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物理图 近视

近视

2024-05-01 10: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视(Myopia)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近视分屈光和轴性两类。其中屈光近视最为严重。屈光近视可达到600度以上,即高度近视。

  

目录 1 病因 1.1 近视眼的形成 1.2 近视与遗传关系 2 流行病学 3 近视眼分类 4 临床表现 5 近视的现状及特点 6 真假近视 6.1 什么叫假性近视 6.2 什么是真性近视 7 相关误区 8 近视眼的预防 9 治疗 9.1 矫正近视的方法 9.2 准分子治疗近视 9.3 近视眼,到底该不该做激光手术 9.4 激光治疗近视“四提醒” 9.5 正确配戴镜方法 9.6 近视的屈光手术治疗 10 近视食疗 11 参看 病因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外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失去弹性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

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近视眼的形成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厘米。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5)躺着看书。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因为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看书,使调节与集合(辐辏)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的疲劳。如果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形成近视。

(6)睡眠不足。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睡眠不足是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

(7)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若桌椅太低,使头前倾,脊柱弯曲,胸部受压,眼睛调节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都能使眼睛发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

(8)目前空间的射线的影响。经常看电视,尤其是信号不足,接收率不高的农村地区,没有共用天线,屏幕不清晰,雪花点也多,很易使眼肌疲劳,经常玩电子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当今电脑计算机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过长操作引起眼的干燥和疲劳易引起近视,均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9)角膜弯曲度或晶状体前后面的弯曲度变大,这种情况多为先天性改变,临床上较少见。  

近视与遗传关系

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 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从高度近视遗传的原理与几率

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的男子与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者)的女子结合,子女发病的机会在90%以上。如果与近视眼基因携带者结合,子女可能有半数是高度近视,而同正常视力或中低度近视者结合,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10。

如果是后天形成的生理性的高度近视,对孩子的眼睛健康影响并不大的,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流行病学

目前,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不断下降,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

2004年,教育部作了一个《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在此报告中,我国7至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0%,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目前,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而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至60%,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

目前仅仅中国,就有三分的人近视。目近年来,随着电视及电脑的普及,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我国在校学生视力不良(主要为近视)检出率为: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为22.78%,初中生为55.32%,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77.9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学生近视患者超过六千万,因近视致盲人数三十多万人。 

近视眼分类

1.按照近视的程度

⑴3.00D(300度)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⑵3.00D~6.00D(300度~600度)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600度)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又称病理性近视。

2.按照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3.假性近视眼

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4.混合性近视

往往一个人的近视是由于眼睛疲劳引起的假性近视,导致慢慢的部分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同步,可以这么说,在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的人里面,都是属于混合性近视,目前治疗近视最有效的物理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手术,由于目前手术情况还不太清楚后遗症,故缺点还没有办法说明,优点是见效快。  

临床表现 近视示意图

1.视力减退 近视眼主要是远视力逐渐下降,视远物模糊不清,近视力正常,但高度近视常因屈光间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引起,其远近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伴有眼前黑影浮动。

2.外斜视 中度以上近视患者在近距离作业时很少或不使用调节,相应地减弱辐揍作用,可诱发眼位向外偏斜,形成外斜视。

3.视力疲劳 近视眼患者调节力很好,但在近距离工作时需要过度使用辐辏力,这样破坏了调节与辐揍之间的平衡协调,导致肌性视疲劳症状。其表现为眼胀、眼痛、头痛、视物有双影虚边等自觉症状。

4.眼球突出 高度近视眼由于服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  

近视的现状及特点

近视在发展中国家十分突出,亚洲国家近视发生率在70%-90%左右;美国和欧洲近视发生率在30%-40%,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群都存在近视.。亚洲人比欧洲人更为常见,女人比男人常见(女性是男性的两倍)黑人中近视则较为少见.

