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遂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遂宁市和射洪市的关系 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遂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遂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4-07-15 2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遂府函〔2022〕91号

 

遂宁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遂宁市“十四五”教育

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遂潼园区筹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遂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八届2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遂宁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2日        

 

遂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遂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依据《四川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遂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是未来五年我市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纲领,是实现遂宁教育鼎兴的基本路径。

一、锚定高质量发展坐标,谱写教育鼎兴新篇章

(一)发展环境

1.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统筹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建立统筹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机制,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实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73所,教职员工37055人,在校学生42.28万人。全市教育发展基本满足了学生“上学”需求,并由“学有所教”开始向“学有优教”稳步迈进。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坚持财力向教育倾斜,教育投入年均增长6.6%。全市教育财政共投入203.64亿元,新建及改扩建(含迁建)义务教育学校234所、公办幼儿园60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班班通”多媒体设备配备率达100%,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满足需要的教育供给体系。

——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43%,每个乡镇均建有1所公办幼儿园。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学位1.5万个,全部消除超大班额和基本消除大班额,2.2万名随迁子女就学得到保障。“三免一补”累计惠及学生125.89万人次,1.4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辍学,6.62万人次贫困学生获得资助。所有县(市、区)均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对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达1668人次。2020年,教育扶贫“零问题”通过省脱贫攻坚成效专项考核。

——办学水平持续攀升。示范学校建设成效显著,有省级示范幼儿园15所(详见附件)。有省级及以上示范普通高中学校8所(详见附件),占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27%。有国家、省级重点、示范中职学校7所(详见附件),占全市中职学校总数的50%。学生成才质量提升明显,为各类普通高校输送新生10.3万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参加国家、省级艺术和科技大赛获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职业学校学生每年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居全省前8位。艺体类学生升学水平保持全省领先。

——办学活力加快释放。“遂潼川渝毗邻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为全省“成渝协同”重大教育改革试验项目之一。遂潼合作的“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成为全省省级教育共建项目。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局、西南大学、重庆市潼南区等省内外10余个单位开展教育区域合作。全市建成47个教育集团、33个教育联盟和125个城乡学校教学共同体。率先在全省将教育履职评价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目标考核。教育集团化办学、教师“县管校聘”、课后服务等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教师结构趋于合理,师德师风持续向好,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新招聘教师3000余人,实施“全员培训”和“乡村教师本土培育”计划,培训骨干校长1000余人次,骨干教师4万余人次,乡村教师5万余人次。现有在职正高级教师38名,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骨干教师4000余名、特级教师61名。

——教育服务切实增效。按照全市“5+2+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新增现代物流、石油化工、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26个专业。未升学中职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率达58%,外地学子来遂就读中职校达到中职校学生总数的20%。建成示范性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基地5个、社区大学1所。开展“农民夜校+社区教育”项目等技能培训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

——安全稳定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全省率先以市为单位开展网络直播课程。建成“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创建消防、禁毒、防邪、防震等各级各类示范学校40余所。全市所有学校食堂达到B级及以上标准,所有学校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教育体育系统群体性进省越级上访事件逐步减少,师生安全责任事故逐年下降,学校更加和谐安全稳定。

过去5年,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提高了国民素养,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存在问题。

全市教育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城区教育资源结构性、区域性短缺问题突出,农村教育资源闲置,高等教育亟待加快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招生入学矛盾问题仍然存在;乡镇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办学活力不足;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机构仍需强化规范治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3.面临机遇。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的迫切要求,是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基本要义。“十四五”时期,我市面临“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要求我们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提升服务民生和绿色发展能力,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定新发展理念,以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为统领,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3651教育鼎兴工程”(具体工程名称附后)为抓手,以“1+2+N”为实施路径,坚持按教育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按人口发展趋势规划布局建设学校,按市场规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对标竞进、争创一流,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加快教育鼎兴步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更加优化,高等教育有新的突破,教育发展“一一四”空间布局和“三区一高地一中心”新格局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基本建成,优质教育供给更好满足需要,优教遂宁、优学遂宁更加彰显;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活力不断释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基本建成四川教育强市。

