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返乡政策有哪些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4-01-21 03: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群团处,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

  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现将《关于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2021年10月29日

 

关于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 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实团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安排,在《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中青发〔2019〕5号)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形势要求,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任务,牢牢立足为党培育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根本逻辑,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以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为统揽,统筹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乡村青年发展,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重点开展助力乡村青年人才成长、助力乡村社会建设、帮助乡村困难学生学业、帮助乡村青年创业就业等工作(简称“两助两帮”),着力将工作成果转化为组织成果和政治成果,促进共青团工作在农业农村领域打开新局面,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建功立业。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框架全面确立、重点更加突出、机制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凸显,形成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具有共青团特色的工作项目和服务品牌,基本实现“县县有组织、乡乡有阵地、村村有能人”的工作格局,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大力量。

  (三)工作原则

  ――坚持融入大局、精准聚焦。积极融入“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大背景、大格局,将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为共青团在农业农村领域打开新局面的重大机遇,带动共青团工作和建设在农村不断增强功能。坚持小切口、大纵深,在党政工作大局下思考共青团应为能为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团的基层组织作用,精准谋划实施重点项目。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既要注重谋划能够适应地区差异的“全地形”项目,也要鼓励和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实施特色项目。提高站位,特别关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脱贫地区,倾斜资源、重点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坚持工程思维、绩效导向。根据工作力量和政策资源,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计划目标,实事求是,务实推进。根据基层实际和青年需求,合理安排工作力度和节奏。坚持绩效适配原则,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定期督导评估项目进度和资源使用效度。

  ――坚持青年为本、育人为要。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和维护农村青年的正当权益。注重为党培养农村青年人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促进农村青少年成才成长、全面发展。

  ――坚持延伸手臂、支持基层。着眼于深化共青团改革,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注重整合项目和资源向基层倾斜。强化县域团属重点青年社会组织建设,广泛培育凝聚一批品德好、能力强、作风硬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不断提升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二、重点任务

  立足共青团实际,遵循乡村经济社会运行机理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落实育人根本任务,聚焦乡村青少年学业、创业、就业需求以及乡村社会建设、人才培养,重点开展“两助两帮”工作。

  重点任务一:助力乡村青年人才成长

  履行共青团育人职责,通过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优秀典型选树等方式,培养凝聚一批农村产业发展青年人才、乡村治理青年人才、乡村公共服务青年人才、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到2023年,力争每个村有1名乡村振兴青年典型;到2025年,每个村有1名以上乡村振兴青年典型。

  ――大力培养本土青年人才。联合农业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整合各类资源,依托“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等平台,围绕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设置培训课程、丰富培训形式,支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两后生”等本土青年熟练掌握农业政策、生产经营技术。支持基层实施“共青团乡村振兴健康服务项目”、“青年基层公共卫生教研实践基地项目”,助力县域青年卫生人才建设。

  ――引导青年人才返乡下乡。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项目,稳步扩大乡村青年志愿者规模,确保70%以上的服务岗位设置在县级及以下地区。深化“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

  ――选树优秀乡村青年典型。建设各级“三农”青年人才库,持续做好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表彰活动,强化过程导向,注重牵动基层。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访选树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典型进高校、社区、企业。推广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活动,树立一批优秀乡村青年典型,做好示范引领。

  ――培养举荐青年骨干人才。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将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纳入培训范围,继续巩固全国、省、市、县四级培养格局。落实推优入党机制,注重挖掘推荐在乡村振兴中志在“三农”、群众认可、成绩突出、示范带动力强的团员青年加入党组织。选拔吸纳优秀青年成为县级团委挂职、兼职干部,推荐为县级团的委员会成员、团代表、青联委员等人选,推动优秀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择优向各级人大、政协举荐青年典型。

  重点任务二:助力乡村社会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广泛整合资源,联动社会力量,谋划实施项目,推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到2023年,实现县域团属青年志愿服务类、文艺体育类组织建设全覆盖,实现“青年之家”建设覆盖80%的乡镇,县域内60%以上乡镇团委至少有1个标志性服务项目;到2025年,力争实现乡镇“青年之家”建设全覆盖,县域内80%以上乡镇团委至少有1个标志性服务项目。

  ――加强“青年之家”建设。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牵引,提升“青年之家”建设水平,广泛开展“青年之家・红领巾学堂”项目,为基层团员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依托;实施社区青春行动,深化共青团参与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服务项目,加强“青年之家”阵地在易地搬迁项目社区配备,建立“共青团+社会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一体化青少年服务力量,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队伍,形成项目菜单,定期开展活动。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支持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等符合当地特色的各类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我和我的家乡”、“跟着主播看中国”、“法律进乡村”等青年网络活动。设计制作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主题文化产品,依托团属媒体矩阵广泛传播。支持基层开展“书海工程”公益项目。

  ――开展青年婚恋服务。打造符合农村青年特点的婚恋课堂、小故事、微电影、短视频等优秀文化产品,总结推广基层团组织开展青年婚恋服务典型经验,抵制高价彩礼等现象,倡导健康文明的婚恋新风。鼓励基层团组织依托“青年之家”、农村道德讲堂等平台,开展婚恋交友、集体婚礼等文明婚恋服务,帮助青年减轻思想压力和现实负担。

