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鸡奖海报图片素材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2023-07-20 17: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带领学生走进《民法典》,重点学习《民法典》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及未成年人应如何践行《民法典》。本课教学的落脚点是让学生感受“《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提高学习《民法典》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提高法治素养。

2.学情分析。初中生身心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维权意识薄弱;对民事权利的了解不多,学习不系统不全面;遇事找法的习惯没有养成,法治思维普遍较差。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法典》将会如何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当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懂得利用《民法典》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成为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3.整体教学思路。本课立足学情,以“《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一体化课堂教学为主旨,以“未成年人与《民法典》”为视角,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通过学习、解读和践行《民法典》三大板块,让学生理解“《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通过观看公益宣传片和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走进《民法典》,初步了解《民法典》的编纂、概况和作用;通过解密民事法律年龄“密码”和动漫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学会养成遇事找法的法治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生活在《民法典》时代的未成年人应如何践行《民法典》,激发学生自觉守法,全民护法的积极性,真正树立法治信仰,提高法治素养。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法典》的编纂过程和意义,以及《民法典》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初步培养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2.增强《民法典》意识,懂得利用《民法典》来捍卫自己的民事权利,尊重《民法典》,敬畏《民法典》,践行《民法典》。

三、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民法典》对未成年人、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2.学习难点:初步培养法治思维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民法典》,学习《民法典》,养成遇民权问题找《民法典》的习惯,培养解决民权问题靠《民法典》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走进《民法典》

活动一:播放视频“《民法典》公益宣传片”

教师活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将会如何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呢?请跟随公益宣传片走进《民法典》。

学生活动:观看“《民法典》公益宣传片”,了解《民法典》的概况和意义。

师生共同小结: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历经66年的《民法典》将带领中国、中国每一个民众、中国的民法制度,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它见证了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平凡进程。

设计意图:利用“《民法典》公益宣传片”引出话题,激情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播放公益宣传片,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民法典》、了解《民法典》的欲望,调动课堂的氛围。通过观看公益宣传片,带领学生了解《民法典》的概况和意义。

活动二:《民法典》我知多少

教师活动:展示根据《民法典》编纂历程、意义和基本概况等编制的抢答题,组织学生抢答。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抢答。

教师总结: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她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是一部写满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一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无论是吃穿用度,还是生老病死,可以说我们一生中各阶段都与《民法典》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民法典》应知会基本知识的抢答,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法典》,了解编纂的历程、意义和概况等,而且抢答环节高潮迭起,课室气氛活跃。

第二板块:解读《民法典》

活动三:“民事法律年龄密码”我知晓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对对碰”题板

0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视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学生活动:举手竞答

师生共同小结:

(1)胎儿——《民法典》为胎儿保留了继承、接受赠与的权利

(2)八周岁——有民事行为能力,但还受到一定限制

(3)十六周岁——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十八周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对对碰”活动,引导学生解密民事法律年龄“密码”,认识到不同法律年龄代表不同的法律意义,承担不同的民事责任。使学生了解胎儿期、八周岁两个民事法律年龄是《民法典》编纂的亮点,每个人从胎儿时期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法律保护和约束之路。

活动四:《民法典》护我成长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情境、播放动漫视频《当哪咤遇上民法典》。

情境一: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打赏主播”可以返还吗?——可以退款

情境二:疫情等突发状况下,未成年人生活无人照料怎么办?——完善监护制度

情境三:遭遇高空抛物怎么办?——守护好“头顶上的安全”

情境四: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害怎么办?——成年后仍可起诉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材料及视频,思考遭遇以上情境怎么办?《民法典》有什么解决办法和法律依据?寻找相关的法律条文。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展示和相关法条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养成遇民事权利问题找《民法典》的习惯和意识。

第三板块:践行《民法典》

活动五:《民法典》与我同行

教师活动:生活在“民法典时代”的未成年人应如何践行《民法典》?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分享小组的看法。

师生共同小结:(1)增强守法意识。自觉学习《民法典》、遵守《民法典》。(2)增强权利意识。懂得自身有哪些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懂得利用《民法典》来捍卫自己的权利。(3)增强规则意识。尊重《民法典》、敬畏《民法典》,用实际行动捍卫规则文明,捍卫《民法典》。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在“民法典时代”的未成年人应如何践行《民法典》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守法、权利和规则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法典》、宣传《民法典》、践行《民法典》的热情,让《民法典》走进校园,走进未成年人,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学生的法治信仰,让《民法典》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师生共同课堂小结:《民法典》来了,带着规则和指引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保护伞”,让《民法典》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民法典》守护我们健康成长。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初中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出发,围绕“《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基于“未成年人与《民法典》”这一视角,设置“走进《民法典》、解读《民法典》、践行《民法典》”三大板块及五个活动内容。通过活动引导初中生揭开《民法典》神秘的“面纱”,让《民法典》走进校园,走进未成年人,落实法治意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

1.基于生活,创设法治意识培育的问题情境。教师选取与未成年人生活相关的法律条文设计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体验场中,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探寻《民法典》如何守护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法典》、宣传《民法典》、践行《民法典》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基于体验,丰富法治意识培育的实现载体。教师采用课堂活动、公益宣传片、动漫视频来解读抽象的《民法典》条文,让法律条文鲜活起来。学生在活泼、形象的教学载体中,形成法治认知,提升法治思维。

3.基于情感,厚植法治意识培育的价值认同。《民法典》条文学习是尊法守法的基础,教师注重《民法典》的育人功能,以培养法治情感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民法典》的情感,认同和尊崇《民法典》,树立法治信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法治意识,以迎接“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由于初中生对民法涉及较少,民事权利了解不多,再加上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水平还比较低,要较全面学习、解读和践行《民法典》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深刻全面地理解“《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的挖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教师如果能从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