——打造川渝毗邻地区立德树人示范区。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成德智体美劳发展体系,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把德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明显提升。

——锻造川渝毗邻地区优质教育聚集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拔尖人才培育体系和教育教学研究体系,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创建川渝毗邻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全面升级,教师专业素养明显提升,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夯筑川渝毗邻地区教育高地。融入成渝两核高质量教育发展,形成更加优化更加开放的教育空间布局,形成高品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支撑技能社会建设职业教育体系、规范高效的社会和民办教育体系。

——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把大力发展职业高等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十四五”末,力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10万人,建成20所左右中高等职业院校(新增8所左右)。

(四)实施路径

以“1+2+N”为实施路径,推进教育事业鼎兴发展。“1”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2”指打造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创建区域职业教育中心。“N”指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重点在推进成遂教育深度合作、遂潼教育一体化发展、调优各类学校布局、加快乡村教育振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优质特色、终身教育和民办教育高效规范上着力;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方面,重点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实用型的技能人才上求突破。

专栏1  遂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属性

教育普及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

100

100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8.86

98.9

约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3.05

95

预期性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

%

1.5

6.4

预期性

普通教育

 

学前教育幼儿数

万人

9

6.5

预期性

义务教育在校生

万人

26.4

24.8

预期性

高中阶段(含中职)

在校生

万人

7.7

7.8

预期性

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

普及普惠比例

%

0

55

预期性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县(市、区)的比例

%

0

20

预期性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万人

2.5

3.6

预期性

职业高等教育

(含本科、专科生)在校生

万人

1.5

6.4

预期性

现代学徒制培养和

订单班学生比例

%

20

35

预期性

双师型教师占比

%

57.89

60

预期性

继续教育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

受教育年限

---

达到省平均水平

平均

预期性

职工培训人数

万人次

1.1

1.5

预期性

普通话普及率

%

80

85

预期性

二、铸魂时代新人,打造川渝毗邻地区立德树人示范区

(一)推动大中小学思政工作贯通发展

1.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专题教育读本,使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课程标准及教材,在高中阶段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教材。突出学生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开展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国家安全观等教育,用好“四史”学习教育读本,引导学生学思践悟,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

2.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教育各学段全覆盖,与思政课程、课外教育、课内教育衔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一体化育人格局。

3.加强学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培育、宣传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探索建立校外思政辅导员队伍机制,将企业、社会组织等里面的新时代先进人物纳入思政工作队伍。

4.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理想信念。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良好人格和担当精神。

(二)推动“五育并举”融合发展

1.强化德育为首的教育地位。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观。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格局。采取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多维德育路径,紧密关联德育与生活、德育与生命、德育与社会的内在发展。

2.实施五育融合发展策略。发掘和运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活动开展中的德育元素,促进学校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入与融通。

3.完善五育融合德育评价机制。完善融合德育督导与评价组织机构,构建融合德育督导与评价细则,实施诊断性、监测性与评估性全过程督导与评价,体现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增值性评价。

(三)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体系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与组织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党团队”组织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家长学校教育功能,开展“示范家长学校”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大中小学校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校外育人基地建设,拓展社区公共教育内涵,发挥社区协同育人作用。

2.加强“党团队”组织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党团队”组织教育在各个教育阶段的落实机制。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少先队组织教育,加强初中及以上教育阶段的共青团组织教育,构建衔接性、阶段性的组织教育一体化目标体系、活动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意识、组织情感、组织认同,最终成为组织积极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四)构建德智体美劳高质量发展体系

1.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围绕德育目标、内容、课程、队伍、评价五大方面构建分层分类、有机衔接、螺旋上升的工作体系。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从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

