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临漳范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邯郸市博物馆调研报告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临漳范本”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临漳范本”

2023-03-23 19: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化与发展结合 传承与创新并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临漳范本”

文化春风入万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近年来,临漳县坚持“文化与发展结合、传承与创新并举”原则,以构建精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文化惠民、文化塑魂”三大工程,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加强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累累硕果。2022年12月,临漳县成功获评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尺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基石。

“公共文化的高质量发展,要在立足实际的探索中,不断激发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临漳县委书记李书峰说。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发展,临漳县将文化振兴列为全县“五大战略”之一,纳入总体规划和考核体系,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政府县长任指挥长,发改、财政、文广旅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示范区工作指挥部,并先后出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指挥、科学调度,强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该县还制定下发任务分解表,压实责任,统筹推进,为扎实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高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3月14日,午饭时间刚过,在张村集镇武孔旗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剧种西狄邱落子展演的舞台前就聚集了很多等着演出的群众。武孔旗村党支部书记武清新说:“老戏、老调、老腔,群众都喜欢。”

临漳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太平介绍,全县每年开展“百场活动等你来·数千活动进乡村”“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七进”等文化惠民工程。于近日开始的临漳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狄邱落子巡演计划演出100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据该县文广旅局副局长黄爱彬介绍,为建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阵地,全方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临漳县构建了“2+14+429+N”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模式。该县在县级重点打造“一中心、五广场、七馆”。“一中心”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县文化艺术中心,整合建成健身培训指导厅、千人演播大厅、公益电影放映厅等20多个功能室,是集大型会议、文化演艺、影视播放、群众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五广场”即金凤文化广场、建安文化广场、廉吏文化广场、体育馆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广场,总面积达16.8万平方米,用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七馆”即邺城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安文学馆、廉吏文化展馆、美术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整合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此外,临漳县还着力打造了一批散布于城乡角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更加贴近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化——

在乡镇,重点打造“一所一站”。全县14个乡镇均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重点内容,运用“传、评、帮、乐、建”五种方式,扎实开展系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上千余场。投资800余万元,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实施改造提升,重点打造临漳镇等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增设临漳镇综合文化站北关分站、章里集镇综合文化站黄辛庄分站、邺城镇综合文化站回漳分站,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在村级,重点打造“一中心一站”。全县429个行政村,村村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高标建设文化广场和群众大舞台,达到了示范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全县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5417.8平方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为300多个农村文艺团队配送了演出服装、锣鼓乐器和音响等设备。依托村级文化服务中心,42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服务队1500多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上万余场,切实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持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才艺,通过手机端即可参加文化活动、借阅图书……公共文化服务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该县倾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临漳公共文化云大数据中心”文化服务云平台,今年2月已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线,并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实现互联互通。据该县公共文化云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宋永刚介绍,公共文化云大数据中心于2022年8月建成,具有共享直播、资源点播、活动预约、场馆导航、大数据分析五大核心功能,可通过手机APP、网站、智能终端等载体,向公众提供“线上+线下”“政府端菜+群众点菜”有机结合的一站式、多终端、交互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一步拓展了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使大家能够更加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化”。该县积极探索“阵地+队伍+活动+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建设“七馆五广场一中心”、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42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培育了60余名文化带头人、1680名文艺骨干、165个文化专业团队和上万余人的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每年开展活动500余场。去年以来,该县文广旅局着力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县城“邺城公园——三曹园”和临漳县书法家协会建设了2处文化驿站,在兴邺数字影院、海天国际影城、迎宾馆、公共文化云大数据中心、三曹园文化驿站等地建设了5个城市书房,努力构建15分钟文化圈,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与此同时,该县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化”,持续实施“百场活动等你来·数千活动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春季邺城文化旅游周、四届农民广场舞大赛、五届“中原文化走亲”品牌文化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化”,县文化馆、图书馆成立特色文化辅导基地100余个,培育优秀文艺团队429支,吸纳文化热心人260余人,开展歌曲、戏曲、舞蹈等各类培训300余期,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培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55场(次),线下讲座、线上直播同步开展,累计惠及群众60万人次。

大力创作公共文化服务精品

在临漳,厚重又鲜活的历史符号和文化坐标分布广泛。该县依托文化资源,深挖特色亮点,全面打造文化“精品、世品、新品”,不断提升临漳美誉度和知名度。

《文姬归汉》剧照

出精品——依托临漳地域特色,创排了《文姬归汉》《飞车壮歌》《鬼谷传奇》《西门豹》《党魂》等精品剧目,其中豫剧《西门豹》两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备选项目。编排大型现代豫剧《王婉贞》,真实演绎革命烈士典型事迹,以戏剧形式讲党史、学党史、感党恩。

出世品——重塑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郭小屯坠子、鬼谷子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狄邱落子、西街撵花等5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狄邱落子代表河北省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展演活动;谋划建设濒危剧种西狄邱落子传习基地,年巡回演出达100场;邺城佛造像国家博物馆首展,引起轰动效应。

出新品——成功举办“我的家乡美如画”临漳县“永不分梨杯”微视频创作大赛,收集“古城新韵”和“慷慨邺城”微视频作品800余件;举办临漳县形象标识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宣传家乡浓厚情怀;大型连续剧《西门豹》、网络电影《漳水情》拍摄完成,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上映。

精准对接群众公共文化需求

从群众对文化艺术生活的现实需求出发,临漳县千方百计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健全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着力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全覆盖,重点打造三台景区、邺城博物馆、永不分梨和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等17个分馆,实行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共享文化资源,推动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加强文化服务行业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文联组织和文艺兴趣小组建设,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加强评价反馈机制建设,研发“文明临漳”APP等,畅通“需求征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各个环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梯次培育,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实施以培养千名文化骨干、百个专业团队、万名文化大军为主要内容的“千百万”文化队伍建设战略,实施文化带头人选育工程、文化骨干强体工程、乡土人才燎原工程,建立100个艺术辅导基地和流动服务点,1000个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培育10000名文化志愿者;组织开展“新农民、逛新城、建新功”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全县文化热心人投身文化活动的热情,全面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够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临漳范本”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并充分发挥着对全市乃至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再鼓干劲、再寻突破。”该县县长刘志强说,“继续积极补足各项短板,逐一完善相关工作,确保服务效能全面提升,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全国先进行列,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临漳贡献。”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冀晋萌 袁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