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爱的朱鹮栖息在潮湿的诗句里,岁月变得简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选本诗歌葡萄树的一生 我所爱的朱鹮栖息在潮湿的诗句里,岁月变得简洁

我所爱的朱鹮栖息在潮湿的诗句里,岁月变得简洁

#我所爱的朱鹮栖息在潮湿的诗句里,岁月变得简洁|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曾有幸看到过她们。那白色的

吉祥之鸟。在陕西洋县的黄昏

她们从稻田里飞过,落在高大的

乔木树冠上。宛若天使

守卫着最后一丝即将消失的光线

这让我想起她们经历过的死亡

这些美丽的云朵,曾经在这个蓝色星球上

和日月、流水一起,度过6500万年的时光

比所有的神灵还要古老。但这自然的教科书

差点毁坏于我们之手

但毕竟活下来了。在洋县姚家沟村

在亚洲。朱鹮们自由觅食,繁育后代

这世界容得下财狼和鼹鼠。也该容得下

蚂蚁和飞翔。朱鹮,朱鹮

如果人类不小心睡着了,也请你

用翅膀喊醒他

*朱鹮,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EN)

▲朱鹮小科普:朱鹮体羽非繁殖期为白色沾粉色,繁殖期为灰白色,因为朱鹮在繁殖期时,颈部肌肉中会分泌灰色素,它们会用喙不断啄取这些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

* 诗歌作者:李满强,汉族,生于1975年,甘肃静宁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作品》《星星》《飞天》《新华文摘》等刊,入选数种选本。出版有诗集《萤火与闪电》等四部,随笔集《陇上食事》。曾获“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英、韩等文在国外推介。2008年入选《诗刊》社24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协会员。

02

沼泽地,朱鹮

我们看到一艘船在水面的划痕

然后,我们再次划开它

芦苇荡,辽阔

阻挡了我们瞭望的视线。

它像一个冷艳的美人

手里握着

一个意味深长的神谕

但我们不理解

我们离开了

风似乎可以破谜。它忽闪一下

就转到别处

没有应答——

哪怕你急迫到嘴里泛出苦味

一再说湖水

像镜子的人

已然跌落在谣言里

而朱鹮,从太阳那边

吸收了热量

飞进我们的视野。它移动,滑翔,上升

简单而饱满

让人着迷

它穿过岁月,和我们的呼喊。

像一个真理

我们还不曾触碰

就倏忽而逝

*诗歌作者:孤山云,本名李海鹏,杭州钱塘人。70后。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浙江诗人》《延河》等刊物,并有部分诗歌被《诗收获》等书籍收录。获得第九届徐志摩诗歌银奖。

03

朱鹮

1

慢慢隐身

在山的那一侧

用诗句的长度估量路程的漫漫,扭动时间的按钮

变小,微渺,尘埃落定

在秦岭,辨识山中小径

辨识一只朱鹮从有形变成无形,类似隐身的居士

依偎着山崖,拍打着手中的竹仗

一簇簇新鲜的鸟雀蹦跳

飞到树冠里,飞落在乱石间

而朱鹮低调着自己的优雅,制造着闪烁的词语

我的书写见缝插针

我的书写有着内在的旷亮,苍穹如此高远

秦岭如此深邃

我所爱的朱鹮栖息在潮湿的诗句里,岁月变得简洁

透明,毫不拖沓

2

在一张白纸上,表演落姿的簌簌

时间里的雪,点缀着一抹淡淡的红

我伸出右掌,接住它们的影子

胎记,天地间不忘的箴言

写出那一个长长的地址,秦岭,在蔚蓝下寻找

它们飞到哪儿

我跟随到哪儿

爱情的游戏,浪漫的精神

在秦岭,追寻爱人的影子,复活生的意义

朱鹮,除了秦岭

别处无可长居

3

朱鹮,秦岭的抒情

宁静的时刻

在午后,流逝的光影滑过手臂,之后是沙岸

要传达的秘密是飞翔的姿态

在天空,葆留一丝余温

爱的余温,诸事都不可预测,唯有在秦岭眺望山川多姿

在天穹幽闭之前,一只朱鹮起飞在边际

故事的两种结局并不抵触

一切将在我离开之后归于最完整的毫无声息

朱鹮,身姿移动

搬移着沉重的时间,纵然呓语绵绵,也惊动不了烟波茫茫

在秦岭,一切的声响被吸纳

它们起舞在缺失爱的人间

山顶与山脚倒悬,从天空的视角来看

万物渺小,不值多加修辞

▲朱鹮小科普:国内目前仅分布于陕西,野化放归至河南、浙江、湖南等地。国外历史上曾分布于日本、俄罗斯及朝鲜半岛。

*诗歌作者:祝宝玉,男,80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作品发表在《诗刊》《诗选刊》《扬子江》《延河》《骏马》《星星》《安徽文学》《散文诗》等杂志。

