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信运营商行业研究报告 电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运营发展前景分析 2023年电信运营商行业研究报告 电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2023年电信运营商行业研究报告 电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2024-07-08 05: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电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运营商所处的电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和收入均较快增长。2022 年电 信业务收入完成 1.5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0%,保持自 2014 年来较高增长水平。全年电信业 务总量完成 1.75 万亿元(按上年不变单价计算),同比增长 21.3%。2019 年 9 月三大运营商 先后取消不限量套餐,电信业务单月收入开始稳步提升,增长原因主要包括业务量的持续增 长、降费幅度减缓、政企业务逐步起量等。

1.1.电信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电信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业务为矛,传统业务为盾。新兴业务的增收作用不断增强, 表现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2.4%,带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5.1%。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移动 数据流量、语音(固定+移动)、短信为主的传统业务继续发挥基石作用,收入同比增长 1.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 66.8%,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1.2%。

1.1.1.新兴业务为矛

新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业务在内的新兴数字 化服务高速发展,2022 年共实现新兴业务收入 3072 亿元,同比增长 32.4%,在电信业务收 入中占比 19.4%(同比增长 3.3%),促进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5.1%,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贡献 率达 64.2%。其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 118.2%、58.0%、 24.7%、11.5%。

1.1.2.传统业务为盾

传统业务继续发挥基石作用。固网业务增速平稳。2022 年完成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 入 2402 亿元,同比增长 7.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 15.2%(同比下降 0.1%),拉动电信业 务收入增长 1.1%。 移动业务增速缓慢。2022 年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 6397 亿元,同比增长 0.3%,在 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 40.5%(同比下降 2.9%),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0.1%。 语音业务收入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2022 年完成语音业务收入 1364 亿元,其中固定语 音业务收入 201 亿元,同比下降 9.5%,移动语音业务收入 1163 亿元,同比增长 0.8%,扭转 了 2021 年的负增长情况。两项业务合计占电信业务收入的 8.6%,同比下降 0.8%。语音通话 属于 2G 和 3G 网络时代传统业务,受社交 APP(微信)冲击,业务收入持续萎缩。

1.2.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1.2.1.电话用户总规模保持增长

2022 年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 18.63 亿户,同比增长 3933 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 数 16.83 亿户,同比增加 4062 万户,普及率为 119.2 部/百人,同比增长 2.9 部/百人。固定 电话用户总数 1.79 亿户,同比下降 128.6 万户,普及率为 12.7 部/百人,同比减少 0.1 部/百 人。

1.2.2.宽带业务用户稳步增长

2022 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为 5.9 亿户,同比增加 5386 万 户。其中,100M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 5.54 亿户,同比增加 5513 万户,占总用户数的 93.9%(同比提高 1.0%);1000M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 9175 万户,同比增加 5716 万 户,占总用户数的 15.6%(同比提高 9.2%)。

1.2.3.物联网用户数量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量

2022 年 8 月,物联网用户数量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22 年三大运营商拥有蜂 窝物联网终端用户 18.5 亿户,同比增长 32.0%,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 1.61 亿户,物联网用户 数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物联网终端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达 52.3%。

1.3.电信业务量维持增长

1.3.1.移动互联网流量维持两位数增长,DOU稳步提升

2022 年移动互联网流量为 2618 亿 G,同比增长 18.1%,但增速自 2018 年高点以来持 续放缓。2022 年移动互联网月接入流量稳步提升,12 月移动互联网流量 236 亿 G,同比增 长 13.4%;当月 DOU 为 16.2GB/户,同比增长9.9%.

