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不”“三尊重” 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郝堂村游记 【坚持“四不”“三尊重” 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坚持“四不”“三尊重” 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024-07-04 0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郝堂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办事处南部,是典型的豫南山村。全村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1900亩,辖18个村民组,640户2385人。2011年以来,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契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基层民主、文化涵养和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和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四不”“三尊重”原则,借用外部智慧和现代理念激活旧的资源,通过政府科学引导、群众深度参与、资本有机融入,复兴村落文化、保护生态文化、化育乡风民风,使村庄变美、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农村升值,渐渐走出了一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坚持原真保护,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保护自然生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任何有历史的村庄形态都经过长期的历史磨合,村落选址、布局、空间走向与山川地形相结合,村落建筑与自然生态相和谐,农民生产生活与山水环境相互交融,也构成了乡村有别于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生产生活方式。郝堂村在建设时尊重这一规律,在“不搞大拆大建,不求速生快成”的原则下,郝堂村整个建设过程中没有拆除一栋房,没有砍掉一棵树,没有挖掉一座山,没有填垫一口塘。村庄原有道路、农田、沟渠一律保持不变,河道保持原有形态,保持原有河道树种;道路等基础设施更多采用本地材料,保持道路自然的高低起伏;绿化树木用本地柿子、板栗、洋槐,草坪用山里生命力很强的草种;村内的标识也没用现代化样式,而采用古风古韵和村庄环境协调的设计;老房子都保留下来,过去的居住结构大体未变,在原有住房基础上,不破坏原有环境风貌,采取分别建设、分散居住,住房四周无围墙,敞开建筑,确保农民居住环境生态优美、原汁原味。郝堂村坚持因地、就势、依山进行修复式建设,不仅是传统民居的保护改造,对公共空间的拓展,还是一种文化与理念的传播,是农耕文明的修复,也是现代文明的融汇。 

  二、厚植文化优势,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文化是村庄得以延续的血脉,郝堂村乡村旅游发展始终坚持把文化的涵养和复萌作为最核心的目标和最高层次的追求。 

  (一)展现村落文化。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村庄融入大自然,建设中不仅考虑房屋和院落本身,还把周围环境与房屋建设有机结合,古老的磨盘、重装的水车、废弃的猪槽都成为设计元素,具备豫南特点的狗头门楼、青砖布瓦,劈柴垛起柴扉墙,精心修葺的土坯房,随意装点的小竹林,绿叶成荫的参天古木,青山薄雾中的小桥流水都成为城里人流连忘返的风景。 

  (二)保护生态文化。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严厉打击砍树、卖树、烧炭等破坏行为,使山林植被覆盖率得到增加。引入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新建村庄集中无动力湿地污水处理系统1座,推广家庭湿地污水处理系统5座,不仅使水质得到净化,而且污水处理成为可观赏性项目,通过创意设计,在污水处理湿地旁边建茶社、书吧,实现了变废为宝。保护120棵百年古树,在农田种植紫云英改良土壤,在村旁道路播撒乡土花草美化环境,着力还原农村本色。 

  (三)培育多元文化要素。 

  近年来郝堂村举办全国性时尚运动山地自行车比赛,组织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建立了信阳手工茶、李开良古建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室,开展手工炒茶能手大赛,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经典名篇朗诵会,举办以乡村为主题的摄影书画比赛、乡村音乐会,举办村民自编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和传统庙会,引进信阳鸡公山合唱团、信阳诗歌学会、信阳摄影家协会等文化团队入驻,建设中国乡建院、寻找无双咖啡屋等一批文艺风格的服务场所和特色建筑,村庄到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 

  农业、农村、农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基本依托,充分尊重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是乡村旅游工作的基本原则,郝堂村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充分让农民参与规划设计,参与运营管理,共享发展成果。 

  (一)村民参与民居改建和环境整治。 

  采取政府免费提供图纸、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自行筹资的方式,循序推进民居改造,改图纸根据每户具体情况量身设计,实行一户一图,由新农村建设的专家团队和户主进行充分协商敲定。实施“清洁家园行动”,家家户户参与垃圾分类,建立长效建管机制,选出小学生代表担当“环保小卫士”,实施常态化卫生评比,表彰卫生农户、文明村组,引导村民改掉了不讲卫生的习惯。 

  (二)坚持民主议事决策。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村级重大事务,村两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会议决议,从村庄规划、房屋改造、道路选线,再到土地流转及其价格村里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由基层组织和村民说了算。同时,制定《郝堂村规民约》,结合旅游发展需要完善垃圾日常清扫、农家乐评比等多项自治制度。 

  (三)探索村社共同体治理机制。 

  郝堂村探索建立了资金互助社,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绿园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村集体注册了村民共享的品牌,逐步构建起郝堂村党组织领导提议、村民代表大会决策、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开发建设的村社共同体治理机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经济“统”的功能越来越强。 

  四、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引领带动 

  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但也不应缺位旁观,郝堂村旅游发展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之初做好了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助推和起步项目引导。 

  (一)发挥政策扶助作用。 

  为鼓励民房规范有序改造,政府出台了“改建奖补、贷款贴息”的奖扶政策,对按照图纸改造的住户以每平方米130元给予补贴,对新建住房提供5万~15万元两年期贷款贴息。截至目前共改造和新建民居130户,区财政共补贴、贴息300多万元,政府通过小额度的财政支持,撬动了巨大的民间资金,其中农户投入超过1500万元。同时,为了满足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区政府对郝堂村用地规划进行了微调,增加旅游设施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增加建设用地27公顷。 

  (二)提升基础设施助推作用。 

  通过项目运作、整合资金、集中财力等多条途径,先后整修村内外部路网23公里,架桥9座、建拦水坝13座,清理整治河道7000米;在村庄建设完善了自来水站、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茶社、礼堂、戏台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通郝堂至震雷山风景区的旅游循环路,拓展了乡村旅游发展空间。 

  (三)强化产业引导作用。 

  为引导完善旅游服务要素,2011年区政府通过会议安排、专门督查的方式推动区直委局对口结对帮扶有经营意愿的村户发展农家乐、酒店、客栈等服务行业;为了引导群众发展民宿产业,乡村干部深入到旧房改造户中,逐个动员其按旅游需求进行改建;为引导村民生产经营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办事处组织采购试销、手册宣传,建立了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现在的郝堂村,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茶产业,研发出“信阳乌龙”新品,推出了信阳传统绿茶、功夫红茶、黑茶、白茶、茶膏等系列产品;做大了有机农业,推广种植有机水稻300亩,不撒化肥、不打农药、生产加工优质糙米,发展观赏性荷花220亩,新鲜莲蓬按个卖;做活了创收增收项目,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40余家,兴办豆腐坊、酒坊、肉坊、手工坊等农家作坊10多家。 

  以“四不”“三尊重”乡村复兴为基础,郝堂村推动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带动,郝堂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2011年前,郝堂外出务工人数700多人,村民人均收入6800元,到2018年年底,郝堂外出务工人员全部返乡,并为周边群众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0元。2018年,郝堂村乡村旅游经营户90余户,带动就业人数600余人,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950万元。2013年以来,郝堂村先后被住建部授予郝堂村“第一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示范”“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农业部授予“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称号,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并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专家评语 

  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契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基层民主、文化涵养和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和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四不”“三尊重”原则;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村民参与民居改建和环境整治,持民主议事决策,探索村社共同体治理机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