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贫民窟有多乱 贫民窟

贫民窟

2024-07-11 14: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1800到1850年间,英格兰的人口翻了一倍,同时,大量农民变作工人:于1801年的农村人口占百分之七十,到该世纪中叶只剩百分之五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工作,令城市急剧膨胀。移民又使城市更拥挤(尤其是该世纪中期的大饥荒造成的爱尔兰难民潮)。于是,原本只具备十八世纪人口承载力的城市,不得不面对新居民所带来的住房压力。

此前,富人和穷人不分区:富人住大道,穷人住后面的小巷。现在,富人从市中心迁到新辟的市郊,而很多穷人的住房被拆,或改作商业用途,或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火车轨道和站头让路。房东有补偿可拿,但租户没有:打发有几个租户的房东,总比补偿一群中产阶级业主来得便宜。于是,先拆的总是穷人的家。

标题: 伦敦普罗维登斯道的贫民住宅,拍摄于1908年 藏品存于: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版权: ©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查尔斯·布思(Charles Booth)的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伦敦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这是他的研究中所附的“贫困地图”(1898)。

作者/创作者: 查尔斯·布思 藏品存于: 大英图书馆 书架号: Maps C.21.a.18.(295). SE sheet 版权: Public Domain

查尔斯·布思(Charles Booth)的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伦敦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这是他的研究中所附的“贫困地图”(1898)。

作者/创作者: 查尔斯·布思 藏品存于: 大英图书馆 书架号: Maps C.21.a.18.(295). SE sheet 版权: Public Domain “改善”工程

城市的改头换面总是被称为“改善”。1826年,当变化刚刚开始,就有一本书鼓吹“身处辉煌时代,历史学家有义务记载肮脏街巷、阴森院落和悲苦蜗居,是如何转变成……康庄大道……宫殿寓所和典雅民宅。”[1]

然而,如果房子和整个街区都消失了,里头的居民会怎样?没有人操心。这些人住不起新建的漂亮街道上的房子,只能般到其他已经很拥挤的居民区,使那里的居住情况变得更恶劣,甚至更昂贵。许多人就连那种地方也住不起,于是不断搬迁,无家可依。

伦敦画家笔下描绘的伦敦住房拥挤景象,来自威廉·布兰查德·杰罗尔德(William Blanchard Jerrold)所著的《伦敦朝圣》(London, a Pilgrimage,1872),配古斯塔夫·多雷所绘的插图。

标题: 古斯塔夫·多雷的伦敦绘画 藏品存于: Getty Images 书架号: Image no. 173340935 版权: © Culture Club, Hulton Archive

查尔斯·狄更斯《荒凉山庄》(Bleak House,1853)的初版插图,这部小说深入探究了人们居无定所的生活现实。

标题: 《荒凉山庄》 作者/创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插画由 H·K·布朗所绘 藏品存于: 大英图书馆 书架号: C.58.f.21. 版权: Public Domain

这种事在“改善家”眼里不成问题,因为,把贫民窟的居民看作醉鬼、小偷,比把他们视为努力工作的穷苦人来得容易。比如,位于伦敦克勒肯威尔(Clerkenwell)的菲尔德巷,据闻“挤满销赃者,公然贩卖偷盗所得”。[2] 警方对贫民窟疏于照看,借口深入那种地方太过凶险,可狄更斯却是比较清醒的,这位夜猫子作家经常夜游贫民区,了解伦敦的另一面。他向朋友写道,“我……今晚想散个步,一场令人愉悦的、伦敦式的、贫民窟后巷式的散步,就像骑士探寻冒险那样”。作家安东尼·特洛勒普(Anthony Trollope)的弟弟称,八岁时,安东尼曾漫步克勒肯威尔贫民区,听到大人们谈论那里的“险恶”。[3]

“难以明说的秽物”

1838年,狄更斯描写了伦敦南部名为雅各布岛的贫民区。他写道,“一条摇摇晃晃的木板走廊,透过木板上的窟窿看得见下面的淤泥;从被打破的和补过的窗子……房间又小又脏,通风极差,所以空气充满恶臭,即使用于藏垢纳污也未免太不卫生;……墙壁污秽不堪,屋基腐朽下沉”。[4] 这段描述出自小说《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的第五十章,但作为记者及改善住房运动的号召人,亨利·梅休对贫民窟的描写几乎如出一辙:“房屋前是一条大阴沟,沟里盖着一层油腻腻的垃圾……阴沟两边是一堆堆难以名说的秽物……空气和墓地里一个味道。”[5]

