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曲学习】钢琴独奏的写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钢琴单音伴奏的类型 【编曲学习】钢琴独奏的写作

【编曲学习】钢琴独奏的写作

2024-07-13 10: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为在网站 Mind Trace中梳理的钢琴配器法一键生成的Markdown笔记,笔者花费了10h的时间,欣赏了以浪漫主义时期为主的大量钢琴独奏曲,从中提炼出了关于旋律写作、伴奏写作各种技法的汇总,有需要的可以自提PDF文档。另外,Mind Trace中梳理的知识体系比生成出来的Markdown文件结构更清晰,如果想要直接在Mind Trace中查看,欢迎访问http://111.230.211.24/,注册账号并在“共享”栏目中查询juumii(即我本人),即可查看我的所有编曲笔记。

pdf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m2f_qLHdFBJUSmD3Rmbsg?pwd=tit5 

提取码:tit5 

以下为正文。

独奏钢琴配器法> 钢琴音色特点

概述

钢琴的音色,根据力度和音区特点可以大致得到一个九宫格:(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 × (弱力度、中力度、大力度)。

低音区中 / 低力度:阴暗、沉郁。可以参考肖邦前奏曲雨滴1min40s后一点的低音旋律感觉。

低音区大力度:严肃、宏大或者阴森、抑郁。当伴奏出现低音区的大力度演奏,往往都是在比较高潮的段落,而当低音区大力度单独出现时,往往会是在前奏、尾奏等部分。

中音区中/弱力度:温暖、和谐感,如肖邦《离别》、贝多芬《悲怆》奏鸣曲、肖邦各类夜曲;理性、端庄、巴洛克感,如巴赫的复调音乐。

高音区中 / 低力度:空灵、恬淡、柔和,如德彪西《月光》,肖邦的各类夜曲等。

高音区大力度:可以用辉煌来形容。高音区大力度的钢琴旋律很适合表现史诗感、深沉的抒情。《肖邦第一叙事曲》的高潮段(5min)使用了高音区、大力度、和弦化的钢琴旋律,非常具有代表性。

前奏曲 No.15 雨滴悲怆奏鸣曲

主奏、伴奏在不同音区的效果

根据主奏所在音区和伴奏所在音区,可以粗略地划分钢琴曲的效果。一些例子:

主奏、伴奏都在中低音区:类似肖邦练习曲《离别》、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温暖、忧伤;

主奏在高音区、伴奏在中低音区:最为常见。

主奏在中低音区、伴奏在高音区:温暖而明亮,类似肖邦练习曲第五首《Études, Op. 25:No. 5 in E Minor》第二段,李斯特《爱之梦》开头;或庄严肃穆,类似肖邦练习曲《冬风》。

主奏和伴奏都在中高音区:温柔、明亮。参考李斯特《爱之梦》3min左右的片段。

Études, Op. 25:No. 5 in E Minor肖邦练习曲《离别》肖邦练习曲《冬风》李斯特《爱之梦》

> 钢琴旋律的写作> > 旋律的类型> > > 歌唱性旋律

概述

从音区、力度的角度分类

对于钢琴而言,平均一般八分音符以上就能算是歌唱性的旋律了。这类旋律的写作和其他乐器有很多共通之处,钢琴相较于其他乐器的优势在于更加宽广的音域和多样的音色。钢琴的长音旋律可以按照不同力度和音区的音色特点来分类。

低音区弱力度:柔和、深沉。与中音区中弱力度的感觉类似,有支持感和温暖感。

中音区中 / 弱力度:如肖邦的《离别》,有温暖的抒情感;如巴赫的复调音乐,有端庄、理性之感

高音区弱力度:如德彪西《月光》空灵、恬淡。

低/中音区大力度:强烈的压迫感或庄严感。在高音部做主旋律迎接高潮段时,低音区走大力度的副旋律线条可以很好地支撑高音部的旋律,提供非常强烈的压迫感。参考肖邦《第二叙事曲》2min20s左右的部分。当低音线条作主旋律时,往往曲子本身就会有很强的宿命感、肃穆感,参考肖邦练习曲《冬风》

