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碑可能是“招魂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路口南无阿弥陀佛石碑 “南无阿弥陀佛”碑可能是“招魂幡”

“南无阿弥陀佛”碑可能是“招魂幡”

2024-06-05 16: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京日报报道】昨天,本报《》的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市民们的强烈兴趣。这7块石碑到底是何来历?记者一鼓作气,遍访南京文博专家,终于得知这7块“南无阿弥陀佛”碑的真实身份是用石头刻成的“招魂幡”,是佛教中“扬幡招魂”之意。

原是七块“招魂幡”

鼓楼区建设局高局长向记者介绍说,发现石碑的明城墙和外秦淮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里原先是一片5万平方米的棚户区。近千米长的城墙根下,住着582户老百姓。许多老百姓直接倚着城墙搭建房屋。从2002年开始,政府先后投资了1.6亿迁走住户,整治环境,他们拆掉这些违章搭建后,这些石碑才被发现。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专家知道石碑的存在了。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为保护南京明城墙免遭拆毁而上书毛主席的金琦先生,1956年5月以后曾担任石头城一带明城墙文物抢救工作的负责人。当年他就知道这些碑的存在。金老认为,这些石碑呈长方形,上刻云纹、下覆莲花,中间刻“南无阿弥陀佛”,完全是按照古代“招魂幡”的样式摹刻的,因此毫无疑问是代表佛教中“扬幡招魂”的含义。

为谁招魂看年代

那么这些石刻“招魂幡”到底是在为谁招魂呢?年逾八旬的金老说:“这有两种可能,关键是看石碑的年代。”

如果石碑是明朝旧物,那么当是朱元璋筑城时下令镶嵌的。金老告诉记者,明代城墙是国家重要的军事设施,有专人沿途巡视。任何私人对城墙进行改动都是绝对禁止的,若私自在城墙上嵌7块碑那更是死罪难逃。因此镶嵌石碑只能是皇帝下令的。石头城一带地势险要,修建明城墙时死伤最多。此处嵌碑也许是朱元璋为死在城下的筑城军民所立的永久“招魂幡”。金老还认为,“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楷书字体也非常接近明代的风格。

而如果石碑是明朝以后镶嵌的,那么就有了另一种观点。金老介绍,史料记载,清凉门建成后就几乎没有使用过,后来干脆封死了。以后这里成了外秦淮河上的一个船码头,码头聚集了人气,石头城下日益繁荣起来。当时这里曾经有一座寺庙,不远处还有一个专门杀牛的屠宰场。由于此处佛教气氛浓厚,在城墙上嵌上石刻“招魂幡”或许是屠夫认为可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

祈祷之意有先例

市文物局精通佛教的一位文保专家表示,自己倾向于金老的前一种说法。他告诉记者,石头城这段城墙有许多奇异的地方,1957年,一个民工就是在这段城墙上不小心跌断了一块刻有“怀宁县”的城砖,断开处掉出个古怪的核桃大小的小人头来。有人猜测是祈祷平安吉祥的信物,有人猜是烧砖人的嬉戏之作,也有人猜是当时劳工对大明皇帝劳民伤财的诅咒。明代南京是佛教盛行之地,在公共建筑中加上佛教的东西,以表达祷祝之意就更多了。例如建邺区双闸街西端修建于明朝用于灌溉防洪的双道闸门,文物部门在其最下端就曾发现在那里立有一个佛像(现被埋在10米深的地下),应当是取佛教祛魔镇怪之用。“因此,这些‘南无阿弥陀佛’碑应该是朱元璋筑城时为死者祷告招魂的。”这位专家说。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编辑 晨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