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重力计算题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07-08 0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重力》的教学设计课题 《重力》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2、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如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自制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重垂线等。学生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重垂线。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图象分析法、观察法分析、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大家都见过美丽壮观的瀑布,也都知道惊险刺激的蹦极运动。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课件展示:!、瀑布2、蹦极运动3、跳伞)2、引导学生:水为什么从高处流向低处?人为什么会向下落?3、同学们说得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重力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课题) 1、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2、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水和人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通过课件生动再现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从而达到创设情境、设疑激趣的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由来1、模拟引力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教材P54“想想做做”的实验,做完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2、课件播放:星体的运动,并引导学生结合模拟引力思考:地球与月球之间没有绳子拴着,但是月球总是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这又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地球上有某种力,像拉着橡皮的线一样,在牵着月球呢?3、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并指导学生自学:万有引力部分。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重力的概念。(课件出示重力的概念。)5、续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6、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白: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7、引导学生想象:假如重力消失,世界会变得怎么样?8、教师小结:看样子重力在地球是很重要的,离开了重力,我们的生活将困难重重。师: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这说明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重力的大小。二、重力的大小1、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大胆猜想,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说明出来。2、教师引导学生把各小组的猜想总结起来: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并提问: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测量?(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格和要求。)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找多组学生出示实验记录,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给予肯定,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析书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g=9.8N/kg)5、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公式G=mg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6、例题探讨(课件出示)质量为2kg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三、重力的方向1、教师再次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如何?2、演示实验1物体自由落体;2重垂线。3、教师补充:这一方向就是竖直方向,并板书学生归纳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教师及时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是否总垂直地面?5、教师补充强调,重垂线,水平测平仪就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6、课件出示教材图13.2-7,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理解竖直向下的含意是什么?四、自学重心1、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自学并出示自学提纲:⑴、重力的作用点叫做什么?⑵、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什么位置?你能想出一个简单方法,测你的直尺重心吗?⑶、怎样测出不规则薄板的重心所在位置?为什么这样做?请你试着做一做。2、课件出示走钢丝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演员的重心在什么位置时,不易倾倒?手中的长杆有什么作用?五、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 1、学生高兴地投入到实验中。做完后积极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2、学生观察后讨论并回答。3、学生认真听讲后自学:万有引力部分,并明确什么是万有引力?4、学生自主讨论得出重力的概念。5、学生讨论后回答:地球。6、学生讨论。并举生活中的实例。7、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1、学生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和事实依据。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和实验记录表格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学生分组实验。4、分析数据,并画出图象。并向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成果。5、学生阅读课文。理解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1、学生猜想 向下。2、学生归纳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就是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3、学生讨论之后实验验证。4、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理解竖直向下的含意就是指向地心。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明白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2、学生讨论后回答:重心落在钢丝绳上才不会倾倒,手中的长杆是为了方便调整重心。3、学生阅读后明白: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重力使物体总也不能脱离地球,而人类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克服地球吸引与大气屏障,将人类活动范围从地球扩展到太空,这就是航天技术。 通过学生实验和课件值观演示,让学生体会引力的存在。体会重力的存在。体会重力的重要性。过渡到下一知识此环节的核心内容是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建立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应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和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关心科技,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三、 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课堂测评。(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交流后,小组长汇报。 让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测评,巩固学过的知识。四、 练习 1、课件准备。2、作业:59页1——3题。 根据时间,随堂练习或课后完成。 强化练习,板书设计 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施力物体:地球。三要素: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g=9.8N/kg)作用点:重心。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