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公交卡,刷手机!常州公交进入移动支付时代,1分钱可乘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银联卡闪付功能 没公交卡,刷手机!常州公交进入移动支付时代,1分钱可乘车!

没公交卡,刷手机!常州公交进入移动支付时代,1分钱可乘车!

2024-01-24 0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扫码乘公交:这是常州行APP的科技标志,市民只要在APP注册开通了电子市民卡,充值后就可以直接使用扫码乘公交功能,告别叮叮当当的硬币,也不用担心没带卡的尴尬事儿了。

保证市民仅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在任何一辆公交车上扫码乘车,实现‘不带零、不带卡、畅出行’的一站式全新便捷体验服务。

记者获悉,“常州行”APP上线起,“掌上公交”APP将逐步停运。

实现常州辖区全覆盖,支付方式多样化

目前,我市的公交移动支付项目已在辖区同步实施,实现了在常武、金坛、溧阳全市范围全覆盖;更新的公交车载设备仍支持原实体卡(市民卡、龙城通卡、省一卡通)乘车刷卡支付,同时增加了银联闪付卡、支付宝乘车码、常州行APP扫码乘车等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市民和外来游客乘坐公交更为方便、快捷。

那么,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联闪付卡”和“支付宝乘车码”支付方式:

1、支付宝在常州刷公交

只要在支付宝APP内搜索“乘车码”,可领取到“常州电子公交卡”,使用乘车码即可使用。“新用户可以参与支付宝公共出行的不定期优惠活动,后续支付宝也会和公交运营企业、市民卡公司联合推出面向常州市民的出行优惠活动。”蚂蚁金服集团公交事业部总经理万鹏介绍道。

方法:(1)在支付宝内搜索“常州电子公交卡”,按提示领取专属公交卡。

(2)打开支付宝——选择【付款】——点击底部【乘车码】——按照领卡提示,即可领取您专属的“常州电子公交卡”。

(3)在支付宝首页点击更多——城市服务——交通出行——常州电子公交卡,进行领取。

3、领卡后如何使用?

答:打开支付宝——选择【付款】——点击底部【乘车码】——将乘车码对准公交车上扫码窗口——听到【扫码成功】语音提示即可。

2、闪付卡刷公交

可以使用银联卡闪付和银联手机闪付两种方式。银联卡具备以下条件可以使用:

1、62开头的银联IC卡;

2、带有闪付标识。银联手机闪付支持华为、苹果、三星和小米等品牌具有PAY功能的手机,主要为Huawei Pay 、Apple Pay、Samsung Pay和Mi Pay。

推广期的优惠活动也很有看点——1分钱乘车!

即日起至2019年2月28日,乘坐常州地区公交(包括市区、金坛、溧阳),使用银联卡闪付和银联手机闪付,享受每次1分钱的优惠票价乘车(1元以上票价最多折扣0.99元),单用户单日限享2次优惠。

挂失充值不多跑,“常州行”解你燃眉之急

常州公交自开启刷卡乘车以来,发售了常州市民卡、龙城通公交卡、各种迷你异型卡、联名卡、纪念版卡、江苏省互联互通一卡通卡等多个卡种,解决了用户投币乘车不便的状况,随着发卡量的增加,挂失和充值日益成为新的问题。

本次“常州行”APP将云闪充功能成功移植,并对多卡种充值兼容进行了升级。市民在“常州行”APP上绑定实体卡片后,即可使用APP端的云闪充功能在线充值,为了账户安全,线下贴卡到账的流程依然保留。

此外,市民较为烦恼的挂失功能也在“常州行”APP上得到了体现,在APP上绑定实名制龙城通卡、市民卡的市民,发生丢卡事件时可以在APP上实时申请挂失,待空闲时到市民卡服务网点补办并转值,较大程度的避免了卡内资金被盗用。一部智能机,一个APP保障市民账户安全,解决市民燃眉之急。

对于公交移动支付的深化发展,市交通运输局李建新副局长表示,明年起将逐步在“常州行”APP上加载满足市民绿色出行的出租车召车、公共自行车租赁等更多的公共交通服务功能,并且大力开发老人卡、学生卡群体的上车提醒等关爱服务。

相关链接:

1、如何下载“常州行”APP?

常州行APP官方下载渠道: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常州市民卡”,在便民服务菜单“常州行”中下载体验(应用宝和苹果市场可直接下载使用),目前公交移动支付暂不享受优惠政策。

2、现有公交卡上的余额,能在“常州行”APP上扫码使用吗?

不可以。实体公交卡和常州行APP二维码是两个账户体系,比如,实体公交卡是你钱包中的现金,二维码是你开在银行的账户,两者无法互通。

3、如何使用手机闪付乘坐公交车?

答:乘客使用手机闪付乘车前,需绑定本机型所支持的银行卡,具体机型支持的银行卡请参阅本手机“钱包”应用中的说明。

将手机放在受理机具读卡区内,手机自动点亮屏幕并出现手机PAY界面。在手机上按正确指纹后,听到“滴”的一声,受理机具打开,不同品牌的手机PAY的界面和按指纹的方式略有区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