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传

苏格拉底传

2023-05-04 1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理念论

理念论,固然是柏拉图的独创学说。但也很有可能受到苏格拉底辩证法中“最初假设”这一概念的启发。

从某种程度上讲,柏拉图的理念论,只是苏格拉底“最初假设”的一种实现方案,但并非唯一实现方案。

在理念论中,柏拉图认为,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现象世界/感觉世界,并非真正的实在,它只不过是对真实的、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的一种有限的、相对的、甚至歪曲的投影。

由于具体的时空因素等限制,现象世界显得多变、虚幻。正如太阳本身是光明的、稳定的,当阳光照在了各种实际结构上时,便产生了多变、虚幻的影子。

理念世界就像太阳,人类理性就像阳光,借助理性,我们可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甚至改造世界;

如果抛弃理性,整个世界就会一片黑暗、一片混乱,我们则是什么也看不清、什么也做不了的。

苏格拉底本人对以下现象有困惑:

为什么会有变化?是什么样的机制,使得一个事物在世界上出现,后来又消失?

物理学家们可能会这样回答:因为力的作用,使得万物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从而改变其存在状态。

由于受阿那克萨戈拉“心灵是世界秩序的源泉”的影响,苏格拉底则认为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心灵)在作用,而“力”不过是这种因素发生作用时产生的一种伴随的现象罢了。

宇宙秩序导致变化,但宇宙秩序是为了实现某种绝对价值(使心灵/灵魂尽可能的善)而存在的,因此,有些变化不是乱变,而是有方向、有目的的。

在心灵的安排/干涉下,事物不仅会变化,而且还会朝着它们“应该是”的那个方向去变化。

这样,苏格拉底将宇宙秩序的“目的论”引入了哲学。

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经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提诺的充实、深化、炮制,最终遗传给了基督教。

苏格拉底可能只是出于对“变”的困惑,而做了一种探索性的回答,但后来人把这种探索性回答加以坐实、僵化,恐怕也非苏格拉底的本意。

在探讨“变”的问题时,苏格拉底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观点:一个事物变了,比如变“美”了,或者变“不美”了,其原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美”本身被这一事物“分有”或者从这一事物“撤走”。这样,事物看起来就会变,但在这个过程中,“美”本身则是绝对的、不变的。

“美”本身,便是一种“形式”。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了“理念”世界;分有“理念”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了“现象”世界。

现象世界总是不完美的,比如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一根绝对笔直的棍子,或者绝对完美的圆。

不过,我们之所以可以认识或者评价一个具体的事物,正是由于理念世界的存在;否则,认识或者评价的大厦,便失去了地基。

数学家研究的并非是现象世界中的这个圆形、那个圆形,他研究的其实是理念世界中绝对完美的圆的各种性质;

伦理学家研究的也并非是现象世界中的这个行为、那个行为,而是理念世界中绝对的正义、善等道德价值。

数学家、伦理学家皆相信理念世界的存在,他们也不否认现象世界中的不完美;

只是他们认为,现象世界中各种不完美的事物,“应该”朝着理念世界的完美的方向去变化——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解决关于物体质量的分歧,那我们也可以借助理念世界——这一绝对标准——来解决关于真、善、美的分歧。

现象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分有“美”的事物(多),而理念世界中只有“美”本身(一),理念世界中的“美”本身才是“唯一”的实在,现象世界只不过是对理念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拙劣”的摹仿。

因此,灵魂若想如实观照世界,就只能去认识理念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虚假的善所蒙蔽,也才能真正地知“善”行“善”。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灵魂无法认识整个理念世界,只能先形成一个个零碎的观点(opinion)或者信念(belief),但这也足以应对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了;

可若想要过好整个人生,就必须得形成对整个理念世界的体系化的知识(knowledge);

当这种知识形成时,人的理性便与整个理念世界合一,就个人而言,也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体验。

泰勒斯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开创了哲学的“宇宙论/本体论”时代;

而苏格拉底则是第一个“认识我自己”的人,他开创了哲学的“认识论”时代。

苏格拉底篇至此划上句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