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急救全指南:有我在,妥妥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野外自救的方法有哪些 户外急救全指南:有我在,妥妥的

户外急救全指南:有我在,妥妥的

2024-07-18 0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尽管平时看到过不少急救知识,但东一篇西一篇的,真的留在你脑子里的有多少?

试想一下,周末一起行山的队友忽然被裸露的石块划伤脚踝,流血不止,你该怎么做呢?

户外徒步、登山、攀岩、悬崖速降、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这些拥抱自然、挑战自我的户外运动就像平淡生活的激情催化剂,总能让我们在平淡中眼前一亮。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周末的短途户外冒险如此火热。

不过,野外缺乏救助条件,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延误病情,所以避免损伤、正确处理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选领队,靠的不仅是“猿粪”

领队的控制力关乎每个队员的安全。行进速度掌控不力、休息时间不佳,会使个别队员体力透支,直接诱导急症复发,甚至使身体某些部位造成永久性运动损伤。领队在制定线路时要正确评估线路难度和距离,对队员能力充分了解,“心里有数”。 

建议新手尽量选择正规户外团体。他们对于线路勘察、线路资料整理、可行性分析、制定线路计划、队员要求、装备物资要求、后勤保障措施、队员选拔、往返交通选择、团队岗位配置、团队精神建设、行进速度的掌控、休息时间的掌控、营地选择、扎营拔营要求、特殊地段安全措施等等要素的把握一般比较严格,会有比较详细的活动预案,具备完善后勤保障和联络系统。相比之下,自发团体活动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很大,出现问题的几率也更高。

此外,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中暑、热衰竭、失温、高反等等,有效的保护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啦。选择安全、专业的户外装备,同时要配备简单的药品急救补给。

防护服装可以考虑这几种——冲锋衣裤(户外活动必备,防风、防水、透气、耐磨);抓绒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风、保暖);排汗内衣(户外运动后保持身体干燥);快干衣裤(夏天出行的必备,裤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脱卸的);羽绒衣裤(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带的保暖必备);其他个人衣物(一次性内裤、汗衫、T恤)。

鞋袜——徒步登山鞋(适应性强、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帮的,可以保护脚踝);轻便运动休闲鞋(适合一般的郊游活动,或开车时穿);运动凉鞋(可当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排汗袜子(最好是COOLMAX料,可排脚汗,冬天可防冻伤);普通运动袜(棉的、穿着舒服就行);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泞路段很管用)。

还有其他一些,如:帽子、手套、眼镜:遮阳帽(圆边的、棒球帽式的、随便喜好,能挡太阳就行);抓绒帽(主要是保暖);薄手套(主要为了活动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处);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眼镜(运动型的更好一点,主要功能是遮阳,也可以用来凹造型……)。

所以,好领队和好装备,你准备好了么?

▌先来一打“危险意识”

虽然户外运动需要足够的勇气,但绝对不能仅凭一腔热情行事。我想安全指南还是要从学会“害怕”开始,尊重生命。

因为提前做好直面遇到恶劣环境的心理准备,你也许就有了理由提前做体能训练,增加心肺功能尤其是有氧能力的锻炼。此外,你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救生和自救技能,学会使用地图等定位工具。万一和队伍走散了,也不至于迷失在深山中吧!

出发前,别忘了做热身运动。人在不运动时,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都比较缓慢。开始运动后,各种机能的活动量就迅速加强,比如肌肉收缩、心脏剧烈跳动、血流加快、呼吸加深,这期间实际要克服一个生理惯性。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可以大大降低受伤几率。

▌急性损伤怎么破?

根据损伤有没有皮肤破裂,可以将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前者一般有皮肤破裂、出血,伤口在户外特别容易被细菌侵入,出现继发感染;后者一般没有可见的出血,但有皮下组织、内脏器官出血的内在出血可能,后果可能更严重!

