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 守护三峡灿烂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重庆建筑物 三峡博物馆: 守护三峡灿烂文化

三峡博物馆: 守护三峡灿烂文化

2024-07-17 0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馆建:三峡之水天上来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雨滴温柔的拍打在博物馆上,如一个温柔内敛的古代仕女静静的在历史中走过,又轻轻地抚以双手,恬静而又神秘。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淅淅沥沥的雨滴晒向博物馆,在雨水的折射下,阳光照耀在博物馆正上方的蓝色玻璃穹顶时,似乎也真的看见“三峡之水天上来”的观景。

“三峡之水天上来”是博物馆正上方的玻璃穹顶的设计理念来源。这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不仅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而且在外型上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承接着三峡之水,而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泻而下,与人民广场连相。这样就体现了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大门前由西向东有三叠水池,暗合从西到东的三级阶梯地势。博物馆的左右两边外墙上,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这是著名雕塑艺术家江碧波的精心之作。浮雕取材于远古巴人的造型艺术符号:巴人图腾白虎,三峡特有的鱼,巴人信仰的巫教里的迎魂树、迎魂舟和楚文化的标志——朱雀鸟,它意味着巴楚同在一条江上,共同创造了远古长江文明。

位于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在建筑物上戳印章这种创意,在中国还是首次,而篆体本身就透漏出历史的沧桑。而博物馆外墙的砂岩则是专门从澳大利亚购进的,在晴天、阴天、雨后等不同的时候,砂岩的颜色都会有微妙的变化,为三峡博物馆增添着几分轻灵生动之美。

总的来说,这座气势恢弘,内涵深邃的博物殿堂,在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弧形外墙和对面大礼堂的圆形传统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力的呼应和整体吻合:弧线代表着水利大坝,而圆型代表着古建筑的文化特征。大面积的蓝色玻璃和古朴的砂岩,规避了一般大型建筑用大理石、花岗石带来的珠光宝气,同时,蓝色玻璃象征着水,而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充分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底蕴:人文历史源远长

“风雨打尽红墙和绿瓦,丹青留下明日的黄花,汉字里墨香温存一笔一划,世代传承的表达,盛衰荣辱斑驳了脸颊,千载过后洗净了铅华……”听着河图的《为龙》漫步于博物馆之中,看着一个个似乎带着泥土的瓷器,闻着来自远古的墨香,人也好像慢了下来,忘记了浮躁的现实,静静地品味这历史沧桑,感受重庆的人文积淀。

面对琳琅荟萃的馆内珍品,若要细细品位,自是不一而足。单是藏品,文物就有10万多件,资料5万多件,包括四川旧石器500多件,巴蜀文物1000余件,汉画像石、画像砖100多件,重庆市博物馆收藏件、历代名窑陶瓷器4000多件,宋元以来名家书画5000多件等。不论是巴蜀文化遗物,四川汉画像砖、画像、石陶俑,元末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睿陵遗物为驰名的出土文物,还是宋以来名家书画、历代名窑瓷器、明清紫砂、历代钱币、各代碑帖、玉器、竹木牙骨器、丝绸和西南民族文物等传世文物,均系统收藏,难以一一言尽。

陈列展览主要包括《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四个基本陈列;六大专题陈列分别为《李初梨捐献文物》、《历代书画》、《历代瓷器》、《汉代雕塑艺术》、《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历代钱币》。

走近《壮丽三峡》,那丰富的文物资料似乎也跨越了时空,展示着大三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让人感受到那“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壮景象;走近《远古巴渝》,一个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馆藏文物,集中展示了重庆古老文明,那3000年文化的根源,显示着重庆的厚重和底蕴。还有《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都丰富着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

也许,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再难细细体味三峡的壮丽和艰险,留下一部部伟大的诗篇;也许,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再难留下那摸秋、洗三打喜、跳丧、哭嫁的三峡民俗;也许,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我们执着于生存,再难回顾历史,留恋曾经……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可惜的是我们渐渐遗忘了,但庆幸的重庆没有忘记,三峡博物馆沧桑却坚毅,它执着地为我们守护着三峡的灿烂文化,为我们点亮重庆三峡的历史明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