专栏2  实施五育体系构建计划

按照“一校一案”原则,推动德育工作体系化、特色化、项目化实施。组织所有中小学对三年级以上所有学生开展“能做一样家务、参与一项研学实践、参与一项志愿服务、会一项体育活动、会使用一种乐器”的“五个一”计划。推进立德树人优秀案例展示活动,打造一批立德树人示范县(市、区)和学校。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现中小学文明校园全覆盖。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让勤俭节约在学校蔚然成风。

2.巩固提升智育水平。

深化推进智力教育,重视培育学生知识的宽度、深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丰富学识,做到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建设书香校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加强科学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创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建设打造文创园区、文创街区、文创小镇、文创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开展文化创意教育。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STEAM教育、创客教育和项目式学习等的应用。

3.提升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强健学生体魄。开齐开足体育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支持校园足球等各类体育社团发展。注重学段衔接,推动落实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每天运动不少于1小时。定期举办中小学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等系列比赛。做好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和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加快配齐校医,推动学校校医室建设。实施少年儿童基本生存能力培育行动计划,建立市、县(市、区)少年儿童培育基地,力争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参加1次为期1周的基本生存能力培训。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急救教育培训。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办法,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加强学生抗挫折教育,健全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的“三预”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高度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心理辅导基础设施配置,建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4.提升学生美育素养。

建立学校美育体系,完善美育课程,注重美育的学科渗透。建立课堂教学、课后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严格落实学校艺体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开发各具特色的校本艺术课程。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使每名学生掌握1项以上艺术技能。开展好中华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艺术展示等活动。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专栏3  实施学生体育美育提升计划

全面布局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国家课程开足开齐上好,艺体教师配齐配强,场馆器材建好配足,着力抓好各地各校体育美育特色教育和学生体育美育特长技能。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创建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1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5.提升劳动与研学实践综合育人功能。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贯通一体的劳动教育发展格局,健全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评价体系。统筹规划配置大中小学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校外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市情县情、地质科普、书法文化等为主的中小学研学课程体系。

专栏4  实施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基地创建计划

围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打造四川宋瓷博物馆、旷继勋纪念馆、伍先华旧居、谭东生平事迹纪念馆、蓬溪起义牛角沟遗址、卓筒井遗址公园、射洪硅化木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遂宁市青少年实践基地等省、市研学基地。到“十四五”末,每所学校建有相对固定劳动教育场所,每个县(市、区)和市直园区建设1个劳动实践基地,全市建成1个2000人规模的市级综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夯筑川渝毗邻地区教育高地

(一)构建“一一四”教育空间布局

构建“一圈两地、一核引领、四区协同”教育空间布局。把遂宁打造成全省“一极一圈、区域中心、重要节点”教育布局中的突出“一点”,构建“一圈两地,一核引领,四区协同”教育新空间布局。“一圈”指深层次联动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双核,提升遂宁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两地”指实施遂潼川渝毗邻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成遂教育牵手“种子计划”,提升两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一核引领”指创新推动极核区(市直属、船山区、市直园区)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全市领先;“四区协同”指实施安居区、射洪市、大英县和蓬溪县四个辖区教育特色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二)推动遂潼教育一体化创新发展

与重庆市潼南区共建“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基础教育集团”和“职业教育集团”,共同打造“教师教育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涪江教育论坛”校长教师交流平台、“数字教育云”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专栏5  创新打造“遂潼涪江教育平台”

与国内、省内及重庆市的知名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建设1个涪江教育平台。积极发挥涪江教育平台的作用,吸纳国内、省内、市内和重庆市潼南区的教育专家团队,建设1个涪江教育高端智库,常态化举办涪江教育发展论坛、名校长论坛和名师论坛等活动。

(三)推进成遂等地教育深度合作

加强遂宁与成都、重庆等教育发达地区,以及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名优高校,在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师生培养培训、师资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校地合作。落实落地成都市与遂宁市教育主管部门签订的教育合作协议,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鼓励中小学校与国内外优质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引进先进办学模式、优质课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四)调优各类学校布局

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学校布局由“行政区”向“经济区”转变,师资配置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管理体制由“管学校”向“管学区”转变,切实提升教育品质、提高队伍素质、强化治理效能,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结合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生源动态变化监测。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思路,推进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空心学校”、生源严重萎缩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撤并整合,多措并举盘活城乡闲置教育资源。

