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进化 迪卡侬全新Van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迪卡侬900af和rc520 进取、进化 迪卡侬全新Van

进取、进化 迪卡侬全新Van

2023-10-08 03: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深圳宝安区有个地名叫翻身,这个地名的原意、渊源已无从考证,但现在的人们,寄希望于这个地名,翻身。而迪卡侬,亦或者是Van|Rysel,在我看来,很有可能凭借这一款全新Van|Rysel EDR长距离竞技公路车,来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先说一下Van|Rysel EDR这辆车的基本信息,已知至少有黑、红两个配色,UT大套售价13999.9元,今年7月10日上市,定位中高端,L码(56码)整车重7-8KG,不算特别轻量化,但底子还可以,车型主打长距离、竞技,这意味着在几何方面会与纯粹的竞技车型有些许不同。这一辆涂装为亮光黑、哑光黑搭配,红色涂装为火箭红和哑光黑搭配。我个人还比较喜欢这种简约风格,相比现款RCR要好看很多,也并不是一个无聊的“大黑车”,整车骑行感受还不错,但是有些装配细节还是有待提升。下面来跟我仔仔细细里里外外的瞧一瞧吧。

弯把以及把立均来自迪卡侬,材质均为铝合金,几乎没有涂装,将黑色调进行到底。

弯把的把横位置为椭圆管型,两侧稍微后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在抓握把横的时候非常舒适。下把位则是常规的小弯把,粗细、Drop值都很合理,弯把整体很硬朗,符合整车的竞技取向。

薄款PU打孔把带虽然在外观上很低调,但是在摩擦力和舒适度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可以比肩百元级Fizik的PU把带,此外,得益于这款把带的材质,打理起来也很容易。

把立并不是常规的圆形,近似梯形的截面让我一度怀疑这只把立有可能是DEDA代工的。L码整车配备的把立长度为110mm,符合大部分此尺码用户的数据要求,如果对把立没有特别的喜好,也可以省去更换的成本。而纯黑色的铝合金把立盖,可能是我拿到车后第一时间就想换掉的东西。

弯把和把立在关键位置均有扭力数据与刻度标志,这也是我很喜欢迪卡侬等大厂的原因,不论你有没有安装、维修基础,都可以方便准确的进行对正、调整角度。但在细节方面,如图所示,纯黑色的把立螺丝在经历几次安装之后,部分涂装已经开始磨损脱落。

全车线管均来自Jagwire,线管与车架的接触位置也有橡胶防擦套进行保护,在细节上体现了诚意。得益于高品质的线管、车架内部走线的角度以及精心的调试,整车变速、刹车手感都很不错。

可能是很多原装整车都存在的“通病”,前端走线比较凌乱,加之法国车“左后右前”的刹车方案,线管的视觉效果并不好。

为了保证最大的可调节范围,很多整车出厂时会留很长的线管,这不算什么大问题,在调整好自己的数据后,可以自行将线管截短至合适的长度。就我个人而言,不论是不是气动车,不论是不是整合设计,前端的线管还是越少越好、越整洁越好。

和很多标配10mm垫圈的整车不同,Van|Rysel EDR整车配备了若干个5mm碳纤维垫圈,可以根据自己的Fitting数据对把立高度进行细微的调整。碗组的喇叭底端配有严密的橡胶防尘圈,在长期使用中能减少尘土、砂石进入碗组内部的风险。

Van|Rysel EDR车架采用HM高模碳纤维和IM中模碳纤维材料混合制作,材料虽然和迪卡侬现款的Van|Rysel RCR车型(Van|Rysel Ultra车架)基本一致,但在碳纤维排布上进行了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动态性能,实际体验来说,这只车架的表现基本可以达到隔壁雷家10R车架的水平,考虑到EDR的售价,性价比还是值得肯定的。

Van|Rysel EDR头管的管型相比现款RCR更加简洁也更加方正,符合当下公路车的主流设计风格,头管两侧宽且平直,与上管下管的连接面极大,前端刚性不错。内走线入线孔在车架下管两侧,整车支持电变内走。

在头管正中央印有低调的Van|Rysel标志,是这辆大黑车中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身份标识之一。

全碳纤维的前叉诚意十足,造型相比现款RCR有着更大的进化,叉肩更宽,为直装式夹器安装孔留足空间。而叉肩在变宽的同时并没有变得更低,为提升Stack值做出贡献。叉脚相比RCR更为纤细,整体的管型设计也有些气动味了。

此外,前叉采用了直上直下的设计,配合叉肩两侧的小倒角,和车头曲线融为一体。并且在叉肩的后部有打平的设计,虽然并不算是Kamm Tail虚拟尾翼,但看起来也很唬人。

前刹车为Shimano R8010直装式夹器,整体结构和R9110一致,配合R8000手变以及Jagwire线管,刹车力道以及手感都无可挑剔,这一代夹器最大支持28C外胎,这也意味着这辆Van|Rysel EDR后期可以更换到更为舒适的28C外胎。

上管是近乎菱形的截面,并采用变径管型,在靠近头管部位印有白色的Van|Rysel字样。上管中部以及后部比较平滑,骑行停止的时候,短暂安放一下屁股不会不舒服。

上管末端印有UCI认证标志,这是正儿八经印在涂装里的,编码可以在UCI官网进行查询,并不是将UCI贴纸贴上去的,讲究。

Van|Rysel老家在法国,对同样成立于法国的UCI(现在搬至瑞士)还是一往情深,现款的Van|Rysel RCR CF(碳架)和RCR AF(铝架)都经过了UCI认证。

虽然有人觉得UCI是阻碍自行车发展的“罪魁祸首”,但毕竟是成立了120年的国际老机构,UCI的影响力还是无法忽视的,经过UCI认证的车,虽然并不意味着性能一定怎么样怎么样,但对消费者还是有很强的说服力。

和整体设计风格相比,下管管型似乎稍显保守,不论是当下流行的Kamm Tail管型或是传统的水滴截面,在这辆EDR上都没有体现。可能气动设计并不是EDR的主攻方向,但四四方方、有棱有角的下管,还是让我“梦回2010”。下管的顶部为哑光黑涂装,有亮光黑Van|Rysel标志,巧妙地利用了光影效果,很巧妙,但很低调。而在下管两侧常规的Logo区域则是一片黢黑,这意味着如果你站在车的两侧,很难分辨这是一辆什么车,识别度略低。

方形的下管一直延伸至五通,为整辆车带来了充满肌肉与力量的视觉效果。前面吐槽方形下管有些过时,如果不考虑风阻等因素,方形下管确实天生自带刚性优势,在横截面、管壁厚度、长度一样的情况下,方形管相比圆形管能承受更大的力。

但是骑行是个动态过程,力的方向也不同,加之现如今人们对空气动力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很多厂商都在积极研发能同时满足重量、刚性、气动以及成本的管型,从传统圆管、方管、子弹截面、水滴截面到虚拟尾翼等等,我们能看到技术与理念的进步。在这一方面,我感觉Van|Rysel似乎特别钟情于方形下管。

2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