高音区大力度:如肖邦《第一叙事曲》高潮段(5min左右),辉煌、史诗、深情。

从演奏法的角度分类

在钢琴中,这类歌唱性旋律的演奏可以有各种装饰的方法,根据演奏法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类型。

长触键与短触键:长触键适合抒情,短触键更加灵动。两者都极其常见,可以长触键可参考肖邦练习曲《离别》,短触键可参考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单音旋律与和弦叠置的旋律:在钢琴上演奏较慢的旋律时,右手一只手是有演奏和弦的空间的。在氛围较为安静的情况,右手一次可以只弹一个音;情绪稍微往上一些,可以考虑加三度叠置;再上一些,可以考虑八度叠置;再热烈一些,甚至可以右手直接弹和弦,这往往能带来非常辉煌的效果,参考肖邦第一叙事曲5min的高潮段落。

装饰音旋律和非装饰音旋律:在一些场合我们可能喜欢朴素的、没有过多装饰的旋律,在另一些场合我们则可能喜欢被华丽地装饰着的旋律。古典时期的旋律的装饰程度一般较少,浪漫主义时期的装饰程度往往较多。

##

肖邦第二叙事曲肖邦第一叙事曲李斯特《爱之梦》肖邦练习曲《冬风》Etudes, Op. 25 No. 11 in A Minor

> > > 非歌唱性旋律

一些典型的短音旋律型

钢琴演奏的一些旋律,由于其速度过快、技巧性过强等原因,可能实际上并不能被人直接哼出来,这类旋律和其他乐器通常能够演奏的旋律是不同的,是钢琴作为强大的独奏乐器的独特特点。

长音旋律填充

在一个典型的长音旋律的基础上填充大量短音符形成的短音旋律。可以参考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5min20s处的处理;李斯特《钟》的处理。这种类型既能保留长音旋律的歌唱性特点,又能体现短音的灵动感,另外,短音的填充可以具有华彩感、炫技感。

上下行线条

向上大跳 + 快速下行:在浪漫主义的钢琴独奏曲中,旋律经常在某些句子中出现向上大跳,然后紧接着向下快速下行的片段。可以参考李斯特超凡练习曲第九首50s左右。当出现这种快速上下行的需求时,有不同的具体方案。一是用琶音实现,二是用自然音阶实现,三是用半音阶实现。具体如何选择,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在于需要下行的总音程;其次,自然音阶和半音阶带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自然音阶会更端庄,半音阶会更俏皮一些。

跨音区上下行:这类上下行线条以固定节奏型快速模进的方式出现,在浪漫主义时期是非常常见的。具体而言,往往在情绪比较激昂都段落处,使用一个从高音区开始一直模进到低音区的超长的快速下行,或者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超长快速上行,都是很常见的实践,这类线条既可以作为段落推进的要素,又可以作为终止的要素。参考肖邦第一叙事曲2min50s左右的处理(快速下行);

半音阶上下行:这类上下行线条同样往往是作为段落推进或终止的要素。参考李斯特《钟》4min10s、4min20s的处理;肖邦第一叙事曲尾奏的处理。

跨音区先上行再下行 / 先下行再上行:这类大跨度的上下行结合往往整个作为超长乐句的形式出现,作为一个段落的终结或开始等。参考肖邦第一叙事曲3min的实践

轮奏旋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肖邦大圆舞曲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高音区快速、轻力度的轮奏可以产生一种俏皮、欢快的感受。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超凡练习曲第九首Franz Liszt: Douze Études "Étude en douze exercices"肖邦大圆舞曲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肖邦第一叙事曲李斯特《钟》

