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完整过程及抓包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路由器抓包命令 ARP完整过程及抓包分析

ARP完整过程及抓包分析

2023-06-08 1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RP完整过程及抓包分析 1、ARP协议概念

ARP(地址解析协议)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协议。由于OSI将网络分为七层,IP地址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MAC地址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彼此不直接通信。在通过以太网发送IP数据包时,需要知道先封装第三层和第二层的报头。但由于发送数据包时只知道目标IP地址,不知道其MAC地址,而又不能跨越第二、三层,所以需要地址解析协议。

2、ARP应用:

ARP是解决同一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映射关系。

3、ARP工作流程(以Ping命令演示) PC1:6c:5b:90:d0:74:0c PC2:74:ee:2a:e2:0c:4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pc1在本地ARP缓存表检查是否有pc2的MAC,若没有则发送广播给在同一网段的所有PC,若有则将pc2的MAC封装到数据包中发送。 b、在同一网段中的所有PC检查pc1的IP地址是否与自己相匹配,若匹配,则将pc1的MAC地址与IP地址(映射关系)放到本地ARP缓存表中,并将自己包含自己MAC地址的响应包发送给pc1(单播)。 c、pc1收到响应包后将对方MAC地址与IP地址(映射关系)放到自己的ARP缓存表中。

4、抓包过程

a、打开wireshark工具并抓包 在PC1上打开cmd,并输入ping 192.168.1.159 -t(PS:我这里PC2的IP是这个 ‘-t’表示让它一直ping),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使用过滤器过滤,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如下图是抓到的一个ARP请求包,该包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出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如图是抓到的第二个ARP请求包,该包是单播方式发出去的。(PS:该包表示,是定时向 ARP 缓存条目中的主机发送点到点(单播)的 ARP 请求报文,假如在 N 次连续超时时间过后,都没有收到对应主机的 ARP响应报文,则将此条目从 ARP 缓存中删除),图中帧长为42小于以太网最小帧长,这里不是无效帧,因为在wire shark抓到本机发出数据帧的时候,还没下发到网卡进行填充,因此长度是42,不足以太网最小帧长,但是从网卡发出去的肯定是填充后并加上4字节的FCS的以太网帧,满足64字节的最小帧长约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如图4.5图是ARP响应包,该包通过单播发送出去。PS:图4.4图中帧长为60小于以太网最小帧长,这里不是无效帧,该帧未加上校验码4字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ARP欺骗原理(ARP后到优先)

a、假设我们有三台PC接在同一交换机上,分别为pc1,pc2,pc3 pc1:IP地址:192.168.1.23 MAC地址:BB-BB-BB-BB-BB-BB pc2:IP地址:192.168.1.33 MAC地址:CC-CC-CC-CC-CC-CC pc3:IP地址:192.168.1.55 MAC地址:DD-DD-DD-DD-DD-DD b、pc1与pc2相互通信,向交换机发送广播。 c、pc2和pc3接收到广播,pc2单播回复给pc1,此时pc3进行ARP欺骗,告诉pc1,自己是pc2。 c、诉pc1,自己是pc2。 d、由于ARP后到优先的特性,让pc1认为pc3的MAC就是要找的pc2。 e、这样就变成了pc1与pc3通信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