04

为朱鹮而作

用一周观察一种留鸟,

很难领略到它近距离的风姿。

于是,我开始回忆两年前

在鸟舍的几次劳作,那几排朱鹮

对陌异者总感诧异,似乎

与野外遭遇并无两样。同样的侵扰,

只在稀疏的人影,及不显眼的

工服之间构成差异。由此,

我制造了鸟舍中最贴身的一幕,

(试图缓和双翅里的局促感)

并观察到一只残缺的朱鹮

一边啄食水池边蜷曲的泥鳅

一边凝视着我。当它望穿我的记忆,

我才回神发觉头顶有暗影

隐隐掠过。就在这时,姐姐喊道:

“看,朱鹮!”她欣喜地目送它

飞向暮霭,而我走出了

历史的遗言*,遂以近为远。

* 参阅小林照幸《朱鹮的遗言》。

▲朱鹮小科普:朱鹮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的沼泽、河滩、稻田,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包括:鱼、蛙、虾及水生昆虫等。于丘陵和低山地带的乔木上繁殖。

* 诗歌作者:刘阳鹤,1991年生于甘肃,在陕西长大,写诗兼事批评、翻译,辑有诗集《逃逸线》(2022)《门上悬诗录》(2016)等。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法国理论、艺术哲学和当代诗学。

05

朱鹮

1.

宁陕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朱鹮在浩大的绿色中剥离自己,从容自己

一对对红足,容得下长安河的溪水

更容得下秦风雅颂的翅膀

无需宁陕的辩护,朱鹮用振翮发声

长长的黑喙不善言辞,却说惯了秦巴方言

粉白的尾音里,全是绿色的影子

秧苗跺着脚呐喊,朱鹮压低了青蛙的高音

给树冠安上另外的眼睛,见证蓝天

痉挛山水中非理性的色彩,稳定草木的情绪

此刻谁摆脱自己,谁就是冻结自己

我与朱鹮一样,在绿水青山中暴露隐身术

2.

宁陕的每棵树用奔跑限制自己,冲突自己

朱鹮在树冠上起飞,平行于长安河

我与朱鹮的距离,是一生也走不完的距离

其实人到中年,每一步都是冲刺

栖息于此,进可看山,退可看水

与朱鹮一起成就山水美学,乘兴来尽兴而归

我愿意把额外的时间,堆积成梯田的模样

受控于朱鹮,在田埂上盘旋降落

生态的宁陕,用不动声色分娩绿色

用绿色嫁接振翮声,孕育天空和大地的声音

秦岭一动不动,朱鹮妖娆地飞

草木溪涧奔向秦风古道,迷失于我的内心

3.

宁陕寨沟,全是山清水秀与朱鹮的细节

除了美得不像话,只剩图画

不设防的花朵与鸟鸣,撒欢地生长

没有砍伐与戕伐,松树青冈树失控地冲动兴奋

今天的寨沟不认命,朱鹮就不认命

明天,当我们忘记朱鹮像忘记麻雀的时候

就是宁陕最动人的时候

朱鹮最懂生态平衡术,宁陕人更是

寨沟有了权力,就会养足体力

朱鹮抢先一步叩开了秦岭腹地,这是它的权利

它歌颂的,我要歌颂

它爱过的,我要更加热爱

*编者注:诗中宁陕指宁陕县。

*诗歌作者:徐东颜,辽宁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锦州市作协理事。诗歌作品散见于《诗潮》《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浙江诗人》等文学刊物,曾获得百余次全国诗歌大赛奖。

06

朱鹮的守望

汉江的支系,在唐诗的格律里

从未断流。溪流的深浅

曲折与水温,朱鹮早已熟谙

深深浅浅的平仄,嘈嘈切切的声韵

以及不疾不徐平和适中的流速

契合朱鹮古雅恬淡的从容

收揽羽翼,掩熄云霞的余烬

梳理遗落在天空的痕迹

伫立沉思,与溪水终日对望

如同深邃的哲人,瞩目凝视

一池洗练的澄澈。是否

纠缠于随波逐流的那根水草

搅乱了水中沉淀的幻境?

