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是GDP的2.3倍,美国为91%,差别在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货币m1是指 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是GDP的2.3倍,美国为91%,差别在哪?

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是GDP的2.3倍,美国为91%,差别在哪?

2023-08-22 1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的M2为GDP的230.3%,美国为91.85%

根据中国央行发布的2022年11月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的M2(广义货币)余额为264.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了12.4%。

114.92万亿元的GDP总量、264.7万亿元的M2,将后者除以前者能够得出我国M2数量与GDP之间的比例,为230.3%,也就是2.3倍左右。

滥发货币的美国的这一比值是多少呢?我们来计算一下。

2021年美国的GDP同样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全年的经济总量为23.32万亿美元;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美国的M2(广义货币)余额为21.42万亿美元;因此,美国的M2数量与GDP之间的比值为91.85%,不到1倍。

中国的M2达到了GDP的230%,美国却连100%都不到,数据反映的情况好像与我们的常识不同。虽然2022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美国则在从市场上回收流动性,但两国M2与GDP的比值差距依然很大,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咱们“印钞”的速度和幅度比美国还要夸张?

事实并非如此,问题出在两国不同的统计口径上。

两国核算GDP时存在不同但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有些朋友认为如果中国按照美国的方式统计GDP,那么咱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关于这点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略显夸张,不管怎么样,两国官方都未表态,世界银行统计出来的数据与两国官方类似,所以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GDP的统计口径上。

中国和美国在M2的统计口径上倒是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一句话,我们算多了,美国算少了。

中国的M2包括了所有货币形式

通常来说货币按照不同层次主要分成M0、M1和M2。

M0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就是大家钱包里的纸币和硬币;M1是在M0的基础上加上支票存款;M2则是在M0的基础上加上储蓄存款。根据定义可知M0代表基础货币、M1代表现实购买力、M2代表潜在购买力。

以上是国际通用货币层次划分标准,各个国家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调整,比如中国老百姓基本上不使用支票,我们的M1如果只核算支票存款的话与M0基本上没有差别,这么划分意义不大。

中国的具体划分方式为: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存款+其他存款。

由此可知中国的M2包括了所有类型的货币,但凡你能想到的货币存在形式都在M2核算范围之内,很符合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定义。

美国的M2不包括1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

美国划分货币属性的方法与中国不同,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储蓄存款+10万美元以下定期存款+货币基金。

看清楚了吗?美国的M2里是不包括10万美元以上的定期存款的,10万美元差不多就是70万元人民币,我相信不少家庭的存款总额高于这个数字,而企业存款几乎全部高于这个数字。

换言之,美国的M2没有囊括收入尚可家庭的定期存款和几乎所有的企业存款(皮包公司不算),10万美元以上的定期存款放到了M3中。前面提过,中国的M2包含所有货币形式,别说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存款了,就连100万、10000万甚至上亿元的存款也包括在内。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用M2作为判断中美两国货币超发程度是不合理的,统计口径差距过大;第二,美国的M2实在太“虚”,主要的货币形式(10万美元以上的定存)被排除在外,称其为广义货币总量名不副实。

CPI是衡量货币超发与否最好的数据

不同国家的经济体量、发展阶段以及产业结构不同,对货币的需求程度由此不同。如果各国的M2统计口径相同,那么用其与GDP的比值进行对比还有点参考意义,但现实是并不相同,至少我国与美国的统计范围差距很大。

哪个经济指标最能衡量货币超发程度呢?我认为是CPI。

判断一国的“票子”是否印多了只要观察该国物价的同比涨幅就可以了,物价稳定说明货币供给总量合适、物价上涨表示市场上的钱太多了。

2022年1月以来美国的CPI涨幅没有低过7%的,6月份的时候同比上涨了9.1%,物价爆表,这是其货币超发的最好证据。

相反,中国2022年以来的CPI同比涨幅没有任何一个月超过3%,最近的数据(11月)为1.6%,这说明虽然我们在今年多次降准降息但整体上来看货币供给量相对平稳,并没有超发的迹象。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向上突破的关键因素,我们手里还攥着好牌,需要刺激经济的时候随时可以打出,这是我们的底气,也是经济韧性所在。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

@王五说说看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