另外体质因素方面除遗传外,主要和营养不良有关。眼睛在生长发育期间缺乏某种或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使眼球组织变得比较脆弱,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眼球壁的巩膜容易扩张,从而使眼睛的前后轴伸长而发生近视。多数近视儿童有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的习惯。他们吃的多是精粮和快餐食品,这些食品中缺乏营养物质或营养物质破坏较多。同时他们的膳食中缺乏乳、蛋、奶、鱼、肉、鸡等优质蛋白食品和粗粮食品。缺乏的食物种类越多,总量越大,近视的发生率越高,近视的程度也越高。  

真假近视 什么叫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相对真性近视而言。真正的近视眼是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眼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眼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眼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眼,是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部分调节作用参加。

常见于青少年学生在看近物时,由于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和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引起调节紧张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而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这种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称为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从症状上看都有视力疲劳、远视力不好而近视力好的特征。但假性近视属于功能性改变,没有眼球前后径变长的问题,只是调节痉挛,经睫状肌麻痹药点眼后,多数可转为远视或正视眼。如果按真性近视治疗戴了近视镜片,眼睛会感到很不舒服,因它并没有解除调节痉挛,甚至还有导致近视发展的危险。  

什么是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真性近视临床主要特点为:①近视程度多为中、高度近视,发生、发展时间较长,并且患者眼球外观不同程度的外凸。②真性近视很难自我调整恢复。

我们认为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的最大区别在于屈光间质(角膜、防水、晶状体、玻璃体)的屈光正常,而视轴变长。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近距离视物。  

 

相关误区

近视的误区一 “视力定型”后无须保护

调查发现,目前最重视视力保护的是青少年及其家长,而二、三十岁以上的成年近视患者连续疲劳用眼的情况也更严重。更有甚者,有六十多岁因为大量近距离废眼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近视患者存在用眼卫生的误区,他们认为,视力也会随着身体发育的结束而定型,定型后视力问题就不会再恶化,所以也无须太关注视力保护。实际上视力是不会定型的,根据统计调查由于不注意保护眼睛,过度进行视近性的学习或工作,导致人成年后近视又发生和发展,所以就近视问题而言,几乎不存在“视力定型”后无须保护的年龄。

近视的误区二 眼镜不存在“超期服役”

调查发现,在使用树脂镜片眼镜的公众中,35%的受访者平均1年或更短时间内更换一副眼镜,35.9%的受访者平均2年左右更换一副眼镜,29.2%的受访者每三年或更长时间更换一副眼镜,36.4%的受访者在眼镜用坏的情况下再更换眼镜。

近视的误区三 配眼镜是否去医院无所谓

在调查中,公众对镜片质量的重视程度仅次于验光。有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镜片质量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他们并不知晓如何辩识和保障所购买镜片的质量,超过三成的消费者只将希望寄托在眼镜店和营业员身上。  

近视眼的预防

一般青少年的近视眼,多数属于“假性近视”。由于用眼过度,调节紧张而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如果不及时进行解痉矫治日久后就发展成真性近视。

预防措施:必须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1、培养他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市尺。学校课桌椅应适合学生身材。

2、看书写字时间不宜过久,持续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现在的手持设备还有电脑的使用距离与读书写字差不多,所以也要注意使用时间)

3、写字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减轻学生负担,保证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视力疲劳。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学生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字。写字时间不要过长。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7、看电视时要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看电视时室内应开一盏支光小的电灯,有利于保护视力;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

8、应多吃些含甲种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脏、蛋黄等。胡萝卜含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多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

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补锌最好服用蛋白锌,如新稀宝片。

对近视要分档防治,抓早抓小。 积极矫治和防止深度发展。如果已发生近视,要到医院去验光, 配戴适宜的眼镜。假性近视可采用远雾视法、 推拿操或晶体操以及物理疗法、药物等进行矫治。

9.打羽毛球、乒乓球可防近视在打球过程中眼睛须快速追随羽毛球和乒乓球这类灵活性很强的“小球运动”轨迹变化,这对5~9岁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治疗 矫正近视的方法

1.镜片矫正: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2.角膜屈光性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

