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不是一颗冻土豆,一把炒米所能体会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津湖里面的土豆 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不是一颗冻土豆,一把炒米所能体会的

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不是一颗冻土豆,一把炒米所能体会的

2024-06-13 2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奥利弗·史密斯

随后,又传来了一个让史密斯胆战心惊的情报——中国将派出起码两个军以上的建制入朝,针对的目标就是美军陆战一师,采用的战术是“围歼”。

得到这样的情报,一向乐观的史密斯也笑不出来了,如果中国军队真的决定“围歼”美陆战一师,那至少得准备10万军队才能达到围歼的条件,但是10万军队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行军,美军怎么会一点动静都不知道,难道这10万中国军队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琢磨来琢磨去,史密斯始终不相信中国派出了10万军队,他认为这只是自己吓自己,只是三个中国俘虏而已,自己没必要这么紧张。

事实证明,史密斯的估计是正确的。

此时,史密斯和美陆战一师面对的不止10万人,而是华野的最强部队——9兵团,兵团司令宋时轮,陆战共有三个加强军,共12个师,加起来足足15万人。

9兵团的战士大多数都是南方人,此前一直在福建一带驻扎,除了随时应对国民党的军事侵扰外,还为解放台湾做着准备。

这个节骨眼上,美国联军登陆仁川,朝鲜半岛上硝烟四起,毛主席和党中央只能暂缓解放台湾的计划,将9兵团派往朝鲜。

兵贵神速,突然接到入朝命令的9兵团火速赶往了朝鲜,然而,长期驻扎在南方的9兵团,极度缺乏入朝作战需要的御寒装备。

图|贺晋年

当时,9兵团从福建一路北上,准备从东北边境线进入朝鲜半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看到宋时轮带领的9兵团战士所穿的棉衣大惊失色。

这些南方战士对朝鲜的寒冷不了解,甚至有很多人都没见过下雪,所谓的棉衣也只有薄薄的一层夹棉,这样的棉衣就连0度的气温都难以抵挡,更别提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朝鲜作战了。

贺晋年着急地找到了宋时轮,对他说道:“你们穿着这样的棉衣,还没开始打仗,就把你们冻死了。”

说完,贺晋年就带着宋时轮来到后勤部门,将库存的几万件棉大衣拿出来,分给9兵团的战士们,后来东北军区的干部和战士们得知即将入朝作战的9兵团没有棉衣棉鞋穿,纷纷来到了车站,将自己的棉衣棉鞋脱给了9兵团的战士们。

图|9军团司令员宋时轮

送走9兵团以后,东北军区的战士们纷纷顶着冷风穿着单衣回到了宿舍,即便如此,9兵团的战士们依旧很多人没有分到全套的御寒装备,有的人只有一件棉大衣,有的人只有一条棉裤,脚上都踩着单薄的胶底鞋,就这样来到了寒风呼啸,冰天雪地的朝鲜。

当时9兵团和美陆战一师的装备差距巨大,每个美陆战一师的战士都有全套的御寒装备和保暖性极高的鸭绒睡袋,但是9兵团的士兵每个人连一床棉被都分不到,五六个人盖一床棉被,晚上大家就一起裹着棉被,抱在一起取暖。

没想到,还没开始作战,就有700多人严重冻伤,随后,9兵团又遭遇了朝鲜百年难遇的寒流天气,气温超过了零下三十度,别说志愿军战士顶不住,就连美陆战一师的士兵都被冻得直跳。

然而,长津湖不仅天气条件恶劣,地势也十分险峻,山高林密,易守难攻,师长史密斯在观察了长津湖的地理条件后,也曾感慨万分地说道:“长津湖根本不适合军事行动,成吉思汗都不想征服这里。”