1.3.2.移动短信业务量和语音业务量增速放缓

2022 年我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 6.4%,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7%。我国移 动电话用户净增 4061.33 万户,移动电话通话时长 2.3 万亿分钟,同比增长 1.5%。

1.4.网络基建逐步推进

1.4.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5G投资增速小幅下降

2022 年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实现电信固定资产投资 4193 亿元,同比 增长 3.3%。其中,5G 投资额达 1803 亿元,占全部投资的 43%,同比降低 2.5%。

1.4.2.网络基建优化升级,全光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2 年我国光缆线路长度达 5958 万公里,新建光缆线路长度 469.9 万公里,同比增长 8.6%;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 10.7 亿个,新增 5315 万个,同比增长 5.2%。其中,光纤接 入(FTTH/O)端口达到 10.3 亿个,新增 6534 万个,同比增长 6.8%。

1.4.3.5G网络建设继续推进,网络覆盖能力不断增强

2022 年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为 1083 万个,新增 87 万个,同比增长 8.7%。其中 5G 基站达 231.2 万个,新建 5G 基站 88.7 万个,同比增长 61.5%。5G 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21.3%,同比提高 7.0%。

1.4.4.IDC布局与数据处理能力不断强化,机架数量持续增长

运营商作为数据信息交换、计算、储存的关键载体,近年来持续加大 IDC 投入。同时, 运营商加强自身算力建设力度,2022 年自用 IDC 机架数同比新增 16 万个。2022 年中国联通 对外可用机架 36.3 万个,同比增长 17.1%。预计 2022 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对外可用 IDC 机架分别为 51.5、45 万个,同比增长分别为 9.57%、10.57%。运营商对外提供的公共基础 算力规模达 18E1Flops2。三大运营商致力于提高网络、连接、算力、数据、安全等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为新型数字化服务的奠定基础。

2.电信运营商经营向好

2.1.运营商经营稳健,营收增速拐点已于2020年出现

2022 年中国联通实现营收 3549 亿元,同比增长 8.3%,营收增速创近 9 年新高。 2022Q1-Q3,三大运营商营收合计 13484 亿元,同比增长 10.3%。其中,中国移动实现营收 7235 亿元,同比增长 11.5%;中国联通实现营收 2640 亿元,同比增长 8.0%;中国电信实现 营收 3610 亿元,同比增长 9.6%。 由于 4G 网络带来的增量的用户数在 2018 年到高点,而 5G 网络当时尚未普及,三大运 营商营收增长低点均于 2019 年出现。随着 2019 年下半年 5G 增量市场的打开,运营商营收 增速均实现了企稳提升。三大运营商均已于 2020 年恢复营收增速正增长。

2.2.运营商盈利状况改善,净利润增速拐点已于2021年出现

2022 年中国联通实现利润 204 亿元,归母净利润 73 亿元,同比增长 15.8%,扣除非经 营性损益后,净利润规模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3。2022Q1-Q3,三大运营商归母净利润合计 1299 亿元,同比增长 12.0%。其中,中国移动实现净利润 985 亿元,同比增长 13.3%;中国 联通 68 亿元,同比增长 20.4%;中国电信 245 亿元,同比增长 12.0%。 运营商净利润增长受收入端和成本端两方面因素影响。收入端受通信周期制约,4G 周期 尾声导致无线上网流量增长见天花板,因此 2018-2019 年收入增长放缓,随着 5G 周期开 启,2020 年营收增速转正,拐点出现。成本端受折旧摊销费用和经营维护成本的刚性支出影 响。本轮 5G 资本支出周期高点或在 2022 年左右出现,未来 5G 资本开支的下降会降低其产 生的折旧摊销费用,运营商存在利润修复的预期。

此外,5G 周期运营商推行共享基站政策,节省资本开支,提升资本开支利用率,同时降 低折旧摊销费用,有助于增加利润空间。5G 建设由四家运营商合建两张网。中国移动与中国 广电共建共享 700MHz 5G 网络,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 5G 和 4G 基站。2022 年,中 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 5G 共享基站已达百万,占全球 5G 基站总规模的 30%。4G 共享基站达 110 万站。通过 5G/4G 共建共享,累计节省投资超 2700 亿元,节约运营成本每年超过 300 亿元,减少碳排放每年超 1000 万吨。

