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电影《金刚川》,三个视角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刚川吴京是男二 详解电影《金刚川》,三个视角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详解电影《金刚川》,三个视角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2024-07-17 07: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任务完成,我可以回家了……见鬼了,那座桥还在!”

飞行员驾驶着“丧门神”盘旋掠过上空,惊奇地看到,那座桥又奇迹般地“恢复”了,似乎刚才对它的猛烈轰炸是自己的错觉。

“丧门神”是志愿军们对敌方战斗机的称呼。

这些灰头土脸埋伏在树丛里的年轻战士们,对丧门神深恶痛绝。它一来,就意味着那座桥又要被摧毁。

仅从电影的角度来讲,《金刚川》描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全片主旨就是——渡河。

过去了,对岸的大部队就有增援,敌方陷入地狱,过不去,对岸的大部队就会被围攻,我方陷入地狱。

很多网友认为以三个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让人很费解。

电影为什么要这样拍?

在客观条件下,三个导演在有限的时间内互相合作,各自拍一个视角,可以兼顾到效率。

三个视角叙事形成一个闭环,再以“桥”做主题的升华,这也是国产战争片前所未有的拍摄手法。

第一个视角——志愿军们

他们有的人在怀念过世的战友,有的人在心急如焚的等待着哨声,上空不时掠过的战斗机让藏在树丛里的志愿军们如芒在背。

他们会害怕几个炸弹丢下来,自己还没有去到对岸的前线就身先士卒。

一位老兵回忆起当年说:“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

树林里,邓超饰演的连长听说自己连要去辅助工兵连修桥,急得江西话都冒了出来。

唠叨归唠叨,他们还是遵守了命令。大家都是一体的,修好桥,让大家尽快通过才是首要任务。

水里的定时炸弹爆了,很多人都没来得及躲避,连长躺在了桥边,只剩一口气。

步兵班长心急如焚,擅自离开了据点,跑去寻找连长。看到只剩半边身子的连长,他悲愤交加,往天上飞过的战机打了一梭子弹:我跟你们拼了!

李九霄说,拍这场戏,嗓子都快喊没了。

这些是兄弟情、战友情,包括那个只知道名字但连话都说不上一句的女话务员,还有一点点没有萌芽的爱情。

奔来跑去的步兵连,被炸伤炸死的兄弟,一批倒下,一批又上前。看得人心急如焚。

高炮连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一号位置注定是要牺牲的。

于是吴京和张译扮演的两个角色,互相抢夺一号炮位,明面上看起来关磊仗着自己曾经是张飞的师傅,瞧不起张飞的能力要赶走他,暗地里,他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只是想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爱徒。

张飞无奈的回到了二号炮位,才发现关磊欺骗了他,这里并没有100多发炮弹。

他托人给师傅送了一个玉米。

他们成功打落了一架敌机,时间不多了,大家要趁着天未亮紧急过河。但战斗机不停的盘旋轰炸,他急眼了,点燃火圈,告诉对方:我就在这里,来打我!

一号炮位的战士们都被炸成了血雾。

张飞启动了第二炮位,却始终无法击中对方。高炮连的战友们都牺牲了,他拖着断肢回到了一号炮位,终于在最后一刻击中了“疣猪”的轰炸机。

但随即,对方带来的“大家伙”也同时扔下了燃烧弹,画面一片白光。

镜头一转,换到了第二个视角——“对手”

这里也是争议性最大的片段。

以“疣猪”为视角,大多数是俯瞰的画面。

他坐在飞机里,高高在上,摧毁那座桥已经势在必得。2个小时内,他们往桥体附近投下了超过无数枚炸弹。

但是,每一次想要回去交任务之前,回头检查就会发现,桥又快速修复好了。

一些片段被连接了起来。

他轻轻松松地往树林里丢下一串炸弹,尽管他完全不知道那里有没有人,树林里的战士们就伤亡了一部分。

他往桥体扔下一堆炸弹,战士们恨得要命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趁飞机一走,赶紧冲出来继续修复。

那个站在桥上的人不知道在吼着什么,举起枪朝着他的飞机放了一梭子弹,有几枚撞击到了飞机上,发出叮的一声响,弹射开去,他条件反射般的稍微偏了一下头,然后轻蔑的朝下面看了一眼,驾驶飞机转头扬长而去。

