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配合物与络合物的关系 Cu(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Cu(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2024-07-09 23: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知网  喜欢 0

阅读量:

371

作者:

文蒙

展开

摘要:

Cu(Ⅰ)配合物因其灵活多变的结构类型以及丰富独特的光物理与光化学性质引起了各国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新型发光Cu(Ⅰ)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也一直是配位化学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通过对含氮杂环配体和有机膦配体的调控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结构和发光性能的Cu(Ⅰ)配合物(包括几个蓝光Cu(Ⅰ)配合物),并系统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发光性能以及稳定性。本论文所做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基于1,3-双(二苯基膦)丙烷(dppp)配体的Cu(Ⅰ)配合物[Cu4I4(3-Acepy)2(dppp)2]·2CH2Cl2 化合物 P-1[Cu4I4(5-Brpm)2(dppp)2]· 2CH2C12 化合物 P-2 Cu4I4(dppp)2(4-Acepy)2 化合物 P-3 Cu4I4(dppp)2(4-Pic)2 化合物 P-4[Cu2I2(4-Pic)2(dppp)]n 化合物 P-5[Cu2I2(3-Clpy)2(dppp)]n 化合物 P-6[Cu2I2(3-Brpy)2(dppp)]n 化合物 P-7[Cu2I2(3-Pic)2(dppp)]n 化合物 P-8[Cu2I2(2,6-Dmpz)2(dppp)]n 化合物 P-9[Cu2I2(4-CNpy)2(dppp)]n 化合物 P-10[Cu2I2(bpp)(dppp)]n 化合物 P-11(二)基于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配体的Cu(Ⅰ)配合物CuI4(dppe)3(4-bzpy)2 化合物 E-1[Cu2I2(dppe)(4-Pic)2]n 化合物 E-2[Cu2I2(dppe)(3-Brpy)2]n 化合物 E-3[Cu2I2(dppe)(3-Pic)2]n 化合物 E-4[Cu2I2(dppe)(3,5-Dmpy)2]n 化合物 E-5[Cu2I2(dppe)(3-Clpy)2]n 化合物 E-6[Cu2I2(dppe)(2,6-Dmpz)2·2CHC13]n 化合物 E-7[Cu6I6(dppe)6(pz)]·4CH2C12 化合物 E-8(三)儿种蓝光Cu(Ⅰ)配合物[CuI(POP)(4-NMe2py)]· 1/2C2H5OC2H5 化合物 D-1 CuI(POP)(4-NH2py)化合物 D-2 CuCl(PPh3)2(4-NMe2py)化合物 D-3 CuI(PPh3)2(4-NH2py)化合物 D4通过乙醚扩散法和溶液挥发法合成了以上23个Cu(Ⅰ)配合物并用单晶结构解析确定了具体结构,并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与概括。对大多数化合物进行了 XRD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固体漫反射等表征测试。通过单晶结构可知,化合物的结构都是零维化合物和一维链状化合物。化合物P-1~P-4,E-1,E-8,D-1~D-4是零维化合物,其中化合物P-1~P-4,E-1为四核结构,化合物E-8为六核结构,化合物D-1~D-4为单核结构。化合物P-5~P-11,E-2~E-7是一维链状化合物,其中化合物P-11是bpp配体连接Cu2I2簇而成的一维链状结构,其他的化合物都是膦配体(dppp或dppe)连接Cu2I2簇而成的一维链状结构。对所有化合物的固体粉末进行了室温发光性能的研究,发现化合物E-6量子产率最大(82.5%)。对部分化合物的薄膜态进行了发光性能的分析。并对具有相似结构的化合物进行了循环伏安法来确定配体的给电子能力。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低温荧光性能的研究,通过分析初步判断化合物在室温下发出的是TADF。

展开

关键词:

Cu(Ⅰ)配合物;晶体结构;含氮杂环;发光

学位级别:

硕士

DOI:

CNKI:CDMD:2.1017.05201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