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城市|在鄂尔多斯,看见“暖城”向上的生命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鄂尔多斯资料地标表格 理解城市|在鄂尔多斯,看见“暖城”向上的生命力

理解城市|在鄂尔多斯,看见“暖城”向上的生命力

2024-06-18 21: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没有用脚步丈量过鄂尔多斯前,我绝对不会想到在“富裕”的标签之外,这座草原城市,还有那么高的辨识度。

作为内蒙古经济第一大市,鄂尔多斯以内蒙古自治区7%的土地、9%的人口,创造了全区近1/4的GDP。过去两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000亿、5000亿两个千亿级大关,达到了5600亿元,人均 GDP 全国第一。

然而,这座从历史中走来,志在走向世界的城市魅力还远不止于此。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草原文明、农耕文明、现代文明交汇融合。被黄河“几”字弯包围的鄂尔多斯,羊绒产量3300吨,羊绒制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2、世界的2/5。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到中国的1/6和1/3,产量分别占到中国的20%和15%,均居中国地级市首位。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在1.4亿千瓦以上。

刚来到鄂尔多斯的政治、文化中心康巴什区,我就有很直观的感受,不同于想象中西北酷热的荒漠,也非目光所及只有草原以及蒙古包的空旷,康巴什是一个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康巴什城市中轴线。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供图

这座崛起于荒漠之上的新城,用绿色发展,承载起鄂尔多斯市唯一一个不依靠工业和能源发展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梦想。

这些年,鄂尔多斯努力推动“一煤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提出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的4个世界级产业,沿着这一“路线图”,持续强化18条重点产业链,加速开辟新赛道,加快构建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升”同步。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见证了鄂尔多斯羊绒产业的发展。如今“暖城”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城市品牌,并且在“羊煤土气”的基础上延伸出新的内涵,体现为城市的热情包容,也包括政府持续改善民生的努力,还表现为全市上下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最优的营商环境。

一个西北城市的人均GDP凭什么超越北上广?鄂尔多斯的“天资”是“家里有矿”。

走进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透过机房里的大屏幕,就能感知深藏地下的“乌金”煤炭的魅力。

作为国有特大型煤矿,上湾煤矿年核定生产能力1600万吨,是世界单井单面产量最高、效率最高的特级安全高效矿井。

而就是在这样一座产能巨大的煤矿,我却没能在厂区里看到一块煤的影子。整洁宽阔的道路和广场、花园式的办公区,颠覆了我脑海中煤矿企业粉尘肆虐的印象。

矿上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作为现代化矿山企业,上湾煤矿一直有“产煤不见煤”的说法,也就是从井下开始,除了采煤工作面,其他地方都看不着煤。

神东上湾煤矿综采工作面

污水零排放、气体零排放,80%的矿山车辆改用新能源车,并配建地面光伏充电站……不仅生产过程更加节能、环保,持续升级的自动化应用也使上湾煤矿把矿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我了解到,目前这个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矿井每班只需要几名矿工下井作业,采煤工只需操作遥控器,就能实现高效采掘。

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鄂尔多斯煤炭产量居全国煤炭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煤炭销量达8.4亿吨,承担了全国6.68亿吨煤炭的保供任务。为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近年来,鄂尔多斯全面落实“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重要要求,预计到“十四五”末,煤炭产量达到10亿吨以上。

经历2002年—2012年煤炭“黄金十年”,鄂尔多斯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然而,2012年开始的煤价暴跌也让鄂尔多斯承受了不小的经济震荡。但它一直在沉寂、复兴之中挣扎,这也使得鄂尔多斯没有像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就此没落,痛定思痛之下,这座城市决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鄂尔多斯要努力成为未来资源型城市的样子。”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郝洪亮告诉我。

为有力推动能源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从而带动鄂尔多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鄂尔多斯市政府整建制引进了“双碳”特色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