> > 旋律的装饰法

旋律的装饰法

使用装饰音

a. 在音头处使用例如倚音、波音等装饰音。这是非常常见的手法,无论是古典还是浪漫主义还是现代都不乏频繁使用装饰音的作品。装饰音的使用可以让钢琴旋律更加具有独奏感、自然感。\b. 使用较为大跨度的滑音来装饰音头。参考德彪西《月光》1min27s处的处理;德彪西《叙事曲》5min10s左右的处理。\c. 使用音头滞后的高八度(甚至高两个八度)。这种装饰在李斯特的钢琴曲里面比较多见,典型的这类用法例如《钟》,可以产生非常美妙的灵动感。具体可以参考李斯特《钟》和《匈牙利狂想曲》6min20s后的处理、李斯特《叹息》的旋律。\d. 小二度倚音:在想要表现一些诙谐感、俏皮感时,可以在原有旋律的每个音上都加用小二度的倚音,这样旋律就被小二度模糊化了,会产生奇妙的诙谐感。参考肖邦圆舞曲《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2min30s后的旋律、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6min12s左右的旋律。\e. 对短音符进行单音双奏,类似管乐吐音的双吐,甚至更快速的轮指。这种技法用在高音区快速跑动旋律时可以提高旋律的流畅性和颗粒感。参考李斯特《叹息》4min10s左右的处理;李斯特《钟》1min40s左右的处理

乐句华彩化

将旋律本身进行改写,具体而言就是将其中某几个想要突出表现的乐句本身用华彩性的演奏法来演奏,如\a. 将一普通的个大跨度上下行音程变成滑奏、刮奏、快速琶音、自由跑动等,参考示例曲目《幻想即兴曲》2min30s左右;\b. 把长音变成轮奏或长颤音;参考李斯特《钟》\c. 使用极快速、极具颗粒感的跑动;

叠置

使用八度、重奏等:对需要强调的旋律音使用八度是常用的技巧。另外,强调一个音还可以通过快速弹奏一个音两次的“噔噔”声来实现。这样进行强调往往会把氛围变得比较宏伟。参考示例曲目《枫丹》3min35s左右的钢琴

三度叠置:对需要强调的旋律音也可以做三度叠置。三度叠置和八度叠置的区别在于,三度叠置对氛围的影响更加轻量,不会突兀地产生宏大感。参考肖邦夜曲《Nocturne No. 1 in B Flat Minor》

不和谐叠置:如果产生了想要模糊音高的需求(多见于爵士乐),可以使用小二度、七度、三全音等不协和的音程进行叠置,这样可以把要装饰的音高模糊化,体现一种朦胧的、冲突的感觉。

叠置副旋律:在原有的旋律线条上,通过不断地进行右手各种音程叠置,来让叠置音本身产生独立的旋律线条,这是使用叠置装饰的一个常用方法。参考肖邦《前奏曲:雨滴》1min15s左右的旋律。

填充音符 

\长音符旋律往往可以考虑插入一些短的音符来增加细节、增加流动感。参考曲目《幻想即兴曲》16s开始后的旋律片段。音符填充也有各种方式,可以直接填充某个特定单音的轮奏,或者填充一个快速的节奏型,甚至填充一个快速的装饰音技法(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1min30s左右)等。音符的音高上,既可以主要选取旋律下方的音(更加具有进行感),也可以选取旋律上方的音(更加灵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1min45s左右;李斯特《钟》开头)。

变速 / 力度变化

使用慢速、弱力度演奏柔和的片段,使用快速、稳定的力度演奏强进行的片段,使用慢速、大力度演奏宏大的片段。当要体现音乐的独奏感时,速度变化和力度变化都可以做得很夸张,这一般都是符合独奏演奏的规律的。用强烈的速度对比(如从快速一下子变为慢速)、力度对比(如从弱力度一下子变成强力度)可以明显突出对比感,用渐变的速度对比、力度对比可以营造氛围的推进。

一些常见的变速 、 变力度技法的使用:

高音区的先渐快后渐慢:肖邦夜曲的末尾喜欢用这种手法,适合比较安静的氛围。参考肖邦夜曲Nocturne No. 15 in F Minor、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低音区的渐强渐快:产生压迫感、揭幕感等,参考肖邦“英雄”波兰舞曲Polonaise No.6 In A Flat, Op.53 -"Heroic":Maestoso开头部分