这个画面,你有没有感觉到心里抽搐着疼。

心疼愤怒嘶吼的战士,心疼那些他做的无用功——他难道不知道枪的子弹对飞机造不成伤害吗?他当然知道啊。

他只是愤怒到了极点,眼睁睁的看着战友们躺在血泊里,眼睁睁的看着丧门神耀武扬威的飞过来检视“成果”。

“疣猪”起初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但随着战友飞机被击落,桥也无数次的修复,他失去了理智。

关掉与上级的通讯,疣猪戴上了牛仔帽,喝完手上的酒,顺势就扔了下去。

接着就开始对着炮位密集轰炸。

在他看来,自己复仇成功了。带着“大家伙”过来的时候,他甚至已经开始盘算回家如何领功。

没想到树林里再次燃起了火光,这让他感到诧异,没多久他就被击落了。同时燃烧弹也从上方机舱里投放了下来。

一位敌方老兵的画外音响起,大意是,燃烧弹投下之后,那烧焦的味道仿若让自己身处地狱,一辈子都无法走出来。

加害者尚且无法忍受,那些牺牲的志愿军们该有多痛苦。

桥被烧到残破焦黑,山头被烧得火光冲天,这些场景电影没有拍出来,但现实中,就是这样真实的发生过。

当你看到了敌方的视角,才更能感受到志愿军们的不易。

受地形限制,他们无法运送过多子弹,建桥的材料也是在上游砍伐树木,由河流运送过来。他们没有飞机掩护,喀秋莎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支援一波。

他们用100多发子弹,击落了两架飞机,万人部队在规定时间内成功渡河。

需要纠正的一点是,在这个视角,敌方认为大部队已经过河,再轰炸没有意义。

但现实情况是,敌方的弹药也非常有限,在损失了两架飞机之后,他们也无能为力了。

尽管狂轰滥炸了几个小时,他们都没有伤到志愿军的根本,哪怕是使用了燃烧弹,也没能阻止大部队过河。

第三个视角——高炮连

高炮连的故事似乎与第一个视角重叠了?其实并没有。

这一段着重刻画了高炮连的连长(张译)和排长(吴京)的故事。一些前面没有看到的细节,在这里被补充完整。

我们在这个片段,看到了点燃起火堆的关磊是处于怎样的情境之下做出的决定,也看到了张飞是如何突然让火光再度亮起,并射中了第二架战斗机。

战士们的险境有了更详细的镜头,“疣猪”随手扔下的酒瓶砸在了张飞头上,高炮手原本在转动炮位不停的瞄准,突然被不明物体砸到头上,打断了大家的动作。

回神一看居然是个酒瓶——在炮手看来,这是一种侮辱行为。

张飞忍不住骂了一句脏话。

吴京接过张飞托人送来的一根玉米棒子,一边啃着一边戒备着上空敌情,气定神闲。与之后决绝赴死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用手指比着天上的飞机做距离衡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的确已经是最快捷和最准确的方法。

关磊做下点燃火堆的决定时,他们面面相觑,随即给自己的命运做下了决定,快速点燃火堆。

年纪稍大的战士对小战士心有不舍,说了一句贴心话。但是没有一个人退却。

炮位上牺牲一两个人之后,马上就有人快速替补上去,直到全员牺牲。满地殘肢,再无声息——他们以血肉保护了后方部队以及过桥的战士。

张飞知道关磊可能已经牺牲了,但他仍然怀着希望,吹着口哨往师傅那里跑去。

那口哨声都吹不成音了,但多希望,那里还会有哨声回应,就像之前那样。

师傅牺牲后,张飞这边也损失惨重,在一次对决之后,只剩下他一人。

他用布条扎紧断臂,往身上挂着最后几枚炮弹,拄着木棍一步一挪前往炮位,这一段是悲壮的,充满了视死如归的气息;也是魔幻的,人们不能理解好手好脚时没法击落敌机,为何少了一条胳膊一条腿,还能以一己之力击落对方。

但,我们想一想真正的战场上那些最可爱的人,他们都已经长眠于青山,在电影中拍摄得魔幻一些又如何。

那些英雄们的壮举哪一样不是可歌可泣,震撼人心,以其他人的经历嫁接在高炮手身上,也并无不可。

张飞唱了一段戏曲,“长坂坡前救赵云,喝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

瞄准天上大声嘶吼“来啊!来啊!”