2.3.移动用户数数正增长,移动用户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移动用户市场竞争格局自 2019 年以来逐渐稳定,用户转移成本变高,运营商已形成用户 规模壁垒,进入存量博弈时代。2022 年 12 月,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数合计 16.86 亿户,同 比增长 5.4%。其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新增用户 0.34 亿户、0.14 亿户、 0.38 亿户。2022 年 12 月,三大运营商 5G 用户数达 10.95 亿,总体 5G 套餐渗透率为65.0%。其中,中国移动 6.14 亿户,渗透率 63.0%;中国联通 2.13 亿户,渗透率 66.5%;中 国电信 2.68 亿户,渗透率 68.5%。5G 渗透率提升主要来自存量客户转化,中国移动凭借用 户基数优势在移动用户市场占据绝对优势,5G 用户渗透率小幅低于其他两家运营商,仍具提 升空间。

2.4.DOU持续增长,ARPU稳步回升

三大运营商近 10 年 DOU 保持增长。2022Q1-Q3,中国移动 DOU 达 13.6GB/户/月,同 比增长 10.6%;2021 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DOU 分别达 12.6(+34.0%)、 12.70(+30.9%)、11.08(+28.5%)GB/户/月。2022Q1-Q3,中国移动 ARPU 达 50.7 元/户/月,同比增长 1.2%;中国电信 ARPU 达 45.5 元/户/月,同比增长 0.2%。自 2015 年提速降费提出后,虽然用户流量使用量增加,但流 量单价降低,导致运营商移动 ARPU 持续下降,直到 2020 年见底,2021 年开始企稳回升。伴随 5G 渗透率提高,流量使用量增加,ARPU 有继续改善预期。

2.5.宽带业务保持温和增长

2022 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分别为 2.7、1.0、1.8 亿户,同比增长 13.3%、5.3%、6.5%。运营商提供的家庭宽带业务不仅包含传统的上网宽 带,也包括全屋智能和高清视频监控等智慧家庭服务,助力宽带业务收入较快增长。宽带综合 ARPU 逐渐提高。2021 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宽带 ARPU 分别较 2020 年 +0.7、-0.2、+1.5 元/户/月。2022Q1-Q3,中国移动宽带 ARPU 为 34.8 元/户/月,中国电信宽 带 ARPU 为 46.6 元/户/月。

2.6.产业数字化发力,云计算业务高速增长

2022Q1-Q3,中国移动 DICT46收入为 85 亿元,同比增长 4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11.05%;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达 531.5 亿元,同比增长 29.9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 22.20%;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收入达 856.32 亿元,同比增长 16.5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 26.06%。 2022 年,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首次突破 20%,创新业务收入占比 达到历史新高。创新转型成果显著。联通云继续翻倍增长,2022 年实现收入 361 亿元,同比 增速达 121%;2022Q1-Q3,天翼云收入继续保持翻番增长,CloudOS 仍是未来重要的发展 方向;2022H1,移动云收入高速增长,达到 234 亿元,同比增长 103.6%,央企国企上云项 目超 1100 个,移动云向业界第一阵营加速前进。

2.7.电信运营商重视股东回报,股息率较高

三大运营商重视股东回报,近 4 年股息率逐步提高。2023 年 3 月 8 日,中国移动 A 股、 H 股股息率分别为 4.50%、7.47%;中国联通 A 股、H 股股息率分别为 1.66%、4.87%;中国 电信 A 股、H 股股息率分别为 4.50%、7.92%。 中国移动 2023 年计划以现金方式分配利润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 70%以上;中国 联通 2022 年合计分红金额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 76.2%;中国电信 表示 A 股发行上市(2021 年)后三年以内,每年现金分红逐步提升至当年归母净利润的 70% 以上。

3.运营商的职能、电信服务属性、网络周期建设和资本开支情况

3.1.电信运营商的产业计划职能

电信运营商在我国具备产业计划职能。运营商通过资本开支和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定价 权,组织协调通信基建各大环节,比如:基站、服务器、交换机、光纤、光模块等,进行下一 代技术攻关和量产,保证每一代通信网络建设的效率和时效性。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以直接或 间接形式为通信全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3.2.电信运营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电信运营服务具备准公共产品属性。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在 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或不充分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在消费方面表 现出较大程度的溢出效应,它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消费中具有竞争性(或争夺性、对抗性、相 克性),竞争性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后减少了他人消费的特性;二是消费中的排 他性(或排斥性),排他性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具备可阻止他人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特性。