二、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战役

1950年11月27日的深夜,长津湖的实际气温下降到了零下三四十度。

图|长津湖地区,天气极寒

美陆战一师刚刚结束完一天的训练任务,战士们纷纷回到了自己暖和的鸭绒睡袋里休息,唯独师长史密斯坐在办公桌前,心神不定地查看着地图。

除了雪飘落在地上的声音外,整个长津湖地区都鸦雀无声,美军宿舍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咳嗽声,仅此而已。

突然,一声嘹亮的军号声划破了寂静的长津湖寂静的夜,美军驻地四周都响起了巨大的“沙沙”声,这是志愿军在雪地上奔跑的声音。

突然遇袭的美陆战一师很快就拉响了警报,美军战士们纷纷从睡袋中钻出来,在志愿军密集的炮火中来回躲藏,大家都难以置信地看着四面八方冲来的黑压压的志愿军队伍,很多志愿军战士从雪地中一跃而起,怒吼着冲了过来,身上还挂着厚厚的雪。

也有很多志愿军战士在冲锋号吹响后依旧趴在原地一动不动,在这极度的严寒天气下,很多战士就这样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但即便是冻死,也没有一个人挪动一下身体。

美陆战一师仓促应战,迅速将重武器组织在一起,展开了反击。

图|志愿军朝着敌人冲锋

史密斯惊诧地发现,不仅美陆战一师,还有陆战七师,均被10多万志愿军队伍分割包围成了五块,相互之间失去了联系,这个时候的史密斯,是真正的孤军作战。

此时的中国志愿军是占尽了先机,然而一晚的猛烈进攻后,让刚刚入朝作战的9军团见识到了美陆战一师的真正实力。

在以往的战斗中,人民军队很擅长“包饺子”战术,这次依旧采用了这样的战术,但是美陆战一师作为美军王牌部队,其战斗能力确实相当强悍。

不仅很快就从突然遇袭的慌乱中清醒过来,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还极快组织了坦克环形阵地,用榴弹炮和重机枪组织成了密集的火力网,用绝对的火力优势压制着志愿军一波又一波的冲锋。

当时美军的一个师属炮兵就有四百多门榴弹炮和加农炮,但是志愿军的一个师属炮兵仅有12门山炮和一个山炮营,这样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再加上当时的美军已经实现了全盘机械化,一个军就拥有7000多辆汽车,当时的志愿军一个军也就是100多辆汽车,还算是比较“富裕”的情况了,像是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

美军穿着全套的御寒装备,吃着牛肉罐头,用着最先进的美式武器,志愿军很多战士都用着抗日时期缴获的日式装备,甚至还有士兵用着晚清时期的“汉阳造”。

放在今日,这样的装备差距完全是无法与之一战的,但志愿军就是拿着这样的装备和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美军作战,还打赢了美军,这背后付出的代价和血泪是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更不是一颗冻土豆,一把炒米所能体会到的。

图|抗美援朝战役中的美军吃着鸡腿

在美军绝对的火力压制面前,志愿军尝试了许多攻击队形,但均没有奏效,长津湖上的战斗从黑夜一直打到了白天,在白天,美军拥有了更强的战斗力。

美军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对志愿军阵地展开了狂轰滥炸,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依旧坚持完成了包围态势,但也丧失了大规模进攻的能力。

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战火从长津湖最北端的柳潭里一直蔓延到新兴里,全程60多公里,中美双方的士兵整整战斗了14个昼夜,白天美军出动飞机、坦克、大炮,炮火毫不间歇地落在志愿军的阵地上,晚上志愿军踩着照明弹的光亮,冲入美军密集的火力网,将手榴弹、炮弹,像雨点一样扔进美军阵地。

在一场山头攻坚战中,志愿军的抵抗意外地薄弱,火力十分稀疏,美军没费多大力气就冲上了志愿军占领的山头阵地,然而来到阵地上,美军士兵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美军下士摩尔豪森还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小小的山头上到处都是死亡的中国士兵,几乎每走一步都会踩到尸体,在此之前,我没有一次性见过这么多死人,他们脸色铁青,身上的部件七零八落的,看着像是被炮弹炸死的。但是我的班长告诉我,在炮弹落下之前,他们就已经被活活冻死了。”

图|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

听到班长的话,摩尔豪森被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这该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啊,摩尔豪森难以想象志愿军战士是如何克服生理反应和求生欲望,在这冰天雪地中慢慢流失了生命力,这是怎样强大的意志力啊!