3.眼内屈光手术:透明晶体摘除术、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应该指出的是,从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等因素考虑,眼科学界认为对于多数人来说,目前矫正近视的首选方法仍然是配戴框架眼镜。如果患者准备选择准分子激光手术,那么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手术安全性了。

客观地说,目前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与最早使用钻石刀进行的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相比,其安全性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历经10多年大量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在我国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但任何手术的成功率都不可能是100%,就像隐形眼镜容易感染危害视力,而框架眼镜镜片破裂引起的外伤,也是失明的原因之一。对美国《眼科学》杂志文章指出的:此类眼部手术的失败率是1/10,国内多数屈光手术专家持不同意见。当然,良好的手术设备,手术者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还有患者良好的配合,是手术高安全性的基础。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近视眼激光手术也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这些要经过一定时间观察,酌情二次手术;部分人可出现眩光,即夜间将一个光点看成光团、光晕,这可因术后角膜组织间轻微水肿反应或夜间瞳孔较大、其边缘与手术缘靠近有关,随手术后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圆锥角膜在有这种潜质或者手术后角膜过薄的人身上出现;因为注视目标不良,可能出现偏心切削,或因角膜表面水气漩的作用出现中心岛;PRK和LASEK手术后可能有角膜的混浊(Haze)以及长期点用对抗Haze的药物带来的激素性高眼压。LASIK则有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如瓣下异物、角膜瓣移位、溶解,散光有所增加,自觉眼睛干燥等。最严重的是手术眼角膜伤口的感染,虽然极少发生,却是可以致盲的直接原因,所以严格的手术消毒制度和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手术后也应定期检查眼睛,特别注意眼底黄斑区和周边视网膜的变化,做到未雨绸缪。

术后严格用药和复查是重要环节

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不理想或出现并发症,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和复查所致。所以这里特别要请医生注意,提醒病人注意术后事项。LASIK手术后1~2小时后一般眼睛会有酸涩流泪和异物感,两三小时后症状基本消失,倘若眼痛症状很明显,须注意区分是眼部皮肤痛还是眼球痛,如属于后者,应马上找眼科大夫处置,排除感染和角膜瓣移位的可能。手术当日有眼部症状时可闭目休息,不要随意摘掉透明眼罩,切忌用力挤眼,揉眼。次日到医院由医生摘掉透明眼罩并检查视力、角膜、屈光状态,然后在手术后3天、7天、1月、3月、半年、1年分别前去复查。尤其在术后早期,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这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还要嘱咐患者,手术后一周内避免到烟尘较大场所,少吃辛辣刺激食品,眼部不要化妆,避免有水和细小颗粒入眼。不少人手术后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视力,但后来数天却视力有所波动,有的人视力则是逐渐恢复正常,大都两周较为稳定,最终恢复期3~6月。LASIK手术后,可以口服三天抗生素防止感染;还要点用抗生素眼液、激素眼液及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润滑和防干燥的眼液,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在一个月内应少用近距离的精细目力(包括看电脑、电视)。手术后因屈光状态的改变,有人早期会感到视近困难,易疲劳,如果工作学习不能避免,则应多间隔、多眨眼、多休息,一般随时间推移症状逐渐消失。再者要注意一个月内不要游泳,切忌跳水和激烈对抗性运动,以免撞击眼部,造成眼外伤,角膜瓣移位甚至丢失。有眩光症状时,应等症状消失后再夜间驾车。  

准分子治疗近视

据估计,全球近视眼患者至少有10亿,对近视眼的研究已数百年。近年来对近视眼治疗争议最大的要数角膜激光手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由于担心患者的长期安全,政府医疗监督部门正在阻止国家医疗服务系统进行眼部激光手术”。而美国的《眼科学》杂志也指出“此类眼部手术的失败率是1/10,而不是大多数广告上所说的1/1000。”“手术还可能引起并发症,致使病人必须做眼角膜移植手术”。

这些消息在我国也引起一片哗然,引发了关于“眼科激光手术安全性”的火热讨论。一些做过激光手术出现并发症者出来现身说法,一些媒体也报道,“15年前风行的近视眼手术因技术水平有限而留下后遗症,现纷纷返工”。一些医疗工作者出来反驳英国研究部门的说法,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安全性。那么,近视眼激光手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其成功率和安全性如何?远期效果怎样?到底还该不该做这种手术?欢迎大家探讨。

