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园林》之特别策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西蜀园林》之特别策划

《西蜀园林》之特别策划

2024-04-22 0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个完整的川西林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最核心的部分是中心的建筑区域,及川西民居。第二个部分是围绕在建筑周围的林地,主要是以竹类植物为主。第三个部分是最外围的农田,一般是水稻田[4](图2)。但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川西林盘所具有的这三个部分很难全部完整的保存下来。

图2 川西林盘景观构成(来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川西林盘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

——以四川省崇州市林盘为例)

2.2 发展历史

川西林盘发展历史悠久,根据史书记载,林盘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这个时期川西平原主要是以水网沼泽地为主,植物茂盛、森林广布、野生动物类型多样,为农业耕种提供了有利条件。古蜀先民在此建立了聚邑和村落,开辟田地,打鱼狩猎,成为早期林盘的雏形。到两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和都江堰灌溉体系的日趋完善,川西平原基本形成渠—塘灌溉系统和粮田—水产塘—经济园林多种经营结构,林盘形态日趋规模化,形成田园式乡村景观。三国时期由于战乱,林盘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到唐宋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恢复与发展,川西林盘也日趋完善。元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经历了起起落落,林盘发展也随着社会的起落成曲线型发展。宋末元初由于战火不断,出现了大量的废弃林盘。元朝时期采取了恢复措施,使林盘随之再生发展,但在元末明初,林盘再一次受到严重破坏。明王朝建立后,林盘再度重生。至明末清初时期,四川地区遭受了长达80年的战乱和灾疫,林盘被破坏甚至消失。最后在清政府入主四川之后,大兴水利、开荒复田,使川西农业逐步恢复,林盘也再度重生甚至在清中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5]。

川西林盘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林盘文化。这种文化是人与自然长期和谐相处的产物,它深深的埋藏在川西居民的生活当中,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聚落建筑、水利农田、传统习俗等都成为了一种特色的文化景观。这种林盘文化也成为了川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2.3 现存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川西林盘总数大约有20多万个。[5]成都市的林盘是川西林盘中最典型的林盘区域。据统计,2014年成都市共有大小林盘12.11万个,约占川西林盘总数的61%,居住人口365.56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72.40%,林盘密度为10~15个/km。其中,居住10户以上的大中型林盘共计1.03万个(表一),占成都林盘总数8.5%[6]。林盘分布主要集中在平坝地区和河流周围,山区地区林盘较少。从聚落风貌的可识别性角度将聚落风貌现状分为三个等级:保存完好、基本识别、丧失特征。离城区越远的林盘,聚落风貌的辨识度越高。但是,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林盘也遭受了一定破坏,一些小林盘逐渐消失,也出现了空心林盘的现象[7-8]。

表一 成都市大中型林盘现状分布情况汇总表

区(市)县 农村人口(万人) 农村户数(万户) 幅员面积(km²) 居住10户以上的大中型林盘 数量(个) 总占地面积(公顷) 居住人口(万人) 人均占地面积(㎡/人) 林盘密度(个/km²) 林盘居民聚集度(%) 龙泉驿区 34.32 10.63 558 755 683.37 4 171 1.81 11.64 郫县 34.04 10.78 438 879 840.41 5.62 150 2.24 16.5 温江区 17.82 5.26 277 59 94.71 0.56 168 0.26 3.16 双流县 31.21 8.81 1067 81 98.72 0.91 109 0.15 2.91 新都区 45.54 13.62 481 825 1027.47 7.98 129 1.96 17.31 青白江区 28.06 8.1 392 293 508.31 3.42 149 0.91 12.2 大邑县 26.45 7.43 1327 1592 2026.89 12.33 164 2.42 46.63 新津县 16.33 4.88 330 190 466.53 4.14 113 0.84 25.36 金堂县 64.63 26.43 1156 2518 2016.7 45.57 130 2.39 25.11 浦江县 19.14 4.13 583 451 703.15 5.72 123 0.83 29.93 都江堰市 31.89 9.57 1208 297 602.98 5.14 117 0.33 16.12 彭州市 60.42 18.49 1420 812 1026.98 5.72 179 0.59 9.47 崇州市 54.82 16.62 1090 1190 3396.56 28.4 120 1.07 51.28 邛崃市 48.7 14.6 1384 438 1295.34 8.83 147 0.33 18.14 合计 513.37 159.35 11711 10299 14787.27 108.34 136 1.09 21.1