就在摩尔豪森等人被眼前惨烈景象震撼的同时,山脚下传来了志愿军冲锋的声音,漫天遍野的火把向着山头冲过来,班长赶紧下令撤退,摩尔豪森等人踩着尸体从山头的另一边逃跑了,很快,刚刚摩尔豪森站着的山头就被成片的火光占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犹豫不决的史密斯最终下达了撤退决定,因为在此前的朝鲜战场上,美军一直都是势如破竹,从未进入过这样持久的僵持局面,更没有如此巨大的伤亡情况。

炮兵营顿斯中校回忆起长津湖战役,虽然时隔多年但依旧不寒而栗,当时美军陆战队的火炮和重机枪几乎没有停歇过,炮弹不计成本朝着志愿军砸去,即便如此,志愿军战士依旧源源不断冲锋,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许多美国大兵都肃然起敬,同样身为一名军人,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勇敢,让全世界都敬佩。

20多天的战斗,15万志愿军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冻死了4000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钢铁般的意志粉碎了美军的坦克、大炮,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用落后的装备和武器打败美联军精锐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为抗美援朝战役的胜利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笔。

三、毛主席要求宋时轮全权负责东线战场

图|伟大领袖毛主席

9兵团入朝作战的时候,抗美援朝战场分为了东西两条战线,东线战场主要就是长津湖一带,在9兵团尚未抵达朝鲜的时候,毛主席就亲自致电彭德怀,要求9兵团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紧随其后,进入朝鲜后由志司(彭德怀)指挥。

但是等到东西两线的战略目标确定后,毛主席又一次致电彭德怀,这一次他要求由宋时轮全权负责东线战场,以诱敌深入寻找歼敌方针。

这也就是说,在长津湖战役中,宋时轮是拥有绝对指挥权的,彭德怀当时的状态,是没有太多工夫关注东线战场的。

东西战线虽然是同阶段进行的,但是两个战场相距甚远,尤其是第9军团入朝后为了保密,采取了无线电静默的方式,东西战场基本上是无法联系的,电台沟通也极少。

长津湖战役进行的同时,西线战场上的彭德怀也在组织战斗,因为当时计划着东西战场同时发起战役,最大程度牵制美联军的行动,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第9兵团进入作战位置的时间晚了两天,西线战场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即便彭德怀给宋时轮打电话,也不会是在这个时候。

图|彭德怀

所以说电影中表现的彭德怀要求宋时轮“狠狠地打”,很有可能与史实不符,但是电影毕竟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彭德怀给宋时轮的电话对渲染观众情绪和剧情氛围有一定的帮助,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看,是完全可以的。

也正是因为《长津湖》是一部艺术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也不是一颗冻土豆、一把炒米所能体会到的。

除了漫山遍野被活活冻死的志愿军战士外,还有许多炮兵营的战士跪在雪地里痛哭的景象,长津湖的气候恶劣,在低温环境下,落后的山炮稳定性差,经常发射出哑炮,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发射出不会爆炸的哑炮,那么冲向那个阵地的志愿军战士就会成为美联军的“活靶子”。

冰冷的炮弹安静地插在雪地里,战士们前仆后继,炽热的鲜血融化了寒冰,身后的炮兵营的战士们跪在雪地里嚎啕大哭,随后又心存希望地拿起一颗新的炮弹,祈祷着这一次可以爆炸成功。