(五)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加强教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控辍保学风险预警机制,与社会各界共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聚焦“动态帮扶”,针对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家庭子女,建立动态调整的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完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实行差异化学生资助政策。开展乡村学校教学改革支持行动,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聚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六)推进教体深度融合

依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实施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一体化、整体化建设。梯队建设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优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布局青少年体育项目,精心打造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一条龙”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学校、青少年俱乐部和体育协会三方协作共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锻造川渝毗邻地区优质教育聚集区

(一)构建优质均衡基础教育服务体系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及普惠发展。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构建以普惠性教育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将公办幼儿园布局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制定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充分利用城市闲置建筑、农村闲置校舍、回收到期国有、集体校舍资产等资源建设公办幼儿园。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综合奖补、购买学位、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新幼儿园教师用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数量。实施幼儿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实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行动计划,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协同、有效衔接。通过集团化办学、引进专家力量指导办学、构建家园协同育人机制等方式提高幼教质量。

专栏6  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工程

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聚焦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城市老区、城市新区和部分偏远乡镇,推动中心城区及偏远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攻坚。到“十四五”末,新建、改扩建3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40所省级示范幼儿园。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夯实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确保义务教育公益属性。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方向迈进,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学位方式供给。落实城镇开发配套建设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机制,推动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城市优质公办义务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规模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采取名校集团发展、区域教育联盟等有效方式,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持续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实施义务教育“强校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温馨校园”,争创区域义务教育品牌。

专栏7  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工程

依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工程项目,切实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统筹整合乡镇教育资源,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乡村学校强校工程,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到“十四五”末,新建、改扩建53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创建30所省级高品质义务教育学校。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比例达到20%。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优化配置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高中教育资源适度向县城高中倾斜,促进县城高中再崛起。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行动计划,探索实施领航高中、特色高中、综合高中等多种办学模式。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促进学生多元成才。实施“强基计划”,深化课程改革,推进“选课制”“走班制”教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多样优质的校本选修课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专栏8  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

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为薄弱学校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到“十四五”末,全面消除5000人以上普通高中校点,创建3所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3所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

——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残疾人教育,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建立特殊教育实训基地,探索“特殊学校+网络班”办学模式,采取“普教+特教送教上门”方式,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普通幼儿园开设残疾儿童学前班。探索学前特殊教育康教结合的模式,依托现有特殊学校建设特殊教育康复学校。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十五年一贯制办学,实行残疾学生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

(二)构建支撑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

1.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发展。

坚持把目光锁定在高质量上,把专业建设在产业链上,把课堂安排在生产线上,加快构建支撑技能社会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推动遂宁职业教育国际化,培养更多高素质、实用型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遂宁工匠。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开展职业技术学校达标建设,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整合1200人以下“空、小、散、弱”中职学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使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高职学校毕业生升入本科的比例达到20%左右。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产业数据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示范性职教集团。在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建设遂潼产教融合职教园区。落实职教各类国家标准,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制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建立技能抽查、实习报告、学业监测等随机性检查制度。

2.打造区域职业教育中心。

——做大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十四五”扩容建设规划。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蓬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推进独立建校和新校区建设,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推进二期建设,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遂宁市船山职业技术学校推进新校区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办学规模。到“十四五”末,达到3.6万人以上,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

——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把大力发展职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技师学院)作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突破方向。支持四川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遂宁)建设,筹建遂宁职业学院,支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船山龙凤产教园区、安居汽车学院和射洪锂电科技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蓬溪学前教育基地等建设,争创“双高”院校,努力申办四川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推动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大英校区、四川能源职业学院、遂宁工程职业学院建设。到“十四五”末,争取市域内落地1所本科院校、建成3所高职院校,在校高职学生达6.4万以上。

