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部门有没有发展前途?看看审计部门是不是符合这几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造价公司做审计有前途吗 在审计部门有没有发展前途?看看审计部门是不是符合这几条......

在审计部门有没有发展前途?看看审计部门是不是符合这几条......

2024-07-04 23: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部审计一方面越来越重要,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吸引了不少高素质的年轻人加盟;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企业里的实际地位又没有想象的高。

很多本科生、研究生走出校门,选择了内部审计这条道路。也有很多“仁人志士”,听说了内部审计的“光辉前程”,赶紧地“弃暗投明”,上了内部审计这条船。

 

在大家走上内部审计这条路,最关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发展前途。那么,一个审计部门的发展前途如何?可以看看是不是符合下面几条:

审计部门安排了多少退居“二线”的人。这些退居“二线”的人,要么是曾经的“封疆大吏”,即分子公司的一把手或经营班子,要么是核心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如财务部、人事部等。当然,准确地说,这些到审计部门的人不是退居“二线”,而是“三线”了。这些退居到审计部门的人,往往也给安排了职务,再不济,也给安排个资深专家什么的。本来审计部门职位上的“坑”有限,对于那些准备在审计事业有发展的年轻人,就只能熬着了,有可能所谓的“专业跑道”还有位置。曾经以为这些退居“二线”的人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在审计工作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士气已不在,又对审计没有深刻、全面的了解,仅凭对审计肤浅的认识是不会起到多少引领作用的。

审计部门安排了多少“养老”的人?有些审计部门成了老干部养老基地,这在过去算是比较普遍,现在呢,情况有点改善。既然是养老,那就平平稳稳的,少干活,少出错,不干活,不出错。有的老干部,一上班就忙活自己的事情,一会儿打电话给航空公司核对积分,一会儿打电话联系客服说退货的事情......还是挺充实的。就中国来说,审计部门出来的时间相对较晚,属于一个年轻的部门,但是却安排了不少要退休的人。

审计部门安排了多少“关系”户?如果那些高素质、高学历的关系户进到审计部门那也就算了,但是安排那些出工不出力、“磨洋工”、不遵守纪律的人进来,就是审计部门的负担了。审计部门的人本来就不多,那些不给力的关系户进来,不仅挤占人力指标,而且拖审计部门的绩效后腿。把关系户安排到审计部门的一个好处就是安稳,大不了查不出问题罢了,不会给企业出什么乱子。如果把关系户安排到财务部门,做错了账,算错了税,那可是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利益的。

审计部门安排了多少“淘汰”下来的人?审计部门不是“回收站”,但也接收了不少其他职能部门不想要的人。一般来说,如果是精英人才或骨干,大家都会抢着要,如果是那些既没能力又没工作积极性的人,就会尽可能地“输送”出去。现实中,财务、人事、销售、运营、IT等部门是企业的核心技术部门,这些部门的人一般不愿到审计部门去。如果企业开展优化组合,淘汰下来的人,就会安排到审计部门里来。不过,往好听的说,这叫知识结构多元化。

审计部门输出了多少人才?说好了审计部门是培养管理干部的摇篮,怎么会变成养老的基地呢?别说丧气的话。随着中国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从审计部门走出来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人数也“屈指可数”。所以,看看哪些审计部门是人才培养的平台,这个稍一打听就知道了。一个能够向外输出人才的审计部门,说明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积极向上的部门,反之,就是一个封闭的部门。

审计部门负责人有多少是从审计人员干起来的?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既是由外部因素决定,内部因素也起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一家企业的审计部门负责人是由审计人员一步一步干上来的,哪怕空降的部门负责人也是由审计人员干起来的,那么说明这个企业真的把内部审计作为一条职业发展通道来对待。一个从审计人员一步步干到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审计人员努力和需求,能够带给审计人员更多的希望。那些跨界到审计部门做负责人的人,看似有一些外部视角,但时间一长,很多的思路就会浮于表面,落不下去。

审计部门有多少人会有介绍自己的团队?一个透明、和谐、团结、具有协作精神和凝聚力的审计部门将有助于每一位审计人员的成长。而一个死气沉沉、无声无息、毫无活力的审计部门将埋没你的青春。能够让审计人员多方面成长的审计部门,不仅会使审计人员有成就感,还会使审计人员有荣誉感和自豪感,也会让审计人员愿意对外介绍自己的部门。如果你听到审计人员对外反映的大多是负面信息和情绪,那想要在这个部门发展就很难了。

当然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衡量标准,也会有自己的发展愿景,还会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更会在心里有自己的条条。

生存还是发展?这是一个问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