创业,多做贡献”的长白山精神,围绕长白山的开发建设,不断进取。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生产力,不论是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艺,还是风俗、观念等,都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文化力不仅具有认识、教化、审美、娱乐的功能,也具有经济的功能。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档次,即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品位。文学创作、书法绘画、摄影剪纸、广播电视、报纸图书、群众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新的收获与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长白山的物质文明建设。发展长白山文化应该有所作为,也一定能大有作为。推动长白山文化与我省经济发展互利双赢,实力和竞争力增强我省经济社会的综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长白山文化与我省经济发展,互利双赢实力和竞争力,增强我省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省国际形象的推动力。“大美吉林,大美长白山”,长白山文化形象就是吉林省的文化形象。在与国际交流过程中,长白山文化代表的则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以宣传国家形象为首要任务。国际间的互动并不只是国家间形象的认知,它是国家间表示友好、文化沟通的方式。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二:一是文化产品的流通,二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在文化产品流通方面,无论是誉满中外的长白山人参、长白山珍禽、长白山风景等自然界给予长白山的馈赠,还是浓缩长白山文化精髓的神话传说、书籍影视、服装服饰、民俗建筑、地域景观等文化结晶,长白山文化以有形产品的文化形式流通于国际间,成为沟通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往来的桥梁,并以其优质的文化产品赢得广泛认可,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长白山、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域的刻板印象。长白山文化内涵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丰富完善,符号特征不断凸显,向世人昭示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博大。同时,长白山文化随岁月流逝不断去芜存菁,在与时俱进中被发扬,也在革故鼎新中被传承。扩大长白山文化影响力,就是扩大吉林文化影响力,这对于树立吉林良好文化形象、提升吉林的美誉度与知名度、讲好吉林故事、打造吉林印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对长白山文化有过感慨,“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走廊;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完成了这一切,突然发现,你还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他认为,文化观念是个创新观念,不能用别人原来的观念、需要改革的观念来证明自己的文化,这是老的文化观念在起作用,所以我们现在要更换一种更大的文化观念,而这个文化观念并不是外来的,它是长白山文化自身的本性。长白山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实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