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纪念堂楹联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趵突泉名人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楹联赏析

李清照纪念堂楹联赏析

2024-07-05 1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楹联丛话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除了有以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为首的泉水资源,漫步景区内,还随处可以看到历代名人雅士留下的匾额和楹联。匾额、楹联集中展示了造园者与游园者的才情与心境,丰富了园林的人文内涵。2014年,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获中国楹联协会颁发的“中国楹联名园”称号,为全国首家。

本期推文,我们共同欣赏趵突泉景区内李清照纪念堂的楹联。

李清照纪念堂

作者:郭沫若

位置:李清照纪念堂大门

时间:1959年8月书

释读:李清照纪念堂位于漱玉泉北,1959年始建,1980年重建,1999年扩建。纪念堂大门是一座勾连搭卷棚歇山顶式门楼,门楼通过半壁围廊,花墙透窗同正厅相连接。大门匾额上的“李清照纪念堂”六个大字,是1 9 5 9 年郭沫若专门题写的。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出身于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相传,李清照故居就在柳絮泉附近,清初著名诗人田雯就曾写过《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1959年3月济南市博物馆成立,办公地点设在趵突泉景区。当时济南市博物馆馆长是著名学者、书法家姜守迁,副馆长是学者、书画家郑亦桥。市博物馆成立后,拟在柳絮泉附近的丁公祠创设李清照纪念堂。丁公祠建于清末,是尚志书院的一部分,祭祀清代名宦、曾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1959年8月初,适值郭沫若到济南,市文博部门借机请郭沫若题写匾额及楹联。郭沫若欣然同意,挥笔写下了“李清照纪念堂”几个大字。

一代词人

作者:郭沫若

位置:纪念堂入口

时间:1959 年 8 月书

释读:“一代词人”四字,取自1959年8月3日郭沫若手书七绝《题济南李清照故居》。全诗为:“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飘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李清照纪念堂“一代词人”匾、“传诵千秋”匾都是取自这首诗。

词人,指擅长作词的人;一代,泛指一个时代。“一代词人”点明了李清照的词人身份,高度肯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故又有“宋词”一说。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著名词人有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北宋词坛以婉约派为正宗,婉约派上承晚唐五代绮丽词风,多写男女之情、离愁别绪、个人遭际,形式上讲求音律,遣词造意婉转曲折,含蓄蕴藉。宋代词人多属此派,风格各异,未可一概而论。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 5 首,另存疑1 0 余首。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传诵千秋

作者:郭沫若

位置:纪念堂入口

时间:1959 年 8 月书

释读:额匾上的“传诵千秋”四字,取自1959年8月3日郭沫若手书七绝《题济南李清照故居》。传诵,辗转传播诵读;千秋,意指千年,形容时间很长。“传诵千秋”,即称赞李清照所作的易安词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为世人传诵近千年,并会一直流传下去。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词人称三李;

宋代有二姬。

作者:舒同 撰并书

位置:漱玉堂内

释读:“三李”,指李白、李煜和李清照的并称,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流行性与影响力的异代同姓著名词人;“二姬”,指李清照与魏夫人的并称,均为宋代长于词作且成就较高之才女。明末清初云间派诸子将李白、李煜、李清照并称为“词坛三李”,基于“三李”时代、身份、词风的隔代相通与相异互补, 将“ 三李” 尊为唐宋词最佳典范。词滥觞于唐朝,发展至两宋才登峰造极。李白写过很多著名的诗,还写过同样经典的词,其中最有名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萧声咽》两首词,被宋代学者黄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词既有婉约的风格特点,对后代婉约一派影响深远;又开豪纵词风,成为豪放词之滥觞。李煜词,其题材上的开拓则给宋代词人以启示,“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清照词继承和发展了唐五代词和北宋婉约词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既有李白词的婉约本色,又有李煜词的恣放特点。

