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丨董力生和名垂青史的赣榆“小推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赣榆故事 红色历史丨董力生和名垂青史的赣榆“小推车”

红色历史丨董力生和名垂青史的赣榆“小推车”

2024-07-05 0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赣榆宣传

汇聚正能量,网聚微动力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元帅在回忆淮海战役时,用这句饱含深情又富含哲理的总结概括了解放军的制胜法宝之一。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位于“万人大支前”出发地——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董青墩村的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也正式开馆。近半月来,已有80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揭牌)

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

赣榆是红色老区,在抗战最严峻的时期,为保卫家园,根据地的青年们踊跃参军,当时有一首支前民谣广为流传:“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1947年9月4日,中共滨海地委发出“关于参军工作的指示”,至10月25日,当时还称竹庭县的赣榆区9986名翻身青年农民参加了解放军,史称“万人大参军”。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董力生支前独轮车)

1948年10月14日,竹庭县万名民工,配备4500辆木轮小推车,编成滨海第二小车纵队,奔赴淮海前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不惧敌机扫射轰炸,不畏冰雪严寒,车轮滚滚,昼夜不停,担架扛上孟良崮,车轮滚滚战淮海,千帆竞发渡长江,迎风破浪下舟山,向前线运送粮食2000多万斤。淮海战役胜利后,他们光荣复员回县,40%以上的民工立功受奖,86名民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这支伟大的队伍中,有一名唯一的女性——董力生,她从劳动模范成长为支前模范,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又重新投身劳动,是唯一一位被3位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斯大林、金日成)接见过的女性,受毛泽东主席接见5次,两度受邀登天安门观看国庆阅兵。纵观她一生,平凡又传奇,光荣又伟大。

(董力生像)

谁说女子不如男

1923年4月,董力生出生在城头镇董青墩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家里一共有5个孩子,董力生排行老四。那时农村仍有女性裹小脚的陋习,年仅七八岁的董力生从小就表现出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抗争精神,自己将裹脚布解开。因为家里贫苦,加之是最小的女孩,要承担一定农活,所以家人就没再要求她裹脚,村里人就叫她“董大脚”。

12岁那年,因为生活所迫,董力生跟随兄嫂到青岛纱厂(中原纱厂)打工。后来中原纱厂歇业,董力生不得已回乡种地,农闲时还要去三四十里外的海边挑盐贩卖,一双大脚健步如飞。

1941年,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农村妇女上夜校学文化,董力生响应号召,带头参加识字班。因为她接受过“工业文明”的思想,见过世面,便任识字班班长。当时她还没有名字,县妇救会会长王新宇便从毛主席“克服困难,自力更生”中取“力生”二字作为她的名字。

1942年董力生带头参加大生产。胆大又“飒”的她,主动带着村民开荒种地。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西北处,当年是一片乱坟岗,经过董力生开垦,第一年就收获粮食2000多斤,很多男子都自愧不如。董力生还组织农民成立互助组去运盐,几百斤重的盐,她一个人用小推车就推着跑,着实惊呆了很多男同志。

(1943年董力生在滨海区劳模表彰大会上获1头毛驴奖励的美术作品)

电影《小花》的“影子”

1943年,因为生产开荒成绩优异,董力生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滨海区劳模大会,获奖一头毛驴,同年,董力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一年,也是董力生第一次上战场,她在战场上抬担架,冒着枪林弹雨,不顾自己安危,只为能多抢救一个伤员。1947年,竹庭县组织担架队支援孟良崮战役,董力生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考虑到战争的危险性,领导不批准女性参加。但董力生很执拗,夜间悄悄混入队伍,天亮了才被发现,赶也赶不走,只好把她留下,她因此成为了唯一的一名女担架队员。董力生身高体壮,但心却很细,她发现白色担架极容易被敌军发现,就利用夜间休息的时间用草木灰将担架染成了灰色,这个方法简便有效,很快便在全团得到推广。

“电影《小花》拍摄剧组曾来我们这里采访董力生一个多月,体验生活。”纪念馆所在地城头镇党委副书记相恒让告诉记者。孟良崮战役打响后,董力生带着她的担架班冲上了前线,不顾山高路陡,不惧弹片四处横飞,把自己的蓑衣和斗篷盖到伤员身上,为他们遮风挡雨。有一次,她和搭档从火线上抢救一个右腿被打断的战士,遇到上坡下坡,为了使担架平衡,董力生干脆跪在台阶上一级一级地向前挪动爬行,还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水瓢为战士接尿。这正是电影《小花》中的场景啊!伤员醒来后,见她是个女同志,膝盖都磨破了,止不住地流泪,坚持要从担架上下来。董力生安慰他说:“同志,你们在前线为我们百姓打仗流血,连命都不要了,我这点小伤算什么?我照顾你是应该的。”

随军转战了4个多月,胜利完成了任务,滨海支前司令部授予担架队“钢的担架队”光荣称号,董力生荣获“担架英雄”称号。

(竹庭县(今赣榆区)小车队支前照,前为董力生)

车轮滚滚,永远向前

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有一张董力生推着小推车支前的照片,老电影《车轮滚滚》,对这一幕几乎是完全再现。

1948年深秋,淮海战役打响,解放区人民组织了支前队,董力生推着小车奔赴淮海前线。当时董力生的小车队打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粮食入仓后,董力生他们又接到了为前线运送炮弹的任务。于是董力生带领大家马不停蹄,推着小车,往前线运送大炮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力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妇女第一、三次代表大会,多次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总司令请她回家吃饭,毛主席和董力生握手并一起照相留念。她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工农兵劳模会,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朱德、康克清给董力生的亲笔题词)

(1943年董力生出席滨海区劳模大会合影,前排左三为董力生)

1950年9月,董力生在上海的劳模大会上认识了中国第一女拖拉机手梁军,向她请教拖拉机的驾驶技术,会后便在山东广北农场学习开拖拉机,成为华东地区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此后她一直工作在农业机械化的岗位上,被评为山东省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刻苦学习文化,钻研驾驶技术,不但自己能熟练地驾驶拖拉机,而且带出了一帮农场“当家花旦”,春耕秋收,驰骋在广阔的田野上。从华东地区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到山东省县级拖拉机站第一个女站长,董力生将后半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

(董力生在农场驾驶拖拉机,参加劳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赣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城头镇党委政府在当年赣榆人民出发支前的纪念地、支前模范董力生的故乡——董青墩村打造董力生故居、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赣榆人民支前纪念广场等红色景点,展现赣榆人民拥军支前的优良传统。

素材来源:城头镇 新华日报

原标题:《红色历史丨董力生和名垂青史的赣榆“小推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