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近视相关数据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

2024-07-18 0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的有效性

目前,矫正近视并缓解近视进展的镜片包括双光镜、双光镜合并棱镜、渐进多焦镜、周边变焦镜、微结构设计的特殊光学镜等。见表1。

双光镜、双光镜合并棱镜和渐进多焦镜控制近视主要是基于调节滞后原理,双光镜和双光镜合并棱镜近视控制效果为30.5%~51%,其中双光合并棱镜的近视控制效果稍占优势[23, 30]。渐进多焦镜片近视控制效果为14%~32.7%。视网膜周边离焦设计镜片通过形成周边视网膜的近视性离焦来控制近视,近视控制效果为14%~30%[25]。周边微结构设计的框架眼镜目前有多焦点正向光学离焦(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DIMS)框架眼镜、高度非球面微透镜(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s technology,HAL)框架眼镜、同心环带柱镜设计(Cylindrical annular refractive element,CARE)框架眼镜和点扩散技术眼镜(Diffusion optics technology,DOT)等。目前研究表明周边微结构光学设计镜片,可以明显提高近视控制效果[11-12, 16, 22, 26-28],近视控制效果为21.1%~74%。

评价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有效性多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需要1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光学镜片的真实世界研究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研究结果能给予临床验配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评价近视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大多将单光框架眼镜作为对照,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是评价近视控制效果的主要参数。除了与对照组比较,我们还需考虑到儿童青少年生理性眼轴增长量,相对正视眼近视控制率可能可以作为评价近视控制效果的新指标(图1)。但儿童青少年生理性眼轴增长量的相关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搜集和统计,该数据与年龄、发育高度相关。

3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适应证与禁忌证

3.1 适应证

3.1.1 年龄 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因具备配戴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31],在年龄上尚无明确的限制,对于低龄儿童,应关注配戴安全性。

3.1.2 近视增长量 进展性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量≥0.75 D/年,眼轴增长≥0.4 mm/年)[1]或有近视防控迫切需求的儿童青少年。

3.1.3 近视前期 近视前期的儿童青少年还需更多的循证医学及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3.1.4 其他 其他解决方案无法耐受的近视儿童青少年,或作为其他方案的辅助方法。

3.1.5 依从性 能理解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的作用原理和实际效果,能正确配戴框架眼镜、依从性好,能及时、定期按照要求前往指定机构复诊。

3.1.6 特殊要求 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类型很多,根据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得出的特有适应证,如双光框架眼镜适合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者,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适合调节不足者[32]。

3.2 禁忌证

有生理疾患无法稳定配戴框架眼镜;因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问题,在配戴框架眼镜时造成伤害可能的;不能耐受单焦框架眼镜的屈光参差患者;弱视。

3.3 其他

以下情况需临床医师进一步判断:显性斜视或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等)异常。

4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验配流程

具体验配流程见图2。

4.1 验光

4.1.1 一般情况问诊 ①年龄、性别;②近视初发年龄;③用眼习惯及环境;④家族近视史;⑤眼部病史及全身病史等。

4.1.2 眼部检查内容 ①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②眼底检查;③眼位检查;④眼压检查;⑤眼生物学检查。

注意事项:眼位检查,如存在恒定性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时,建议进行斜视科会诊,需临床医师进一步判断是否适合验配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如存在明显隐斜视时,建议进行全面双眼视检查,包括集合近点、远近融像范围及聚散灵敏度,临床医师根据融像储备能力,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视觉训练。

4.1.3 屈光检查内容 ①客观屈光检查;②主观屈光检查;③调节功能检查;④睫状肌麻痹验光。

注意事项:通常采用调节幅度及调节反应检查评估调节功能。如存在异常,建议进行全面调节功能检查,包括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检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视觉训练。

睫状肌麻痹验光,参照《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32],根据双眼平衡结果进行试戴并给予处方,遵循最大正镜度最佳视力原则,尽量避免欠矫与过矫。

4.2 配镜

4.2.1 选择镜架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与传统眼镜相比,对患者视觉质量和主观感受的影响不同,并且对配戴位置和配戴时长有额外要求。镜架选择应满足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及美观性,最大限度提高患者配戴后的视力、视觉质量,扩大视野,并且能够提供稳定的配戴位置和较长的配戴时长,以保证近视控制有效率。