资料来源:川西林盘文化要义

3 川西林盘保护价值及问题

3.1 川西林盘的价值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林盘体现出了重要的生活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这些价值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3.1.1生活价值

林盘内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它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是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居民在建筑周围植树造林,使之成为房屋的保护罩,形成一种安全的生活环境。树林外围是农田,方便居民耕作,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宜居的要求,当前不少学者也提出了发展“山水田园湖”的人居环境理念,这个理念与林盘传统生活方式所体现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有相同之处,也说明了传统的林盘生活方式为我国当前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3.1.2社会价值

林盘是由小规模的聚落所发展起来,人们在聚落里面生活,进行生产活动,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长久以往就成为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人们相互帮助,充满人文关怀,大家也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促使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从而推动着这个聚落的发展。这样的一种社会形式也使人们形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位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要考虑当地地域特点和民风民情。

3.1.3文化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就体现了文明乡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文化价值对川西林盘的重要性。在传统乡村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珍贵的农耕文明、内陆生产生活模式、民风民俗、民居建筑等文化资源。林盘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承载了丰富的乡土文化,作为川西地区典型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载体,其文化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4美学价值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然而建设美丽中国最首要的是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生产生活的产物,林盘作为一种复合型农村聚落,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田园景观。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轻盈精巧,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林盘内的竹林、乔木、稻田构成富有层次的植物景观,给人以美的感观。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越发的渴望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乡村景观的美学观赏价值也日显突出。

3.1.5生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林盘是川西平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起着一定的补偿作用。传统林盘主要是以竹类和阔叶树种为主,林木资源保存较好,为林中的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其次它具有改善小环境、净化空气、防风遮阴等作用,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它也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市区温室效应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3.2 川西林盘存在的问题

3.2.1林盘面积萎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传统林盘从数量和形态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林盘数量减少。当今社会,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政府颁布的一些土地政策的实施使得林盘面积逐渐减少,特别是第二部分的林地区域。第二,林盘空心化。空心化是指林盘内部中心地带出现的建筑闲置或者居民新建住宅向林盘外围发展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许多人进入了城镇生活,造成建筑的闲置和聚落的空心化[9]。

表二 林盘景观类型面积比重

资料来源:基于RS与GIS的川西林盘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3.2.2乡村景观效果变差

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融入,越来越多的村民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对传统林盘进行了随意的改造,将原有的特色川西民居建筑拆除,自建小楼房,破坏了川西独特的乡村景观。林盘最重要的景观之一是植物景观,但作为林盘标志性植物的竹林也处于一种不受重视,自生自灭的状态。 而且,不少青壮年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外出务工,导致留在林盘内的多为老人及小孩,缺乏劳动力对林盘进行经营和保护,也造成林盘景观的日渐衰败。

3.2.3林盘生态环境变坏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污染也愈加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林盘内,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再加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拖拉机、汽车等机动车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些车辆的尾气也对林盘内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5]。

4 川西林盘保护发展措施

川西林盘面临的逐渐消失的情况引起了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政府也在不断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川西林盘。对于林盘的保护措施,首先要保护林盘的完整性,不能着重于林盘内部某一小部分的恢复与发展。林盘作为一个统一体,每一个部分都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保证林盘的完整性,才能对林盘进行有效的保护。其次建筑可以采取多元化的保护与利用,林盘内的建筑虽然是特色的川西民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的建筑可能不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需要对建筑进行一些改造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改善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愿意回到林盘内建筑中生活,从而改善建筑遗弃的现状。最后要建立保护机制,提高居民对林盘的价值认识和保护意识。在当今社会,一些林盘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许多游客,带来了不少的经济价值。但是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林盘的文化景观,营造和谐的乡村生态旅游尤为重要。建立居民参与的保护机制,调动居民的保护积极性,从而达到经济利益与林盘保护的双重目的[10]。