准分子激光手术有多种方式

人们一般说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全称应该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主要包括三种术式:

(1)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方法。目前认为PRK治疗中低度近视、远视及散光安全有效,但因其术后疼痛、屈光回退等并发症,现较少使用。

Lasik图示(科健唯美眼科医院)

(2)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这是目前主流术式。它在角膜瓣下的基质层切削,保持了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的完整,可避免PRK的大多数并发症。特点是拓宽了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术中术后无疼痛,视力恢复快,角膜不遗留斑翳。手术时,先用一种微型刀在角膜上切出一个带蒂的薄层角膜瓣,掀开此瓣,在瓣下行激光切削,然后将瓣复于原位。此可用于低、中、高度近视。LASIK也有角膜瓣带来的缺陷,即角膜瓣皱褶、移位、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散光以及过度切削,造成角膜扩张、圆锥角膜等。对于角膜相对近视度数高而比较薄的患者,使用LASIK也受到限制,但对于角膜瓣足够厚的高度近视患者,还是首选LASIK好。

(3)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是PRK手术的改良术式。用激光或低浓度酒精浸泡角膜手术区,做成一个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上皮瓣下组织,当角膜上皮瓣复位

成都科健唯美眼科医院提供

后,依然要在其表面盖上一片隐形眼镜。LASEK手术后疼痛较PRK明显减轻,加上瓣薄,可以用于角膜厚度相对较薄、瞳孔较大的患者。

LASEK无LASIK做角膜瓣的并发症,缩短了PRK手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轻了疼痛反应及角膜混浊(haze)的程度,但手术中角膜上皮瓣破损和水肿与PRK同,而且手术后视力恢复及屈光稳定速度比LASIK慢。因此主要适用于角膜较薄、职业特点容易发生眼外伤导致角膜瓣移位或其他不宜进行LASIK的患者。

另外前不久,希腊医师Ioannis又率先提出Epi-LASIK的术式。认为Epi-LASIK能综合LASEK和LASIK手术的优点,较好地避免两者的不足,它利用旋转上皮刀在角膜上皮层“做活性上皮瓣”,厚度仅50多μm,而非像LASEK手术那样用酒精浸泡,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角膜厚度的同时,术后刺激症状也很小,发生角膜混浊(Haze)的机会比较PRK少,近视回退发生率低。

并非所有近视眼患者都适合做

一般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可以考虑做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年满18岁以上,有健康心理状态,有摘掉眼镜的愿望;眼部没有活动性眼病;最近两年近视度数比较稳定,每年加深不超过50度;如果配戴隐形眼镜,软性镜应摘去2周,硬性镜应摘去4周以上(可以换戴框架眼镜,才能做手术前检查);经过医生检查,眼部各项指标符合手术要求;假如是第二次手术,LASIK要间隔3~6个月,PRK要间隔1年;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后有远、近视和散光的,也要间隔1年以上;全身无手术限制的疾病。

有下列情况的人不适宜做准分子激光手术:患有眼的急性、活动性炎症,干眼症,眼睑闭合不全,青光眼,白内障,色素膜炎,视网膜脱离,缺血性眼病,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眼病,及下列全身病如:糖尿病,胶原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精神病服药者,艾滋病,有某些疾病影响伤口愈合者或虽符合手术条件但对手术有顾虑或期望值过高的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安全性是公众关注焦点首选仍然是戴眼镜  

近视眼,到底该不该做激光手术 激光治疗近视“四提醒”

第一, 保证安全是首要的。

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手术,而不是雪中送炭的手术。矫正近视眼, 佩戴眼镜已经足够满足生理的需要, 接受准分子治疗是为了更方便、更美观等, 况且手术不可逆, 做了就是做了, 即使不满意也不可能再恢复到没做之前。尤其是接受这种手术的基本都是年轻人, 正处于开创事业之时, 不慎将会影响一生的发展, 千万得慎重选择。