建议镜架尺寸尽量满足镜架水平尺寸(鼻梁+ 镜圈)-瞳距≤8 mm;原则上镜架垂直尺寸只要符合镜片大小即可,但考虑配戴舒适性,垂直尺寸不建议超过48 mm。

4.2.2 确定眼镜参数 在选择镜架后,进行镜架调的镜架上,精准测量单眼瞳距及单眼瞳高。

4.2.3 宣教 ①适应期:主要表现在中周边及周边视物模糊、视力不稳定等,绝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可以在1周内适应。②戴镜方法:为减少周边视物模糊或不适感,看周边物体时候转动头部,眼睛仍然通过镜片中央视物。③镜片及镜架保养。④建议全天配戴,至少≥12 h/d。⑤复诊:每3~6个月复诊,在配戴过程中出现视物模糊、镜架变形等情况随时复诊。

5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随访流程

具体随访流程见图3。

5.1 取镜检查

取镜时务必核验患者基本信息、镜片信息、镜片屈光度、瞳距及瞳高等,确保无误。进行戴镜评估,检查戴镜状态,注意戴镜位置。进行宣教和复诊交代,包括配戴时长及注意事项。

5.2 复查

建议每3~6个月复查1次。

5.2.1 检查内容 询问与治疗有关的病史、眼部健康检查,戴镜远近视力、客观验光、主觉验光、眼球生物学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调节和双眼视觉功能等,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或眼底检查。

5.2.2 眼镜参数评估 每次复查应对眼镜参数进行评估,包括测量镜片度数、眼镜瞳距及评估镜片磨损程度。检查眼镜架有无损坏、变形,检测镜眼距、前倾角、左右眼瞳高、左右眼瞳距以及与脸部的配适情况。

5.2.3 适应性和依从性评估 每次复查应评估患者对镜片的适应性,如是否拥有清晰视力,是否存在重影等。评价患者的依从性,如每天戴镜时长、复查频次等。

5.3 近视控制效果评价

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家族史、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户外活动时间、近视发病年龄、既往近视进展速度、戴镜时长等,因此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5.3.1 应答良好 近视年增长量不超过0.25 D或近视年增长量下降至少50%。

5.3.2 应答一般 近视年增长量超过0.25 D且低于0.75 D。

5.3.3 应答不佳 近视年增长量达到或超过0.75 D或眼轴年增长达到或超过0.4 mm。

5.4 换镜标准

对于应答良好的儿童青少年可继续配戴该类型镜片,镜片磨损程度较严重时,或瞳距变化较大时应及时更换镜片。如果停止配戴近视控制相关框架眼镜,应在最初的3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监测,以确认近视是否继续进展。如果进展较快应恢复治疗,若进展较慢应继续监测直到确定患者情况稳定。之后每年随访1次,如视力有任何变化,及时就医[33]。对于答应一般或应答不佳的儿童青少年,首先应审视患者依从性后再考虑更换其他治疗方案或选择联合治疗。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已成为临床近视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镜片新设计和种类不断涌现,需要科学循证积累和长时间的临床观测提升更个性化和更精准的近视防控验配。与此同时,近视防控机制的基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进设计更有效特殊光学镜片、临床验配的规范性及视觉的科学保障。期待本共识为临床近视管理提供基本资讯,进一步推进规范科学验配近视防控框架眼镜,保障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

附:国家疾控局综合司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研究表明,近视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易感性。在考虑环境与行为因素、遗传因素和眼进化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重病因的基础上,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一、一级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

(一)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

1.学生用眼行为评价。针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运用《幼儿园和小学1-3年级学生用眼行为评价表(家长版)》(附表1)和《小学4-6年级与中学生用眼行为评价表(学生版)》(附表2)评价幼儿园至高中学生用眼行为,识别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行为因素,如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睡眠不足或社会时差大、读写姿势不良、视觉环境不达标、眼放松行为较少等。

2.评价结果应用。针对具体风险因素,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改变儿童青少年的不良用眼行为(可将附表1和附表2所列内容作为健康教育和行为达标的内容)。

3.以适宜技术增进良好用眼行为。积极开发或利用现有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并应用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合理用眼行为养成。例如,身高坐高课桌椅测量尺(课桌椅调配测量尺)、正确读写姿势挂图、光照监测仪、眼放松操等。

(二)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改善。

1.学校视觉友好环境建设。学校应根据《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GB40070-202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采光与照明环境。各个班级应配备课桌椅调配测量尺,定期测量学生身高范围并适时调整课桌椅。每个教室应根据学生身高范围配备可调节式课桌椅或2-3种型号课桌椅,同型号课桌椅可成列摆放,每学期根据学生身高和坐高对课桌椅高度进行1次个性化调整。按照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学校每月至少调换1次学生座位。多媒体教室宜选择大尺寸投影仪或电脑屏幕。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产品。

