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形态学检验临床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酯酶同工酶的染色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血液形态学检验临床分析

血液形态学检验临床分析

2023-03-25 14: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血液形态学检验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

2014-06-10T13:52:52.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

2013

年第

51

期供稿

   

作者:

 

彭鹏

[

导读

另由于巨核细胞此酶也可呈阳性反应,如结合酸性磷酸酶染色

(ACP)

和免疫表型检测,可对

AML

M7

作出诊断

[2]

彭鹏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00) 

 

 

【关键词】血液形态学

  

检验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085

2013

51-0151-02 

 

 

1  

苏丹黑

 

 

 

1.1

苏丹黑是对脂类物质进行染色,而脂类物质所包括的种类较为广泛,如中性脂肪、糖脂、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质除构成单位膜结构

外,亦具有与过氧化酶一起构成防卫功能,一般认为

SB

染色与

POX

结果相似,但因二者染色原理不同,

SB

POX

更敏感。所以

POX

染色

尚不能完全替代

SB

染色

[1]

 

 

 

1.2SB

染色主要应用于各种急性白血病鉴别,如与

PAS

染色相结合特别有助于急淋与急非淋之间的区别,比

POX

染色更敏感,如与免

疫表型检测有助于

M0

M1

M5a

等急性白血病的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见反应减弱;何杰金病可见阳性减弱;恶性贫血呈阳性减

弱;高雪细胞呈弱阳性;尼曼-匹克细胞呈中等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阳性增多。

 

 

1.3

注意事项

 

 

 

1.3.1

本实验是测定胞浆内的含脂类物质,故陈旧涂片也可使用。

 

 

 

1.3.2

为避免部分脂肪溶解,涂片在染色前勿沾上丙酮、乙醚、氯仿等溶剂。

 

 

 

1.3.3

苯酚极易潮解,称量非常困难,可将石炭酸先置

60

℃水浴溶化,再用烧杯称取

16g

,但慎防苯酚烧伤皮肤。

 

 

 

1.3.4

苏丹黑

B

贮存液为无水乙醇所配,易挥发,所以容器封闭性能要好,并置

4

℃冰箱保存。

 

 

 

1.3.5

缓冲液配置后为乳白色混合液,静置后会产生上下分层现象,但在临用前混匀即可,对结果无影响。

 

 

 

1.3.6

复染如采用瑞氏染色液可与

POX

染色相结合观察结果,但此染色的复染要求时间较长,一般室温需染

20

30

分钟,冬天可适当延

长。

 

 

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2.1

非特异性酯酶

  

由于具有较多的同工酶,且不同种类的细胞内存有的同工酶也不尽相同,所以此类酶除了在单核-巨噬系统反应较

强烈以外,其它细胞系统也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阳性,所以对细胞中非特异性酯酶如能组合检测比单一检测更具价值和意义。非特异性染

色的主要意义在于结合细胞形态,结合细胞免疫表型检测,为临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型和亚型确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2.2α

-醋酸荼酚酯酶

  

因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中,且为同工酶

4

5

,而中性粒细胞含有的同工酶为

1

2

7

9

,由于一定浓度的氟化

钠能完全抑制酯酶

3

5

6

,此特点在对急性髓性白血病中

M2

M4

M5

等的分型和亚型分类有一定参考价值。另由于巨核细胞此酶也可

呈阳性反应,如结合酸性磷酸酶染色

(ACP)

和免疫表型检测,可对

AML

M7

作出诊断

[2]

 

 

 

2.3α

-丁酸荼酚酯酶

NBE)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反应强烈,亦被视作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特有的标志酶,同时此反应也能

NaF

所抑制,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

M3

可出现强阳性,但不被氟化钠所抑制。

 

 

 

2.4

注意事项

 

 

 

2.4.1

酶的活性随标本采集后的时间而逐步下降,如无法立即染色,应先固定,否则将影响阳性结果。

 

 

 

2.4.2

涂片固定方法较多,但液体固定法比蒸气固定法背景清晰,不易脱膜。

 

 

 

2.4.3

各种基质试剂由于其产品衍生物较多,许多型号均可使用,使染色效果可随产地、生产厂商及不同批号等因素相差甚远,所以每

次操作应设阴、阳性对照。

 

 

2.4.4

重氮盐的选择需根据酶反应中与基质的最佳配伍而定,以提高阳性率和阳性强度。

 

 

 

2.4.5

氟化钠的称量要求较高,为避免每次使用称量差异,可将氟化钠配制成一定浓度水溶液,使用时吸取即可。

 

 

 

2.4.6

由于方法学关系,各地使用的基质液浓度差异较大,但在酯酶染色反应中切忌基质浓度过高,以防引起背景污染,冲洗困难,特

别在冬天,易使涂片表面产生脂质沉淀,影响结果观察。

 

 

3  

细胞内酸性磷酸酶

 

 

 

3.1

酸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内,其最适

pH

4.5

5.5

左右,酸性磷酸酶通常存在于溶酶体内,其同工酶有七种,亦可存在

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其中同工酶

5

L(+)

酒石酸不敏感,在大部分血细胞内均存在酶活性,如粒细胞、

T

-淋巴细胞、浆细胞、巨核细

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3.2

酸性磷酸酶在

T

-淋巴细胞异常增多时都具较强的活性,特别在急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最为显著,但对

L(+)

酒石酸敏感受其抑

制,在

B

-淋巴细胞异常增生时,多数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多毛细胞性白血病可呈较强的阳性反应,且不被

L(+)

酒石酸所抑制,因含独

特的同工酶

5

,所以酸性磷酸酶对多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具重要价值。

 

 

 

3.3

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单核细胞系统反应比粒系细胞系统较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浆细胞均可呈强阳性反应。另对高-雪

细胞和尼曼达克细胞的鉴别有较重要价值,通常高-雪细胞呈强阳性反应而尼曼达克细胞呈阴性反应。

 

 

3.4ACP

与其他检测结合的意义

 

 

 

3.4.1

结合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可对多毛细胞性白血病作出诊断。

 

 

 

3.4.2

结合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区别各种

B

-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如慢淋与毛白、

B

ALL

与毛白。

 

 

 

3.4.3

结合其它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对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亚型的分类。

 

 

 

3.5

注意事项

 

 

 

3.5.1

血液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其反应最佳

pH

值在

5

左右,由于方法学的不同,最后工作液的配置须用酸度计进行测定,以免阳性强度

受影响,甚至无阳性出现。

 

 

3.5.2

由于含酸性磷酸酶的血液细胞有许多,且各种细胞所含

ACP

同工酶不同,即同一基质可有阳性程度的差异,反之,在同一细胞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