电信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因为对于处于同一区域的用户来说,用户 A 在使用电话或网络 服务时并不会排斥用户 B。用户 A 在接受电信服务时并不排斥用户 B 的使用,也不排斥用户 B 获得利益。然而,电信服务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因为在同一区域内,随着用户人数增 加,运营商需要提供的设备、人力、维修维护等资源会增多,那么成本会进一步增加,由此导 致在条件有限的前提下,接受电信服务的人数时有限的,即只有一部分人享受电信运营服务, 它在非竞争性上表现不充分。比如在大型集会活动现场,由于基站信道数量固定,无法保证每 人使用一条信道,那么会导致部分用户无法使用网络服务的现象。电信运营服务具有非排他性 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所以它属于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的基本问题涉及它的有效供给,供给模式和定价。科技进步带来新技术和有 效供给,创造了需求,运营商根据个人业务、家庭业务、政企业务和新业务的多样需求,提供 不同的供给模式和定价水平。2012 年-2014 年三大运营商流量单价大约在 100-250 元/G,高 昂的定价抑制了流量使用量。2015 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提速降费,运营商承担重要社会责 任,响应相关要求,用户资费开始明显下降。2017 年三大运营商分别推出不限量套餐,资费 大幅下降;2019 年由于经营压力,三大运营商陆续取消不限量套餐,降费幅度趋缓。2022 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同比下降超 10%,运营商面向脱贫户、老年人、残疾人 等特殊群体实施精准降费。

提速降费政策具备深远的社会意义,虽然监管层通过提速降费等政策压缩了运营商的利 润空间,但它大幅降低了我国消费互联网领域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利于 互联网创业者推出创新型商业模式,并降低社会生活生产总成本,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

3.3.3G到5G快速迭代

20 世纪 90 年代 2G 的出现和 21 世纪初 3G 的产生,带动移动用户数量和流量使用量快 速增长。2009 年 1 月 7 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 3G 牌照,这标志着中国迈入 3G 时代。进入 3G 时代后,电信运营商通过降低资费和提高推广,为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奠定 了基础,与此同时拉动了居民在信息服务业的消费。 2013 年 12 月 4 日,工信部为三大运营商发布 4G 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均获得 TD-LTE 牌照。由于运营商通常会提前一年启动基站建设,自 2012 年起,运营商资本 开支连续 4 年同比增长超 10%,随后下行。

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 5G 商用牌 照,中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与 4G 时代不同的是,运营商从 2019 年才开始小规模进行 建设,2020 年为规模建设元年,运营商资本开支同比增速 11%,而 2021 年后增速回落至个 位数,运营商资本开支或表现为温和增长趋势。由于资本支出的刚性和收入增长的周期性, 运营商在资本支出高点之后,近两年有利润修复的预期。

3.4.运营商资本开支周期是通信行业景气度先行指标

数据显示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周期是历史上通信行业景气度的先行指标。3G 和 4G 牌照 的发放都带来运营商资本开支的大幅提高,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以直接或间接形式为通信全行 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获得收入、研发、激励的资金来源,资本开支的提高 带来行业景气度提升,某种程度上表现为通信行业指数的上行。2009 年 3G 牌照发放,同年 通信行业指数上涨 93.0%;2013 年 4G 牌照发放,2013 年、2014 年、2015 年通信行业指数 分别上涨 45.3%、35.9%、115.5%;2019 年 5G 牌照发放,同年通信行业指数上涨 30.5%。

