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之春》背后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远藤实的所有的歌 《北国之春》背后的故事

《北国之春》背后的故事

2024-06-28 2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河西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的春天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不知季节已变换。妈妈犹在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

  《北国之春》是一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巨大的歌曲。首唱者是日本歌手千昌夫。词曲作者分别是井出博正和远藤实。

  1977年,作词家井出博正接受唱片公司的委托为千昌夫创作一首歌曲。当时千昌夫正在电视上为家乡岩手县做广告,为了突出他所具有的北方色彩,歌曲名先定下了,那就是《北国之春》。

  可是,井出没有去过岩手县,但他想自己的家乡长野县和岩手县差不了多少,都是严寒地区,就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和记忆写了进去。长野县有大片的白桦林,据说是“亚洲最美的白桦林”。井出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失去了父亲,全靠比他大12岁的哥哥进城打工给家里寄钱、供他读书。他想象着如果父亲还活着,一定和哥哥对饮。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歌词:“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

  写完歌词后,井出迫不及待跑到远藤实的家里。远藤实是二战后日本歌谣界代表性的作曲家,曾任日本作曲家协会会长。远藤实一生共谱写5000余首作品,曲风特点是简单明快的曲调中带有淡淡乡愁。远藤实在走廊里站着读完歌词,对他说:“你就喝一会儿威士忌等着吧。”说完,远藤实拿着歌词上了2楼。井出以为远藤实忘了什么东西,不料,才过了5分钟,远藤实就走下楼来,对他说:“曲子创作完了!”

  后来远藤实解释了创作为什么这么神速:“当时我的脑海中鲜明地浮现出故乡新潟的春天景色。我出生在新潟县的贫穷山村,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一到冬天深夜的雪花就会吹进屋里,落在枕边,冷得我直哭。所以迎来春暖花开碧空万里的那种高兴心情也就格外的强烈。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所以曲子一气呵成。”

  词曲都完成了,找千昌夫试唱。千昌夫也联想到了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演唱格外动情。他在电视台正式演唱这首歌曲时,甚至坚持要穿着农民工乡亲们一样的服装演唱。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日本经济腾飞之时,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首歌曲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瞬间引爆销量。1977年出版的单曲《北国之春》,销售量高达300万张,令千昌夫的事业上了又一个高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进入商界,大量投资海内外房地产。可惜踏入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爆破,他也宣告破产。1991年,他重回歌坛,依然为听众带来明朗、抒情的歌曲。

  《北国之春》对中国影响也很大。1979年,于日本乐坛发展的邓丽君将这首风靡日本的曲子交由台湾著名词作家林煌坤填写中文歌词,名为《我和你》:“我衷心地谢谢你/一番关怀和情意/如果没有你/给我爱的滋润/我的生命将会失去意义……我的平凡岁月里/有了一个你/显得充满活力。”

  和邓丽君版重新填词不同,蒋大为翻唱的《北国之春》就是把日文版翻译成中文。翻译吕远是一位著名的词曲作家,代表作有《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八月十五月儿明》、《泉水叮咚响》等。他的词曲结合得尤为贴切。本来《北国之春》歌词第一句直译为汉语就是“白桦、碧空、南风”,不过译者为符合汉语的韵律而加上了形容词,于是就成了如今中国人所熟悉的“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为什么这样翻译呢?吕远曾经撰文说,日语比汉语音节复杂,我们说南风,他们要说“米那米卡哉”,那句19个音的曲调,他们唱起来正合适,我们就得翻译成“白桦之树、蓝色的天、南面吹的风”,这样能跟音乐配合,但听起来就很别扭,好像是城里打工想家想糊涂了,有点说胡话了。于是就得在原词上加一些修辞。“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独木桥自横。”也都是刻意美化的修辞。在第一段的后面是写年底给亲人寄去纪念性的物品,并没有说邮寄的是什么,吕远就根据上文“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按照中国的理解,改成母亲给外出的孩子寄冬衣。另外,原歌词是不押韵的,翻译都改成押韵。这样一改,古雅凝练的中文与优美的旋律完美结合,再加上蒋大为漂亮的音色,使得这首歌一经推出就深受中国听众的欢迎,传唱至今。

  还要说到当时中日关系步入正常化的历史背景,在时代的春风下,蒋大为翻唱的《北国之春》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今天,这首歌曲仍然为人们喜爱和传唱。只是作曲家已逝。2008年12月6日,远藤实因急性心肌梗塞在东京去世,享年76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