第二, 选对人和选好机同样重要。

有关专家称,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效果在以前主要取决于人的技术, 人的因素可以占到90%, 现在人、机因素各占一半。选对人和选好机同样重要。接受手术时一定要问清是哪位医生做手术, 不要拿自己的眼睛当实验品。有些是省外的专家,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其身份及资格。关于机器的选择, 最主要是把握两点, 一是对同种品牌的机器来说, 新一代的机器总比旧机器好。二是选择当下先进的技术, 不要选择已经落后的技术。

第三, 选择有信誉的医疗机构。

假如不幸手术出了问题, 全国连锁的医院自然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假如有的医疗机构很小, 卷起铺盖就能走的那种, 最好不要选择。

第四, 看术前检查和术后服务。

准分子治疗近视并非人人都可以接受, 必须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确定没有任何禁忌症才能做。假如只是听信一家之言贸然接受手术, 很可能存在隐患。做完准分子手术后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所以不能只是看价格高低, 详细比较一下各个医疗机构的术后服务内容, 选择最完备和最方便实行的。  

正确配戴镜方法

首先需要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医学验光在确保视力准确的情况下戴镜才能起到矫正的效果,否则度数会越戴越深。

(1):总体原则→清晰、舒适、持久阅读。

(2):配镜时,必须患者在场亲自验光后才行!不可以原来的眼镜度数为准,重做一个,切记!

(3):近视镜配镜原则为眼位、调节、集合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最低的度数最佳的矫正视力。

(4):有散光的患者,应近视镜和散光镜都配(小窍门:低于75度顺规生理性散光,未对视觉质量造成影响的,没有视疲劳症状的可以不矫正。顺规散光可以低矫,逆规、斜向散光需足矫)。

(5):装配眼镜时,还要注意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应与瞳孔间距一致;另外,镜框应略有5度左右的向下倾斜,否则易造成单眼不适(包括眩晕)或单眼轻度模糊。

(6):镜片材料的选择→①:玻璃镜片价低、较重、易碎,但耐磨;②:树脂镜片价高、较轻、不易碎,但易磨损。青少年及屈光度中、高者尤为适宜后者。

(7):近视度数发展较快的青少年可以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配戴硬性隐形眼镜(RGP/角膜塑形镜)

(8):眼位、调节功能正常的轻度近视患者只要在眼工作时戴镜,不工作时可取下。中高度患者可长期戴镜。

(9):不管是戴树脂镜片还是戴玻璃镜片的患者最好半年~一年复查一次,以确保所配的眼镜适合目前的屈光状态→这是对学生而言!!一般的患者25岁以上,可2年左右重新复查验光一次。

近视的屈光手术治疗

手术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的方法,按照国际标准,根据手术的部位,可分为角膜手术、晶体手术和巩膜手术共3大类13种。

第一类 角膜手术 共七种 (分为激光与非激光手术)

①超薄LASIK:超薄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超薄LASIK即是把角膜瓣做得更薄的LASIK手术。采用法国超薄角膜瓣制作技术,将角膜瓣厚度控制在100微米左右。对于相同角膜厚度的患者而言,超薄LASIK由于把角膜瓣做得更薄,较普通LASIK保留了更多的角膜基质层,降低了风险,更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兼有LASIK和EPI-LASIK的优点,使手术的适应人群更广,让许多高度数、薄角膜、常规LASIK不能手术的患者也能有机会实现手术摘镜的愿望;对于适合做LASIK的患者而言,如果选择超薄LASIK,将保留更多角膜基质层,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稳定性就更高。目前,超薄LASIK已经成为取代常规LASIK手术的主要屈光手术方法。

