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基础知识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遥感DN值越大说明了什么 遥感基础知识1

遥感基础知识1

2024-07-11 07: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地物波谱特征 在可见光(380-750nm)和近红外波段(850-880nm),地表物体自身的辐射几乎为0.

地物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太阳辐射达到地面后,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还有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 = 反射能量 + 吸收能量 + 透射能量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而有些物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透射能力较强,特别是对450-560nm的蓝绿波段,一般水体的透射深度可达10-20m,清澈水体可达100m的深度。

水体光谱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https://www.docin.com/p-709687900.html

1)水体反射率较低,小于10%,远低于大多数的其他地物。 2)水体在蓝绿波段具有较强的反射,在其他可见光波段吸收都很强。 3)纯净水在蓝光波段(450-510nm)最高,随波长增加,反射率降低。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为0. 4)含叶绿素的清水反射率峰值在绿光波段(530-590nm),水中叶绿素越多,峰值越高。

2.遥感数据的特征 (1)空间分辨率 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 (2)光谱分辨率 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反射电磁波的性质。辐射出去的电磁波在各个波段是不同的,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谱分布。这种谱分布与物体本身的特性及其温度有关,因而被称之为热辐射。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来源百度百科)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量:在任意温度T下,从一个黑体中发射出的电磁辐射的辐射率与频率彼此之间的关系。 电磁波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波长=光速/频率。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波段(也就是透射率比较高的波段),称为是大气窗口。大气窗口是太阳光透过大气层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波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见光:380-750nm 近红外:850-880nm 中红外:1570-1650nm 热红外:3-1000um 微波:1mm-1m

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3)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访周期。

(4)辐射分辨率 地物在图像上被识别的原则:1)地物本身有充足的对比度;2)地物的对比度可以被传感器识别。

辐射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够分辨的最小辐射差。也就是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够分辨的最小辐射差。一般用灰度的分数级(即量化级数)来表示。

量化级数:最大和最小亮度值之间的分级数目。

以landsat系列举例: landsat/MSS——6bits(0~63) landsat/TM——8bits(0-255) landsat/OLI——12bits landsat/OLI-2——14bits

3.水体光谱特征 太阳光照射到水面,少部分(约占3.5%)被水面反射回空中,大部分入射到水体。入射到水体的光,又大部分被水体吸收,部分被水中的悬浮物(泥沙、有机质等)反射,少部分投射到水底,被水底吸收和反射,部分返回水面,折回到空中。因此遥感器所接收到的辐射就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底反射光和天空反射光。由于不同水体的水面性质、水体中悬浮物的性质和含量、水深和水底特性等不同,从而形成传感器上接收到的反射光谱特征存在差异,为遥感探测水体提供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水体界限的确定: 在可见光范围内,水体的反射率总体上比较低,不超过10%,一般为4%-5%,并随着波长的增大逐渐降低,到0.6µm处约2%-3%,过了0.75µm,水体几乎成为全吸收。因此,在近红外的遥感影响上,清澈的水体成黑色。为区分水陆界线,确定地面上有无水体覆盖,应选择近红外波段的影像。必须指出,水体在微波1mm-30cm范围内的发射率较低,约为0.4%。平坦的水面,后向散射微弱,因此测试雷达影响上,水体成黑色。故用雷达影像来确定洪水淹没的范围也是有效的水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