2.家庭视觉友好环境建设。书桌摆放应使其长轴与窗户垂直,白天学习时自然光线从写字手对侧射入,避免阳光直射,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lx。家长应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定期调整书桌椅高度。为儿童青少年配备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的台灯,儿童青少年在晚间学习时除使用台灯照明外还应开顶灯。需要网络学习时,宜选择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电子产品,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cm,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cm。儿童青少年卧室不摆放电视、电脑,夜间使用避光窗帘,不开夜灯睡觉。引导儿童青少年在夜间避免或减少暴露在高亮度、富蓝光的电子产品光线下。

3.社区视觉友好环境建设。绿地空间可通过增加户外时间和减少视屏时间来预防或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社区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具备一定的活动设施,适用于开展各类亲子户外活动。居住小区夜晚光环境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除指示性、功能性标识外,居民楼(区)不宜设置广告照明,居住区和步行区夜景照明灯具眩光限值、居民建筑窗户外表面照度最大允许值、夜景照明灯具朝居室方向的发光强度的最大允许值等均应按照《城市照明建设规划标准》(CJJ/T 307-2019)加强规范。

(三)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

1.保证每天2小时和每周14小时的日间户外活动。根据《户外活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推荐内容等级与说明》(附表3),学龄儿童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落实于校内校外。上学日日间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部分,应在周末补上,并达到每周日间户外活动至少14小时。幼儿园儿童提倡日间户外活动3小时,把更多的保育内容放在户外。

2.落实校内1小时日间户外活动。学校上下午各安排1个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强调户外活动,不拘泥于活动形式和内容。尽量在户外上体育课,可将部分室内课程,如班会课等放至户外进行。成立户外活动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户外活动。布置课外体育家庭作业,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班级“护眼小卫士”监督同学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

3.紧抓校外1小时日间户外活动。推荐儿童青少年全程或阶段性走路上学,低年级学生由家长陪同。家长鼓励并积极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完成课外体育家庭作业,周末及节假日和孩子走出户外、走向大自然。学校、家长、学生配合,积极探索开展学生结伴同行上学小组,增加日间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家长陪伴。

4.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从近视防控的要求看,儿童青少年每天应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但从身心健康促进的要求看,儿童青少年应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学校以体育课为抓手,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并将日间户外体育锻炼时间纳入每天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的范围。

(四)师生家长全员健康教育。

1.强化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学校与公共卫生专业机构、高等医学院校等合作,组织教师进行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掌握近视预防知识。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健康教育课、家长会、近视防控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近视防控知识。

2.提高学生眼健康素养。学生每学期应至少接受1次近视防控健康教育课程或主题班会,学习爱眼护眼知识和技能。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近视预防知识手抄报,开展知识竞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近视防控能力。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和掌握的近视防控知识带回家庭,影响家长,发挥近视防控“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倡导学校在各班级培训1名“护眼小卫士”或宣讲员,宣传视力保护相关知识,督促同学课间走出教室。

3.增强家长视力保护意识。家长应主动学习爱眼护眼知识和技能,教育和督促孩子的科学用眼行为,改善家庭采光照明,调整书桌椅高度,纠正“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大手拉小手”的近视防控局面。

4.加大社会支持性环境建设。动员专家走进学校、走向社会,普及科学的近视预防知识,教育家长和儿童青少年识别科学视力矫正措施。专家学者积极编印、出版近视防控健康教育科普资料和图书,制作新媒体健康教育材料。专业机构和学校与社区联合,利用移动健康平台或技术,如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短信服务、电话干预等,推动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与分享,提高健康教育覆盖面和效率。严厉打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

二、二级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

(一)视力健康筛查。

建立视力定期筛查制度,开展视力不良筛查,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规范记录检查内容,建立视力健康信息化管理。注重筛查建档过程的规范性,加强质控,以实行筛查后分级闭环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视力筛查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普及性。

(二)近视预警管理。

及时分析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早期筛查近视及其他屈光不正,动态观察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屈光状态发展变化,早期发现近视的倾向或趋势,建立近视预警模型,制订适用可行的干预措施,减缓近视快速和重度化发展。结合视力筛查和档案建立,对视力正常但存在近视高危因素或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儿童青少年,建议其改变高危行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日间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改善视觉环境。对近视前期者,应当予以高危预警,重点干预,建议到专业机构接受医学验光等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三、三级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

(一)科学矫正近视。

对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指导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检查矫正,如专业检查后确定需要配戴眼镜,家长应遵照医生或视光师的要求给孩子选择合适度数的眼镜,遵照医嘱戴镜,并进行定期随访。

(二)防控近视的重度化和并发症。

对近视发病年龄早或近视发展速度快的儿童青少年,专科医生要对症采用光学矫正、药物矫正或中医药方法减缓近视进展。家长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或视光师指导下选择适合孩子的措施,并遵医嘱使用。对于存在眼底病理改变和其他并发症的儿童青少年,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经专科医生诊治。