我们能通过这些镜头感受到这种悲壮情感,这种视死如归的决心……就够了。

第四个视角——桥

燃烧弹落下之后,从空中俯瞰就是一片焦黑,桥被烧得七零八碎。

他们还活着吗?还有人修桥吗?

讲着四川话的小胡被燃烧弹灼伤了双眼,他蒙着纱布走到了桥头,观众们不禁担心了起来。

很快,后面就冲出了一大群战士,他们缠着绳索、提着钉锤、扛着木板,快步从小胡身边跑过,有些人的衣服都被烧没了,身上都是被烟熏过的痕迹。

即便这样,无人退缩。

能修就修,修不好的地方就钻入水下,用肩膀扛起桥板。

敌军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桥看起来又能通行了。

他们看不到桥底下有人,镜头拉近,我们才发现了这座震撼心灵的“人桥”。

这一段是对前面三个视角的升华:“为什么金刚川这座桥怎么都炸不毁”,因为我们有不惧困难,勇于牺牲的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

力量悬殊,靠的不是人海战术

有人说金刚川渡河这场战役是人海战术,我想你理解错了。

作为支援部队,就算是加上对岸已经处于战场的部队,我们志愿军的人数也远远比不上对方韩美联合作战的人数。

他们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而我们处于新中国刚建立,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的阶段,武器、装备、什么都不足。制空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里。

但并不妨碍我们的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走出国门去打这场“立国之战”。

“为什么当兵,因为有你们,我们中国还有希望”。

把抗美援朝战役描述成中国人的人海战术是漂亮国的自我安慰。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我们在装备这么落后的情况下,还可以全歼他们的王牌之师(这就要扯到另一场“长津湖”战役了),重创他们的士气。

《金刚川》里不是交代了吗?本片里描述的这支部队就是前去包抄的。“三三制”战术了解一下,志愿军的高超作战队形,让敌方深受压力,脑海里就只剩下“人海战术”可以解释了。

不要低估我们志愿军的智慧

金刚川建桥用了七八天,电影只拍了最后一天的情景。所以有些地方做了留白。

这里地形太过复杂,我们无法运送太多装备。高炮有限,炮弹有限。敌方侦察机也是开始建桥后几天才发现我方意图,但是他们也无法运送太多炮弹过来。能抽出两架飞机过来就很不错了。

说到底,两方都没有太多筹码。

他们不敢贸然去投弹轰炸树林,因为他们不知道哪块山头才有隐藏的部队。在烧了几个山头之后,那座桥就成他们集火的靶子。

(历史真实影像)

为了电影的集中表现手法,影片隐去了很多细节。

比如,4架黑寡妇在2小时内,投下700枚炮弹,比电影中更加密集;

据统计,敌人在大桥周围共投下了1千枚炸弹,2500多发炮弹;

37米的载重桥,他们共修复了7次;

敌方往树林投放多枚炮弹,炸毁了山林,志愿军们趁机将炸断的树木收集起来伐成木板,由河流运送过去。

桥不止一座,多座桥让敌方起初无法判断哪一个才是真正用来渡河的;

战士们并不都是从木桥上通过,他们制造了多根滑索,单兵直接滑到对岸。即便

敌方能看到,也无能为力。用有限的炮弹去轰炸单兵,这事儿搁谁都不干。

用来渡河的那座桥,是低于水面的载重桥,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方便车辆物资通过。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桥面修平整的缘故。

电影从开机到杀青,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三个导演各司其一,这是时间很赶的情况下最讨巧的拍摄方法。但另一方面也会给观众造成疑问,三个视角拍摄同一个故事到底有无必要。

以上已经认真阐述了这种必要性。

一个故事讲三遍,越讲越深刻,一座桥炸了无数遍,越炸越坚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片尾放了一段迎接英烈骸骨回国的仪式,看得让我热泪盈眶,这就是整部片的意义所在。

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们以电影作为媒介回顾那段历史,就是希望我们坐拥着和平岁月之时,不要忘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荣耀而奋斗和牺牲的先辈们.……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还回荡在耳边。

历史会记住你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