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AZ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铃木kcar图片 马自达AZ

马自达AZ

2023-07-15 1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爱卡汽车 汽车文化 原创]

  一提到跑车,几乎所有人都会把它和昂贵联系到一起,而如果问你一辆带有上掀鸥翼门的跑车要多少钱,你一定也会说:“我觉得怎么着也得百八十个吧?”而如果身处三十多年前的日本,你只需花费一辆经济型家用轿车的价格,就能得到一辆中置后驱、涡轮增压发动机,甚至是鸥翼门,拥有纯正超跑基因的跑车。不相信?那我今天就跟你聊聊马自达AZ-1。(图片源于网络)

  说到这辆马自达AZ-1,就必须说到当时日本汽车市场的两大独特背景,一个是K-Car,另一个是经济泡沫。先来说说K-Car,K-Car是日本汽车市场独有的汽车品类,由于日本地少人多,大部分道路比较狭窄,再加上日本自然资源匮乏,像汽油这种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因此省油、经济和小型化催生了K-Car。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中,日本政府就推出了《轻自动车法》,旨在鼓励汽车企业生产、国民购买小型车,并在税收、停车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马自达 马自达MX-5(参数|询价)(询价模块,请勿手动编辑,如需删除,请在图片上右键删除询价)

新版《轻自动车法》中规定:车辆长/宽/高分别不超过3400mm/1480mm/2000mm; 2、座位不超过4个 ;3、载重量不超过350kg; 4、排量不超过660ml(也就是0.66L),而符合这一法规的车辆则被称为K-Car。

  再说说日本的经济泡沫,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地产和股市高涨,日本国民也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因此那一时期的日本汽车企业也变得“任性”起来,在开发新车型时并不太考虑市场因素,因此在那一段时间,日本车企推出了很多现在看来完全不会落地的车型,而AZ-1就是最具代表的车型之一。

在日本经济腾飞的时期,小排量微型车也开始进入汽车赛事领域,包括斯巴鲁、铃木、本田、马自达等汽车厂商纷纷推出了运动性能优异的K-Car,可以说那一时代的日本K-Car很多都是“微钢炮”。

  放眼现在的日本K-Car市场,都被像本田N-BOX这类完全实用化的微型厢式车统治,但在30年前,K-Car小跑车则是遍地开花,马自达AZ-1、本田Beat和铃木Cappuccino被称为“平成ABC”,它们都是符合K-Car标准的小跑车,只不过AZ-1设计的最极致。

其实马自达AZ-1的原型车最早是被称为“小型车专家”的铃木汽车开发的。1985年的东京车展上,铃木汽车展示了一种名为R / S1的概念,这是一款中置发动机的敞篷Targa小跑车,由一台1.3L发动机提供动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小跑车造型相当科幻前卫,完全没有廉价车的影子。

两年后,铃木又推出了RS-3,它是R / S1的改进版。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该项目最终被铃木暂停,其重点转移到了Cappuccino的项目。

  由于当时与铃木合作,马自达选择接手这个中置后驱跑车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平井俊子(Toshiko Hirai),他当时还领导了NA Miata的开发。平井和他的团队使用了铃木的动力总成开始研发中置跑车。 在1989年的东京车展上,他们展示了三个概念车,称为AZ-550运动型A、B和C。这辆车将被置于Autozam品牌之下——根据马自达当时的品牌多元化计划,该品牌专注于紧凑型和K-Car车。

这三辆概念车都相当前卫,可以说是泡沫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示,它们充满想象力和热情,完全不顾及制造成本和市场需求,可以说是富有理想精神的产品。

  其中,A型(上)采用鸥翼式车门设计,除了弹出式大灯外,与最终生产的AZ-1非常相似。 B型(中)更类似于RS-3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传统的门和折叠硬顶。C型(下)被称为“小C型车”,它造型类似于马自达勒芒赛车缩小版,甚至炫耀了该公司的蓝白色制服。这三辆车均由0.55L排量的铃木发动机提供动力,因为这是当时K-Car的排量极限。最终,公众反响最好的A型车被马自达决定量产,这就是AZ-1。 

以今天的眼光,哪个车企会疯狂到制造一辆中置后驱、涡轮增压,并且有上掀鸥翼门的微型跑车呢?而在上世纪90年代,马自达就做到了。

大家都知道,鸥翼门是奔驰传奇跑车SL鸥翼独创的设计,制造成本昂贵,基本上是超跑的专属。而在AZ-1上使用鸥翼门,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但当时由于日本的经济泡沫,消费者更偏爱这种浮华的设计,而马自达的设计师也坚信这种设计会带来成功。(车标为Autozam)

AZ-1的许多零件其实都来自铃木,从此图可以看出,AZ-1的车体结构为普通的承载式车身,并不是像奔驰SL鸥翼、迈凯伦和路特斯Elise这样的盆型座舱而不得已采用非常规车门,但为了营造令人过目难忘的造型,工程师还是决定采用上掀的鸥翼门,另外抬高的门槛虽然进出不算方便,但也提高了乘员舱的刚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