通信行业产业链竞争相对充分,不同环节投资比例差异较大,产业链上难以出现技术革新 的持续受益者,因此不利于行业巨头公司的形成。3G 和 4G 时代为了追赶国外网络建设水 平,我国网络技术生命周期比较短暂,短期技术切换加剧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摊销的波动,使 得行业创新承受较大压力,通信行业体现出显著的周期性。此外,国内 5G 建设投入高峰期为 2020 年-2022 年,2023 年之后或开始回落。电信运营 商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可能进入下行区间,行业景气度或存在风险。5G 后周期的需求增量来 源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何将实体经济和 5G 相结合并创造新的产业需求是通信行业未来 面临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若能带来相应爆款应用则有望解决该问题。

4.运营商身处数字经济和国企改革的交汇处

4.1.数字经济政策回顾和解读

2021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 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更加完善。 2022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最近四年中央经济会议均 提到“数字经济”相关内容。2019 年和 2020 年两届会议明确“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2021 年会议提到“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2022 年会议重提“要大力发展数字经 济”,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产业政策重点。

2022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 确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 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 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 势。 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 划》),《规划》提出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 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 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 国际“两个环境”。

4.2.运营商在数字经济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4.2.1.运营商的业务转型

运营商早期发展受益于 C 端市场。20 世纪 90 年代 2G 的出现和 21 世纪初 3G 的产生, 促进了移动用户数量和流量消耗量快速增长,建设经营网络基建的运营商享受到了来自 C 端 市场的第一波网络红利。近年来,拥有强大的渠道、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高价值的数据资 产和全方位的产业整合能力的运营商均将产业数字化业务视为第二成长曲线,因为在充分享 受 C 端市场红利后,运营商受益于 B 端市场的程度更高。 电信运营商在业务转型前扮演甲方角色,侧重 C 端市场时,凭借投资资源获得频谱优势 和牌照壁垒,上游包含网络设备供应商(行业集中度较高,呈现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系统 集成商(设备系统集成商和应用系统集成商),下游以个人用户为主,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营 销服务和语音流量套餐等。业务转型后,侧重发挥规模效应,多业务线条经营,以 B 端为主 力增长点。

4.2.2.规模效应助力运营商提升盈利水平

运营商通过近 20 年的经营和资本开支投入获得了巨大的用户基础、稳定的政企客户、广 泛的全国网络覆盖和庞大的数据积累等。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扩大生产规模会引起经济效益 增加,是长期平均总成本具备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企业的成本包含固定成本和可变成 本。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可变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企业利 润上升。基于已投入的固定成本,降低单位成本是运营商发展创新业务的盈利之道。运营商长 期以来的资本开支带来了优质的资源积累,依托已具备稳定现金流的个人业务,电信运营商 开拓 B 端市场的运营策略是提升资源利用率,在业务规模扩张中用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获取 利润,边际成本递减带来的规模效应有助于运营商通过已有积累资源提高盈利能力。

4.3.国企改革和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引导央企价值回归,2022 年以来政府频繁出台重要政 策。 2022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紧紧围绕提高效率激发活力做深做实市场化机制,更加精准强化科技创新激 励,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和瘦身健体,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因企因地因业分类改革,全 面深化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

2022 年 11 月 21 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 2022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需要对中国特 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点任务深入系统思考。要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 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2022 年 12 月 15 日至 16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 心竞争力。会议提到“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023 年 1 月 5 日,国资委召开央企负责人会议,进一步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为 “一利五率”。会议明确,2023 年央企“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 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 GDP 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 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 4 个 指标进一步提升。

4.3.1.一利五率考核指标解读

央企经营指标体系考核标准一直在动态调整,从 2018 年的“一利四率”到 2020 年的 “两利三率”,2021 年调整为“两利四率”,2023 年最新升级的指标为“一利五率”。一利五 率与之前的两利四率相比,主要变化为:1)不再要求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只保留 利润总额增速高于 GDP 增速;2)新增考核两项指标,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进 一步提升;3)继续强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两项指标的提升,并保持资产 负债率稳定。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对央企考核体系进行动态调整,考核指引强调 重视现金流、研发和产出效率,降低对利润表和绝对资本投入的关注,有助于推动运营商高质 量发展。新增指标①净资产收益率要求的是资产盈利能力的提升,这是明确的市场化考核信 号;新增指标②营业现金比率要求的是收入质量的提升。两项指标将来若改善,市场对国企 的定价或向上。

