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邓州市市情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资阳市市情简介 南阳邓州市市情简介

南阳邓州市市情简介

2023-07-18 2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市情介绍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三省雄关”之称。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606个行政村,175万人、260万亩耕地。1988年撤县建市,2011年被确定为省直管试点县(市)。邓州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中心城市、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诞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是中原天府,丹水明珠。

邓州历史文化悠久。《山海经》、《史记》等对邓州均有记载。境内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距今有6400年。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封其子于邓,即有邓国。邓州作为世界邓姓发源地可追溯到周代,邓小平《邓氏家谱》记载:“我姓始于周之邓国……”。春秋时期邓国侯吾离陵,即为邓氏祖茔,每年都有海内外邓氏族人前来寻根问祖。北宋福胜寺塔出土的金棺银椁、舍利子为国家级文物。明朝时形成的“回”字型内外城河,为北方城市所独有。

邓州名人俊才辈出。邓州特有的知书达理的书香文化和勤劳节俭的农耕文化,曾孕育了1位圣人、62位侯王、11位宰相、3位状元、21名著名军事将领。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政治家宗懔,唐宋忠烈名将张巡、王坚,著名作家姚雪垠、周大新、二月河、秦俊和教育家韩作黎等都是杰出代表。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祖籍邓州习营。唐宋三贤(韩愈、寇准、范仲淹)先后在邓州任职。范仲淹知邓州时在花洲书院写成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传唱不绝。

邓州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武汉、西安、郑州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启北、连结东西的轴心。距南阳、襄樊、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207国道和三条省道穿境而过。南水北调中线在邓州境内穿越38公里。郑渝高铁过境邓州并设站后,邓州将融入“高铁时代”。

邓州物产极其丰富。境内大部为冲积平原,属长江流域。具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四季分明。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等,是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

邓州旅游资源独特。有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邓氏祖茔——吾离陵、宋代福胜寺塔、“忧乐”精神发源地——花洲书院、台湾村等名胜古迹和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南水北调渠首地质公园等景点。

邓州发展前景美好。近年来,邓州市围绕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粮食核心主产区、新型农村社区、商务中心区建设为重点,在探索、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四化”统筹科学发展路子,全面开创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被写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广。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3亿元,增长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增长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9172元,增长12.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9亿元,增长19.6%;各项贷款余额96亿元,增长22.7%;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二、社会发展

农业是邓州市的基础产业,邓州市有耕地260万亩,盛产辣椒、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被确定为国家粮食、黄牛、内贸烟储备基地、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为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素有“粮仓”之称。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先后组织实施了百万亩土地整理、标准化良田建设、引丹灌区续建等工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示范区”,粮食核心主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提高。

——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新发展。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2.2亿斤,增长2%,实现十一连增,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称号。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桑庄腰店粮食高产示范区实现了井电通。32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百万亩土地整理项目第3年度土地整治、南邓高速公路绿化和9360亩生态林建设任务圆满完成。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杏山小流域治理、小草河治理等工程竣工。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黄志牧业20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一期项目已经确定,心良源3000万只肉鸡宰杀加工项目投产运行,奶牛乳制品项目已与蒙牛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15家,流转土地13万亩。移民及服务中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移民生产开发扶持项目有序实施,发展致富竞赛和文明社区、文明户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移民村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良好态势。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邓州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配套工程建设进入尾声,与北京市等受水区对口协作联络活动开局良好。

