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一座城市的另一个读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华婺城区哪里有夜市 夜市,一座城市的另一个读本

夜市,一座城市的另一个读本

2024-06-03 2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几名“摆摊人”的故事

  夜市是城市的装点,是生活的风景线。

  有人说:逛夜市是认识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

  中国那么大,城市距离稍一拉大,个性风貌便千差万别。夜市成了地道本地文化的最佳呈现地点。琳琅小吃、流行服饰、杂货,加上如织的人潮,溢散热闹滚滚的气息。身为忙碌的都市人,卸去了白天的压力,在人群簇拥中,品小吃、逛夜市,享受一场属于普通人的欢乐夜之旅。

  金华夜市从无到有,后又几经变迁,可以说,不仅伴随了一方婺州儿女茁壮成长,更承载了霓虹灯后许多“摆摊人”的美好回忆,而这些,正是一座城市变迁的另一个读本。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夜市是人民广场辉煌的灯火

  江北的夜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那时,大型商场和超市比较少,一些商贩就集中在人民广场摆摊卖些生活用品,那就是夜市最开始的模样。虽然当时规模不大,夜市却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褚师傅介绍说,他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在夜市摆摊了。1990年,褚师傅27岁,从金华车辆厂下岗,褚师傅的爱人原先没有工作,这意味着,整个家庭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正在忧愁之际,褚师傅看到广场附近人流量大,生意好做,他不由动了心,开始经营日用小百货,因为价格便宜,深受居民喜欢。“自从干了夜市,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二三百块钱。虽然赚的是辛苦钱,但是心里很充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如今已经50多岁的褚师傅,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后,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和方便市民生活的需要,金华市政府批准成立夜市,夜市在人民广场文化街正式站住了脚。夜市的诞生很快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也促进了夜市自身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商品涌入夜市,时尚服饰、书籍、花卉、音像制品、小家电等一应俱全。精明的金华人很有生意头脑,在马路边摆放着地方土特产品:用小竹篓装起的红橘、可以任易折叠的手编水竹凉席、藤编工艺靠椅和小书架,热情地兜售给晚上出来闲逛的市民。还有卖卤鸡蛋、卤鸡脚、卤鸭翅膀这类的小吃摊,点亮两百瓦的白炽灯,照得满街灯火通明,吆喝声、讨价声喧嚣嘈杂,热闹非凡。最鼎盛时期,小百货摊位就有313个,连同100多个服装摊位,整个夜市共有486个摊位,每当华灯初上,人民广场夜市便是这座城市颇为壮观的一道风景。

  “你都想象不到那时候有多热闹,我记得有一年下暴雨,人民广场满大水,都没到膝盖上面了,我们趟着水做生意,还有很多市民抢着买。”褚师傅回忆道。当时的夜市不似现在都是统一的蓝色大棚,一张钢丝床、几盏小灯泡足以。买卖用的“台面”都是摊主自带的,有的是折叠床,有的是木头板,有的干脆几张凳子一拼就往上倒货,但来逛夜市的人不介意,他们爱的就是这股浓郁的市井味。

  夜市的经营户大多像褚师傅一样,是下岗、失业、待业人员,摊主和摊主之间十分和气,偶尔客人在自家摊位买不到合适的商品,他们还会互相推荐相邻的摊位。下午5点开市,晚上9点半收摊,有的摊主会把货物直接拉回家,更多的则是选择存放在广场附近的仓库里。褚师傅说,以前的仓库就是现在的“汤里飘”面馆所在地,“近乎90度的垂直坡度,一个人根本拉不上来,每天摆摊前,起码有两个人在下面推,一个人在上面拉,三个人帮忙才能把货从仓库拉出来。”回忆起那段彼此扶持的时光,褚师傅仍是十分怀念。

  几经变迁,“夜市经济”从广场的繁荣期步入两街的低迷期

  根据2001年8月完成的金华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五大功能区”的布局要求,人民广场与横街口交通成为一级开放空间,为了营造两街的商业氛围、聚集人气,2002年底将夜市搬迁至解放东路北侧(西市街路口至明月街路口)和后街(解放东路至文化路路段)。

  由于地址迁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夜市经营户生意,一些老经营户一开始表现出极强抵触情绪,“夜市经济”从广场的繁荣期步入两街的低迷期,以致一些老经营户纷纷放弃了夜市摊位。“从2002年的486个缩减到2008年的213个,那个阶段,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60岁的吴阿姨是少数撑过低迷期的摊主,她告诉记者,最初从广场整体搬迁后,两街上的摊位足有四排之多,虽然卖家的阵容没变,但来闲逛的市民却少得可怜。“两街刚造好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烟,我坐在摊位上一晚上,就卖出去1双袜子,才赚到1块钱。”

  这样的低迷期持续了五、六年之久,期间,大多数耐不住寂寞的摊主选择了转行,少数留下来的,就在自己摊位上做做手工活以供糊口。

  不过,从2009年开始,“夜市经济”又开始悄然兴起,究其原因:一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物廉价美的夜市受到了低收入者、下岗职工等群体的亲睐;二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夜市经营具有“投入少、门槛低”等优势,吸引了一部分初出校门,未找到固定工作的大学生;三是江北夜市通过2003年至2008年近六年的规范运营,形成了良好的经营氛围和经营秩序,吸引了市民;四是市区江南工商城停业装修,市民选购低价位的小商品存在市场空挡。

  但是,江北夜市的“热效应”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夜市”规模扩大,逐渐超出规定路段,一些临时经营户开始在明月街至胜利街的解放东路北侧一段设摊,形成了新的“马路夜市”,占道经营引起的各种投诉不断增多。其中,夜市后街路段摊位与车位的纠纷尤其突出。

