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使命感推动着我往前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近邻科技有限公司 总有一种使命感推动着我往前走

总有一种使命感推动着我往前走

2024-04-12 0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记者走进大连近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佳奇很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记者发现他有着多重身份: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近邻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近邻生物”)创始人;曾深造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科赫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学家。这三重身份完美集于一身,不仅没有让他分身乏术,反而令他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这其中的奥秘实在令人好奇,于是我们走进林佳奇神秘的生物医药“王国”,去探究他的创业秘笈。

 

“情怀+机遇”让他走上创业之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连人,林佳奇小时候的梦想与许多男孩子一样,向往外太空,喜欢火箭和飞机。于是,天资聪颖的他,从大连市育明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于飞行动力学院。上大学后,他喜欢思考,逐渐开始把兴趣转移到生物医药领域,因为他发现研制能够治愈人类疾病的药物像让火箭上天一样具有挑战性。这一次,他打算挑战自我,在人生规划的关节点对自我做一次全新的界定。从此,航空航天界可能少了一名优秀的火箭设计师,但生物医药界却也可能因此迎来了一名注定在世界舞台上闪亮登场的科学家。

按照自己最终选择的兴趣方向和意愿,林佳奇于2005—2012年在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开启了他的生物医药探寻之路,期间,他完成了生物医药方面的硕博学习,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och癌症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结束了麻省理工高校的研究工作后,他进入美国著名企业——强脑科技(BrainCo.)任研发总监,在任期间成功研发出柔性生物传感器产品,并在美国宇航局(NASA)和奥林匹克运动队中推广使用,这一成果还被《时代》杂志评为2019年度百大最佳发明之一。

虽然在国外的生物医药之路走得一帆风顺,2020年,但林佳奇还是选择了回国,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当记者问及他当时选择回国创业时,他把缘由归结于情怀和机遇。他认为是国家多年的培养才造就了如今的自己,如果不能回国效力,将会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并且,如今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他想要抓住这个机遇和风口,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回国内。

提到创业过程中对自己影响至深的几个人时,林佳奇坦言,除了父母的大力支持和爱人在“大后方”的鼎力相助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他便是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负责研究项目时的导师——鲍勃·朗格(Bob Langer)教授。朗格不仅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美国四院院士、药物递送方向的顶级专家,还是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的联合创始人,在波士顿他的关联公司多达40余家。据朗格教授的传记显示,他拥有400多家生物技术、制药、化学和医疗公司的授权或次级授权专利。

正是与朗格教授在一起做研究的经历,给了林佳奇极大的启发和信心,原来科学家也能玩转商业魔方!于是他遵循导师的职业路径,为自己规划出了尝试走一条专业与商业之路结合的新路,并尽力在此过程中扮演好自己设定的每一个角色:商人、科学家、教授!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条极其艰难,也很难完全实现的带有高难度挑战意味的人生之路,然后对于从不服输而又生性执着的林佳奇来说,他却偏偏要去尝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凭借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自身在专业领域多年来的积累,目前,由他创办的近邻生物除在深圳落户外,还在大连和北京接连开设了分公司。

 

“互补+叠加”让公司形成完整产业链

 

近邻生物的企业文化是自由而平等,这是林佳奇在外求学多年、工作多年后,充分研究和吸纳各方经验及实例,归结而成的企业文化精髓。他认为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会让每位员工安心工作,而且更有利于科研上的创新。对于近邻生物这样一家年轻的公司,无疑会让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底层技术,在充分释放员工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基础上更上层楼。

正是基于林佳奇所构建的自由而平等的企业文化吸引,他的核心初创团队才会一直紧紧跟随于他。这个由4名中国科学家组成的初创团队,均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朗格教授的实验室。他们除了共同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爱心,同门之间的情谊也让他们互相之间有更多了解的情感基础,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也因此为团队建设过程中成员间的合作带来互补的优势。林佳奇向记者介绍,他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是载体分子优化设计,而另外三位科学家分别擅长于mRNA疫苗的序列设计、mRNA递送系统的开发以及疫苗生产放大工艺,大家各司其职,保证了公司在每一个关键的核心技术领域都有与之对应的关键负责人,而他们合体之后会形成1+1+1+1>4的效应,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产品链和服务链。

