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距离近的成语,形容距离近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距离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形容距离近的成语,形容距离近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距离近的成语,形容距离近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024-04-19 2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形容距离近的成语

1一衣带水 [ yī yī dài shuǐ ]

解释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出处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2交头接耳 [ jiāo tóu jiē ěr ]

解释 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出处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3千里迢迢 [ qiān lǐ tiáo tiáo ]

解释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

4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5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6不远万里 [ bù yuǎn wàn lǐ ]

解释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7天各一方 [ tiān gè yī fāng ]

解释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出处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8若即若离 [ ruò jí ruò lí ]

解释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9天南地北 [ tiān nán dì běi ]

解释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出处 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10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解释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处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11咫尺天涯 [ zhǐ chǐ tiān yá ]

解释 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出处 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12垂手可得 [ chuí shǒu kě dé ]

解释 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13朝发夕至 [ zhāo fā xī zhì ]

解释 早上出发;晚上到达。

出处 唐 韩愈《鳄鱼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14触手可及 [ chù shǒu kě jí ]

解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15近在眉睫 [ jìn zài méi jié ]

解释 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样。也形容事情紧迫。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16一箭之地 [ yī jiàn zhī dì ]

解释 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

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17眉睫之内 [ méi jié zhī nèi ]

解释 形容近在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18比肩而立 [ bǐ jiān ér lì ]

解释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19天涯比邻 [ tiān yá bǐ lín ]

解释 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

出处 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摩肩擦踵 [ mó jiān cā zhǒng ]

解释 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21比肩并起 [ bǐ jiān bìng qǐ ]

解释 比:并列,紧靠。肩并肩地一齐起来。形容接连不断到来。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22亲密无间 [ qīn mì wú jiàn ]

解释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23步步为营 [ bù bù wéi yíng ]

解释 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现常用来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稳扎稳打。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24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释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25形影不离 [ xíng yǐng bù lí ]

解释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26至高无上 [ zhì gāo wú shàng ]

解释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27千山万水 [ qiān shān wàn shuǐ ]

解释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出处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28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29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0唇齿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解释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31寸步不离 [ cùn bù bù lí ]

解释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出处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32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33遥遥在望 [ yáo yáo zài wàng ]

解释 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34路远迢迢 [ lù yuǎn tiáo tiáo ]

解释 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鲁迅《彷徨 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35碧空万里 [ bì kōng wàn lǐ ]

解释 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出处 权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休息与娱乐》:“冰峰林立,白云徜徉其间;碧空万里,与皑皑白雪上下辉映,幻化流转着七彩光芒。”

36天真无邪 [ tiān zhēn wú xié ]

解释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37无论如何 [ wú lùn rú hé ]

解释 不管怎样。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宋崇义》:“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

38随踵而至 [ suí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39相去无几 [ xiāng qù wú jǐ ]

解释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出处 钱钟书《围城》:“斜川的将略跟一般儒将相去无几,而他的诗即使不是儒将做的,也算得好了。”

40擦肩而过 [ cā jiān ér guò ]

解释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41身远心近 [ shēn yuǎn xīn jìn ]

解释 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42八荒之外 [ bā huāng zhī wài ]

解释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43寸步千里 [ cùn bù qiān lǐ ]

解释 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出处 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44身遥心迩 [ shēn yáo xīn ěr ]

解释 犹言身远心近。

出处 元·王德信《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迩,恨不得鹣鹣心翼,邛邛并躯。”

45不可侵犯 [ bù kě qīn fàn ]

解释 不能侵凌触犯。

出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可侵犯。”

46一牛吼地 [ yī niú hǒu dì ]

解释 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出处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47一箭之遥 [ yī jiàn zhī yáo ]

解释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48八九不离十 [ bā jiǔ bù lí shí ]

解释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出处 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49天涯若比邻 [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解释 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出处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