——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职业院校设置、建设选址相对集中在产业园区,专业设置体现园区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需要,服务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支持优质、特色、紧缺专业发展,建立紧扣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扶优汰劣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对接当地主导产业开展精准人才培养,推广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工学结合等模式。创建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到“十四五”末,区域内职业院校参与职教集团和项目建设达100%,遂宁“3+3+3”现代工业体系中的重点企业参与职教集团和项目建设达100%,重点职业院校和重点企业开展订单班、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职业培训达100%。

专栏9  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342010”工程

打造“三区”,实现4项具体目标,落实20条任务措施,培养10万技术技能人才。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川渝毗邻地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跨区域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技术技能人才宜学宜业集聚区。建设遂潼产教融合职教园区,全力打造成渝中部职业教育基地。建成2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5个省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一批市级示范(重点)专业点。建设1所以上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和2个以上优质专业,打造一批省级名中职学校、名专业和名实训基地。发展高职教育,新建4所高职学院,2所中职学校新校区,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10万人以上。

(三)构建规范有序的社会和民办教育体系

——统筹终身教育发展。统筹全市成人教育机构布点布局,构建以遂宁开放大学为龙头,县(市、区)开放大学分校、社区教育学院为“枢纽”,各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育工作站为“支点”的终身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到“十四五”末,建成15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新建一批社区学院、社区教育工作站和市级社区教育示范教学点。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整合网络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实现终身教育课程、师资、场所等资源开放共享。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创建并命名表彰一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示范区。重视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人康养、智能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加强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系统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开展校园语言文字品牌创建。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创新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

——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落实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举措,健全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引导民办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师从教奖励和保障制度。引导民办学校优质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遂宁民办教育品牌。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探索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环境,支持大型民营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与公办学校合作办专业、办非独立法人二级学院,鼓励基金会办学模式,建立捐资激励机制。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原则上不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建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招生平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行为。开展“公参民”专项整治,缩减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再审批设立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持续开展打击无证无照培训机构行动。严格落实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学生“五项管理”各项规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

1.落实基础教育强基计划。

在全市遴选5所普通高中学校,在两级教育科研机构指导下,通过柔性引进、合作办学等方式,招引基础学科全国高水平专家指导培养,做好学科特殊禀赋学生的早发现、早培养工作,组成强基班,做好基础学科“常规教学强基计划培训”课程内容的衔接工作。

2.加强拔尖人才协作培养。

建立全市拔尖人才分段集约化培养机制,健全综合育人市、县、校三级联动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以领航普通高中学校为龙头,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和省内外知名学校的合作。

专栏10  创新推动学校领航集群培育

做强领航普通高中,支持遂宁中学、射洪中学等一批公、民办高中改革创新,加快建成区域领航名校。实施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强校工程”,打造一批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品牌。

(五)构建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体系

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配齐配足教育科研人员,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推进普教科研水平提档升级,力争实现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深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研究,大力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深入开展以学法研究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构建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抓实校本教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市级“创新育人改革示范校”创建。

专栏11  提升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推广优秀教研成果,每年有1项教研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7项教研项目纳入省级一般项目,力争有1项教研成果成为省级推广优秀教研成果。加强基础教育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到“十四五”末,全市遴选校本教研示范幼儿园8所、小学12所、初中8所、高中5所。与国内高层次研究团队合作,探索组建遂宁教育科学研究院。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改革发展调研,做好教育决策咨询服务。

五、着力创新驱动,创建川渝毗邻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

(一)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并落实新教师入职宣誓、在职教师教师节重温誓词和退休教师荣休仪式制度。开展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专题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师德典型。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健全常态化师德考核制度,加强教职工从业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健全落实教职工师德失范行为和个人信用记录联合惩戒制度。

2.合理布局教师梯队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教师学科结构全覆盖,适当增加跨学科教师比例,实现“老中青”分布合理,教师年龄结构进一步改善。均衡优质师资的区域分布和学段分布,高水平教师共享机制持续健全。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升,到“十四五”末,“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比例达到78.8%。普通高中教师满足特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需要,具有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比例明显提高。

