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华10中 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4-01-07 0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以来,全市科技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推进浙中科创走廊建设、科技企业培育壮大、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工作,各项核心指标超时序完成,年度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向好向上的良好态势,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开局良好、起步扎实。

根据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主要汇报4个方面: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8月: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3.3%,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全省平均6.3%),居全省第2;

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5.5%,高于全省17.2个百分点(全省平均18.3%),居全省第2;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速31.4%,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全省平均18.4%),居全省第3;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07%,高于全省0.32个百分点(全省平均2.75%),居全省第4;

实现技术交易额92.0亿元,完成省厅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2.2%;

截至目前,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4家,创历史新高;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40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14%;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43家;备案市级研发机构522家;入库培育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18家。

预计2021年我市R&D经费投入120.93亿元、增长27.97%,占GDP比重2.26%、列全省第8,较上年同期提高0.2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省第2(未正式公布)。2022年,R&D经费投入预测有望达到2.50%,高新技术产业完成15%年度目标,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争先进位。

1-8月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金华数值

全省平均

全省位次

备注

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

13.3

6.3

2

1-8月

2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

12.8

19.4

9

1-8月

3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速(%)

31.4

18.4

3

1-8月

4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

营业收入比重(%)

3.07

2.75

4

1-8月

5

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增速(%)

35.5

18.3

2

1-8月

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59.9

62.9

7

1-8月

7

技术交易额(亿元)

92.0

-

-

1-8月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完善。《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正式印发,成立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指挥部,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工作要点和差异化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印发实施。二是政策制度更加健全。推动浙中科创走廊“六城”建立完善组织体系、目标体系、统计体系、项目体系、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印发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工作指引,做好省科技厅关于科创走廊“月监测、季分析、年评价”相关信息上报工作。三是项目实施有序推进。定期召开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例会,及时发现问题,部署推进重点工作任务,今年走廊建设100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77.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额的78.8%,其中绿牌64项、黄牌21项、红牌15项;走廊在建重大项目17项,总投资约28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6.3亿元,完成投资总额的30.5%;本年度计划投资38.8亿元,完成投资3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8.7%。积极做好科创类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共谋划科创类重大项目8项,总投资257亿元。

(二)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省“31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以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为创新之钥,按照“聚焦重点、分类培育、梯度提升”建设思路,制订《金华市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送审稿)》,明确构建“510”重大科创平台体系的目标要求和工作举措,目前已经完成意见征求并进行修订完善。二是推进平台建设。加强与共建单位对接沟通,持续推进我市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大力提升金华科创平台能级。①国家高新区创建。多次赴科技部汇报对接升级有关工作,推动科技部专家尽快来金开展实地调研。完成高新区重大创新领域体系架构图绘制工作,完成《关于促进金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汇报稿),梳理更新金华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规划及附件材料,完成高新区展厅设计。②浙江光电子研究院。6月份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协议签约和揭牌工作,完成2600平方米综合楼装修和办公设施配置,召开研究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举办光电子国际学术会议,启动人员招聘,制定仪器设施采购定制计划。③浙中实验室。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华润集团开展多轮洽商和实地考察,推进浙中实验室签约筹备工作,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完成预选址等工作,起草市政府、浙江中医药大学、华润集团三方合作协议,市校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研究院协议,目前已完成各部门意见,于10月9日上报市政府待决策。④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与永康市政府和其他共建单位合力,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召开省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推进会,制订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并组织院士专家视频咨询会,8月份通过省科技厅专家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意见修改建设方案后报省科技厅。⑤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6月份召开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第二次管委会会议,听取上一年度经费预算及章程等规章制度,审议通过新任院长、副院长人员名单,明确筹建期、经费预算和第一年度建设任务,研究了设立研究院专项基金、深化联络机制、人才引进、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有效发挥研究院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作用,9月24日举办研究院成立一周年暨双龙科创论坛,邀请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中科院院士王建宇、中科院院士谭蔚泓等专家学者作高端学术报告,为金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组织生物医药、信创产业分会场活动,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成果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经过一年的努力,研究院建设已取得了标志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场地建设方面,研究院“一院两院区三基地”布局已初步形成,有2.8万平方米科研办公场地装修完毕交付使用,其中金华开发区院区和金华科技城院区各有1.4万平方米左右场地交付使用;人才引进方面,研究院已签约引进21个项目团队(转化药学创制中心9个、信息技术创新中心12个),已有人员104人,其中专职人员43人,拥有博士学位37人,硕士学位23人,已落实招生21位浙江大学的专硕研究生到位;创新研发方面,已完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及11项国家、省、市技术攻关项目的申报,其中1项已获批,申报发明专利14项,获批博士后工作站1个,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3场,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Advanced Science、Engineering等高影响力杂志发表/接收学术论文近20篇。

