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众人之长,而补己所短,后为己用,集思愈广,受益愈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处短处是什么意思 博众人之长,而补己所短,后为己用,集思愈广,受益愈大

博众人之长,而补己所短,后为己用,集思愈广,受益愈大

2023-12-25 1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博众人之长而补己所短,后为己用。明代王阳明也说过:“”。集思广益就是发挥集体集思愈广,受益愈大的智慧,倾听各方意见,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减少失误,做出正确、合理的决定。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总是远远大于个人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正所谓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一样。纵观古今中外的伟大人士,大部分都是借众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能借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也都是贤明君主,因而能拥有天下。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个人能否以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关键在于不要以“不能”为耻辱,不要以“不懂”为丑恶,耻于不能,恶于不懂是困惑。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这种思想的集中反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俗话说:“做事先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看他人更多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做人办事的最佳方法。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每个人都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更甚者可以说,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比。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凡事严于责人而宽于责己;拿正确的道理当手电筒,不照自己,只照别人。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难免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以至冲突,就更不要说能把事情做好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说是我们“以他之长,补己之短”首先应该具有的思想。在楚汉相争中,刘邦为何能用人之长,而项羽则不能?这是因为刘邦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认为自己的计谋超过人,更不以为自己有军事天才,正因他有自知之明,自知自己的短处所在,故能虚心听取张良、陈平等的奇谋深策,放手让韩信、彭越、英布等猛将去独当一面各自作战,也就是说他能用谋臣武将之所长,来补己之短,为他打天下;项羽则自恃深懂兵法,又有力可拨山举鼎之勇力,认为他的谋臣武将都不如自己,无论是在深思熟虑上还是各个战争的细节上都高别人一等,也就不能用他们的长处,既不听谋主范增的计谋,对于韩信、陈平的献策更是不屑一顾;有猛将也视而不见,有也不信任。致使范增气得辞职,韩信、陈平等天下奇才和猛将英布离楚归汉。结果是:刘邦能用众人之长成己之长,得以众心,得以天下;项羽不能用人之长而致成己之短,大败于刘邦。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项羽之所以大败也正是他不能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以为自己了不起而造成的……在历史中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唐太宗能用别人之长,隋炀帝则不能。唐太宗是个文武全才的英明之主,但他不满足于己之所长,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故能虚心听谏纳谏,用人所长以补己之不足。故其身边,有所长的人才济济,故成就了他的大业。而隋炀帝自恃其才高之过人,他说的话都是对的,不容别人反驳;他做的事都是对的,不允许别人违背。顺之者则可升,违之者则杀头,故不能用人之所长,只能用人之短,既不能用有才能的忠直之臣,只能用一些阿谀奉承的佞臣,结果,众叛亲离,最后被他认为身边的“心腹”之臣所缢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一个人再优秀也不可能各个方面都擅长。懂得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使其在办事的过程中,与别人相比,更胜一筹,先人一步。一个办事能力很强的人,无论是在具体的办事过程中,还是在采纳众人的意见的时候,都要以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尽量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诚然,“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现实生活中,总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正是家庭装修的“黄金季节”的时候,不少人家都会抓紧时间搞装修。有的是装修刚买的新房,有的则是旧屋翻新。人们在搞“家装”时是特别地虚心好学的,有的买来各种介绍“家装”的画册资料,认真进行研究,看看哪点可以“为我所用”;有的则亲自“登门取经”,到已经装修完毕或正在进行装修的“左邻右舍”参观学习,看哪些地方可资借鉴;有的则走到哪里就学到那里,发现到过的宾馆酒店某些地方装修有新意,就用手机拍摄下来供参考。而且大家都会将所学到的东西很快付诸实践。其实,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只要有这种搞“家装”的学习精神,在付诸行动前,先来点“务虚”,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墨守成规,见先进就学,走到哪就学到哪,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就下决心改,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做人做事就会像装修房屋一样与时俱进、取得圆满成功。个人的力量虽小,但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群策群力就是运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去办事,智慧在人群当中,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而在办事的过程中,如果能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说是最佳的办事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