  ――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新“保护母亲河”行动运行机制,推动“三减一节”、“河小青”巡河护河和厕所革命。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青少年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重点任务三:帮助乡村困难学生学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关注乡村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长,广泛汇聚社会资源,在教育软环境改善、开阔视野、社会融入、身心健康方面下功夫,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其中,推动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打造不少于2000个“希望小屋”、不少于1000个“童心港湾”。团中央每年资助不少于3万名困难家庭学子,持续支持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对党的朴素感情。

  ――实施新时代希望工程。深耕助学育人领域,努力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助学兴教、健康守护、素质提升、紧急救助、铸魂育人”五大项目,全面融入育人内涵,使新时代希望工程成为提升共青团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的重要抓手。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坚持“扎实推进、稳扎稳打、做实做优、提质扩规”,进一步深化实施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加强常态化服务。利用寒暑假、周末、法定节假日等假期面向农村留守儿童以爱党爱国、科技创新、民族团结等为主题,开展夏冬令营、假日营、周末营等实践活动以及寒暑假爱心托管班。依托各地12355青少年服务阵地,继续开展“青春自护”青少年自护教育系列活动。深入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七彩假期”等关爱少年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实施“青春逐梦行动”――润心培根项目,面向农村地区重大疾病或出生缺陷等特殊困难青少年提供医疗救助及其家庭的就业创业服务。

  ――建设“希望小屋”。组织各级青联在偏远乡村建设包含才艺学习、科学实践、体育训练等内容的“希望小屋”,动员各级青联委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提供软件支持和师资培训等,弥补乡村学校在“第二课堂”教育方面的不足。

  重点任务四:帮助乡村青年创业就业

  遵循县域经济发展规律,以县域团属青年创业组织建设和运营为牵动,广泛整合创业服务项目和资源,实现创业青年组织化、服务载体常态化、工作成效可视化,切实提升共青团服务青年返乡入乡创业工作实效。以地方普通高校乡村困难家庭毕业生、外出务工农村青年、“两后生”等群体为重点,提供精准就业帮扶,提升就业质量。到2023年,实现县域团属青年创业组织建设全覆盖,各级团组织年度联系服务创业青年不少于20万人次;到2025年,县域团属青年创业组织普遍加强,功能较为健全,力争为每个村培养1名青年电商人才。

  ――创业培训。采用“分级组织实施、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创业青年开展培训,分片区举办中国青年创业大讲堂等示范性品牌培训活动,支持各地开展系列特色创业培训活动。推广“数商青年”等系列云课,支持县域青年创业组织以及各领域青年创业者在线学习。

  ――导师结对。力争为每名乡村创业青年骨干、每个县域团属青年创业组织至少分别配备1名创业导师。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创业”专项服务,发挥创业导师作用,采用讲座交流、项目巡诊、市场对接等方式,重点以县域为单位开展创业服务活动。

  ――金融扶持。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57号),指导支持省市县团委与属地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金融产品,优化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依托团属基金会,实施乡村振兴“头雁计划”,整合资金扶持优秀青年创业示范项目。到2025年,团中央在乡村振兴领域直接资助不少于1000个项目,带动各地培养大批高质量创业项目。

  ――电商培育。以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为统揽,通过培训交流、导师结对、资源对接等方式,广泛培育扎根乡村的青年电商人才,促进农产品上行,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就业创业。重点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等活动,凝聚动员网络达人、电商从业青年、高校大学生等群体,围绕绿色发展、老区建设、民族团结、乡村文旅、农民丰收节、定点帮扶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力争全团每年不少于2000场。

  ――展示交流。持续办好“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乡村振兴专项赛会。动员涉农院校、网络达人等各方力量,成立涉农院校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联盟、“青耘中国”直播助农联盟等组织,广泛培育凝聚各类乡村振兴青年人才。

  ――促进就业。以“千校万岗”大中专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计划为抓手,健全团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指导各级团干部尤其是高校团干部与1至3名地方普通高校乡村困难家庭毕业生结对,提供就业指导,推荐就业信息,持续跟踪服务,促进岗位对接和就业精准帮扶。发挥行业团委以及青联、青企协等组织渠道整合岗位资源,遴选优质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互联网平台汇集岗位信息,依托团的组织体系开展劳务合作、劳务输出,拓宽乡村青年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等部门,重点为“两后生”等群体提供职业培训、权益维护、岗位对接等就业服务。

  三、保障机制

  ――建立分类指导机制。从事“三农”工作的共青团干部,要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充分考虑地区客观差异,加强调研指导,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组织开展分片区的工作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和学习借鉴。充分尊重基层实践,支持各地在“两助两帮”框架下创造性开展项目。团中央直接联系一定数量的县级团委,指导省级和地市级团委根据情况分别直接联系部分乡镇、村(社区),面向直接联系区域做好重点支持、调查研究等工作,打造一批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

  ――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把服务乡村振兴摆在全团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跨部门的项目联动和资源整合。团中央层面,依托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青少年发展服务平台,加强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的协同联动。鼓励各级团委优化乡村振兴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压实任务责任,明确工作目标,立足团的优势、发挥团的特色,以项目化、社会化方式推进工作。注重依托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有利于青年返乡下乡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

  ――健全定点帮扶机制。在5年过渡期内,继续落实好定点帮扶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提高帮扶实效。深化东西部团组织结对帮扶机制,调整结对关系,聚焦帮扶重点,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人才交流,推动形成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重点考核内容,充分考虑各地区基础、资源和力量差异,明确绩效目标,量化具体指标,科学设置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各地将工作做细做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