南宋朱熹在《游艺论》中将李清照与魏夫人并称:“本朝能词妇人,惟有魏夫人、李清照二人而已。”明朝文学家杨慎,在其《词品》一书中也说:“李易安、魏夫人,使在衣冠之列,当与秦观、黄庭坚争雄,不徒擅名于闺阁也。”魏夫人即北宋女词人魏玩。魏玩是北宋宰相曾布之妻,因夫贵初封瀛国夫人,后封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魏玩著作颇多,以诗词见长,其词多写悠闲情怀及风光景物,清丽婉约,意境感人。

漱玉堂

作者:郭沫若

位置:漱玉堂

时间:1959 年书

释读:匾额上的“漱玉堂”三字,是郭沫若于1 9 5 9 年专门题写的。漱玉,形容泉水倾泻在石头上的声音,清脆有如敲击玉石,语出自西晋文学家陆机《招隐诗》“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句。

使用“漱玉”一词作为堂号,源于李清照创作的词集《漱玉集》。《漱玉集》,又名《漱玉词》。据《宋史·艺文志》载,李清照曾给后人留下《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可惜已经遗散,现存仅有后人整理的《漱玉词》辑本,约五十首。

今李清照纪念堂前的泉池,因位于李清照故居附近,亦名“漱玉”,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采)有后主遗风。

作者:郭沫若撰并书

位置:漱玉堂

时间:1959 年 9 月书

释读:1959年8月初,郭沫若到济南,市文博部门借机请郭沫若为筹建中的李清照纪念堂和辛弃疾纪念祠题写匾额及楹联,郭随即应允。不久即为两处名胜各题联一副,并著文《题联两副》,发表于同年9 月2 日的《光明日报》上,略述两副对联的撰写经过,并简要说明联语内容和历史情由。其中,便有这一副对联。

李清照故居在大明湖的南岸、趵突泉的一侧、柳絮泉畔,“垂杨深处”即指柳絮泉,上联讲的是易安故居的环境。下联中,《漱玉集》是李清照的词作辑录,《金石录》是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遗著。高宗建炎三年( 1 1 2 9 ),《金石录》刚初具规模,赵明诚不幸罹疾身亡,李清照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她花了两年时间对遗稿做最后的笔削整理,才得以完成。《金石录》与欧阳修的《集古录》齐名,是值得千古传诵的金石学巨著,古时人们甚至称金石学为“欧赵之学”,这里面也少不了李清照的辛劳。“后主”即指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李煜和李清照是我国诗词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婉约派作家,其词作风格有相似之处。明末清初韵学家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因李煜早于李清照,故称李清照“有后主遗风”。在这副楹联中,郭沫若用精练的语言勾勒出李清照故居所处的环境特点,突出了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及诗词特色,可谓是切中肯綮。

溪亭

作者:蒋维崧

位置:溪 亭

时间:1980年书并悬挂

释读:溪亭,原是指临溪水的亭子。此亭取李清照词“常记溪亭日暮”意,命名为“溪亭”。

李清照青年时期曾创作过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回忆在溪亭那个地方,驾船游湖的经历。词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全篇虽无写景,却是处处有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这一小令所描绘的场景,有人认为是描写易安旧居附近的景色,溪亭是易安旧居附近的景亭。李清照忆其少时,于泉溪之上,日暮泛舟溪亭,沉醉不归之趣事,肆意洒脱,娱心悦目。

梁燕语多终日在;

蔷薇风细一帘香。

作者:李清照诗句,魏启后书

时间:1998年

位置:溪 亭

释读:栖于梁头的燕子不停地喃呢;蔷薇花经风一吹,满屋香气。唐高骈《山亭夏日》有“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句。细,轻柔。

这副楹联中的词句,出自李清照的七言绝句《春残》。诗曰:“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诗句大意是:暮春时节为何苦苦思念故乡?病中无力梳妆每恨头发太长。梁间燕子整天叫个不停,微风掀动帘儿送来蔷薇花香。“春残”一直是诗人们借景抒情、吟咏怀人的主题,暮春花残,总是容易让人心神感伤。这首诗是南渡之后所作,描写了李清照在暮春时节病中思乡的愁苦心情,把思乡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后两句故意把这种凄苦的哀思置于一幅清丽欢快的背景中,诚如王夫之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具有很深的感染力。此联为李清照晚年所作的思乡之句,其意与李清照故乡的“溪亭”颇为相合。