使用渐慢做织体推进、终止等

大跳

使用一些夸张的向上大跳,可以产生明显的强调感,常常用来作为一个乐句的终止。可以参考李斯特超凡练习曲第九首的实践、肖邦 No.1 降B调夜曲 的实践。

节奏

素数连音:在旋律中使用三连音、五连音、7连音、11连音等打破节奏规律。这在肖邦的夜曲中有大量应用。参考肖邦夜曲《Nocturne No. 1 in B Flat Minor》

《幻想即兴曲》《枫丹》《Nocturne No. 1 in B Flat Minor》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超凡练习曲Franz Liszt: Douze Études "Étude en douze exercices"李斯特《叹息》肖邦《前奏曲:雨滴》肖邦《夜曲》全集Polonaise No.6 In A Flat, Op.53 -"Heroic":Maestoso德彪西《月光》德彪西《叙事曲》李斯特《钟》

> 钢琴伴奏的写作

概述

根据和主旋律的节奏关系分类

用富有旋律性的线条作为伴奏,其可以根据和主旋律之间的关系分类:

节奏和主旋律基本一致:这种做法一般会给人一种整齐的感觉,在想要表达一种端正感、严肃感或者压迫感的时候常常可以这么做,在尾奏的时候很常见。但是不应该全曲都用这类织体,因为这种做法时间如果过于冗长,可能会导致单调感。肖邦的波罗乃兹很喜欢在曲子中穿插这类用法;另外可以参考肖邦练习曲第五首Études, Op. 25:No. 5 in E Minor的尾奏处理

节奏和主旋律做律动:以一个固定的节奏型与旋律做律动,大多数情况都是这一类。参考示例曲目Polonaise No.3 in A, Op.40 No.1。这类有一个特殊情况,即伴奏的拍子和主旋律不同,伴奏六八拍,主旋律四四拍等,节奏的错位会带来特殊的律动效果,参考德彪西Deux Arabesques:No. 1 Andante con moto和肖邦幻想即兴曲。

作为主旋律间隙的补充:如果主旋律的每句话后面都有短暂的停顿,那么伴奏可以仅在这一停顿处演奏例如柱式和弦,来填充主旋律的间隙。这类做法有很明显的呼应感。参考德彪西《月光》的开头;参考《致爱丽丝》的开头;肖邦第一叙事曲4min左右的抒情部分。

根据音区和音色特点分类

伴奏织体既可能出现在低音区、中音区,也可能出现在高音区,甚至在不同的音区穿梭。当在不同音区使用伴奏织体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具体而言:

低音区:低音区的伴奏,分为长音伴奏和短音伴奏。低音区使用长音旋律伴奏是常见的实践,弱力度可以为主旋律提供温和的支撑,强力度则可以为主旋律提供坚定的支撑并塑造压迫感。另外,长触键(延音踏板)与短触键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而如果要在低音区做短促的跑动,那么必然会出现浑浊的音响效果。这类效果在营造紧张感时有很独特的作用,但是会打乱和声听觉。

中音区:中音区的伴奏,长音和短音旋律的实践都很常见。中音区长音伴奏往往比较柔和、抒情,短音则灵动、跳跃。

高音区:高音区的伴奏短音常见,但是长音不常见,因为钢琴高音区的延音很短。高音区如果作为伴奏有两种常见的形式:一是中弱力度,这类一般会给曲子带来比较明亮、灵动、飘渺的感觉,可以参考肖邦练习曲第五首《Études, Op. 25:No. 5 in E Minor》第二段,二是强力度的,这类则是让曲子变得严肃、庄重,参考肖邦练习曲《冬风》。

选择伴奏的音区,要考虑到各音区的音色特点。对于钢琴而言一般是允许伴奏和主旋律在接近的音区的,这种情况在演奏上并没有太大的障碍(确实会提高演奏难度,但往往还是可以演奏的),只是需要处理好不谐和音的情况。伴奏和主旋律同音区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在写一些比较明亮的抒情曲目时,左手在中高音区做琶音伴奏,右手也是在高音区弹奏旋律,这种实践能够带来非常明亮的感觉。参考李斯特《爱之梦》的一些片段