查尔斯·狄更斯1850年廉价版《雾都孤儿》的序言手稿,他在手稿中声称,小说里描写的贫困脏乱的景象是有现实依据的。

标题: 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1850年版的序言手稿 作者/创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 藏品存于: 大英图书馆 书架号: Dex 289. 版权: © Mark Charles Dickens, Head of the Dickens Family, CC BY 4.0

很多贫民房屋都挤在窄巷里,那些巷子原本是通往马厩的小道。这些屋子围绕死巷的大院建成,只有一面通风。有时,在大院后面、本是屋宅后院的地方,房子甚至搭建得更多,那种屋子根本连一扇窗户都没有。在《荒凉山庄》里,十三岁的孤儿查理和她更年幼的弟妹住在一间屋子里,她自豪地说,“天一黑,下面院子里的灯就点着了,把这儿照得很亮——的确很亮”(第十五章)。[6] 因为有了房子“的确很亮”这样的描写,他们的屋子就不算是贫民窟,而是普通工人的正常住所。

查理和很多贫民窟的居民一样,干着繁重的苦活。她的屋子只住着她们弟妹三人,但一家五六口挤在一间屋子的情形也很普遍,甚至还会收容“留宿客”来补贴房钱。地下室最便宜——潮湿阴暗还算好的,遇上特别恶劣的地方,地上会渗出粪池的污水。

卫生和疾病

卫生问题是一大痼疾,大部分的贫民窟几乎不存在排水系统,厕所基本上也没有。一整座大院的几百号人往往只有一个厕所(户外的茅房),最多两个,而所有用水都靠一个露天水龙头也是常事。

1849年,《泰晤士报》刊登一封来信,极为难得地让贫民窟居民发出自己的呼声。

先生——求求您,保护我们,为我们发力。我们住在不是人住的地方,其他伦敦人就知道这些,有钱人和大人物就关心这些。我们住的地方很挤很脏。没个像样的厕所,没垃圾桶,没下水,没水,整个地方都没法排水。圣索霍大广场的下水道公司,都是有钱有权的大老爷,一点也不管我们的诉苦。窨井臭味很大,一闻就想吐,我们都在受苦,病的人很多。要是来场霍乱,就只能靠上帝保佑了。

这段描述的是圣吉尔斯——从那里可步行抵达托特纳姆宫路(Tottenham Court Road),且此信写于此区“改良修善”之后。实际上为了给“改善”工程腾地方,院里唯一的厕所还被拆了。

《泰晤士报》找到这封信的出处,这间屋子塞满活人和快死的人:一个得了霍乱的女人、两个发烧的男孩,还有其他家属。在《荒凉山庄》里,无家可归的清道童工乔死于类似的热病,狄更斯借小说对当权者发出直接的控诉:“死了,陛下。死了,王公贵卿。…… 死了,生来就带着上帝那种慈悲心肠的男女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这样死去的人。”[7]

一则关于菲尔德巷住宅的插图和报导,尽管不乏同情,却还是重复对该地区及住民的成见,摘自《穷人卫报》(The Poor Man’s Guardian,1847)。

标题: 《菲尔德巷的住宅》,摘自《穷人卫报》,1847年11月20日刊登 藏品存于: 大英图书馆 书架号: P.P.1103. 版权: © British Library Board 脚注 James Elmes,Metropolitan Improvements (London: Jones & Co.,etc.,1827),p.2. Thomas Adolphus Trollope,What I Remember (London : Richard Bentley & Son,1887),p.11. Charles Dickens,‘New Uncommercial Samples: On an Amateur Beat’,in The uncomercial traveller and other papers,1859-1870,ed. by Michael Slater and John Drew,4 vols (London: Dent,2000),IV,pp.377-385 (p.380-381). 狄更斯:《奥利弗·退斯特》(荣如德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458页。 Henry Mayhew, ‘Home is home, be it never so homely’, in Meliora: or, Better Times to Come, ed. by Viscount Ingestre (London: John W. Parker and Son,1852),pp.258-280 (pp.276-7). The Times,5 July 1849,p.5. 狄更斯:《荒凉山庄》(黄邦杰、陈少衡、张自谋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276页。 831页。

文章翻译:黃毅翔

文章版权持有者:© Judith Flanders。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分享此文章 WeChat Weibo Douban URL 复制链接 Email 撰稿人: 朱迪思·弗兰德斯(Judith Flanders)

朱迪斯·弗兰德斯是主攻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最近的作品是出版于2012年的《维多利亚城市:日常生活在狄更斯时期的伦敦》(The Victorian City: Everyday Life in Dickens’ London)。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