叠翠轩

作者:蒋维崧 书

位置:叠翠轩

时间:1980年9月书并悬挂

释读:叠翠,即层叠的翠绿色,原指层叠的山色,这里用来指芭蕉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叠翠轩的环境打造即取李清照词意,轩前种植有李清照喜爱的芭蕉和海棠。同时,通过离披漫展、堆青叠翠的芭蕉叶,比喻一首首李清照的诗词万年长青。叠翠轩东面回廊墙面嵌有数十方碑刻,为启功、欧阳中石、魏启后等当代书法家书写的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借物抒怀曾提到芭蕉。李清照词《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上阕从视觉入手,阔大的蕉叶,一片片伸展着,布满庭院,借芭蕉展心,反衬愁怀永结的心绪;下阕从听觉入手,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思念故乡的深情。自唐代起,“雨打芭蕉”这一自然景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意象,出现在各种文学、书画及音乐作品中。全词篇幅虽短,但意境含蓄蕴藉,语言明白晓畅,韵律参差错落,手法多样,运笔轻灵,情思沉切,体现出李清照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特点。

清音万代,名泉漱玉;

独步千秋,居士易安。

作者:季羡林 撰 ,陈梗桥 书

位置:叠翠轩

时间:1999 年书并悬挂

释读:清音,轻柔的声音,常借指水流声。名泉漱玉,即漱玉泉,李清照的文集亦名“漱玉”。漱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金代《名泉碑》、明代《七十二泉诗》、清代《七十二泉记》中均有收录。独步千秋,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可以流传千古。居士易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对联中,既有对李清照故居环境的称赞,又有对李清照文学成就的高度赞扬。上下联中,巧妙地嵌入了李清照的文集名及李清照的号,又嵌入了意指流传时间久长的“千秋万代”,可谓精妙。

静治堂

作者:苏 轼(集字)

位置:后院静治堂

释读:静治,犹言无为而治,宋代苏轼有“古来静治得清闲”的诗句。“静治堂”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莱州做知州时题写的斋名。

李清照少年时代随父亲居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来嫁给了宋代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祖籍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生于钟鼎官宦之家,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赵明诚2 1 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志同道合,恩爱美满。大观元年(1107)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与李清照归青州故居,广求古今图书、遗碑、石刻。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建炎元年(1127)起知江宁府。建炎三年(1129)移知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赵明诚病死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度过了颠沛流离、凄凉悲惨的晚年生活。静治堂内陈列有李清照不同时期生活的四组蜡像,展现了李清照曲折的一生。

济南泉水,洛下园林,

间气英华钟韵语;

故国前尘,归来梦影,

偏安文献让遗嫠。

作者:启功 撰并书

位置:后院静治堂

时间:1990年书并悬挂

释读:济南的泉水、趵突泉畔的园林,精粹人物间世而出,专长于诗词;远离家乡、归来无望,珍藏的文献俱留给了未亡人。洛,通泺,即泺水,借指趵突泉一带。间气,旧谓英雄豪杰上应星宿,禀天地特殊之气,间世而出。英华,指精英华彩,亦指美好、精粹的人或物。韵语,押韵的语句,指诗、词、曲等。偏安,谓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而苟安于一方。嫠,寡妇。

1127年,金军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1129年,赵明诚刚去世。紧接着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第二年三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离京自建康(今江苏南京)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

颠沛流离中,李清照保存下来两部重要文献。一是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 二是为偏安一隅的宋朝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实录》。《哲宗皇帝实录》由蔡京主持编写于徽宗大兴党狱之际,它叙典章,述文献,大致能保存历史真相,对后世修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李清照于兵荒马乱、辗转流离中,所收藏文物丧失殆尽,而最终将《金石录》《哲宗皇帝实录》两部文献一同保存下来,不至斯文绝续。

出个上联: 春让梅红藏野径,请各位高手赐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