根据伴奏节奏型特点分类

根据伴奏本身的节奏型特点,可以得到如下的分类:

圆舞曲伴奏:圆舞曲典型的低-高-高伴奏型。具体可以参考下属知识点圆舞曲伴奏

琶音织体伴奏:具体参考下属知识点琶音伴奏

分解和弦伴奏:根据分解和弦演奏的快慢,可以区分出不同感觉到类型。较快的分解和弦(滑奏形式、三十二分音符、16分音符三连音等)流动感更强,在德彪西的钢琴曲中经常出现(参考德彪西《月光》、《Petite suite, CD 71, L. 65:I. En bateau》等),在浪漫主义钢琴曲中都很常见,旋律感会弱一些;较慢的分解和弦(八分音符等)旋律感更强,在流行乐中出现得多。

长柱式伴奏:一个小节就是一个柱式和弦。这类伴奏一般会用在氛围比较轻的场景,伴奏的主要作用是铺和弦背景。长柱式伴奏有一个典型变体,就是把柱式和弦用滑音的方式演奏,这会增添许多流动感。

短音柱式伴奏:同一个柱式和弦在一小节中以一个节奏型反复弹奏。随着弹奏的力度增大、节奏加快,这类伴奏逐渐带给人紧张的感觉,所以尤其适合一些情绪推进的场景。可以参考李斯特超凡练习曲第九首1min40s左右。这类短音柱式伴奏可能会在小节第一拍弹低音,轻拍再作柱式的重复,是一个常见的变体。但是这类伴奏如果节奏中速而稳定(比如四四拍一拍一个,没有渐快或渐慢),且不踩踏板,又会产生一种具有爵士风味的感觉。

单音轮奏伴奏:在曲目进行过程中使用某一个单音的轮奏作为伴奏,如果选择中音区的音符,会产生一种类似钟表转动的古老而温暖的感觉,适合慢速抒情曲目;高音区、低音区的单音轮奏,强力度时会产生很强的宿命感、压迫感;参考肖邦《前奏曲:雨滴》的伴奏;高音区低力度的单音轮奏则会产生轻快、明亮的感觉,例如李斯特《钟》

Riff伴奏:使用一些单纯的Riff作为伴奏,例如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3min30s处,这一Riff的使用给曲子增添了进行感。

Polonaise No.3 in A, Op.40 No.1Etudes, Op. 25 No. 11 in A Minor李斯特《爱之梦》李斯特超凡练习曲第九首Franz Liszt: Douze Études "Étude en douze exercices" 肖邦《前奏曲:雨滴》Deux Arabesques:No. 1 Andante con moto肖邦幻想即兴曲德彪西《月光》德彪西Arabesque No. 1德彪西Petite suite, CD 71, L. 65:I. En bateau肖邦练习曲第五首Études, Op. 25:No. 5 in E Minor李斯特《钟》致爱丽丝Bagatelle No. 25 in A Minor, WoO 59 "Für Elise"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肖邦第一叙事曲

> > 圆舞曲伴奏

类型

圆舞曲的伴奏典型的规律都是低-高-高,一个低音在重拍,两个高音在轻拍,共同构成一个和弦。但是在这基础上,仍然可以依据力度、延音、音区跨度等特性来区分出不同的圆舞曲伴奏类型:

短音(无延音踏板)与长音(加延音踏板):这两种形式的伴奏,一般而言短音的感觉更加灵动,且更加有舞曲感,而长音的感觉更加抒情、舒缓。

重低音与轻低音:重力度弹低音一方面会让曲子(视实际氛围)变得更加严肃或者辉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舞曲的节奏感。轻力度弹低音则适用于安静的氛围。

高音的重复与变化:低-高-高中两个高音既可以是完全重复的,又可以是不同的,如肖邦降E调夜曲。如果完全重复则圆舞曲的感觉会更强,且更适用于节奏快的情况;如果节奏比较慢,往往高音存在变化的做法由于旋律感更强,会更加符合氛围。

