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前经常饿得慌,竟是糖尿病前兆?上一餐怎么吃,才能减少发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豆制品升血糖指数 饭前经常饿得慌,竟是糖尿病前兆?上一餐怎么吃,才能减少发作?

饭前经常饿得慌,竟是糖尿病前兆?上一餐怎么吃,才能减少发作?

2023-03-28 07: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觉得不解:这糖尿病不是应该血糖升高吗?那低血糖怎么也成了糖尿病的表现呢?

事实上,这需要从人体内血糖与胰岛素之间的平衡来说起了。

大家知道,胰岛素是由胰腺当中胰岛细胞所分泌的一种主要用于降低血糖的激素。

一般来说,在用餐以后的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人体的血糖就会达到一个餐后的高峰。相应的,胰岛素也会在这个时间段达到其分泌的高峰,从而降低餐后升高的血糖、维持血糖的平稳状态。

在正常人体内,等到餐后血糖下降以后,胰岛素的分泌也会迅速地减少。

然而,在一些“糖尿病前期”或者“早期糖尿病”患者的体内,由于胰岛素抵抗、肥胖或超重等原因,胰岛素的分泌模式会出现紊乱。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在餐后血糖已经下降、胰岛素的分泌也应该相应减少的时候,它却并没有减少,而是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分泌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发生低血糖。

因此,建议经常出现这种“餐前低血糖”表现的中老年朋友们,最好是到内分泌科去查一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以及“胰岛功能测定”,来看一看究竟是不是血糖和胰岛素的分泌状态出现了问题。

吃得过饱 如何引起低血糖?

有一些朋友认为,这种“餐前低血糖”是因为上一顿没有吃饱,或者米饭、馒头等主食吃得不够才引起的。因此,尝试每顿饭都吃得比以前更饱一些、把米饭、馒头等主食吃得更多一些,想以此来预防“餐前低血糖”的发生。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一部分人的低血糖发作得更加频繁了。

对此,大家表示非常不解!但其实,弄懂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原理,这个情况也就不难解释了。

假如,上一顿吃得太饱,尤其是吃了比以前更多的米饭、馒头等“碳水化合物”,这就会使得上一顿饭的餐后血糖升得比以前更高,随之而来的则是胰岛素的分泌也比以前更多。

而由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这种紊乱状态并没有被解除,因此,在下一顿的餐前,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会比之前更高。这不仅导致“餐前低血糖”的发生概率增加,同时,还会让我们的胰岛细胞更加“受累”。

正确的饮食调整 怎么做?

既然,把每顿饭吃得更饱,把米饭、馒头等主食吃得更多,这并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法。那么,究竟怎样调整饮食,对减少“餐前低血糖”会有帮助呢?

第一,在规律进餐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精制主食”的比例。这些主食往往“升糖指数”都很高,会快速升高餐后血糖,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可以拿五谷杂粮来部分替代“精制主食”,这些“粗粮”则不容易把血糖升得很高(低升糖指数的主食)。

而为了在下一顿饭以前更加“抗饿”,还可以适度增加瘦肉、鱼类、鸡蛋以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的摄入。蛋白质类的食物其实对增加饱腹感是比较有帮助的。

第二,可以尝试调整一下每次吃饭的进食顺序。简单来说,就是先吃一会儿菜和肉,尽量晚一点儿再开始吃米饭、馒头等主食。

这样做可以让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慢下来,血糖的高峰向后推迟,避免血糖上升过快。好处是能够减少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同时,菜和肉所带来的饱腹感也会减少对主食的需求,如此一来,主食就不太容易吃过量了。

第三,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加餐”或者“少食多餐”。

一般,在餐后2-3小时,血糖应该早已回落,但胰岛素的高峰延迟效应很可能仍然存在。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适当“加餐”可以预防“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而“少食多餐”的原理与“加餐”类似,一方面,“少食”会减少对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刺激;另一方面,“多餐”可以应对胰岛素的分泌延迟效应。

最后,简单总结几点:

第一,有“餐前低血糖”症状的中老年朋友们,需要警惕“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最好是到医院筛查一下;

第二,把上一顿吃饱一点儿、多吃些主食,这可能并不是很好的预防手段;

第三,想通过饮食调整来减少发作,关键是要减少食物对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刺激!

【参考文献】

1,我们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3月 第13卷 第4期

2,我们家庭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3月 第36卷 第5期

3,我们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3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3月 第14卷 第9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