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邵阳市洞口县邮编号多少 邵阳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邵阳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2022-12-14 0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素有“天下宗祠”的美称,遗存上百座明清古宗祠,最久的具有500年历史了,19座宗祠陆续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1座宗祠荣升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武安宫:又名关帝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江镇老街区,创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系古代祭祀三国名将关羽之场所。该宫座南朝北,砖木结构,通面阔22米,通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宫前后三进正房和两侧厢房组成一个四合院,前栋为牌楼和戏台,正面三开大门,正中大门上方有“气壮山河”石刻大字。1935年12月19日红六军团直十七师经南岳庙到达石下江,肖克指挥部设在地主周光风家,十七师师长吴正卿带领数百红军驻扎武安宫,他们在此打富济贫,发动工农闹革命的活动,当地群众有口皆碑。武安宫即是一处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又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该宫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图书阅览室,红军革命文物展览室和老年文化活动中心。 族谱网——邵阳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湖南洞口蒂溪瑶族民居融合了当地的民俗和自然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艺术特色,并具备其独特的艺术性。从造型结构、材质、民俗文化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当地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简要阐明了其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追本溯源,洞口县6000 年前就已经有人居住,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这里发展成一处处血缘型村落,洞口宗祠源于宋代,盛于明清,宗族对宗祠的修建尤为重视。历史上最盛时期洞口县有祠堂 300 余座,现保存下来的古祠堂仍有 100余座,被誉称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列入国保的宗祠就有11座。专家评价洞口的宗祠规模宏大,“如北方汉子粗犷豪气”。百余座古宗祠,像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雪峰山下、湘西南的青山绿水与油菜花海中。  族谱网——邵阳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杨氏宗祠:始建于宣统二年(1910年),位于石江镇金塘村。1985年批准公布为洞口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极富民族传统特色。为全县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座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2616平方米,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前后三进,依次为戏楼、正殿和后殿,左右为厢房。中牌楼为四柱三门五楼,戏楼重檐歇山顶正殿,后殿及厢房均为硬山顶马头墙,祠内柱础石雕,梁枋木刻牌泥塑。尤为可观的为前门排头的泥塑雕刻,戏楼及楼顶,台柱的公母大狮子,中牌的公母小狮子、小猴子及木窗花纹雕刻等,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具有相当高的科学、艺术价值。为将杨氏宗祠艺术观赏性推向社会,1999年中央6台曾在祠内拍摄电影《粉墨人家》。      洞口宗祠建筑群有独特的民俗风采和地域特色,外形恢宏奇伟,古风肃然;内饰精美灵动,素朴大气。建筑与雕饰、结构与审美融合,是中国乡土建筑奇葩和重要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族谱网——邵阳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聚义堂,由礼生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并举行民间戏剧与习武活动来进行祭祀,然后分别至各家的墓地祭扫。族人对宗祠的虔诚顶礼,代表着对祖先的敬畏,对血脉的自然皈依,对国魂的忠诚。  族谱网——邵阳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百余家宗祠建筑均有独特的民俗风采和地域特色,无论是建筑与雕饰、结构与审美,实用与功能都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承载着缕缕乡愁,是乡土建筑奇葩与地域文化特色的完美融合。       红六军团司令部驻地——石江武安宫,位于洞口县石江镇城区中心,处平溪江南岸。       每一座宗祠,无不代表着洞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宗祠文化旅游节的盛大开幕,将会把这一段深藏千年的传奇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  族谱网——邵阳洞口县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