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铸就铜都职教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图片高清 改革创新铸就铜都职教梦

改革创新铸就铜都职教梦

2023-05-26 09: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月17日,安徽省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第十一届职业教育校企对接活动暨安徽省新材料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铜陵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市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185家单位代表,400余名嘉宾在铜陵主会场齐聚一堂,全省15个市在分会场通过网络直播参会,线上线下共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大计。大会对获得2022年度省政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的市县进行了通报表彰。铜陵市荣获2022年度省政府职业教育督查激励市,这是该市继获2018年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县省政府督查激励之后,再次获此殊荣。

一座因“均衡教育”而声名大噪的城市,职业教育又是如何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成就......

铜陵市现有职业院校7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3.4万人,围绕我省十大新型产业共开设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113个专业;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成立铜业学院、化工产业学院和阿里巴巴数字商业产业学院等。安徽大江教育集团在全省职教集团综合评定中荣获A等,并列入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单位。2所职业院校入选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典型学校培育名单。

2023年安徽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树立“一盘棋”意识 统筹资源提质培优

市领导亲自联系高校,协调成立铜业学院;编印《职业教育法》学习手册,分发到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说起铜陵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领导。一直以来,铜陵市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市县(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成立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议事协调机构。建立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加强市校合作,与铜陵学院、铜陵有色集团公司联合成立铜业学院,建设铜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和铜产业开放协同创新平台、铜产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为铜产业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及时分解部署落实教育部、安徽省共建技能社会的工作任务阶段目标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分工,并加强工作调度。

为扩大和强化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该市广泛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印发专项通知,召开专题辅导报告会,编印《职业教育法》学习手册分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并通过户外宣传栏、微信多渠道广泛加强学习宣传。健全完善市、县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讨论加快技能铜陵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深入开展中职分类达标示范建设。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个系部成为试点系部,2个项目成为试点项目;铜陵理工学校入选安徽省“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名单,2个部成为典型学部培育建设单位,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成效明显。

“产业思维”设专业 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铜陵市统筹领导能力不断加强,职教普教协调发展,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继续教育有效开展。

全力落实“职普大体相当”要求,统筹制订高职阶段教育发展计划,科学制订高中阶段招生计划,下发专项通知,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2022年超额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年度招生计划,全市高中阶段职普比超全省平均水平。整合城区7所公办职业学校,投资20余亿元高标准建设1804亩的职教园区,完成市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县域职业教育资源,将枞阳县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整合设立枞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并整体搬迁至城区;市民航科技学校并入市财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规模和效益均得到较大提升。

同时,全市职业学校围绕十大新兴产业设置相关专业33个,新增、扩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产业相关专业8个,压减、停招船舶驾驶、制冷与空调、应用化工技术等9个专业。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已建成1个教育部骨干专业、1个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建设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3个省级特色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获批3个普通专升本联合培养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示范专业、12个省级示范专业。

2022年,铜陵市职业院校面向包括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在内的各类民生领域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9万人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在全市开展建设学习型城市推进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系列推荐评选表彰;大力实施“暖民心·老有所学”行动,扩大政策供给,通过“四个一批”推进老年学校扩容增量,着力解决基层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市、县、乡、村四级老年教育体系基本构建,老年教育载体不断丰富、资源供给持续扩大,全市现有老年学校(大学)425所,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已达6.6万人。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依托铜陵社区大学,铜陵老年开放大学,推进远程继续教育,在线平台注册老年学习人数超过2.3万人。

精准赋能重大战略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该市职业教育不仅在服务“三地一区”等重点领域有成果,在服务乡村振兴、对外交流等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

连续四年开展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引导市域职业院校发挥职教资源优势,精准对接产业发展方向和用人需求。组建铜陵市企业发展服务联盟,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筹办新能源产业学校,协同培育技能人才,服务“三地一区”建设和本地经济发展。按照“专业遴选、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保障、招生就业”“五统一”模式,开展大国工匠基地建设;与经开区合作,创办“翠湖精英班”“翠湖英才班”;面向学生设立“精工励学奖学金”,通过定向委培为本地合作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探索企业生产效益和学校教育效益共享共赢的可复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铜陵大国工匠基地”品牌形成。2022年教学成果《产教融合视域下,政校行企园协同培育“大国工匠”的创新与实践》荣获省特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评选。2022年职业院校面向包括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在内的各类民生领域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

通过制订《铜陵市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种养+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中、高职院校设置涉农专业4个,涉农培训技能人才2000余人次,有序有效有力衔接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有序推进,铜陵理工学校对口帮扶新疆皮山县技工学校,援助西藏山南市职业教育;认真做好新疆高职班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赵冬苗在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银奖。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铜雕艺术研究院成为我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定期举办海峡两岸铜雕艺术大学生实习夏令营;铜陵技师学院承接赞比亚焊接加工项目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省新疆高职班定招学校......职业教育在国际国内交流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成果丰硕

铜陵市注重校企融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效用日益显著。制订出台《铜陵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鼓励政企校社多方联动,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全市7所职业院校全部开展校企合作,参与校企合作企业300余家,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基地111个。

牵头成立2个专业委员会、2个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7所院校为省、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专业入选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5家企业进入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信息储备库,7家企业获批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3所学校获批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学校。并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同时,鼓励行业企业办学,支持行业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全市共有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2所,安徽大江教育集团通过市场化手段、股份制合作,将1所高职院校、1所中职学校、1个实践基地和市体育中心实质性注入,同时预留10%的股份向社会资本开放。

铜陵理工学校口腔专业学生实训

激发改革基因 现代化职教之路越走越宽

为不断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该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实现市级现代学徒制实施学校全覆盖。铜陵理工学校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牵头负责皖南分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6所学校参加教育部开展的“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参与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任务,全市7所学校合计申报了6个大类44个项目的试验区建设任务,39个项目被列入省试验区项目库,现正在按时序进度推进。

安徽大江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单位、国有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先后成立了大江研学、大江直播、大江登特教育、大江职业技能开发等子公司,实现运营管理企业化。该集团现有智能制造、VR实训室等校内外实训基地近200个,校企对接产业需求共同研发校本教材、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等,已有两届学生进入企业并成为技术骨干。该集团被评为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据悉,下一步,铜陵市将紧跟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乘着国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的东风,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不断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新动能,探索一条富有铜陵特色的现代职教发展之路,大力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安徽大江教育集团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董留寨(右一)指导学员

□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徐小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