②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③EPI-LASIK:准分子激光机械法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采用特制的角膜上皮刀(这种刀切入角膜上皮层后能智能化地停止深入,再自动把角膜上皮层与下面组织光滑分开)制作的角膜上皮瓣厚度仅50—60微米,完全由计算机和全自动机械控制,制作的上皮瓣特别平整。完成激光切削后将上皮瓣复位,手术即告完成。它融合了LASIK和LASEK的优点,术后的视觉质量大幅提高。其远期效果更好、更加节省角膜厚度、提供更大的矫治范围、安全性更高等优势具有非常诱人的临床价值。本技术适合于1600度以内近视及角膜较薄的患者。

④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⑤ICRS:角膜基质内环植入术 

这种手术是在角膜周边部做两个放射状的切口,将两片PMMA材料的环状片段插入角膜基质内。这两个放入角膜内的小片段实际上只有针尖大小,是水凝状物质,手术后患者不会出现任何异物感,而且具有可预测性、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逆性和可调换性的优点。这是一种矫正低、中度近视的手术,也是治疗圆锥角膜最有效的办法,目前正处于临床试用阶段,尚未广泛应用。

⑥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手术的原理为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前表面,即除去上皮层的前弹力层和浅层基质,使角膜前表面弯曲度减少,曲率半径增加,屈光力减低,焦点向后移至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这好比在自己的角膜上磨制一副近视眼镜片一样。因术后疼痛、需长期用药及易回退等原因已逐渐被LASIK替代。

⑦RK: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其原理是通过角膜的非穿透性放射状切口使其周边组织对角膜中央光学区产生张力,从而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曲率半径增大,屈光力降低,焦点后移,与视网膜的位置产生新的相适应,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由于该手术预测性不能十分精确,以及有视力波动,眩光,回退,角膜瘢痕,外伤易致眼破裂等原因,目前已被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所取代。

第二类 晶体手术 共五种 (分为有晶体眼与无晶体眼手术)

有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原理就是在病人角膜缘做一微小切口,把一种特制的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球内的前房或后房内,不磨损角膜,也无需摘除原来晶体,保留患者眼球生理结构的完整性和调节功能。这种手术,实际上是把镜片由戴在眼外移到眼内。而且手术是可逆的,万一不需要这种人工晶体,做个小手术便可取出。该手术效果好,矫正屈光范围大,本技术适合于1300度-3000度超高度近视、300度以上散光、角膜很薄不能实施激光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眼球情况和人工晶体安装的位置可分为3种手术方式:

⑧前房虹膜夹持型(简称ACL) 

⑨前房房角支撑型(简称PCL) 

⑩后房型 (简称ICL) 

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透明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⑾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方法是首先在角膜缘作一个小切口,然后用超声乳化的方法将原来晶体粉碎后吸出,植入经过计算后的人工晶体,可用来治疗白内障合并有近视或远视的患者。Phaco+IOL的优点是手术可同时治疗白内障和近视及远视眼。目前此种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⑿双联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方法是首先在角膜缘作一个小切口,然后用超声乳化的方法将原来晶体粉碎后吸出,植入两只经过计算后的人工晶体,用来矫正极高度远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第三类 一种 巩膜手术

⒀后巩膜加固术 

此手术是应用医用的硅胶海绵、异体巩膜或阔筋膜等作为保护加固材料,加固和融合后极部巩膜,支撑眼球的后极部,阻止后极部的进行性扩张和眼轴进行性延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近视眼的度数。同时,术后形成新生血管,增强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血循环,兴奋视细胞,活跃生物电,提高视敏度。此术适合于控制高度近视的眼轴进行性延长,尤以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球轴长超过26毫米、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发展超过1.00D者有重要意义。

对于屈光手术,不但手术前术者必须严格掌握的适应症,想作屈光性手术的人也应有充分了解手术适应范围与术前注意事项。

(1)受术者年龄应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因为18岁以下眼睛尚处在发育阶段,屈光度还会发生变化;60岁以上可以在作白内障手术的同时用人工晶体矫正屈光不正。