  为了更好地解决后街夜市车位与摊位间的矛盾,2010年8月,工商部门与交警协商决定,在该路段设立限时停车警示牌,并在泊位上设反光雏形筒。此后,收效明显。

  摊主黄先生说,2010年开始至今,是他认为近20年夜市经营中的最鼎盛时期,许多“摊友”已走上了致富之路。“天气再寒冷,也不觉得冷。因为根本停不下来,顾客很多,连晚饭都没有时间吃,好的时候,一天毛收入1000多元。”黄先生笑着说,那时两街夜市的摊位又增到了300余个,人山人海,灯火通明,仿佛重续在人民广场时的辉煌。

  新装亮相,夜市风情从无序散漫到有序繁荣

  “现在江北夜市很好啊!装起了新棚子,看起来很漂亮。”2012年7月1日,这些标有“江北夜市”大字的蓝色新棚子一经亮相,立刻成为了金华夜晚的一景。不少经营户都笑称,这次是将江北夜市的品牌给打出来了,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气。

  “现在江北夜市越来越像样了,我感觉以后生意会更好。”卖女士手包的吴月辉白天在某公司担任财务,晚上来夜市摆摊,已经有4个年头。对于这个夜市,他充满了感情。他认为,改变过去低小且散乱的局面,走正规化的道路,是夜市继续繁荣下去必备的条件。

  “以前我们摆摊都是自带钢丝的折叠床,一旦碰到下雨货都来不及收,现在有了大棚,遮荫避雨效果不错,而且,统一的钢架、灯泡也让夜市面貌变得更加整洁,不再像以前一样桌子高高低低,参次不齐了。”不过吴月辉也坦言,需要自己搭建的架子也给经营户造成了一定的烦恼,“现在的摊位就像组合式的积木,每次摆摊和收摊之前都要按照相应的方式拆装,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摊主来说,并不十分轻松。”

  前不久,婺城区城管、工商等9个部门联合街道、社区,集中对夜市天桥段摊位发起整治行动。整治以后,原本集中在夜市天桥段的一部分有工商执照的小百货摊位,被分流到后街一带,无证的饮食摊点,则被全部取缔。

  这也是近20年来,夜市迎来的第三次规模较大的改革。

  虽然整治过后卫生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分流到后街后,不少商户怨声载道。“现在的销量只有以前的一半,遇到下雨天就干脆给自己放假了。”虽然生意不好,但考虑到夜市摊位是公共资源,本来就是为了帮扶下岗工人和弱势群体才设立的,资源有限,不少摊主还是表示理解。

  经营户分流到后街以后,城东工商所天天都派人去那守着,一方面是听听经营户的意见,另一方面是及时解决后续的遗留问题。副所长沈永东说,改革就像双刃剑,给一方带来好处的同时,免不了要伤害到另一方的利益,但希望广大摊主能明白,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夜市乃致整个城市的形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完成。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打造‘夜市名片’,如西安回民街夜市、杭州河坊街夜市、南京的夫子庙夜市、武汉吉庆街夜市、台北士林夜市等都已脍炙人口,成为游客的‘必到之地’。甚至有人认为,不到台北夜市,就称不上到过台北。金华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我们也有信心把我们的夜市打造成为金华的‘名片’。”对于江北夜市的未来,沈永东依旧充满希望。

  现状:夜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江北夜市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衷是为了照顾下岗工人。当年400个摊位,有近300名困难人员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他们取得摊位经营权基本上是免费的,每年只需要交给工商约2000元的物业费。

  傅师傅就是持优惠证的摊位所有人之一,一直自己经营,主要卖袜子。他告诉记者,许多老摊主不想自己经营,就转租给别人。

  经过层层转手,摊位费成倍增长,近三年来,租金均价从8000元/年涨到了4万元/年,“刚搬到两街这边,摊位费1元1天都没人要,现在的摊位转让费太贵了,要是我也要花这么多钱租,怎么卖都交不起。”

  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小施去年在夜市租了一个摊位,每月转让费2000多元,加上押金、折旧费等费用,一共向摊主支付了15000元,租期7个月。但经营了3个月下来,小施发现,自己卖的女鞋价格高了无人问津,价格低了客人还会再三砍价,“每天收入不到200元,有时甚至守着摊坐了一晚上都没卖出去一双。”经过一番核算,小施发现,三个月下来,他不仅没有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反而亏了近万元。

  一个卖毛巾的中年摊主告诉记者,前几年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很多大学生加入到夜市摆摊的队伍中,他们大都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家庭条件好,做生意不怕亏,要是做得不好了,抬高价钱再转手,给夜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我几年看下来,他们10个人中,顶多只有1个人可以赚钱,2~3个人可以保本,其他都是亏本的。”

  除了年轻人的“发财梦”造成江北夜市摊位费的猛涨,人行天桥的修建也让夜市摊位竞争处于白热化阶段。沈永东介绍,目前夜市固定摊位有266个,天桥修建起来以后,一部分靠近繁华地段的摊位势必要往后挪,所以摊位竞争激烈。另外,江北夜市的摊位所有人将会在2014年2月底进行重新抽签,所有摊位都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大家都想抢好位置,你出4万,我5万,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沈永生表示,很多年轻人以为夜市摆摊能赚钱,但是做生意就有风险,“能不能赚钱,要看你的商品对不对路,更何况摆摊很辛苦。如果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我们建议最好理性、谨慎地选择。”

责任编辑:吴晗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