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书法庸俗,因为一直没搞懂这三个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锥划沙屋漏痕 很多人书法庸俗,因为一直没搞懂这三个词!

很多人书法庸俗,因为一直没搞懂这三个词!

2024-07-01 0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在学习书法或者研习古人书法的时候,总会碰到几个名词:屋漏痕、锥画沙、折叉股、印印泥,很多人一看到这几个词,脑瓜仁儿都疼,越看越琢磨越糊涂:到底啥意思啊?其实,这几个词并不纯是字面之意,它表达的是书法所传达出来的某种境界。

屋漏痕 | 自然之美

用来形容书法用笔效果的“屋漏痕”最早见于唐人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破屋漏雨在墙面留下的痕迹,比喻笔墨在纸上的运行,凝重而自然。意思是作书要自然变化,不要刻意造作。作书实践中,中锋浓墨行笔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这是一个书法术语。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

这是一个 对竖画艺术效果的绝妙比喻。屋漏,雨水顺墙下流,不会一泻而下,必将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书法的竖画,就应当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这个比喻是颜真卿琢磨出来的。

锥画沙 | 率意之美

锥画沙,即用锥子在沙滩上书画。大凡作书之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用上好纸张作书,往往拘谨;而拿片旧纸随意涂抹,多率意自然,有奇趣。书法上的锥画沙,既有从效果上说的,也有从技法上说的。从效果上说,是说用锥子在沙中划过,划痕两边有突起的沙,其大意与屋漏痕差不多,也是讲的要中锋行笔;还有的认为,锥画沙是指感觉,划沙时明显感到沙砾的阻力,这就不但要中锋行笔,而且要逆锋行笔了。从技法上说,就是只用笔锋,不用笔肚,小字用小笔,大字用大笔。只用笔锋,比较容易做到中锋行笔,从形态上来看,也与锥画沙最象。

这个书法术语。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锋”,故用锥画沙以比喻书迹的圆浑。唐代褚遂良《论书》称:“用笔当如锥画沙”。宋代黄庭坚称:“如锥画沙……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相传褚遂良曾将此法传于陆彦远。《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载:“(陆彦远)思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

折叉股 | 力度之美

叉股应为带叉的金属器具的分支,如钢叉、铁钗都有叉股。折叉股,即折断叉股,或折断了的叉股,分别比作书写的状态或书法线条的观感效果。折叉股线条光润圆畅;挺秀刚健,给人以秀媚匀净的美感。笔毫在平移时,突然在一点上作方向的改变,形成一个折角,折角的顶端称为折点,这种运笔方式称为折笔。折笔时侧锋甚至偏锋现象在行草书中时有出现,这是顺势率然直下的结果。若要使原来的中锋笔画在折点后继续保持中锋,必须换锋"暗过"。朱和羹《临池心解》说,转折须暗过,方知折叉股之妙。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