(2)屈光度数稳定在2年以上,尽量排除进行性近视。

(1)矫正视力0.8以上,无其它眼病及眼科手术史。

(2)身、心健康,无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病。

(3)患者自愿接受治疗并能配合。

(4)戴角膜接触镜者需脱镜两周以上再进行检查。

术前还应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散瞳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厚度检查、主观验光、眼压测定、角膜知觉、泪液量及泪膜破裂时间等周密的检查,高度近视还要仔细检查眼底状况,镜片眼内植入性屈光矫治手术还应特别注意房角检查,如已决定行屈光性手术,应明确告诉受术者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屈光性手术毕竟是一种改变眼球原形态的手术,并且出现时间较短,需要不断发展、改善,如不是工作及特殊需要不能戴镜者,尽量不要急于考虑屈光性手术,应首选戴镜、宁晚勿早。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虽然手术过程快捷,痛苦小,但术后的自我调护对术后的恢复、手术的疗效、并发症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引起充分的注意,因术式不同,术后的护理亦有不同。  

近视食疗

1.蛋白质,就巩膜来说,它能成为眼球的坚韧组织。巩膜虽有一定的坚韧性,但在眼的前后径部位仍比较脆弱。肉、鱼、蛋、奶、肉鸡等动物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多进食可加强巩膜的坚韧性。

补充丰富的蛋白质:眼睛的正常功能,衰老组织的更新,损伤后组织的修补,都离不开蛋白质。如果蛋白质长期供给不足,则会使眼睛组织衰老,功能减退,视力减退。

2.微量元素,主要是钙和锌。钙是骨骼,也是巩膜的主要构成成分。钙的含量较高对增强巩膜的坚韧性有重要作用。常见富钙食物有牛骨、猪骨、羊骨等动物骨骼,它们既含钙丰富,又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他如乳类、豆类产品、虾皮、虾米、鸡蛋、油菜、小白菜、花生米、大枣等钙含量也较高。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锌,因此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

注意钙质补充: 缺钙可使眼睛巩膜的弹力减退,晶状体内压力上升,眼球前后径拉长,加上睫状肌也发生细微变化,故容易视力减退,发生近视。

3.注意硒的摄入:有人发现给人注射硒及食用含硒多 的食物能提高视力。含硒多的食品有动物肝脏、蛋贝类及大豆、蘑菇、芦笋、荠菜、胡萝卜等。

4.补充适量锌:视网膜、脉络膜含锌量最高,锌参与视网膜维生素A还原酶的组成后发挥作用,该酶与视黄醛的合成有关,而是黄醛又直接影响到视力。

5.铬与造成视力减退与近视有一定关系,多吃含铬量较多的食物,如牛肉、黑胡椒、糙米、玉米、小米、粗面粉、红糖、葡萄汁、菌类等。铬存在于肝脏、肾脏、血液及脾脏内,是胰脏分泌胰岛素所需的微量矿物质。分解葡萄糖精,从小肠吸收,使血糖值上升,胰脏分泌胰岛素帮助肌肉吸收。

6.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能维持眼睛角膜的正常,防止干燥和退化。维生素A缺乏,不仅角膜易于干燥,而且严重的还会出现角膜软化,不但视力会减退,甚至可致失明。含维生素A的有:肝脏牛奶、黄蔬菜、鳝鱼。

7.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维生素C是眼球晶状体的成分之一,当维生素严重缺乏时,可使晶体变得混浊,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白内障。维生素C是人体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并且有抗氧化的功效。含维C的有:青椒、番薯、草莓。

8.多吃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它能保证眼睛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如缺乏维生素B2,眼睛就会怕光、流泪、发红、发痒;眼睛易疲劳,视力逐渐减退,甚至会丧失视力。