四、具体实施措施

(一)抓早抓小,全生命周期实施。

1.实施视力健康管理关口前移。早期发现远视储备量不足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口前移的关键所在。在防控周期上前移,抓早抓小;在防控环节上前移,从治疗前移至预警;在预防意识上前移,对视力健康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将近视防线前移至孕期、婴幼儿和学龄前阶段。增强家长、教师近视防控意识,把婴幼儿、学龄前、小学低年级学段作为近视防控关键环节。

2.推进全生命周期近视防控。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聚焦于孕前、孕期、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等潜在敏感期,降低各时期生物、环境与行为风险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影响。从孕前、孕期和围产期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时监测健康状况,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早产等发生风险,以减少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风险。落实《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向家长普及儿童眼保健科学知识,引导家庭积极主动接受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开展健康指导,3岁前不接触电子屏幕,学龄前儿童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规律睡眠。在学龄期,提倡每天校内、校外各至少1小时户外活动,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充足规律睡眠。从全生命周期实施近视防控,能够实现近视防控关口前移,改善全生命周期视力健康。

(二)防治结合,全人群与重点人群策略并重。

1.全人群策略。儿童青少年近视普遍易感,必须采取全人群策略防控,开展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增加日间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建设视觉友好环境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做好全人群一级防控。

2.重点人群策略。根据近视分期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近视快速发展的风险。对于视力正常且远视储备量充足者,防止远视储备量过早消耗。近视前期防控主要目标为减缓近视发生。低度近视要控制近视进展,而高度近视要防止出现眼底病变并降低致盲风险。

(三)示范引领,强化防控和干预过程与效果评价。

1.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构建政府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卫生机构监测、学校主导、家庭配合、学生主体的六位一体的综合防控策略。各级疾控机构依托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和适宜技术试点平台,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工作,指导协调相关方面落实有效的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作为主要抓手,实现多病同防。

2.注重过程与效果评价。各级疾控机构要定期开展学生视力监测工作,深入分析历年监测数据,将监测发现的主要学生健康问题和建议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基于实施性研究方法,从理论向实践进行转化和应用,可推进干预行动的实施与传播。进行过程与效果评价,引入实施性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如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过程和效果指标及其采集方法(附表4),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全面评价干预行动的可及性、有效性、应用性、可持续性,系统性地评估儿童青少年近视公共卫生综合干预的实施成效。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蔡司公司第三次联合发布主题为“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的《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以下简称“《趋势报告》”)。

《趋势报告》主要内容

此次报告突出医疗场景,覆盖1500余组家庭、15家医疗机构、及28位眼科专家,诠释对近视精准防治的新认知,解析近视精准防治发展新趋势,为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可行的近视防控行为指导,助力构建近视精准防治新生态,帮助提升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水平与公民眼健康素养。

《趋势报告》发现,造成儿童近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家长在近视防控认知方面仍存误区。60%的医生观察到,当家长首次关注视力问题时,孩子近视度数已发展至100度以上。由于大部分家长关注孩子视力问题时间较晚,加之筛查环节尚未有效发挥作用,影响了早期预防效果。

在谈及近视防控的目标时,58%的家长都期望能够通过干预手段实现近视度数下降。但实际上,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哪怕是进行手术,也只是矫正了屈光状态,使眼睛能看得清楚,但并没有治愈近视,也没有使近视度数下降,更不要使用干预手段实现近视度数下降。因此,帮助家长树立合理的防治预期,提供贯穿近视精准防治全流程的专业科普教育迫在眉睫。

小提示

在↑视觉健康顾问公众号窗口回复

以下数字还可获取更多:

1---领取近视防控资料一套

2---近视防控指南

3---专家科普(回复专家名字:王宁利、魏文斌、王凯、

瞿佳、吕帆、褚仁远、杨智宽、石一宁......)

4---国家高度关注近视防控视频

5---爱眼护眼歌

6---眼保健操教学视频

7---硬镜护理教学视频

8---商务合作

9---视频号科普

10---领取视功能检查PPT课件 等关键词,即可查阅更多干货内容。

更多护眼秘籍:进入眼视光学苑

往期推荐

►眼健康同行都收藏的眼科视光学习资料库

►瞿佳《中国近视临床诊疗手册》

►低AC/A、高ACA、正常AC/A临床处理,视觉训练及视光实践!

►王雁教授主译《视觉与眼科医学简史》

►刘祖国院长主编《中国干眼临床诊疗指南》正式出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与干预+近视防控100问......

►王宁利《中国青光眼临床诊疗手册》

►眼视光·新技术实用全书(眼球结构、眼屈光学、检影,视功能、弱视、接触镜、视觉训练、加工......)

眼视光同仁加微信分享交流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更多专业资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