“今天我们不是仅把煤炭作为燃料,而是要作为原料,逐步延长产业链。”郝洪亮说,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鄂尔多斯市以煤为基,努力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成为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集中区,构建起集资源开发、就地转化、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也一直在积极探索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式。我参观了位于乌审旗图克工业园区内的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作为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示范项目,这里每年可生产360万吨甲醇和137万吨聚烯烃产品。

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党群综合计划部部长孟庆功介绍,作为对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项目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生产多种煤基能源化工产品,同时发挥煤炭深加工产业优势,完善和延长煤炭下游产业链,促进资源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时代永远不会等你的脚步。跳脱天赋的“舒适区”,鄂尔多斯没有只盯着煤化工做文章,而是从“羊煤土气”转向“追风逐日”,全力拥抱新能源。

位于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的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里,一支支风机叶片整齐排列。

株洲时代的工人正在检查风机叶片

“三支叶片为一套,要确保近60吨重的大风车正常运转二十年,靠的正是企业先进的装备制造水平。”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7月,该项目在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投产,填补了鄂尔多斯市风电产业领军企业的空白。

该负责人介绍,最初生产的风电叶片长度为70米,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90m及以上型号的叶片。随着技术不断革新,风电叶片长度逐渐增加,捕风能力逐渐增强,市场也越来越广阔。

不仅是大力引入新能源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鄂尔多斯也以中国能源大市的担当,积极探索全国零碳产业的新维度。

2022年4月,鄂尔多斯市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球首个真正落地的“零碳”产业园,沙漠里自此矗立起了一座绿色工业的未来之城。

远景北方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总经理俞乐告诉我,“零碳产业园”就是要把绿色能源的生产和绿色产业的集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体系将风电、光伏、储能、氢能协同融合,源源不断地用来生产零碳产品。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80%的能源通过风电、光伏和储能电站直接供给,另外20%的能源通过电网回购绿电,从而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绿色工业革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相信这里将成为新的‘曼彻斯特’。”伴随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新工业集群的形成,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模式也“出口”到了海外,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碳减排贡献内蒙古智慧。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齐头并进,给了鄂尔多斯更大的发展底气,也是这座城市向上的生命力。

在参观鄂尔多斯集团之前,我只知道它是服装行业的领军者,却并知晓,鄂尔多斯市是因鄂尔多斯集团而得名。

1980年,在国际市场对羊绒需求的催生下,国内第一家羊绒深加工企业,也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前身——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正式成立。

1985年,在发力海外市场的同时,企业在国内注册了鄂尔多斯品牌,鄂尔多斯品牌的成长史由此发端。作为一家外向型企业,鄂尔多斯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面向世界的。

2001年2月26日,伊克昭盟撤盟设市,定名鄂尔多斯市。自此,一个企业的命运和这个地区,以一个共同的名字绑定在了一起。“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词,也已然成为鄂尔多斯市对外宣传的经典。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绒纺事业部副总经理高丽忠已经在羊绒行业工作了30年。她告诉我,鄂尔多斯一带是我国羊绒产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地区之一。手握顶级羊绒原料,就需要通过精湛工艺将羊绒制品做到更完美。

1997年鄂尔多斯集团便成立了研发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在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而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鄂尔多斯集团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今旗下已拥有五大品牌,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的需求。

鄂尔多斯集团大楼

“我们努力克服自身局限,甚至还推出了在夏季可以穿的羊绒衫。”在高丽忠看来,正是有了一代代羊绒人的孜孜不倦、接续奋斗,才有了羊绒今天的家喻户晓。

“高校纺织专业的学生数量并不多,应届的硕士生只要愿意来,我们都愿意从零开始培养。”高丽忠相信,要把羊绒做到极致,需要了解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只有沉淀下来才能真正热爱。

鄂尔多斯最高端的羊绒衫所采用的羊绒取自一种由荒漠草原孕育出来的阿尔巴斯绒山羊,这种山羊绝对称得上是“羊中贵族”。它的绒毛毛囊比一般的山羊更小,也就使得绒毛纤维平均直径更细,所产出的羊绒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山羊绒之一。