3.创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利用高校力量、网络资源与信息技术,发挥校地合作优势,“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分类分批精准培训。组织专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组织管理干部和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校(园)长领导力提升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和校(园)长综合素质能力。

4.创新教师聘用管理机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创新建立教师关爱和发展机制,统筹全市教师管理。严格教师职业准入,盘活编制存量,配齐配足思政、艺体、劳动等学科教师。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实施普通高中对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公费师范生直接进行考核招聘。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在编制总数2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并纳入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发展机制、关爱机制,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落实教师薪酬和休假待遇保障政策,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工程”“安心工程”,建好乡村教师周转宿舍。

专栏12  实施教师素质全员提升工程

1.加强骨干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建设名师、名校长、遂宁工匠和领军学科工作室,落实经费保障。到“十四五”末,培养省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50人,培养一批市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

2.改革校长聘任管理机制。实施校长聘任体制改革试点,实行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建立基础薪酬与任期薪酬相结合的年薪制等校长职级薪酬制度。在遂宁中学高新校区试点设立年薪制校长岗位。

3.创新教育优秀人才引育机制。实施人才强市“优教遂宁”战略,分层制定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培育办法,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特设岗位,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加快推动智能时代教育变革

1.健全信息化保障和管理与服务机制。建立县(市、区)教育信息化经费常态投入保障机制。将教育信息化资源与服务纳入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建立规范化准入体系,健全在线教育资源的备案审查制度、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形成共同治理、权责分明、运行安全的机制。推进教育管理与服务,推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应用,以新技术推进学校管理智能化。推进教育大数据应用,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

2.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建设市、县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组成的教育专网。推动数字校园全覆盖。促进校园有线、无线、物联网“三网”融合,加快推进5G网络进校园和无线校园网络建设。推进校园基础设施环境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全面融合。推动遂宁教育云平台建设,无缝对接国家、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3.深化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持续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学校)”创建。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计划,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发展基于在线教育的“翻转课堂”,试点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支持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4.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平台+教育”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多级分布、覆盖各级各类教育、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对接成绵,遂潼携手合作共建数字资源大平台,推进在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系统化建设覆盖遂潼两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各类专题教育资源,推动市级教育云平台常态化应用。大力推进“三个课堂”全面建设与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支持开展“互联网+教育”“电视+教育”试点示范建设。

专栏13  实施教育信息化引领工程

教育专用网络工程。采取分级建设方式,建设市、县和学校校园网组成的教育专网,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点、教育机构)。到2022年底,省市教育专网主干网带宽10G—100G以上,支持中小学1G—10G接入。

智慧教育建设示范引领工程。推动省级“智慧教育区域”建设,引领带动全市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省级“智慧教育学校”创建,鼓励探索应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难题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教学;加强骨干种子教师培育。到“十四五”末,建成5所四川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培养一批信息化智慧教育领航校长、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种子教师、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和创客教育种子教师;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学校创客教育空间、市级创客教育示范学校和市级创客教育研学基地(中心)。

(三)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全面落实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逐步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探索建立学生负担监测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制度,健全市、县两级定期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机制,指导学校建立教育质量内控机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教育质量评价大数据库,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参与教育质量监测和学校办学业绩评价。

2.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人事聘用制度,扩大学校副校长聘任的参与权和选择权、中层管理人员聘任自主权、教师招聘的牵头权和参与权、职称评聘自主权和绩效工资分配权。

专栏14  创新“两自一包”等办学体制改革

探索在新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实施“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改革。遴选5所普通公办高中学校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人员聘任、绩效分配、办学模式等方面权限下放给学校。在遂宁中学高新校区探索实施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3.全面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四川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遂宁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强化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推动县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督导评估。创新教育督导方式方法,探索建立遂潼川渝毗邻地区教育督导发展协作机制。

4.构建公平有序的招生秩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严肃整治违规招生,营造入学公平公正氛围。