参看 《眼科学》- 近视 《中医眼科学》- 近视 《气功外气疗法》- 近视 《手穴手纹诊治》- 近视眼 人体百科 - 眼科疾病眼 视觉 眼球 纤维膜 葡萄膜 视网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神经 眼睑 结膜 泪器 眼眶 眼镜眼睛症状 流泪 复视 视力障碍 畏光 夜盲 眼痛 偏盲 眼干 眼睑下垂 盲点 红眼 眼睑痉挛 眼胀 眼球突出 视物变形 虹视 眼前发黑 眼睑外翻 眼充血 眼屎多 睁眼困难 眼睛痒眼科疾病 视力丧失 睑腺炎 睑内翻 睑外翻 眼睑闭合不全 上睑下垂 慢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 眼部带状疱疹 沙眼 结膜炎 结膜干燥症 角膜炎 表层巩膜炎 葡萄膜炎 眶蜂窝织炎 眼内炎 白内障 青光眼 角膜溃疡 麦粒肿 霰粒肿 飞蚊症 黄斑变性 视网膜脱离 眼眶寄生虫病 眼外伤 眼烧伤 眼异物伤 近视 远视 散光 老视 斜视 弱视 眼球震颤 视神经乳头炎 眼部肿瘤 眼睑肿瘤 中毒性弱视眼科检查 视功能检查 色觉检查 暗适应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检眼镜检查法 眼压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法 眼电图 视网膜电流图 视诱发电位其它 眼科医院列表 眼科 治疗眼科疾病的药品列表 视目诊病 《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 ICD-10/H00-H59:眼及附器疾病 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 眼和附器疾病 (H00-H59)附器 眼睑 炎症(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 睑内翻· 睑外翻· 兔眼· 睑皮松垂症· 上睑下垂· 睑裂狭小· 黄斑瘤· 眼睫毛 (倒睫、睫毛脱落)泪器 泪腺炎· 泪漏· 泪囊炎· 眼球干燥症眼眶 眼球突出· 眼球内陷结膜 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 翼状胬肉· 结膜黄斑· 结膜下出血眼球 眼纤维膜 巩膜: 巩膜炎 角膜: 角膜炎 (角膜疱疹、棘阿米巴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 雪盲症· 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病变· 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内皮、上皮角膜)· 圆锥形角膜· 干燥性角结膜炎· 电光性眼炎· 角膜结膜炎· 角膜新生血管· 凯-弗二氏环· 角膜老年环· 带状角膜病眼色素层 虹膜及睫状体 虹膜炎· 葡萄膜炎 (中间葡萄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 眼前房积血· 虹膜红变· 永存瞳孔膜· 虹膜根部断离· 虹膜粘连· 虹膜异色脉络膜 无脉络膜· 脉络膜炎 (脉络膜视网膜炎)晶状体 白内障· 无晶状体· 晶状体异位视网膜 视网膜炎 (脉络膜视网膜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层分裂· 眼部缺血综合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病变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渗出性视网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黄斑变性· 色素性视网膜炎· 视网膜出血·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前膜· 黄斑皱褶· 黄斑营养不良·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 扩散状脉络膜视网膜病其他 高眼压症· 飞蚊症·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红眼· 真菌性角膜炎· 眼球痨径路 视神经及视觉径路 视神经炎· 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神经萎缩· 显性视神经萎缩· 视盘玻璃疣· 青光眼· 营养性视神经病变·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眼外肌、运动适应及屈光

斜视: 眼肌麻痹· 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脑神经麻痹 (第三、第四、第六)· Kearns-Sayre综合征 其他: 内斜视/外斜视· 上斜眼· 隐斜视 (内隐斜、外隐斜)· 布朗氏综合征· 狄恩尼氏综合征 双眼运动: 共轭凝视麻痹· 凝视不足· 核间性眼肌麻痹· 一个半综合征

屈光不正: 远视/近视· 散光· 屈光参差/网膜异象症· 老花眼视力障碍及失明 弱视· 自觉型 (视力疲劳、夜盲、畏光、闪光暗点)· 复视· 盲点· 上斜视 (双鼻侧偏盲、双颞侧偏盲、同侧偏盲、象限盲)· 色盲 (色弱、双色色盲、全色盲)· 夜盲 (先天性夜盲症)· 失明/视力低下瞳孔 瞳孔不均· 强直性瞳孔· 相对传入瞳孔缺陷· 艾迪综合征· 瞳孔缩小· 散瞳症· 睫状肌麻痹其他 眼震眼部感染 沙眼· 盘尾丝虫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