(三)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绩。一是试行主动设计“揭榜挂帅”项目遴选机制。聚焦省“415”先进产业群和市“2+4+X”重点产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极推进“尖兵、领雁”项目申报,探索“政府选题、企业解题”的模式,促进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转变,构建更加高效的攻关组织体系,试行主动设计“揭榜挂帅”项目遴选机制,确定8项主动设计项目并在“科技大脑”云平台发榜(工业类4项、农业类2项、社发类2项,榜单金额共计4560万元),新立项支持353项市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发挥“揭榜挂帅”云平台作用。组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优势科研力量,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创新联合体,推动项目、人才、平台、资金的一体化配置,联合攻关、解决难题。截至目前,“揭榜挂帅”云平台累计发布“产学研”榜单7711项,其中企业技术难题2030项,专家成果榜单5681项,总榜额21.21亿元,吸引132家高校院所的295高层次人才团队“揭榜”,揭榜签约项目496个、签约金额5.3亿元,兑榜项目347个、兑榜金额2.7亿元。云平台总访问量5.24万人次,其中国外2405人、省外8677人。三是举行千榜进百校“2+4+X”重点产业云揭榜活动。 5月份举行千榜进百校“2+4+X”重点产业云揭榜活动启动仪式,聚焦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以行业共性难题为重点,铺排十大重点产业“云揭榜”专场,面向百所高校抛出“橄榄枝”、广发“英雄帖”,以百校智慧共解金华难题,推出10个产业的100个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榜金总额超10亿元,活动现场兑付近期新攻克完成的8个揭榜挂帅项目,兑现榜金1330万元。

(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取得新成效。一是推进金华工科会转型升级。加强与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汇报对接,推动金华工科会转型升级为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创新大会,争取形成一个品牌化科创论坛。经过前期努力,目前省科技厅、科技部下属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已同意在我市举办,并形成了“1+1+2+N”的办会方案(“1+1”指开幕式和主论坛,“2”指产业技术峰会和科创投资峰会,“N”指系列平行活动和配套活动),拟于12月上旬召开大会,重点围绕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创新,设置议题为“智造:让未来更健康”。二是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协同市委人才办出台《“才聚八婺  智汇赋能”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三年六突破、五年十倍增”持续发力,开展万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工程师等人才计划申报工作,已推荐申报省海外引才项目240项(其中青年项目208项,长期项目32项),同比实现翻番,根据目前材料审定情况,我市共有103项进入复审(项目仍在持续审定中);申报国家HJ(火炬?)计划21项,国家和省万人计划16项,省创新创业团队7个,省海外工程师15名,海外优青35项,外国专家项目13项。三是加强人才科技服务。积极做好技术合同、成果登记、企业自主立项登记和外国人来华服务,提升人才科技服务水平,打造良好人才科技服务生态。截至目前,指导全市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093项。1-9月,全市技术交易总额预计达110亿元左右,完成全年任务的120%以上;完成成果登记79项;完成企业自主立项项目日常登记服务736项目;完成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事项2678件。

(五)科技助企惠民共富交出新报表。一是有力支撑经济稳进提质。根据省“5+4”稳进提质政策“科技惠企十条”和市委人才科技工作会议“提升政策精准性有效性”要求,聚焦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关键短板,修订科技政策27条。出台实施出台《关于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政策意见》《战疫情抢发展科技政策实施细则》《金华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科技政策实施细则》,发挥科技创新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共兑付涉企科技资金7.80亿元,兑付进度97.90%,远高于全省平均兑付进度。目前,科技“补短板”政策细则已形成初稿,宣传折页正在设计制作。二是有序推进科研人员“扩中”。为推进我市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战略实施,根据省、市“扩中”“提低”行动方案部署和市委蔡永波副书记要求,牵头制订《金华市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行动方案》,向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等13个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会同金职院、市农科院召开《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经市社建委讨论后对《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拟于近期印发实施。三是有效助推“农业双强”。做好2022年省农业科技领域技术攻关需求征集,共征集攻关需求71项,其中主动设计2项、重大项目19项、重点项目38项、成果转化项目12项。组织2023年省农业领域“尖兵”“领雁”项目申报,立项支持2022年市农业领域33项重大(重点)及成果转化项目。修订《金华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落实金华市“千团联千村”共建共富工作,协调241名科技特派员参加“千团联千村”共建共富“助村帮帮团”工作。完成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自评,组织2家省级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自评。

