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之通知的写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通知的结构内容写法有哪些呢英文 公文写作之通知的写法

公文写作之通知的写法

2024-07-10 2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个人可以不读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但绝无可能不与公文(实用文)打交道,或作为受众,或作为发布者。发布者需警惕缺漏,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受众需悉心研读,避免执行不力以致违规受责。通知是15种法定公文中,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接触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本专栏将从实用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何事选用通知这一文种,通知的构成要素及一般性写法,及与易混淆文种之间的辨析。

1    公文写作的思维

思维主体以群体思维为主;

思维方式以群体逻辑为主;

思维走势以群体定向为主;

代人立言时注意换位思维。

2    何事选用通知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可见通知属于下行文,行文方向可理解为“卜”字形,即大部分通知由发起人到受众的传递方向是由上级至下级,仅有极少数的一点可以传递到平级(俗称矮半级)。通知的内容一般是可实践、可操作的具体事项,或是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仍是事项)。

因此以下事务一般可写通知:a.指示下级开展工作;b.传达领导指示、精神;c.一般职务任免和聘用;d.办理具体事务;e.周知某一活动或注意事项;f.发布或转发有关规章、条例;g.召开会议。

3    通知的写法3.1     标题

标题格式:发文单位+事由+通知。发文单位一般可省略,事由在少数情况下可省略,通知二字不能省略。如果属于发布、转发、批转类公文,在标题中需注明“发布”“转发”“批转”的字样;如果事态紧急,标题中也可以体现紧急程度。以下给出一些示例:

a.《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b.《关于传达落实省委书记xx同志指示精神的通知》

c.《关于xx任职的通知》

d.《关于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

e.《关于中秋节放假的通知》

f.《关于印发的通知》;《x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委关于xxx的通知》

g.《关于召开科技工作会议的补充通知》

注:建议多使用b中的两词连用;注意d、f、g中常用特殊字样的位置;通知的事由要准确简练。

3.2     主送机关

即通知的接收者。应使用机关的全称、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统称。对于一定范围内的普发通知,可省略主送机关。以下给出一些示例:

a.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b.各分局团委会:

c.各直属机构:

注:通知的主送机关里面一般没有个人;多个主送机关时要恰当排序。

3.3     正文

正文格式:通知的缘由+通知的事项+结语。由头写明发布通知的根据、目的、原因、意义等,简写;事项要具体准确,复杂事项可以分条列项,分条时4级序号分别为:一、 (一) 1. (1) ;结语可提出执行要求,一般省略。

注:正文事项必须清楚准确,否则易发生推诿扯皮。

图1  会议通知示例

3.4     落款

在正文右下角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后起一排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年月日三字不可省略,也不编虚位(如1月不写为01月)。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推荐一般性落款的格式为:正文结束后,空一行,然后再空一行右空4字写日期,在日期之上一行,以日期为准居中写发文机关名称。

图2  落款位置示例

3.5     附注和附件

附注是对公文传达范围、注意事项等的限定或说明,一般不写。常用附注有“此件公开发布”“此件不可翻印”“此件发至县团级”等。如果有附注,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放在日期下一行。

附件是对正文的补充完善,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通常另面编排,与正文一起装订。在正文中涉及到附件时,应加括号注明“见附件”“附后”等字样,同时正文结束后,应写附件说明,说明有哪些附件。

图3  附件、附注位置示例4    文种辨析

通报易与通知混淆,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与通知相比,通报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定宣传性,通常会增添事实分析的议论部分,并由事件延伸出号召部分。

5    结语

在word中进行符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的公文排版操作较复杂,若有需要,推荐使用“小恐龙公文排版助手 for Word/WPS”,详见https://xkonglong.com/

撰写通知等公文时,还涉及标点符号、数字、计量单位等的规定与用法,可参加有关规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