2023 年 2 月 2 日,证监会召开 2023 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科 学性有效性。深刻把握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体制机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 素,推动各相关方加强研究和成果运用,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 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央企价值重估有利于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 功能的发挥。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电信运营商处于数字经济和国企改革的交点,是数字经济 向 B 端市场渗透的龙头,值得持续关注。

5.运营商与人工智能

近期,ChatGPT 和 AIGC 等人工智能技术热度居高不下,新技术刷新市场认知,运营商 也在探索利用相关技术和加强算力网络建设以满足未来巨大的算力需求。 2023 年 2 月 18 日,中国电信宣布已全面布局大模型技术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 关注产业版“ChatGPT”并已具备相关技术研发基础,初步具备文章续写、主题写作、同义 句生成、多轮对话和长文本摘要等能力,旨在打造面向电信领域的产业版生成式技术的端到端 产品化能力。借助现有的数据资源,结合 AI 的能力,针对企业客户生产运营的场景提供类似 ChatGPT 的智能化服务。

5.1.运营商是算力网络建设先锋

一方面,ChatGPT 大模型可作为工具用来改进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另一方面,ChatGPT 等大模型的运行和服务离不开算力和网络支撑,运营商提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运营服 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三大运营商将探索发展机会,加强算网融合建设。人工智能 的发展对信息管道和算力网络的承载能力与体验要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 业带来了良机。 中国移动:构建泛在融合算力网络。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引领算力网络从概念原型进入产业实践。深化“4+3+X”5数据中心布局,推进移动云“N+31+X”6建设,加强 云网、云边、云数、云智融合发展;推进覆盖全国的云专网建设,加速中心、边缘、端侧算力 的高效协同,实现“入网即入云”;丰富多样化算力资源,联合头部企业推进社会算力并网纳 管,满足不同场景的算力需求。

中国联通:优化“5+4+31+X”7资源布局,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 渝、鲁豫陕重点区域,提升算力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持续丰富云产品品类,服务多地数字政 府政务云建设和央企数字化转型。 中国电信:围绕“东数西算”工程需求,加快新增枢纽能力建设,围绕全国一体化大数据 中心布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条件,持续完善“2+4+31+X+O”8算力布局,通过 构建云、边、端协同的层次化算力服务体系,打造融合创新的算力基础设施;围绕算力中心进 行网络重构,推动流量由“南北向”为主向“南北向+东西向”转变,持续完善陆海空天全域 的立体化、广覆盖、高性能网络布局;推进云网一体化智能调度,实现网络资源按云所需、网 络调度随云而动。

5.2.海外运营商转型人工智能企业

2022 年 11 月 10 日,韩国最大电信运营商 SKT(SK Telecom)宣布将通过把 AI 与广泛 的连接技术相结合,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家 AI 企业。其在韩国本土的竞争对手 KT 也发表了类 似的公司转型目标。2021 年 SKT 的业务部门已被划分为固定和移动通信、媒体、企业、 AIVERSE(AI+Universe)和互联智能。为了实现新的愿景,该运营商计划运用 AI 来改进业 务流程和推出新型服务,并积极投资 AI 技术企业以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2023 年 2 月 8 日,SKT 表示已将世界上第一个韩语版本的 GPT-3 应用于其产品“A.”。 该运营商准备采用“长期记忆”技术来进一步升级“A.”。这项技术可以记住旧信息并将其用 于对话,以及可理解文本、照片和语音等复杂信息的“多模态”技术。除了自主开发技术外, SKT 还将在语言模型(例如:ChatGPT)和基础技术等领域促进与不同公司的合作,并于年 内在韩国正式推出“A.”。SKT 的迅速转型表明运营商在人工智能时代拥有敏锐嗅觉和竞争优势。我国运营商同样 在探索布局人工智能技术,运营商是人工智能时代国家队代表,新技术有望为运营商带来新 的增长动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