邓州市始终重视工业发展,强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工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质量效益稳中有升。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1.8亿元,增长13.9%;实现入库税收1.8亿元,增长5.4%。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10%和15%。项目引进成效明显。全年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十亿元以上项目3个,合同履约率100%,开工建设率9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建、续建项目中,阳光油脂一期、一拖专用汽车、绿鑫源包装纸、良机锻造、爵士浩业、永泰细络联、润雨服饰、心良源食品加工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少儿时尚创意产业园一期、申港纺织、永泰喷气织机、中宇钢构、新拓纺织、圣新源纺织、龙泰无纺布、骏丰家具板材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签约项目中,风神雷诺汽车零部件、星光产业园、亚泰机械手、佳尔科虫草保健品、征途户外服装、怡可净水设备、久友面粉扩建、庆达箱包、华诚管业、常青藤化妆品等项目前期筹备工作顺利推进,近期即将开工建设。山江重工、清源电动汽车等一批有合作意向的重点项目正在洽谈运作。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启动了标准化厂房建设。修建了5条总长7.5公里主次干道,同步配套了电力通讯、道路绿化等设施。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增长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增长24%;从业人员2.5万人,较年初增加6000人。改革创新实现突破。黄志牧业、润雨服饰、赛博板业3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开辟了企业融资新渠道。研发新产品12种,推广四新应用技术10项。盛唐针织“唐雅娜”服饰被评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永盛油脂“乳香花生蛋白制备新工艺研究”和一鑫纸业“纸机能量技术优化改造”获省科技成果奖;“雪阳棉库网”被评为省十优电子商务平台。“雪阳”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益嘉”地板、“久力健”酒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永泰“棉纱”、益嘉“中密度纤维板”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雪阳科技院士工作站获批建立,成为我市第一家省级院士工作站。产业集聚区湍北片3.29平方公里为行政服务和高新园区,目前“一桥八路”等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城南片19.31平方公里为产业发展区,目前已新修建主次干道及区间道路总长145公里,供排水管网127.3公里,电力线路178公里,形成了4横9纵的主干道道路骨架。目前,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新型城镇化实现新跨越。城乡规划不断完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湍北新区启动区控规、湍河风景带修规、市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至2030年城市发展“双百”总体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产业集聚区物流园、交通物流园建设规划正在细化完善;城市景观风貌、医疗卫生、教育布局等规划全面启动;杏山旅游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湍河渡槽纪念园详规正在编制。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资36亿元,增长34%,城镇化率达到34%。“十大工程”建设稳步实施。湍北新区“八路一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投资额度近4亿元;穰城路、交通南路、人民西路等9条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团结中路区域综合改造和城市综合体拆迁工程启动;雷锋广场一期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设;商务中心区即将开工建设;邓西湖湿地公园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铺设配水管网61公里,改造供水管网低压区10个,建成启用了第二水厂;新建污水管网20公里,连接用户支管网6.5公里;清淤疏浚河道10.6公里,治理外城河11.6公里,解决中心城区汛期内涝积水片区10处;建成公厕6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9个;新增城市绿地1194亩。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乡级集镇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改建道路25条,安装路灯871盏,种植行道树2万多株。持续推进14个重点社区建设,启动了张村台湾村、腰店龙腾、十林习营、桑庄菊圃等社区建设。城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以“六城联创”为载体,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城乡管理,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乡形象得到提升。打击非法占地违法违规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心城区及农村沿路违法违规建设得到有效遏制。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年度复查验收,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验收,省级卫生城市争创工作全面展开。

近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将邓州打造成中原经济区建设先锋区、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材装备制造基地。

三、工业经济概况

我市属传统农业大市,在工业发展初期,围绕涉农加工与配套,陆续建立了一批企业,取得了一段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辉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原有50余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相继改制或破产,又随着一批民营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工业经济重新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市提出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了大生产、大招商、大调整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新建企业迅速增加,企业规模快速膨胀,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发展形成了纺织服装、粮油食品、林板纸、水泥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了邓州工业的快速发展。

至2013年底,我市工业共有各中小微型企业1100余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04.3亿元,工业增加值118亿元;135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81.8亿元,增速13.9%,规模以上增加值总量在河南省十个直管县市中排位第5,增速居直管县市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19.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61亿元,同比增长10.7%;工业用电量5.7亿度,较同期增长26.2%;工业入库税收1.8亿元,较同期增长5.4%,入库税收超千万元企业4家,入库税收超百万元企业有雪阳集团、星光机械、金星啤酒等16家。

“十一五”期间,我市努力培养产业集群,提高优势产业的发展力、竞争力、支撑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蓬勃发展,并初步形成水泥建材、林板纸、粮油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

进入“十二五”后,围绕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为保证一库清水送北京,在我市陆续关停了近100家高污染高耗能造纸、制革、化工类中小微企业的同时,积极调整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提高工业含税率和利润率,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从涉农初级加工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业发展转变,以实现邓州工业的整体升级,决定将工业发展方向由原六大支柱产业新调整变更为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四、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截止2013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总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安排就业人员达3500人,全市各类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共7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产值达18亿元。以星光机械、爵士浩业、宏达机械、开元机械等企业为龙头,生产范围涵盖汽车中央集控锁、汽车电子元件、汽车配件、液压机、油泵、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产品,年产轿车车锁总成220万辆,汽车零部件300万件,各类农用机械2万台,矿山设备1万台。

纺织服装产业。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21家,从业人数4万人。我市纺织行业的主导产品是纱线、坯布和服装。至目前,全市棉纱产能65万锭,产量10万吨,坯布产量3000万米,各类服装及鞋帽产量1.3亿件(套),年产值100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年产值66.8亿元。已形成“雪阳”牌彩棉纱和内衣、“恒泰”牌棉纱、“守神金利达”、“鑫羽金丽莎”、“雪中妮”牌服装等一批知名品牌,雪阳集团的“雪阳xueyang”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食品加工产业。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 213家,年产值120亿,实现税利12亿元,安排就业37000人。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业51家,年产值78.4亿元,实现税利8.3亿元。全市年加工面粉、面条100万吨,油脂4万余吨,各种饮料25万吨,肉食品6万吨,饼干糕点1万余吨,复烤烟叶60万担。近年来我市争创了一批如“久友”牌精粉、特一粉,“娃娃鱼”牌食用油,“新西”牌面粉,“久力健”露酒、黄酒,“穰城”酱菜,“光照”黄酒等一批品牌,有效提升了我市食品行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预计“十二五”末,我市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将占工业总量达到75%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工业含税率、利润率稳步增长,整体竞争实力得到增强,初步实现邓州工业的可持续生态发展和整体升级改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