5.健全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机制。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与信访防控体系建设,组建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党政主导、部门主责、乡镇(街道)主体、学校主教、家庭主管“五主”联动制度,健全县(市、区)长、乡镇长、“村长”、校长、警长(法制副校长)、家长“六长”网格化管理体系,统筹推进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提升学校安全治理效能。全面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教育教学必须管安全”责任,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责任清单,创建平安校园。推进智慧平安校园安防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建立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树立底线思维,健全完善教育领域风险研判机制,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精准研判、台账管理、妥善化解、高效处置。加强校园应急预案和应急队伍建设,开展日常应急演练,提高分级响应和应对处置能力。常态化抓好传染病防控,强化卫生防疫工作,阻断各类流行性疾病在学校传播。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严防涉校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开展“节约型单位”“绿色学校”创建,开展垃圾分类,深化节水、节电、节粮和制止餐饮浪费专题教育。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切实提高学校后勤保障服务水平,打造学校“智慧型后勤”。

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头脑,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合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难点和热点问题。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常态化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打造一批党建品牌。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中小学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创新党建模式,持续开展“党建+教研教改”“党建+素质教育”等活动,提升党建工作质效。

(二)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加强惩防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源头治理积极预防,深化“三不腐”机制建设,促进系统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清廉建设进学校工作。加强对财务后勤、招生送生、职称评审、基建工程等工作的监督管理,深入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法规范各类学校办学行为。

(三)加强教育系统依法治教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制度。开展“八五”普法,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强化对系统全体干部、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全员法治培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四)保障教育优先投入

合理划分县(市、区)、市直园区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两个责任,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强化市政府对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落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健全各级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和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与拨款、资助水平相适应的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成立遂宁市教育基金会和遂宁市关爱教师专项基金,健全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

(五)保障公办学校建设

实施政府主导公办学校统建机制,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按规定减免学校建设用房建设规费,城镇开发配套建设幼儿园并无偿移交教育部门办学。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中心镇建有符合建设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争取国家、省学前教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高中攻坚、化解大班额专项经费等项目资金,多元拓宽教育投入渠道建设公办学校。

专栏15  统筹创新城乡公办学校建设机制

实施政府主导公办学校统建机制、城镇开发优先建设学校机制,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出台遂宁市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

(六)保障规划落实落地

明确政府各部门责任与任务,形成教育体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协同机制。教育体育部门做好实施规划的牵头工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履职尽责。建立年度定期监测评估机制。各县(市、区)、市直园区按照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精神,制定本辖区教育“十四五”规划。

 

附件:1.遂宁市“十四五”教育鼎兴重大建设项目

2.名词解释

附件1

 

遂宁市“十四五”教育鼎兴重大建设项目

项目

序号

建设

类别

建设

地址

建设内容

建设

年限

计划投资

实施

主体

1

学校

建设类

全市

一、各学段建设工程(预期性)

1.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

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及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2所。

2.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新建及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3所。

3.普通高中建设工程。

新建及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16所。

4.中职学校建设工程。

扩建3所中职学校,单独新建2所中职校。

5.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工程。

支持四川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遂宁)等学院建设,建成3所高职院校。

二、各县(市、区)学校规划建设(预期性)

1.市直属:新建及改扩建遂宁中学高新校区、遂宁一中、遂宁二中。

2.船山区:新建及改扩建船山区桂花镇幼儿园、龙凤实验学校初中部、遂宁市第六中学等9所学校。完成船山职校征地扩建。建设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船山校区。

3.安居区:新建及改扩建遂宁市安居区第八幼儿园、遂宁市安居区第五小学校、遂宁市安居区第二中学等14所学校。扩建安居职中等项目。建设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安居汽车学院、遂宁工程职业学院。

4.射洪市:新建及改扩建射洪经开区第三幼儿园、射洪市城北学校、射洪市第二中学校等16所学校。建设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射洪锂电科技学院。

5.蓬溪县:新建及改扩建蓬溪县大石镇幼儿园、蓬溪县普安新区墨砚湖学校、蓬溪中学等12所学校。单独新建蓬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