浩荡的河水不舍昼夜

流淌对于土地和生命的理解

长喙锐利,灵性的锋芒

抵达内心深处的隐遁

更多时候,在水田畦垄忙碌

如终日劳作的农人

侦测土壤的酸碱与肥瘠

评估水质的优良

微生物、腐殖物与鳝虾

食物链之间的关联

田野是农人的皇皇巨著

犁铧只有浅表粗概的阅读

关于土地的评析

朱鹮信奉实践的意义

不惜素洁的衣着,烂泥里徘徊

翻阅检寻,分析取样

品鉴泥鳅、黄鳝的鲜味

这是属于朱鹮的田野调查

属于大地细微精确的注解

忽然,在远处起飞

翎羽藏掖着那一抹高贵的嫣红

亮明“东方宝石”尊贵身份

光焰掠过天际,传递大地的余温

轻飏流丽线条,缓飞徐行

泛红的弧光,拂动失重的诗行

接引山川的起伏、河流的蜿蜒

静置了天空的澄明与湛然

*诗歌作者:张雷,江苏南通人。诗文散见《人民文学》《绿叶》《青春》《南叶》《佛山文艺》《躬耕》《南方文学》《岁月》《贵州民族报》《江苏经济报》等报刊。

07

朱鹮

我想给大自然写一封信

信封就贴上印着朱鹮的那一组邮票

飞翔、涉水、栖息、回望、低语

每一个动作都是记忆的模样

死亡也无权修改

风雨中,我听着依稀的鸟鸣

不由自主地感觉有些冷

从疏林地带传来的寒冬脚步

在孤独的地球上走动

直至成为一声叹息

面对苦难挣扎几下翅膀

请问远方

写给你的信接到了吗

万物复苏的季节

最小的孩子是否降临人间

如果有幸得到神的庇护

就会让幼嫩的羽毛恢复阳光的色泽

或在空中划过一道彩虹

就是给我和世界最完美的回复

然而,更远的旅途

有一枚邮戳遮风挡雨就够了

当一群朱鹮飞出小时候的邮票

恍惚间,我被寄往生命的翠野

* 诗歌作者:何兆轮,本名何棹伦,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红石岭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一级作家。作品在《诗刊》《词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国内外百余家文学期刊发表和转载,部分收入《百年经典:青少年美文阅读·散文诗精读》《那些孩子们喜欢的诗歌》及俄罗斯《中国当代十家诗人诗选》等文学选本,并被译成英、俄等文字;著有诗集4部,编著诗选1部。

诗歌和自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离人类都既近又远。当我们路过一花一木一动物的时候,也在路过一首诗。我们因读诗而心思颤动,也因走进自然而怦然心动。诗歌能抚平内心躁动不安的褶皱,大自然也能治愈内心的焦虑与失落。

诗歌陪伴人类,从远古到现代,也将走向未来,被记忆、被传诵、被感动,越来越丰满。

大自然也陪伴人类,从远古到现代,却不知道还有多少未来,物种濒危灭绝,气候异常频发。

自然有诗意,我们守护自然的珍稀物种,也是守护诗歌的天地,更是守护人心的诗意与张力。

自然有诗意,我们不能没有诗歌,更不能没有大自然的奇妙物语。为珍稀物种写首诗,为人与自然的未来留住诗意。

古往今来,诗歌曾让一栋楼、一个人、一座城名扬四海、流芳百世,今天,相信您的诗,也能拯救一个物种、丰满人类的精神世界,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注:文中配图来源于全景视觉,获完整授权使用。文中「朱鹮小科普」文案来源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程序,或有编辑改动。

/关于“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

「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是由「CM公益传播」携手《诗刊》社联合发起,多家机构与媒体参与支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以珍稀物种名称作为诗歌名创作诗歌,为珍稀物种写诗,用诗意点燃善意。后续拟将出版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科普诗歌集,并通过联合不同领域的品牌与机构传播这些诗歌,应用到多种场景。一起认识珍稀物种,守护诗意自然。

项目获得多方支持,指导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共创伙伴: 微博环保、微公益、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爱心共创企业:天虹,黑龙江省万达广场。厦门站共创伙伴:思明区作协、文学思明、《厦门诗人》诗媒体。以及多家公益组织与新闻媒体的支持。自然影像中国在项目宣传期授权多张野生动物图片。

编校:寇硕恒、曾子芙;审核:彭敏;核发:李少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