在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巴嘎额尔和图智慧牧场,我亲眼见到了这种活泼可爱的山羊品种。牧场负责人吉亚图告诉我,种质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为将纯正血统的阿尔巴斯绒山羊保留下来,必须从源头抓起,挑选合适的种羊是关键。通过不断改良人工授精技术,并为每只羊建档立卡,形成系谱图,真正实现血统、系谱可追溯。

好种质产好羊绒,从绒山羊身上梳下的“软黄金”,成为牧民们发家致富的真金白银。而一条涵盖育种、养殖、生产、交易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也在鄂尔多斯加速形成,为构筑世界级羊绒产业奠定基础。

一流的城市呼唤先进的社会治理,这一点鄂尔多斯也非常清楚。

社区作为城乡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鄂尔多斯以数字化的手段为基层社会治理打开新思路。

2021年,鄂尔多斯市自主研发的“多多评·码上生活”数字化综合平台,在康巴什区率先试点推行“码上生活、码上服务、码上治理”的“二维码+”智慧治理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助力全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多多评·码上生活”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品牌。

积分制管理是近两年新颖的企业管理模式,“多多评”平台参考这一模式,以积分管理为手段和载体,开发了“物质积分”和“品德积分”这两个激励约束手段,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为社会治理赋能,推动社会治理各环节各流程更加全面快捷高效。

社区网格员和人民调解员积极性不够如何解决?“多多评”平台建立了积分赋能激励机制,按照“一月一评定、一月一奖励”的方式,评选出“星耀”网格员、调解员,并给予物质积分奖励,不同等级网格员、调解员享受不同的消费折扣。

街道、社区难以调动部门怎么办?“多多评”平台创新建立“网格下单、全员抢单”工作模式,由街道发布网格内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清单”,部门响应“抢单”,完成后给予物质积分奖励,在日常和年底考核中,部门和工作人员占有积分的多少与最终考核成绩直接挂钩,推动部门由以往的被动问责式“接单”转变为主动服务式“抢单”。

“多多评”平台还对入驻平台单位实行“去中心化”扁平运行管理,群众通过平台反馈的矛盾纠纷、问题事项根据智能定位、系统研判后自动派单,无需层层审核流转,接单单位按照“事不过夜”的原则快速响应反馈,既减轻了不同领域间的沟通成本,也构建了跨域矛盾纠纷化解扁平运行模式。同时,各部门在平台上办理事项的进度,由各级领导在线督办,推动干部及时、高效、处置问题,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社会治理努力不止在线上。聚焦“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课题,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于2020年4月率先在全市建成5000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

当我走进这个整洁、大气的圆形建筑,一楼14个接待窗口逐一展现。楼上还设有领导接待室、标准化调处室、心理咨询服务室,甚至还把速裁法庭和仲裁法庭搬到了这里。

东胜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主任李晖告诉我,东胜区将诉调对接中心、联合接访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劳动仲裁服务中心等“多中心”整合为“一中心”,实现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受理、分流化处置。

东胜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信访人员不管走到哪个窗口,窗口工作人员都会负责到底,实现了一个大门进来、一个窗口对接、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一站式服务。”李晖介绍,自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1609件,成功化解19143件、化解成功率88.6%,有效化解了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

李晖告诉我,下一步,东胜区也将在镇、街道推行这样的模式,实现让群众人在家中坐,矛盾纠纷化解在身边。真正实现,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化解在区内。

走向世界的“暖城”,也在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这些年,鄂尔多斯在建设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每年将集中一半以上财力用于民生建设。

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为努力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多年来,这个西北内陆城市拿出了超前眼光破解教育新命题,不断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2010年,鄂尔多斯市全部九个旗区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部免除高中学生的学费和课本费,全面推行12年免费教育。

2020年,鄂尔多斯开出60万年薪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新闻一度引发网友热议,高薪、分房、解决家庭后顾之忧,鄂尔多斯给了教师们最高的礼遇,努力使教育软实力成为城市竞争力。