从目前情况看,2022年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任务基本能够完成,但仍存在一些矛盾不足,主要体现在: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方面。目前,指挥部抽调了少数人员(义乌科技城安排的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1名副教授已到位,金华科技城推荐的1名金东区投促中心干部和师大创新城推荐的1名浙师大工作人员待指挥部确定,市委组织部统一发函进行抽调),但还存在集中办公难、工作制度还未完善等问题,建议下步抓紧召开指挥长办公会或浙中科创走廊工作推进例会,审议相关制度,明确工作人员,推进“百项”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受疫情形势影响,国家高新区实地调研不确定性较大;浙大金华研究院科技城院区配套保障的不足还没有解决,研究院科创基金还未成立;浙中实验室选址还没有完全确定,财政投入压力较大,签订合作协议还未提上议事日程;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创建还面临“5进4”挑战。大抓科技创新方面。有的部门、单位、企业主体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短期效应缺战略眼光,重显性结果轻潜在作用等问题,全社会形成“大科技”工作格局还有不小差距,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横向比存在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隐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2023年重点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市委“558”工作体系,围绕省“31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和“扛旗争先、崛起浙中”总要求,以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为创新之钥和总引擎,突出“优势导向、目标导向、示范导向、绩效导向”四个导向,打好重大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化改革“四大攻坚战”,不断提升科创平台集中度、科创人才集聚度、创新资源集约度,奋力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为我市“两个先行”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2023年,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2.7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15%以上;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深入实施,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00家、1000家以上;大力推进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力争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35%以上、占营业收入达到3.25%;“510”重大科创平台支撑体系建设有力推进,新增5类平台20家以上,申报各类引才项目300项以上,申报省市科技攻关项目300项以上。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抓好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将围绕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建设目标,进一步突出引领性、开创性、突破性,紧盯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抓紧抓实8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1.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建议2季度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分析总结过去一个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面临的形势,提出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坚定创新制胜工作导向,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思路举措,对“510”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进行专题部署,对创新制胜表现突出的县(市、区)、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创新制胜工作导向,营造创新制胜浓厚氛围。

2.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①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启动合肥光源金华线站建设,展开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工作;②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初步确定“一装置一基地两研究院”的建设架构并启动场地建设;③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纳入省10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核心区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④浙大金华研究院以“一院两园区三基地”为核心架构,持续推进“三大中心”高质量建设,建立研究院科创孵化基金,新引进项目团队不少于10个,研究院科研人员规模达到120个以上,在院研究生规模达到50人以上,力争申报成功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2项,申请自主知识产权30项以上,向金华输出技术交易5000万元以上。

3.抓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加强整合,发挥平台优势,指导各类小微园区、经济开发区锚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同类项目集聚,促进平台之间、产业上下游同频共振。加强招大引强力度,以“链”带“链”引“链”,积极争取更多企业“带链”落户,让更多“链”上企业到金投资,加快引进高技术制造业项目。落实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强化督查跟踪,确保压力传导到位,做好项目服务协调跟踪,落实配套政策,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实现15%以上的增长目标。

4.抓每千家企业科技企业数。一是加强部门协同。联合人力社保、市场监管、统计局、税务等部门,梳理税收及社保费用缴纳、年报填报中的异常情况,通过综合比对和实地走访摸排出“僵尸”企业,清洗净化市场主体数据库,挤出“水分”,做实“分母”。二是建立市县(市、区)联动推进试点,市科技局牵头在部分县(市)、乡镇开展小范围试点,探索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后向全市推开。2023年,力争每千家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两项长期居全省末位的指标实现进位目标。