然而现实却是,一次又一次没有爆炸的哑炮,这种绝望和心碎,我们根本无法想象。

美军撤退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们埋伏在树林里,等到美军一进入包围圈,就立马从树林里冲出来,当时树林里有一条很宽的河,河上的冰早已被炮火融化,志愿军战士们眼也不眨地在零下三十度的气温里趟过河水,朝着美军冲来。

上岸后,湿透的棉裤很快就被冻成冰块,志愿军战士们就连腿都弯不了,却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奔跑着,一位美国老兵一直都记着这个场景,他被志愿军的精神深深感动,感慨万分地说道:“他们(志愿军)没有炮火掩护,枪都被冻住了,就像一块木头般地移动,但依旧不知疲惫地朝着我们冲过来。”

图|孔庆三

有一位叫孔庆三的炮兵连班长,带着一门92步兵炮去前线作战,半路上发现了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因为这个火力点,238团连着冲锋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孔庆三就带着大炮,藏到了一个敌人的盲点后。

这种92步兵炮后坐力极强,平常都是挖个洞将炮腿插在地里,但是山上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雪,雪下面是百年不化的冻土,一般的铁锹(qiāo)根本挖不开。

孔庆三想也没想,就用自己的身体与大炮捆绑在一起,腿绑着一根炮腿,肩膀上扛着一根炮腿,就让战士们开炮。

这里离敌人的火力点很近,成功的几率很大,但是战士们却不敢开炮,因为这炮一点,班长孔庆三也会牺牲,战士们流着眼泪,听着孔庆三的呵斥,半天不敢点,孔庆三下达了最后的命令,要求炮兵连战士点燃火炮。

军令如山,一位战士痛哭着走上前,紧闭双眼点燃了火炮……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半山腰上的敌人火力点被成功炸毁,30多名敌人都死了,而班长孔庆三也被大炮的后坐力震得飞出去五六米,肚子上插满了碎裂的弹片,鲜血染红了白雪,也染红了大炮,战士们扑上去查看的时候,孔庆三同志已经壮烈牺牲了……

真正强大的军人,能赢得敌人的尊敬和认可。

美军第57炮兵营营长卡罗斯顿中校回忆起长津湖战役时依旧感慨万分:“中国人民志愿军视死如归的精神让美军陆战队的队员们肃然起敬,在这场战斗中我们伤亡惨重,我们失去了很多的战友,我经历了很多战斗,但都不像长津湖这样惨烈!”

图|惨烈的长津湖战役

抗美援朝时期,人民志愿军几乎一直都处于缺粮缺衣的处境中,美联军做事很绝,他们会在逃跑前摧毁基地,将堆积如山的食品和衣服全部烧毁,志愿军战士赶到后,看到满地焚烧的食物残渣和衣物,心疼无比,他们几乎吃不上这样的好食物,美联军连缴获的机会都不给中国军人。

作为敌人,美联军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出于人道主义,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令人发指!

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几千字、几万字都无法详细描述出当时的景象,这是一场令中美战士都感到难忘的战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参与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军都不愿回想起这场“人间惨剧”。

美军并不是没有见过血腥的场面,令他们胆寒且难忘的是志愿军那一往无前、超越生死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是一种西方资本社会中无法理解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却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华人对祖国、对党、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和忠诚!

结语:

1952年,战功赫赫的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宋时轮乘坐着汽车再一次来到了鸭绿江边,过了鸭绿江,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突然,宋时轮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连忙招呼司机停车。

宋时轮从汽车上缓缓走下来,面朝着长津湖的方向驻足不前,沉默了许久,突然,他脱下了帽子弯腰深深鞠了一躬,半天没有起身,警卫员走上前去搀扶宋时轮,却发现再抬起头来时宋时轮已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

在场的众人都明白宋将军的泪水是为谁而流,都脱下帽子,朝着长津湖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时过境迁,2021年的风雪早已覆盖了长津湖的花草树木,英雄们的故事也被搬上了大荧幕,向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递着先烈们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