音区的跨度:低-高-高的低和高之间的音程,如果是一个在低音区,一个在中音区,这类跨度较大的情况和低-高都在中音区的情况不太一样。从技法上说,如果音区跨度很大,那么弹琴的时候左手需要位移较大的距离,所以音区跨度较大时,左手要弹的慢一些;如果弹的快,就会产生华彩感、炫技感。而音区跨度小的情况则没有技法上的差别,弹快弹慢都可以。大跨度的低-高-高在肖邦的夜曲中是非常常见的,而小跨度的情况莫扎特的奏鸣曲中有很多。

上述技巧可以同时利用,例如给低音分配重力度、长音,给高音分配轻力度、短音,这样能够产生对比感,又或者是反过来,低音分配轻力度短音,高音分配重力度长音之类。其中的区别需要结合曲子实际分析考量来选择,并且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合。可以参考肖邦Waltz in A Minor, B. 150的伴奏处理,可以尤其注意踏板的使用。

肖邦圆舞曲Waltz in A Minor, B. 150

> > 琶音伴奏

概述

快速的琶音上下行伴奏是非常典型的伴奏形式,体现强的流动感。在钢琴上的琶音伴奏,大概可以根据音区分出不同的类型。

中低音区的琶音例如李斯特《叹息》的开头部分,这一般会使得乐曲听上去特别浑厚;中高音区的琶音例如李斯特《叹息》1min50s左右,力度足够时会有十分辉煌的感觉;

高速的、跨音区的琶音伴奏往往十分辉煌且具有华彩感,参考肖邦练习曲《大海》

李斯特《叹息》肖邦练习曲《大海》12 Etudes Op.25:No.12 In C Minor

> > 固定节奏型伴奏

概述

除了圆舞曲节奏型外,还有很多常用的固定节奏型伴奏。例如:

低 - 高 - 低 - 高型:如萨蒂裸体舞曲Gymnopedies 1

高 - 低 - 高 - 低型:如肖邦夜曲 Nocturne No. 6 in G Minor, Op. 15, No. 3

Gymnopedies 1Nocturne No. 6 in G Minor, Op. 15, No. 3

> 钢琴织体推进的写作

概述

使用力度对比实现织体推进

上一段落柔弱地自然终止,下一段落使用极强的进入。这种对比的使用是很常见的,能够很好地突出下一段落。可以参考肖邦练习曲《冬风》开头的处理。

使用速度变化和力度变化实现织体推进

在一段织体要进入下一段织体时,钢琴独奏曲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做一些渐快 / 渐慢伴随着渐强 / 渐弱,可以参考肖邦“英雄”波兰舞曲。渐强+渐慢是非常常见的选择,其有很浓重的“开幕感”。

使用Riff实现织体推进

对一个简短的Riff做渐强+渐快渐慢来实现进入下一个织体。参考肖邦“英雄”波兰舞曲23s后左右的处理;参考德彪西Petite suite, CD 71, L. 65:II. Cortège 45s左右的处理。

使用上行线条实现织体推进

在上一段的结尾部分使用上行的旋律线条,链接到下一段开头的第一个音,这是实现织体推进的常见做法。在钢琴上来说,具体实现上有多种形式:

快速音阶 / 半音阶 / 琶音上行:可以参考肖邦“英雄”波兰舞曲2min25s左右的处理。

颤音 / 震音上行:这类常见的做法是选择两三个上行长音,将它们改造为颤音或者震音,连接到下一段的开头。可以参考肖邦“英雄”波兰舞曲2min25s左右的处理(同时使用了颤音和半音阶上行)。

使用踏板辅助织体推进

前一段末尾不踩踏板,用短促的音来进行推进;后一段开头踩上踏板,并引入大力度演奏,可以实现较好的情绪推进功能。在这里踏板的使用显著地增加了织体的厚度,从无踏板到加踏板是一个常用的细节处理。参考德彪西Valse romantique L. 71结尾部分的处理。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Polonaise No.6 In A Flat, Op.53 -"Heroic":Maestoso肖邦练习曲《冬风》德彪西Valse romantique L. 71德彪西Petite suite, CD 71, L. 65:II. Cortège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