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这个典故,骗了李白一生,也欺骗后世千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铁杵成针的故事与我们常说的俗语是什么 “铁杵磨成针”这个典故,骗了李白一生,也欺骗后世千年

“铁杵磨成针”这个典故,骗了李白一生,也欺骗后世千年

2024-07-09 13: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广泛使用青铜器的时代,绣花针也就是铜针。当时人是选择用铜条不断敲打,因为铜比较软,延展性比较好,则被打制成为一根根铜丝。随后,工匠截取适合长度的铜丝,并将一头砸扁,再用尖锐的工具钻出针眼,磨去针眼旁边的突出部分。

如果说此时还有磨这道工序,那就是将铜丝上没有针眼的反复打磨,直到形成了针尖部分,这样一根绣花针就完成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大量使用,绣花针的材质也就成为了铁的,这和唐朝李白见到的就没有多少区别了。但是,在做工方面和铜针差别并不大,只是工序略有区别。

当时的工匠们,因为本身有了铁质的钻头,便可以在一根较粗的铁丝一头钻上一个圆孔,然后再用锤子轻轻捶打,使之变扁。至于说针尖部分,则是用两块磨刀石,中间夹着针,反复研磨。经过一段时间后,绣花针就会变得锋利起来。如果更为讲究的,那还要放在锅里如同炒菜一样进行淬火处理,这在明朝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详细的描述。

因此,生活在唐朝的李白,顶多看到老婆婆磨铁丝,是绝对见不到磨铁杵的,如果有,那一定是老人家逗小孩玩的。至于说生活在南宋时的祝穆,绣花针从材质到工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和突飞猛进的进步。

当时的绣花针就已经是钢针了,人们用低碳钢丝冷拔获取了大小不一的针,以便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当时制作一根针,已经不是靠老百姓自己来制作,而是有了专门的工坊,比如“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他们采用磨制、冲眼、渗碳、淬火等多种工艺,就已经高效地制作出一口口精良的绣花针了。

这可不是小珏在瞎掰,现在去中国历史博物馆参观,就能够看到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广告。这块铜制广告牌的正中间以白兔抱铁杵捣药作为商标,左右两边还告诉顾客: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另外,在下方还有商家的说明: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为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所以,“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极有可能就是祝穆编造出来劝学励志所用。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那也只是李白被欺骗了,而祝穆则用这个善意的谎言,欺骗了后世千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