下面是分类应急处理方法:

1、锐器伤

伤口表面虽然细小,但伤口可能很深,细菌会被带入伤口很深处而引起感染。如刺伤腹部或胸部,更可能伤及内脏。

①伤口的处理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伤口或伤病者的血液、体液,施救者最好戴上手套(户外只能尽量而已,你懂的)。轻微或者表面的伤口,先在清水下冲洗,用敷料或者清洁纸巾擦干,再用棉质敷料遮盖后加压固定包扎。

如果异物嵌入较深,如匕首、钢筋、树枝等,切勿试图清除或拔出,可在异物两旁加上敷料,然后施压,减少出血,要注意不要把异物压入伤口,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再用布条(可以现场将棉质衣物撕成条状)做一个环形垫,衬垫在异物周围,环形垫的高度最好高于异物,保护伤口和防止异物移动,并抬高患肢。延着伤口周围用绷带(或者撕成布条的衣物)包扎好(如下图),然后将伤者就近送往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②出血与止血包扎

如伤口出血严重,应立即制止出血。根据血管的类型,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时,血液会因血压较高而从伤口喷出,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大。由于血液含氧量高,所以血液呈鲜红色。在闭合的伤口中,血液不能流出体外而使伤处快速肿胀。

静脉出血时,由于血液压力较低,血液会由伤口出慢慢流出或者涌出。由于静脉血含氧量较低,血液一般呈暗红色。如果是主要的静脉破裂,出血也可以很严重。

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缓慢渗出,呈鲜红色。一般创伤都会有毛细血管的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一个体重70Kg的成年人,大概有5升血液。如失血量少于血量的10%,身体会自然调节而没有任何症状,但当出血超过40%时,就可能出现休克,甚至心脏停跳,危及生命。在创伤致死中,39%的死因是失血。

控制出血的原理是减少血液流向伤口,减少血液从血管流出的力量及使血凝块尽快形成。在创伤部位或近端处施以压力,及将受伤部位抬高,可以降低伤处的血压,从而控制出血。固定伤处及冷敷法均可减少出血。

用绷带、止血带等方法对工具要求高些,户外不易实现。你可以牢记一个基本的止血方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如下:抬高伤肢,用手直接在敷料(棉花、纱布或者现场撕下的棉质衣物)上施压。

如果连棉布也没有,可以先临时使用用指压止血法,不过这只适用于头部、面部和四肢某些部位大出血。

方法是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迫在骨的浅表面,阻断血液流通。这只能缓解出血,还是要尽快寻找替代物。 

2、钝器伤

如果不幸被棍棒、木块、树桩、砖石等硬物挫伤,可能会损伤深层组织,导致瘀血或者内出血,现场处理是否得当,对后期的愈合、恢复有很大影响。

现场处理的要点是加压包扎和冷敷。加压包扎的目的是增加局部压力,阻止损伤部位破裂血管的继续出血,以减少出血量;冷敷的目的是通过冷冻疗法使局部血管收缩,甚至关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一般来说,损伤的血管在6小时后开始凝固关闭,24小时后基本停止出血。所以损伤6小时以内,基本以加压包扎和冷敷为主,并尽量避免局部按摩、热敷等导致增加出血的错误处理,减少局部过量运动,并尽可能地抬高患肢。

③野外扭伤

踝关节扭伤大概是最为常见的扭伤了,可以用撕成长条的衣物充当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方法如下图:

如果有条件进行冷敷,比如冷冻喷雾剂或冷冻冰袋,每次20分钟左右,每隔一个半小时左右冷敷一次。

④骨折、脱臼

遇到队友损伤,你应该先做一个预判,看看患者有没有发生骨折。有些骨折畸形改变明显,肉眼一眼就能判断出来,但也有些骨折,外观粗看无法判断出有没有骨折。

一般来说,骨折的肿胀程度更大一些,疼痛也比较剧烈,明显强于一般软组织损伤的疼痛。另外可以用双手,捏着怀疑骨折骨骼的两端,延着骨骼长轴向损伤中心挤压,如果伤者出现剧烈疼痛,那就是挤压痛阳性;延着骨骼长轴向两端拉开,如果伤者出现剧烈疼痛,那就是牵拉痛阳性。

如果真的骨折了,那第一要务是给予固定。就地取材,你可以用树枝等硬性材料,做一个简易的夹板固定,如下图。

要注意的是,固定夹板必须超关节。譬如说前臂骨折,固定的夹板长度,上部必须超过肘关节,下部必须超过腕关节。小腿骨折,夹板的长度上部必须超过膝关节,下部必须超过踝关节。

当然啦,不管是怀疑骨折,还是脱臼,最好在临时处理之后,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总之,人在户外,一旦发生意外伤害,要冷静判断,科学处理,合理运用能够使用的一切资源,为救助伤者提供最佳的救助方案。

作者:

季培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及上海市体育医院运动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