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

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

2024-07-10 1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因工程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其标志是第一例重组DNA基因工程菌生产的凝乳酶在奶酪工业的应用。

  2010年,全球已有29个国家批准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

  目前全球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油菜、棉花、大豆、玉米、西红柿、马铃薯、甜瓜、番木瓜、甜椒、甜菜、西葫芦、转牛凝乳酶基因工程菌、转基因面包酵母菌等。其中转基因大豆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70%以上。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美国食品市场约有九成的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系有6种,主要特性是抗除草剂和高油酸。但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孟山都公司商业化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40-3-2。

  我国目前是第六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花。在中国境内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共4种:棉花、西红柿、甜椒和矮牵牛。

  那么,转基因大豆是否安全呢?这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首先,来看一看转基因食品在商业化以前,需要进行哪些安全性的评价,这样就能知道转基因大豆到底是否安全。

  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对现代生物技术食品采用实质等同性的评价原则。在1996年FAO/WHO召开的第二次生物技术安全性评价专家咨询会议,提出了实质等同的评价原则:①转基因食品与现有的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②除某些特定的差异外,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③与传统食品没有实质等同性。实质等同性的评价原则,是目前世界各国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在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对待:

  第一,与现有食品及食品成分具有完全实质等同性。若某一转基因食品或成分与某一现有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那么就不用考虑毒理和营养方面的安全性,两者应等同对待。

  第二,与现有食品及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但存在某些特定差异。这种差异包括:引入的遗传物质是编码一种蛋白质还是多种蛋白质,是否产生其他物质,是否改变内源成分或产生新的化合物。新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考虑外源基因的产物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特异性食用历史等。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针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差异和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目前,经过比较的转基因食品大多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与现有食品无实质等同性。如果某种食品或食品成分与现有食品和成分无实质等同性,这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不安全,但必须考虑这种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

  (一)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的评价主要针对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灰分等与人类健康营养密切相关的物质。根据转基因食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营养的主要成分,还需要有重点的开展一些营养成分的分析。例如,转基因大豆的营养成分分析,还应重点对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进行分析,一方面,这些成分是一些对人类健康具有特殊功能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是抗营养因子。其实,几乎所有的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抗营养因子,这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防御的物质。目前,已知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凝集素、芥酸、棉酚、单宁、硫苷等。

  转基因食品是否因为插入了外源基因而产生毒素,或者插入的外源基因产物对人体产生毒理学效应是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已知的植物毒素约1 000余种,绝大部分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属于生物碱、萜类等有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物碱和萜类植物。如千里光碱等双稠吡咯烷以及金雀儿碱等双稠哌啶烷类生物碱是强烷化剂,具有强烈的肝脏毒性,并有致癌、致畸作用。

  在人类食品植物中也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剂、溶血剂、神经毒剂等。到目前为止,自然界共发现四类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和酸性蛋白酶抑制剂。这些蛋白酶抑制剂在抗虫基因工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豆科植物产生相对较高水平的凝集素和生氰糖苷。植物凝集素(Lectin)在食用前未被消化或加热浸泡除去,可以造成严重的恶心、呕吐和腹泻。如果生食豆类和木薯,其生氰糖苷含量能导致慢性神经疾病甚至死亡。

  在通过对基因序列数据库EMBL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的SWISSPORT的查询中,共发现毒蛋白1 458种。对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检测,主要是用传统的毒理学检测方法,包括外源基因产物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等。目前,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的是1983年由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标准,该标准的最新版本为2003年修订的。

  (二)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评价是安全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食物过敏是人类食物食用史上一个由来已久的卫生问题。全球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史。

  在儿童和成年人中,90%以上的过敏反应是由八类食物引起的: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一般过敏性食品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如通常都能耐受食品加工、加热和烹调操作,可以抵抗肠道消化酶的作用等。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具有这些特性的物质并非都是过敏源。

  早期,对转基因食品过敏性评价,是采用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会与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一起制定的一套分析遗传改良食品过敏性树状分析法。用该法分析了含巴西坚果高甲硫氨酸贮藏蛋白2S清蛋白的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原拟作为改良的动物饲料。在对3位过敏病人的皮肤穿刺试验中,证明为阳性,进一步证明这种转基因大豆的潜在过敏性。孟山都公司也用这种树状分析评价抗除草剂草甘膦大豆40-3-2的潜在过敏性,结果发现转入大豆的EPSPs酶与已知过敏源无明显的序列同源性,在模拟的哺乳动物消化系统中很快被消化降解。随着认识的成熟,目前主要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转基因植物来源食品食用安全评价指南》国际标准附件中提出的过敏评价方法。

  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外源基因插入而导致的非期望效应、加工过程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影响等方面。总之,在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遵循了以下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substantial equivalence)、预先防范(precaution)的原则、个案评估的原则(case by case)、逐步评估的原则(step by step)、风险效益平衡的原则(balance of benefits and risks)和熟悉性原则(familiarity)。

  二、安全性评价后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

  在了解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后,再来谈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是孟山都公司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在发放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前,我国需要对其安全性做全面的评估。例如,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要求孟山都公司根据我国安全管理的要求,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价试验资料,并要求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涉及安全的关键指标,在我国权威的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性验证试验。最后,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对验证试验结果和孟山都公司提交的安全性评价试验资料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分析,在确认安全后,由国家管理部门发放安全证书。目前,该转基因大豆已经获得了阿根廷、巴西、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安全证书。

  虽然,就目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技术而言,还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如缺乏系统的过敏性评价技术方法和非预期效应的检测方法。但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也是不断进步的,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防范措施也是不断完善的。因此,转基因大豆在经过了目前的安全性评价后,可以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并不能保证将来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因为转基因技术如同其他新出现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取决于利用的目的和方式。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农作物,使其自身可以对病虫害产生抵抗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生物农药,在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了降解的时间和对人、畜的毒性;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家畜和家禽,使其对病害的抵抗力增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动物内源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对饲料的利用率提高,脂肪生成减少,瘦肉增加,可以杜绝抗生素、激素和违禁药物的使用。因此,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生产的环境,提高食品的营养,消除食品的污染源,在改善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