5.实现“科技创新鼎”零突破。参照“科技创新鼎”评选条件,将武义县、婺城区(含开发区)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采取针对性培育举措:一是支持争取省考核优秀,落实《关于印发支持武义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强指导和扶持,支持武义县、婺城区在2022年度、2023年考核工作中连续创先争优;二是支持提升R&D 经费支出占比指标,指导武义县继续稳扎稳打做好研发投入统计归集工作,与省教育厅对接将浙师大R&D 经费支出纳入婺城区等事宜;三是支持争创特色亮点,指导婺城区抓好“师大创新城”建设,武义县抓好武义科技城等平台载体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力争尽早满足评选条件。

6.推动浙中科创走廊数字化改革。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推动浙中科创走廊“六城”协同在线应用场景平台全面上线。1季度迭代完善科创赋能相关子场景,推进内部数据归集,进一步清洗、归集、应用相关子场景数据,争取2季度完成所有子场景的上线运行,推出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全场景政策智能服务,构建政府与企业政策服务信息互通桥梁,实现一图总览、一网统管、一键督办、服务直达,标志性项目、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视频监控,在建项目进度实时跟踪预警,差异化智能化考核促进市县区跨层级联动和协同办公,以资源、应用、工作“三个贯通”,打破地理、行政、产业“三个边界”。

7.擦亮做强“双龙科创论坛”品牌。充分利用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以及科技部、省科技厅等各方资源,通过固定时间举办(8月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学术活动、9月浙大研究院周年活动、11月国际科技开放创新合作论坛等活动)、固定举办地(如金华亚运分村)、设立专门机构(可与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指挥部融合)等配套机制,按品牌化思路打造提升双龙科创论坛,与浙中科创走廊共同形成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一廊、一论坛”的响亮品牌格局,打造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为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8.推动“揭榜挂帅”协同攻关机制改革。围绕省“415”先进产业群和市“2+4+X”重点产业,瞄准前沿科技和重大战略需求,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领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针对我市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从境内外广泛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建立起“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创新资源协同破题”的攻关组织机制。优化重大科技专项组织模式,创立“三色图”项目管理形式,强化主动设计,形成更加精准的技术凝练机制,针对性重点配置项目资源,集中攻克一批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力争申报省级“尖兵、领雁”项目50项以上,实施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项以上。

四、近期重点工作

1.筹备召开2022国际科技开放创新合作论坛暨第21届工科会(简称双龙科创论坛)。报批方面,省科技厅已书面回复同意与我市联合举办论坛,科技部下属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也已口头同意,正在走书面回复流程。我们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省科技厅进一步确定方案细节后,本周末将活动方案请示上报市政府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正式书面回复后,请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正式上报在原工科会基础上同步举办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创新论坛的请示。活动方面,计划通过国家、省、市、县(市、区)联动方式,共计举办24场活动,目前均有序筹备推进中。其中:集中办会期(12月5日-8日)计划举办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4场产业技术峰会(健康与制造国际标杆高新企业创新峰会,德国、挪威智能制造技术精准对接合作峰会,“全球医健创新”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对接合作峰会),2场科创投资峰会(健康与智造国际创业投资峰会、国际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12场平行活动和工科会其他配套活动(首届科创走廊与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集成电路两用技术高峰论坛、镁合金材料技术专场对接会等)。集中办会期外,举办第六届“科技婺商”评选、浙大金华研究院周年活动等5场活动。

2.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202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11月7日至8日,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组织召开2022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及202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邀请九城市党政主要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科技局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主要议程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汇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年度建设情况及送审材料有关情况、发布《关于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措施》、启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推介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目前科创走廊建设指挥部正在制订方案计划,与联席办协调确定领导致辞、项目签约等相关事宜。

3.谋划建设中国技术交易所(金华)中心。前期,我局与中国技术交易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就共建事宜进行了对接沟通,制订了初步的合作框架和建设方案,中心拟采用“市场化+政府支持+公共服务”的运营模式,深挖我市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已有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以技术交易市场为统领、成果转化为主导、中技所海量创新资源为支撑的业务体系,重点建设“两平台、两系统”(金华市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实体运营一站式服务与展示平台、大数据科技招商系统、知识产权分析系统)。近期,我们计划赴中技所进行实地考察,邀请中技所领导来金对接,进一步细化建设规划与方案,完善共建协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