面对多角色、多智能的挑战,林佳奇努力练习着自己的“平衡术”。在他的认知里,他认为不是自己有多么优秀,而是这几重身份在互相叠加后互相促进,协同和助推了个人成长发展的脚步。他认为高校+企业的模式非常好,“产业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源自高校和实验室——这两者的结合一定会产生非常大的叠加效应。”

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在国外的经验为他回国创业提供了参照。谈及国外鼓励大学教授创业,走产业与学术研究、实验成果相结合的道路所带来的好处,林佳奇说:“这可以使双方更了解对方。企业有了创新源泉。高校院所不再是天马行空的创新,一下子就有了对标的产业需求。” 林佳奇在自己教学实践中也引入了这样的做法,他的学生有很多具体的项目就是和自己的公司在合作。而这些在企业项目“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毕业后也往往都还是选择了近邻。林佳奇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实现了他的教学理想,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商业王国拓宽了优秀创新技术人才引入的路径,在自我的身份互证过程中,现实了产学研相互结合和相互促动的双重目标。

当记者问他,在商人、科学家和教授三种身份中,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是哪一个时,他笑着称自己其实最喜欢的角色是工程师,因为工程师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从2020年开始,林佳奇在创立企业的同时也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导师,传道授业解惑,在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心系未来年轻一代的成长,从此他在“双料”工程师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政策+使命感”让他走得更远

 

2020年3月,近邻生物成立于深圳,专注于mRNA药物的研发,研究领域涵盖传染性疾病、肿瘤和蛋白质增强。2021年7月,近邻生物拿到了千万种子+轮投资,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管线的推进和运营。2021年11月,近邻生物在大连高新区成立新公司,并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实验室进行抗原、mRNA序列的设计。至此,近邻生物北京、深圳、大连三足鼎立的架构逐渐形成。其中,除大连理工大学团队以外,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合成所团队入驻近邻生物,主要研发放大工艺和生产产品,而北京的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和北京大学团队主要专事递送系统的开发。有了国内顶尖团队的助力,近邻生物的步伐越迈越大。

把新公司设立在大连高新区内,除了林佳奇本人的家乡情怀外,更得益于大连高新区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发展势头以及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他表示:“在公司创立的过程中,大连高新区给予了科研投入的研发补贴、人才补贴,还给予了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奖励以及启动资金。甚至,在后期为公司规划场地方面也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了解,近年来大连高新区为网罗天下高科技人才,打造高科技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比如2020年出台的《大连高新区集聚创新要素推动“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一文中就明确了对高科技企业及人才的奖励额度。如今,在大连高新区,越来越多像林佳奇这样的青年企业家受惠。

如果说科学家需要的是聪明的大脑,教授需要的是高尚的品格,那么商人需要具备的则是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投资眼光。在林佳奇的眼中,近邻生物不会止步于此,他的商业版图还会进一步扩大,近邻生物王国也会攻下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的一座又一座城池。

被问到下一步还会选择在中国的其他城市的高新区为分公司选址吗?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在任何一座城市,高新区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一方面是高新区面向高端产业,另一方面是它的扶持力度大。他透露,公司团队去年在宁波高新区举办的新材料创新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目前他们已经在跟宁波高新区进行洽谈,未来很有可能在宁波高新区为近邻安下一个“新家”。

采访过程中,林佳奇说得最多的就是希望公司可以尽快研发出属于我们中国的高保护性mRNA疫苗去对抗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他说这是他目前最迫切想去做的事情,也是他们团队的科学家们陆陆续续选择回国的原因所在。

“似乎总有一种使命感在推动着我往前走。”林佳奇说。

博导、科学家、商人都是他的标签,但当我们去探寻这些标签下面的底色,你会发现那是一抹中国红。

(三创中心供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