如今,教育早已成为鄂尔多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民生支出。

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鄂尔多斯也拿出了“真金白银”。

2022年1月,鄂尔多斯宣布为本市户籍13-18岁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为全国首开先河。

2022年起,实施妇幼健康提升项目,在2017年启动的“新生儿罕见病筛查”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免费无创DNA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和耳聋基因筛查,构建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并纳入政府惠民工程。

政府民生建设的大手笔,换来市民幸福的小确幸。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在康巴什区街头的城市智慧书房,我在新鲜独特的空间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书香”气息。市民可以来到这里,闻书香、感受空间与美学的碰撞。

阅读场域再小也能萦绕一抹书香,打开更大的精神世界。以书香涵养城市文明,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鄂尔多斯也在努力提升群众的文化幸福感。

暖城书吧 杨喆 图

“若你在康巴什停留,一定要走进她的夜晚。”探访鄂尔多斯的日子里,我抽空去看了康巴什的音乐喷泉。这一最大的喷射高度达到209米,比50层的楼房还要高的喷泉被冠以“亚洲第一”的头衔。

光影摇曳,水幕迭起,热情的音乐在耳畔旋绕。这里早已成为了康巴什市民和外地游客争相打卡、休闲体验的网红景点。在水的画、灯的诗里我仿佛看见了这座草原城市的大气、包容,和一往无前。

市民和游客观看康巴什音乐喷泉 杨喆 图

2020年,从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史佳斌加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成为综采二队的一名采煤技术员。

“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远超期待,更重要的是在上湾煤矿我实地感受到了‘煤海擎天柱’的震撼。”从河南老家来到鄂尔多斯工作,史佳斌很庆幸自己的选择。七年采矿专业的学习,让他确信这里就是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

“对于能源专业的人才,鄂尔多斯可以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是个做科研的好地方。”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郝洪亮告诉我,研究院刚成立的时候,他们曾担心地处西北会让人才招聘存在困难,但实际情况却好得多。

被吸引来的不只是知识性人才。

今年8月,来鄂尔多斯打拼10多年的孙桃和丈夫在东胜区全新打造的网红街区“东胜1980”开了一家名为“久食记”的餐厅。开业以来,持续增长的人气和日均1万多元的营业额让这对年轻夫妻坚定了未来生活的信心。

“每年新增各类人才2.7万人、高层次人才3500人,人才总量达到48.5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5.2万人。”这是鄂尔多斯引才的成绩单。

不仅重视对外招引,鄂尔多斯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也令我印象深刻。探访中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马什亥嘎查是远近闻名的“赛马之乡”,党支部书记那仁朝格图告诉我,马什亥嘎查连续十五年出资,为嘎查的往届在校大学生、新入学大学生、新升市级高中学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困难家庭学生提供资助,激励他们积极向上。草原深处,这种重视教育的氛围令人动容。

中国有很多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路径依赖,转型之难有目共睹。

总是被打上“土豪”“鬼城”的标签,外界对于鄂尔多斯的印象需要刷新。在鄂尔多斯的日子里,我也一直在思考,这座城市之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意义又是什么?

可以明确的是,尚处于资源富产期的鄂尔多斯主动求变,以自身实践为全国打样,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努力把握未来产业变革的主动权。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需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才能跨越发展的瓶颈,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最近一次引发外界关注是因为明确提出了“万亿之城”的目标。

“鄂尔多斯将加快推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力争五年内迈入万亿GDP城市,进入全国地级市30强。”这相当于用五年的时间,再造一个鄂尔多斯。

向万亿级城市“晋级”,在体量上“登顶”,在质量上“夺金”,走向世界的“暖城”未来一定会继续令人注目。

NEWS

编辑 | 李 伟

制作 | 李 伟

原标题:《理解城市|在鄂尔多斯,看见“暖城”向上的生命力》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