2021—2025

共投资107.97亿元,其中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投资9.14亿元,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投资48.25亿元,普通高中建设工程投资34.62亿元,中职学校建设工程投资8亿元,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7.96亿元。

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园区管委会

1

学校

建设类

全市

6.大英县:新建及改扩建大英县双池幼儿园、大英县蓬莱中学、大英中学等22所学校。单独新建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推进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大英校区二期建设。

7.遂宁经开区:新建及改扩建凤台幼儿园、东坡小学校、象山学校等19所学校。

8.市河东新区:新建钟灵寺学校、养生谷学校等5所学校。建设四川能源职业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遂宁)。

9.遂宁高新区:新建及改扩建瑰宝明珠幼儿园、桃花山小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校等4所学校。筹建遂宁职业学院。

2021—2025

共投资107.97亿元,其中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投资9.14亿元,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投资48.25亿元,普通高中建设工程投资34.62亿元,中职学校建设工程投资8亿元,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7.96亿元。

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园区管委会

2

质量品牌提升类

全市

推进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基础教育强基、学校领航集群培育、拔尖人才培养协作、“互联网+教育”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建设计划,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支持遂宁中学、射洪中学等一批公、民办高中改革创新,加快建成区域领航名校。到“十四五”末,创建40所省级示范幼儿园、30所高品质义务教育学校、3所省级引领普通高中和3所省级特色高中、2所省级示范中职校,一批省级名中职学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

2021—2025

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园区管委会

3

队伍

建设类

全市

加强全员师德和专业建设,注重骨干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合理布局教师梯队结构,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和校长聘任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教育优秀人才引育。

2021—2025

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园区管委会

4

综合

改革类

全市

成遂教育合作更加紧密,遂潼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全面激发各类学校办学活力,构建教育治理长效机制。组建遂宁中学教育集团,以遂宁中学高新校区为试点,探索“两自一包”新机制。

2021—2025

市教育体制改革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园区管委会

附件2

 

名词解释

 

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指3—5岁幼儿毛入园率为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总数占3—5岁适龄幼儿数的比率。

2.初中毛入学率。指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与12—14岁学龄组人口数的比重。

3.初中三年巩固率。指初中三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三年的学生占入学时本年级学生数比重。

4.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占15—17岁适龄人口的比率。

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占18—22岁适龄人口的比率。

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所有16—59岁劳动力人口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限总和的平均数。

7.班班通。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一般泛指简易多媒体教室。

8.三免一补。指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提供作业本和对贫困寄宿学生进行生活补助。

9.“五育”并举。指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加强劳动教育。

10.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1.强基计划。指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12.双高。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13.五项管理。指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和体质管理五大项。

14.双减。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减负政策,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15.四有好老师。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6.四个引路人。指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7.三个课堂。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

18.“三六五一”工程。指三大计划(指五育体系构建计划、学生体育美育提升计划、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基地创建计划)、六大工程(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工程、乡村教育振兴工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教师素质全员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引领工程)、五大改革项目(指两自一包改革、创新城乡学校建设机制、学校领航集群培育、提升科研水平、打造涪江教育平台)、一批学校重大建设项目。

19.省级示范幼儿园15所:船山区北辰街幼儿园,船山区顺城街幼儿园,船山区紫东街幼儿园,安居区第一幼儿园,射洪市第一幼儿园,射洪市第二幼儿园,射洪市第三幼儿园,射洪市第四幼儿园,射洪市金花镇第一幼儿园,遂宁市河东实验幼儿园,蓬溪县赤城镇幼儿园,蓬溪县机关幼儿园,大英县蓬莱镇幼儿园,大英县天星幼儿园,大英县博美倬尔幼儿园。

20.省级以上示范普通高中8所: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遂宁中学、射洪中学;省级示范普通高中,遂宁二中、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射洪柳树中学、射洪金华中学、蓬溪中学、大英中学。

21.国家和省重点、示范职业中学1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射洪市职业中专学校、大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射洪市职业中专学校、大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遂宁应用高级技术学校;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遂宁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