保护和发展林盘,不是将林盘圈养起来,而是要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延续其价值。以成都市为例,开展林盘保护利用工作主要是以传统林盘综合整治和依托林盘建设美丽新农村两种方式。预计2018年—2022年,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其中:2018年启动林盘建设300个(20—30个川西林盘作为试点示范);2019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2020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2021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2022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11]在开展林盘保护发展工作时,遵循“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根据“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三种类型,坚持“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建立新型林盘聚落体系,打造乡村旅游。尽可能保留林盘原有特色景观,对林盘进行“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通过修复生态环境、改变管理方式,与现代产业需求相结合,打造独一无二的成都林盘旅游景观。

都江堰市柳街镇的王家院子和朱家湾林盘就是典型的例子。王家院子和林家湾林盘作为独具特色的川西林盘,在实施环境治理之后,村民都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优美的林盘景观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王家院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依托传统林盘打造特色小镇,探索出一条“以院落小单元治理,推动社区发展,撬动产业富民”的旅游模式,着重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自家闲置的房屋改造成民宿,然后将现有的环境资源和建筑资源结合起来,建立文化展示馆、乡村咖啡馆、田园诗歌景观、特色农场等,开始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图3)。

图3 王家院子乡村旅游景观(图片来源:每日都江堰微信公众号)

林家湾林盘则主要是走绿色生态道路,将林盘打造为天然氧吧,在林盘内修建游步绿道、休憩绿地、生态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采摘基地,(图4),吸引周边及外来游客到此观光游玩。两个林盘保护和发展模式不一样,但是都是在保留林盘原有特色景观文化的同时,挖掘林盘自身资源,最后将资源转化成经济价值,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图4林家湾林盘景观(图片来源:每日都江堰微信公众号)

5 结语与展望

川西林盘作为川西地区典型的聚落景观,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林盘的消失不仅是一种人居模式的消失,也是地方文化、地方生活方式以及地方传统习俗的消失,所以对川西林盘进行保护和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林盘的保护与发展既要关注林盘自身价值,也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川西林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希望能提出更合理的观点对林盘进行恢复。相信在相关从业人员的努力下,川西林盘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作者简介

赵婕

1994年生/女/四川南溪人/成都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应用、生态修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成都610059)

刘露遥

1994年生/女/四川宜宾人/成都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应用、生态修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成都610059)

陈文德

1975年生/男/四川通江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成都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系系主任/主要从事生态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成都610059)

参考文献

[1] 姜涛, 苏雪杨, 陈其兵,等. 川西林盘的生存智慧及其现代启示[C]// 2014.

[2] 付志伟, 邓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川西林盘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以四川省崇州市林盘为例[C]//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 2014.

[3] 陈泓, 黄劲松, 黎燕琼,等. 川西林盘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3):49-53.

[4] 杨晓艺. 川西林盘保护与开发的创新模式[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50-53.

[5]方志戎.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D]. 重庆大学, 2012.

[6] 刘勤, 王玉宽, 郭滢蔓,等. 成都平原林盘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9):150-156.

[7] 敬丹.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7).

[8] 汪燕. 城乡统筹下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探究[J]. 四川建筑, 2014(6):37-39.

[9] 陈泓, 黄劲松, 黎燕琼,等. 川西林盘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3):49-53.

[10] 尹乐, 蔡军. 川西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以郫县花园镇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5):2979-2981.

[11] 董乐. 到2022年成都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2018-02-08].成都全搜索新闻网.http://news.chengdu.cn/2018/0208/1949015.s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